榆播种:当催芽种子80%以上露白即可播种。播种前浇足底水,湿润至床土深10厘米处。水渗下后用营养土薄撒一层,耙平床面,均匀撒播种子,播种后盖地膜。当70%幼苗出土后揭膜。秋延栽培要遮阳育苗,晴天早盖晚揭,阴天全天揭开,以利降温保湿。
虞苗期管理:播后保持床温20~25益,畦面湿润,3~5天可齐苗。如果温度过高应适度遮光,创造一个阴冷湿润的环境,以利幼苗健壮生长。幼苗刚出土时,应及时撤除畦面上的覆盖物,以防胚轴过分伸长形成高脚苗。
出苗后温度控制在白天18~20益,夜间8~10益。出苗后7~10天,当小苗长有2叶1心时,要及时间苗,苗距3~5厘米。间苗后,用500倍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洒或随水浇灌。
苗期还须喷1~2次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以防治苗期病害。苗龄25~35天、长有4~5片真叶时即可定植。
愚育苗注意事项:
大棚春提早栽培:一要防止由于浇水过多引起的秧苗徒长。二是入冬以后天气逐渐寒冷,当外界气温降至4~5益时,应该加强保温防寒工作。三是当幼苗长有3~5片真叶时进行分苗,苗距要达到5~7厘米。四是严寒的1月份前后更须进一步加强防寒保温工作。五是定植前10天左右通风炼苗。
大棚秋延迟栽培:一是做高畦,防止水涝发生。二是低温催芽。三是及时揭盖遮阳网,保证充足的光照。四是苗期一般不分苗,育苗期间需要间苗1~2次。
(4)移栽定植
淤整地施肥:选择有机质较多、灌溉条件好的地块。及时清洁田园,清除病残植株及杂物。早耕多翻,打碎耙平,施足基肥。每亩地施用肥料配方为:腐熟人畜粪肥3000千克,磷肥50千克,钾肥20千克,尿素20千克。腐熟鸡鸭粪3000千克,尿素10千克,钾肥20千克。施肥后深翻25厘米,然后整平做畦,畦宽12米。多雨地区要注意深沟排水。
于土壤消毒:病害较多的田块可每平方米用3~5克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撒施,或每亩用100千克生石灰撒施(注:生石灰不能连年使用)。撒施后,翻耕混匀。
盂及时扣棚:大棚春提早栽培于定植前15天左右开始扣棚增温。
榆科学定植:根据季节、品种的不同进行垄栽或平畦栽植。大棚春提早栽培因使用的多为早熟品种,适于密植,一般掌握行株距为25厘米伊25厘米,每亩保苗8000~9000株,秋延后栽培行株距为30厘米伊30厘米,每亩保苗6500~7000株。莴苣种植过稀,不能封垄,地温偏高;种植过密,则生长细弱,易先期抽薹。
(5)栽后管理
淤温度调控:莴苣茎叶生长适温为11~18益。在20益以上时会生长发育不良、徒长、先期抽薹。可以通过揭盖草帘、通风等措施来实现莴苣正常生长所要求的温度。
于水肥管理:定植后应及时浇足稳根水,查苗补苗。缓苗后(约5~6天)浇1次缓苗水,深中耕1次,同时随水追提苗肥,亩施硫酸铵10~15千克或尿素5千克。以后连续中耕松土2~3次,控水蹲苗,以畦面时干时湿为宜。开始团棵时,再顺水追施1次开盘肥,亩施硫酸铵20千克或尿素10千克。
然后继续中耕、蹲苗。莲座叶已充分展开,即将封垄,茎部开始膨大时就应结束蹲苗,结合浇水追施膨大肥,亩追高效复合肥25~30千克或尿素15千克加钾肥10千克。此后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土壤过干过湿。土壤湿度过大,苗嫩易徒长,易先期抽薹;高温干旱缺肥,生长细弱,也易先期抽薹。
水肥管理注意点:一是由于莴苣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富集能力较强,在有条件的地区可用井水灌溉。二是在生产中禁止使用城市垃圾、污泥、工业废渣和未经无公害处理的有机肥。三是浇水要均匀,追肥不可过晚,每次追肥量不可过大,防止肉质茎开裂。四是采收前15天应停止追肥,否则易裂茎。
盂采收:莴苣的采收标准是:主茎顶端和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称“平口冶),或现蕾以前,为采收适期。过早采收影响产量,过迟则易抽薹开花、空心。分期采收的,可掐去顶端生长点和花蕾,促使营养回流,使茎肥大,以防“窜冶苗或空心。
秋延迟莴苣到生长后期温度已经很低,不会再出现窜高问题,可根据市场行情适当晚收,但要防止冻害发生。
(6)防止莴苣先期抽薹措施一是苗龄不要过长,一般为25~28天,4~5片真叶定植。二是播种时种子撒播均匀,间苗后苗距不要太小。三是遮阴时间不能过长。四是定植前可喷1次05%的矮壮素,促进壮苗。五是苗期适当控制氮肥和水分。六是在莴苣开盘后每隔10天喷防薹增粗剂1~2次。七是在茎开始膨大时,每隔5~7天叶面喷06%~1%矮壮素或0005%多效唑1~2次。喷药宜在早晨或傍晚,剩下的药不要重喷。
(7)病虫害防治
淤主要病害:莴苣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灰霉病、褐斑病、病毒病。
霜霉病:
揖主要症状铱又叫“火风冶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从幼苗至成株期都可发生,以生长中后期发生较重。植株的下部叶片先发病,后逐渐向上,叶片呈现淡黄色斑块。潮湿时叶背病斑长出白色霉层,有时叶的正面也能见到,病斑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后期变成褐色,严重时全叶枯黄。
