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看见未来
1316700000013

第13章 “致命病毒” 世界播报 (1)

至2020年,随着大规模的移民与跨国人口流动,对于流行性疾病,几乎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如果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中亚、中东和拉美等地的赤贫等问题继续下去而得不到解决的话,这些地区将会成为瘟疫的滋生地……

1. “病毒”控制人类进化?

2007年,由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编写的报告《大趋势——2020年的世界》预测,至2020年,随着大规模的移民与跨国人口流动,对于流行性疾病,几乎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如果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中亚、中东和拉美等地的赤贫等问题继续下去而得不到解决的话,这些地区将会成为瘟疫的滋生地。

一个世纪前,科学家们相信,传播疾病的微生物是细菌。但直到1939年,人们才终于看见了体积一般只有细菌百分之一大小的病毒。

病毒是生命最边缘的东西,无色、无味,非肉眼所能辨识,但它们确实存在空中、水中以及每一种地球生物里。它们是地球上最小、最简单的生命体,知道如何进入人体,绑架人的细胞以及破坏免疫系统,并利用细胞机制进行复制,以维持其生存。病毒可能是在几十亿年前出现的,是一串DNA变体——或者,病毒甚至可能来自太空。

一些病毒通过侵入新的宿主而得以变异并大量繁殖。流感病毒便与禽类和猪身上的病毒有关。而艾滋病被认为是狩猎引起的,因为HIV病毒被认为是生活在非洲中西部的黑猩猩所携带的SIV—CPZ病毒的一种变体。非典病毒与果子狸身上的冠状病毒有关。专家预言,一些原本在小范围的病毒,一旦通过新的宿主大面积传播,就像从打开的“潘多拉魔盒”中飞出来。那就是人类末日了。

随着抗生素的泛滥,病毒的抗药性也越来越强,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一名资深外科医生就宣称人类已经战胜“超级病毒”,即使在几年前,科学家们在研制出万古霉素时,也宣告“超级病毒”将被击退。然而现在不断出现的“超级病毒”已经击败了自己的对手——万古霉素!这种病毒抗药性极强,几乎能抵御所有抗生素,“超级病毒”已经感染英国、美国、瑞典、荷兰、澳大利亚及南亚国家等地的居民。欧洲专家预计,至少10年内没有抗生素可以有效对付这种细菌,因此呼吁全球密切监控阻止超级病毒传播。

MRSA是一种耐药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的缩写。1961年,MRSA在英国被首次发现,它的致病机理与普通金黄葡萄球菌没什么两样,但危险的是,它对多数抗生素不起反应,感染体弱的人后会造成致命炎症。

在极端情况下,医院里到处都是抗生素。面对形形色色的病情,医生最简便而风险低的方法便是开抗生素,尤其危险的是留在看护室的儿童们,他们免疫系统尚未恢复,正处在衰弱时期,无助地躺在强大的抗生素茧壳中。抗生素进入体内,协助白细胞来抵御病菌的侵入。青霉素会干扰细菌成长过程,使细胞壁变得虚弱,无法阻挡水分,使细胞吸水膨胀,爆裂而死;其他一些抗生素干扰细菌细胞内部或表面酶的功能;有的抗生素以非常不同的方式来工作——例如攻击细菌的单染色体,干扰它的DNA,这会扰乱它的再生能力,阻止它在人体中横冲直撞。无论是人类免疫系统,还是抗生素,要完全取得战斗的胜利,都必须用充足的剂量(或白细胞)来扫除所有感染的细菌。

然而病毒们想出了一个巧妙的绝招来经受抗生素的攻击——它们进行一种“邻里互助”。病毒在体内有微小的形成物,它们同样由DNA组成,里面可能含有抵抗基因片段。病毒的繁殖通过基因交换进行。狡猾的病毒会藏在对某种抗生素不敏感的菌种上,通过这种胞质素的交换获得反抗抗生素的必要武器。霍乱病菌就是通过这种手段,从大肠杆菌身上中获得了四环素的抗药性。在《不死的细菌》一书中,作家马克·拉普描述了抗生素的发明被滥用所产生的后果。抗生素既可以杀死致病菌,也可以摧毁人体内的白细胞,使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从而诱发各种免疫系统遭破坏后的基因型疾病。据调查显示,仅中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因此造成的其他免疫系统疾病更是无法估量。

