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生物科学家约纳森·祖哈教授在一次采访中预测,今后商业性海洋捕鱼业仍将不断减少,养殖转基因鱼是提供充足食用鱼的唯一途径。他相信,生物技术将给人类带来生长更快、营养更丰富且一年四季都能生长的食用鱼。2010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水产公司市场化生产转基因鱼卵的7个相关部门中,已有5个通过了检测。这家公司研制的转基因鲑鱼的平均重量达到了1 340克,而普通大西洋鲑鱼的平均重量仅为663克,并且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它们消耗的食物会更少。除了鲑鱼外,美国公司还培育出了转基因三文鱼和马哈鱼等,预计转因基因鱼类很快会成为第一批走上餐桌的转基因动物。
据联合国食品和农业组织的报告介绍,由于过量捕捞,如今海洋中60%至70%的鱼类受到威胁。该组织估计在2015年至2025年间,全球将有50%的食用鱼来自人工养殖。
而在中国,中科院水生所朱作言院士领导的研究组在1983年首先开创转基因鱼研究。培育快速生长转基因三倍体鱼,它是由黄河鲤和草鱼生长激素基因组成的转“全鱼”基因鱼,它150天可长至1 200克,最大可达2 000克;两年可达5 000克。它的生长速度比普通鲤鱼快140%以上。
如果人类研究的转基因动物逃了出来,开始在野外繁衍,会是怎样一番情景?正如纽芬兰纪念大学的生物学家马克·亚伯拉罕所指出的那样,人类改变的不仅仅是鱼类,还有它们可能逃入的环境。在天敌很少的地方,这些动物很可能挤走原来的物种。
4. 食品公司真相
食品工业一直以来有一层令人放心的外衣,但是当美国导演罗伯特·肯纳拍摄的纪录片《食品公司》将镜头对准日常食品,为人们呈现出一幕幕令人震惊的恐怖画面时,种种食品工业的面纱的一角才被揭开。
全片从超级市场的货架开始。继而为人们梳理从农业经济社会到单一种植经济的发展,今天美国大约30%的农田都被用来种转基因玉米。玉米虽然容易耕种,但是因为对人类的胃而言过硬而不能作为主食。接着人们接触到肉类制品。大多数的食用肉,在从工业化农场到集中化屠宰场再到肉类加工车间的过程中历经磨难:没有任何“尊重”可言的圈养、大量转基因玉米饲料的填塞、还有抗生素的注入。所以,说这是一部恐怖片,真是一点都不为过。
在这部影片中,人们看到工业化的养鸡场给每一只小鸡做一种特殊的手术,这种手术可以令鸡快速长大。因为人们喜食鸡胸脯肉,于是培植出胸部巨大的鸡种,大到鸡自己只能勉强支撑。于是上万只,甚至几十万只这样的鸡挤在一个封闭的养鸡场,一起呼吸,一起进食,一起排泄。有的鸡因为拥挤而无法吃到食物,开始啄自己的同伴。这些还仅仅是一位有良知的养鸡场主卡罗尔·莫里森让人们看到的画面。有很多的养鸡场则不仅封闭而且不透光,里面究竟如何,人们怕是很难知道。可悲的是,莫里森勇于展示真相的举动让她失去了与马里兰州普渡公司的合同,她已经预料到了最坏的结果,并准备卖掉养鸡场。
有分析指出,这种拥挤的养鸡场环境很可能导致禽流感病毒的产生。因为在这样的空间里,一些相对无害的病毒在鸡群之间传播,进而产生变异,最后发展成令人谈鸡色变的禽流感。
在一家养牛场,研究人员在一头活牛身体,开一个大洞,直通胃部,工人不断向里面填混有转基因玉米、抗生素和其他物质的所谓的“饲料”,牛胃则不断涌出可怕的液体。这种饲料喂出的牛,胃里会生出新菌株的大肠杆菌,结果牛肉都要过几次氯水去消毒。但是,一旦处理不善,后果不堪设想。据说,这种新菌株的大肠杆菌使美国每年至少有73 000人因此得病。
接着,镜头又投向了史密斯菲尔德公司控制的某家养猪场,狭小的空间里圈养着上万只猪。过挤的生存空间中,猪们互相撕咬,甚至扯掉对方的尾巴,所以有的养猪场主干脆就直接切去尾巴。等到养到足够大,这些猪就被拉到屠宰场,于是整排整排的猪在惨叫中瞬间被闷死。