揖防治方法铱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加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菌核病:
揖主要症状铱发病部位初期呈水渍状,淡褐色,逐渐扩大引起组织软化腐烂,但无臭味。在潮湿条件下病部产生浓密白色棉絮状菌丝,后期菌丝体交织扭集成白色颗粒,并产生黄色水珠。白色颗粒长大后成为黑色褐色的鼠粪状菌核。植株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受菌核病危害,中后期阴蔽多、通风透气性差、湿度大时,危害更重。植株下部一般先发病,地上部分萎蔫,最后枯死。
揖防治方法铱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灰霉病:
揖主要症状铱主要危害茎基部。开始呈水渍状病斑。扩大后,茎基部腐烂,上生褐色霉状物。湿度大时,病株基部向上腐烂;干燥时,病株干枯死亡。
揖防治方法铱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褐斑病:
揖主要症状铱主要危害叶片,先在外叶发生,后向内叶发展。病叶初期出现水渍状斑点,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褐色或淡褐色病斑,有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上生暗灰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互相融合,导致叶片变褐干枯。
揖防治方法铱用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
病毒病:
揖主要症状铱有花叶、巨脉和黄化坏死等类型。
花叶型病毒病:病株先是出现明脉,后发展成为黄绿相间的花叶,并伴有褐色坏死斑点。病叶皱缩、扭曲,植株生长衰弱。
巨脉型病毒病:病叶出现明脉,以后中脉显着膨大,褪绿变白,后期病叶卷曲皱缩。
黄化坏死型病毒病:病叶初为淡绿色,后发展为黄褐色,严重时病叶枯死。
揖防治方法铱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2%菌克毒克水剂500~10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500~700倍液喷雾。
于主要虫害:莴苣主要虫害有蚜虫、潜叶蝇。
蚜虫:参见黄瓜“病虫害防治冶部分。
潜叶蝇:参见豇豆“病虫害防治冶部分。
(六)青花菜
1生长习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青花菜属半耐寒作物,怕炎热,不耐霜冻。各生育阶段所需适温为:发芽期20~25益,幼苗期15~20益,莲座期15~18益。其花芽分化属绿体春化型,故栽培时务必创造条件使之感应低温,通过春化。不同熟性类型的品种转入花芽分化所需的适宜低温和时间不同:极早熟品种22~23益,15天左右;早熟品种17益以下,15~20天;中熟品种12益以下,20~25天;晚熟品种5益以下,30天。不同熟性类型品种花球形成的适温也不同:极早熟品种18~24益,早熟品种16~21益,中熟品种13~18益,晚熟品种5~7益。蕾球形成综合适宜温度为15~18益,如果温度不适宜,会出现如下不良症状:高于24益,形成松散蕾球,开花,变黄,品质变劣;高于30益,蕾球根本不能形成;低于8益蕾球生长缓慢;低于0益,蕾球容易受冻害。
青花菜属低温、长日照、喜光作物。但对光照强度要求不严,对光周期反应不敏感。长日照能促进花芽分化和蕾球形成,光照充足能提高蕾球产量和品质。若日照过短,会推迟花芽分化,延长花芽分化期,或使花芽分化不充分。若光照不足,容易导致幼苗徒长,定植后缓苗慢,缓苗后植株徒长,花茎伸得长,蕾球不发达,颜色发黄,影响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青花菜在湿润的条件下生长良好,不耐干旱,适宜生长的空气湿度为80%~90%,土壤相对湿度为70%~80%。气候干燥、土壤水分不足,则长势弱,花球小而松散,品质差。青花菜苗期需要土壤湿润,但出苗后水分不宜过多。生长期由于叶面积迅速扩大,蒸腾作用加强,需水量增大。花球形成期叶面积达最大值,花球生长需充足的养分和水分,这时期需水最多,但空气湿度过大时易引致蕾(花)球霉烂。
青花菜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以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透气、持水保肥性好的壤土或沙壤土最佳。适宜土壤pH值为60~75。
2栽培关键技术措施
(1)茬口安排反季节栽培青花菜茬口可分为:
淤春夏茬:2月上旬至下旬播种,3月下旬至4月中旬定植,5月中旬至6月上旬采收上市。