过去一个病人用几十单位的青霉素就能活命,而相同病情,现在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没有效果。由于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无法控制,最终导致病人死亡。在上世纪60年代,全世界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而这一数字到了本世纪初上升到2 000万。死于败血症的人数上升了89%,大部分人死于超级病菌带来的用药困难。

2. “白大褂”超级病毒

早在200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当姆就曾指出,人类每20年进化一级,病毒却是每20分钟进化一次。随着全球气候的剧烈变化及人类愈来愈多开垦过往杳无人迹的荒地栖身,从而接触到前所未见的新病毒,更危险的病毒还会陆续出现。

在医院里,“肮脏的白大褂”臭名昭著。现在金黄葡萄球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人们从外面带来各种各样的球菌,这些病菌附着在医生和护士们的白大褂上,跟着四处巡视,有时掉在手术器械上,有时直接掉在病人身上。在医院内感染MR-SA的几率是在院外感染的170万倍。最令医生们头痛的是,由于MR-SA对大多数的抗生素具抵抗力,患者治愈所需的时间会无限拉长,最终转为肺炎而死。普通人只知道MRSA是医院里的大麻烦,但他们不知道,所有接触到MRSA的专业人士都很害怕,因为要对付它,根本没有药可以用。在上世纪60年代,全世界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而这一数字到了本世纪初上升到数千万。死于败血症的人数上升了89%,大部分人死于超级病毒带来的用药困难。失去抗生素这个曾经有力的武器,人们开始从过去简陋的治病方式重新寻找对抗疾病灵感。找到一种健康和自然的疗法,用人类自身免疫来抵御超级病菌的进攻,成为许多人对疾病的新共识。

位于亚特兰大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监视着病菌世界的一举一动。它是病菌世界的“影子内阁”,在各地布置了数不清的耳目。虽然CDC的特工们基本上不会戴酷酷的“黑超”,但007的把戏一样不会少——探听情报用的荧光基因测试剂、电泳仪和显微镜,“杀菌灭口”用的各类抗生素样样具备。庞大的间谍网布置在美国联邦的各州各县,监视着各个大学、社区、医院和实验室。病菌世界的新式武器一旦出炉,它的作战计划马上就会被敬业的情报网络呈送到CDC高层的手上。研究者已经发现一种“超级病毒”,它可以让致病细菌变得无比强大,抵御几乎所有抗生素。它们的出现意味着MRSA家族开始走出医院,大开杀戒。监狱、体育馆等地方成为新的MRSA感染的新根据地,病菌迅速在英、美两国蔓延,并有向世界性流行发展的趋势。

病毒体积小但威力大。20世纪50年代,当DNA和RNA在复制生命的基本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被发现后不久,病毒引起疾病的秘密被揭示出来。一个健康细胞的细胞核中携带着遗传物质——基因,病毒攻击的目标正是这些基因。病毒将自己的DNA注入细胞基因中,使它们复制更多的病毒。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非常复杂。但一旦这些新制造出来的病毒离开宿主,它们就需要与时间赛跑。它们必须尽快找到新的宿主,否则就会灭绝。病毒是一种寄生生物,离开宿主不能独立生存。这使得它们大多数非常脆弱:即使是引起艾滋病的HIV病毒,在空气中经过数小时后就会失去活力。大多数的病毒都可以用家用的漂白剂杀灭。

毒在人体内遇到的最大敌人是免疫系统。淋巴细胞(即白细胞)在人体内不断巡视,并随时消灭入侵物质。这些淋巴细胞使用的是比科学家发明的任何物质都更有效的生化物质,它们在发现了含有病毒的细胞时便会将这些细胞杀死。

免疫系统是人类防止病毒入侵的第一道关口。在遭遇病毒的大规模袭击前,有意给人体注入小剂量的病毒(接种)或是病毒的蛋白壳体(注射疫苗)可使人体免疫系统为病毒的大规模袭击做好准备。但病毒的遗传结构简单,这便意味着它们能迅速变异。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通过不断改变蛋白壳体,使人类的免疫系统每次都需要对它们进行重新确认,它们从而赢得了时间得以在人群中传播。正是这种变色龙似的天性使得人类消灭最普通的感冒病毒的努力一直不能成功。一些病毒还进化出一种特殊能力,它们在侵入细胞时不会引起任何症状———因此它们能悄悄地不为宿主所知地传播。HIV病毒便是这样一种病毒。

3. 寻找宿主,全球旅行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类历史上流传的超级病毒携带者几乎全来自动物,据美国社会史学家麦克尼尔的统计,人类与狗共有疾病六十五种,与牛共有疾病五十种,与羊共有疾病四十六种,与猪共有疾病四十二种,与马共有疾病三十五种,与家禽共有疾病二十六种。如麻疹来自牛瘟,肺结核来自牛,天花来自牛痘,流感来自猪和鸭,百日咳来自猪和狗,恶性疟疾来自禽鸟……这些原本附在动物身上的病菌转移了宿主后,经过适应和变异就发展成为典型的人类疾病。

一个将引发人传染疾病的病毒个体,在找到第一个宿主之后,就会以几何级数全面扩增自己的“家族”。而只要它找到一丝与人体接触的机会,就会毫不客气地侵入人体,然后谋求下一个感染机会。

由于病毒的“急速”复制,大自然界许多动物都在不经意间成了它们的携带者。当人与这些动物接触时,病毒便开始了自己的传播之旅。以曾被怀疑为SARS病毒源的果子狸为例,人们在宰杀它时,它会本能地进行反抗。此时,或许只要它打一个喷嚏,就足以让宰杀者成为病毒的第二受害者。一个两个病毒个体对人来说或许问题不大,人体内的白血球就可以将其轻松解决,但如果病毒的侵入量很大,人体内免疫防线就可能无法匹敌,最终败于对手。

2009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帕恰里教授在一次访谈中提到:“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最低升高1.8℃,最高升高4.8℃。热浪、高温的强度和范围、发生的频率普遍升高,极端降雨情况在各个地区则有所不同。而它对中国——特别是大型三角洲地区的影响应特别关注。”

全球变暖的另一后果是冰川融化。以中国为例,21世纪初的中国冰川总量相比较上个世纪减少了1/4,到2050年还要减少1/4。气候变暖导致海洋3 000米深度的海水温度上升,引发海水膨胀,而冰山融水则会慢慢释放进海洋。

表面看来“冰清玉洁”的极地冰川中,释放出的真是没有任何杂质的纯水吗?美国俄亥俄州博林格林州立大学斯科特·罗杰斯教授是美国极地冰芯微生物考察、科研计划的负责人,他的实验室一直在对冰芯微生物进行研究。2007年,他们在冰芯里面发现了已经在冰层中存活了近14万年的病毒毒株。斯科特·罗杰斯教授预测,在蛰伏期,这些微生物处于‘自我储存’的状态,由于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这些病毒将很快找到宿主,他们可能是人类、水生物或其他生物,遇到对其缺乏免疫能力的宿主,这些微生物便会急速扩大种群,在宿主的种群中传染开来。

罗杰斯的讲述绝非危言耸听,因为许多万年以来,地球上的温度一度影响着病毒的传播,许多曾经肆虐地球的病毒,也被一同冻结在冰层中。

4. “丧尸病毒”新版

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报告中预测:在传染病方面,人们正处在一场世界性危机的前夜!

1981年,美国医学家最早在同性恋人群中,发现艾滋病,从此人类开始了,对付艾滋病的漫漫征程,虽然偶有所得,发明了“鸡尾酒疗法”等。但这些,只能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是不能根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