于夏秋茬:5月上旬至下旬播种,6月中旬至7月上旬定植,8月上旬至下旬采收上市。
盂秋冬茬:8月上旬至下旬播种,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定植,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采收上市。
榆越冬茬: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播种,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定植,翌年1月中旬至2月下旬采收上市。
虞冬春茬: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播种育苗,翌年1月上旬至2月上旬定植,3月上旬至4月上旬采收上市。
(2)常用品种品种是生产的基础和关键,根据本地气候条件,反季节青花菜秋季栽培应选择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早熟品种;春季栽培应选择不易早期现蕾的早中熟品种;秋冬季栽培应选择优质、耐寒的中晚熟品种。
淤极早熟类型:从播种至采收蕾球在90天以内,定植后40~50天可采收蕾球的品种。如秋绿、中青1号、中青2号、里绿、绿珍和绿岭等。
秋绿:为台湾省农友种苗公司育成的青花菜极早熟杂交一代种。该品种株型稍开展,叶色浓绿、株高30厘米上下。
茎中粗,有侧芽但不发达。花球直径16厘米左右,平圆,单球重500克左右,色青绿,蕾粒细密,花枝短,品质优良。主茎不易空心,具相当的耐寒性。从播种至采收80天左右。适于保护地反季节栽培。
中青1号: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育的极早熟杂交一代种。植株高38~40厘米,开展度62~65厘米。
叶片15~17张,最大单叶面积38厘米伊15厘米,叶面蜡粉较重。花球浓绿、紧实、细密,主花球重300~500克。抗病毒病和黑腐病。定植后45~60天采收。主花球采收后,加强管理,促进侧花球生长,可获侧花球丰收。棚室保护地栽培宜在苗龄50~55天定植,一般每亩定植2500株,定植后45天亩采收主花球1200~1500千克。
中青2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育而成,是中青1号的姊妹品种。株高、开展度、叶形、叶数等特征基本上同中青1号。花球色泽浓绿,花蕾细小而紧密,品质好。
适宜棚室保护地秋冬茬、越冬茬和冬春茬栽培,从播种至采收80~90天,其中苗期30~40天,定植后50天可收获。单球重600克,一般每亩采收主花球1300千克左右。该品种抗病毒病和黑腐病。
里绿:由日本引进的极早熟青花菜品种。植株生长速度快,株型较高,叶片开展度较小,适宜密植。侧枝生长弱。花球较紧密,花蕾小,深绿色,单球重400~500克。抗病性及抗热性较强。从播种至采收需90天。适宜棚室保护地反季节栽培,每亩栽培3000~3500株。
绿珍:为台湾省农友种苗公司育成的极早熟、无侧芽、耐贮运杂交一代种。株型开展,叶厚具抗虫性。株高34厘米左右,茎粗,花枝短。花球径16厘米,蕾粒中等大,蕾色浓绿。
单球重600克左右。从播种至采收82天左右。
绿岭:从日本引进的大花球、极早熟类型杂交一代种。生长势强,株型较大,叶色深绿。花球大而紧密,蕾粒较小,色泽浓绿,外形美观,品质好。花球直径20厘米左右,单球重400~600克,最大达900克。棚室保护地栽培从定植到采收需45~55天,是目前山东省及寿光菜区主栽品种之一。一般每亩棚田栽植2500~3000棵,采收主花球1200千克和侧花球300千克。
于早熟类型:从播种至采收蕾球需90~110天的品种。
如早生绿、东京绿、绿彗星、天绿和弱翠绿等。
早生绿:由日本引进的早熟杂交种。生长势旺盛,抗病性强,容易栽培。适宜苗龄40~50天,定植后50~55天采收。
花球紧密均一,蕾粒鲜艳,风味佳。保护地栽培或露地春作,收获主花球后还可采收到侧花球。一般每亩棚田定植2500~3000株,产主花球1200~1500千克和侧花球300~400千克。
东京绿:从日本引进的杂交一代早熟种。植株生长旺盛,耐热,抗病性强。叶色深绿而无蜡粉。花球高圆形,直径约16厘米,深绿色,单球重400~500克。一般每亩栽培3000~3500株,产花球1500~2000千克。苗龄50天左右,定植后55~60天采收。
绿彗星:从美国引进的早熟杂交一代种。生长势强,适应性广泛。植株紧凑,主花球较大,蕾粒小而紧密,色泽蓝绿,品质佳。花蕾含苞不放持续时间长,不散开,故商品性好。主花球采收后,能继续发生侧芽形成侧花球,且产量可观。适宜苗龄45天,定植后55天采收。
天绿:为台湾省农友种苗公司育成的早熟杂交一代种。
一般株高36厘米,有侧芽。定植后55~60天采收主花球。
单花球重600克以上,球径20厘米,浓绿色,蕾粒整齐、紧密、细致。适应性强,全国各地均可栽培,更适棚室保护地栽培。
苗龄30~35天,每亩棚田栽培3000株左右,产商品花球1500~1800千克,高产田可达2500千克以上。
弱翠绿:为台湾省农友种苗公司育成的早熟杂交一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