最后,再来看看人们吃的粮食和蔬菜。美国孟山都公司,该公司原本从事化工产业,主要产品是DDT(一种杀虫剂)和橙剂(一种除莠、落叶剂)。而现在,全美90%的大豆都含有孟山都专利的基因。
这是一起由孟山都专利种子引起的诉讼官司。被告是莫伊·帕尔,美国印第安纳州人,一位有25年工龄的种子清选员。孟山都告帕尔的理由是他在清选种子的过程中由于处理不当,致使农民违反了专利规定。随后,帕尔被业界开除。在接受采访中,帕尔指出:“我必须在每天早上3、4点钟就起床,之后孟山都公司的侦查员就开始一路紧紧地跟着我……”
这就是美国的食品工业,一个为了追逐利润而置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于不顾的产业。片中,很多农民面对镜头或者回避,或者保持沉默,因为他们一旦说出真相,很可能面临这些财团的报复或被告上法庭。
令人吃惊的是,所有这些都发生在政府监管机构美国农业部(USDA)和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的监管下,原因是什么?拍摄过程中,导演一度把镜头投向了一个西班牙裔的移民家庭。这是一个四口之家,日子过得非常拮据,因为吃了过多的汉堡之类的快餐,个个身材偏胖,父亲还患有糖尿病。站在超级市场的货架前,这家的主妇面对两难的抉择:当一个快餐汉堡比一棵花椰菜还便宜的时候,怎样可以用最少的钱来填饱四个肚子呢?更令人沮丧的是,选择便宜的快餐之后,他们可能除了赔上健康之外,还要搭上一笔医药费。
《食品公司》用一个个真实的镜头,披露了食品业的问题。
上世纪70年代,全美五大牛肉加工厂控制着全国牛肉市场份额的25%;今天,只有4大加工厂,但份额是80%。
上世纪70年代,有数千家大大小小的屠宰场提供牛肉;今天,只有13家。
1996年孟山都推出转基因大豆,当时它仅仅控制大豆市场的2%;现在美国90%以上的大豆含有孟山都专利的基因。
史密斯菲尔德猪肉加工厂每天要杀掉32 000头猪,是全球最大的屠宰场。一个美国人平均一年要吃200磅以上的肉类食物。
现代的超级市场平均有47 000种食品,而这些食品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少数几家食品公司,确切地说是3到4家。
全美70%的加工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
作为动物饲料的主要成分,转基因玉米被用作食物添加剂,这样的产品一般包括纤维素、木糖醇、麦芽糊精等等。另外,玉米制成的产品包括:番茄酱、乳酪、甜食、花生酱、黄油、沙拉酱、可乐、果冻、糖浆、饮料、纸尿片、消炎药、肉和快餐等。
有机食品是食品业发展最快的部分,每年增长20%。
工业化养殖场为了降低成本同时加快猪、牛等的生长速度,不仅给它们做手术,修改基因,甚至调整饲养材料。但是,它们吃的东西实际上直接影响着人们每天所吃的肉类制品和乳制品。当科技被用来谋利,当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卷入工业化的漩涡,人类脆弱的身体将如何承受?
在工业化的养殖场内,即使没有疾病和感染发生,饲料和牲畜饮用水中都会加入少量的抗生素,这样可以加速牲畜的生长,降低在这种过分拥挤、过分肮脏的环境中暴发疾病的可能。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美大约有70%的抗生素被加到饲料中,重量达2 500万磅,比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总量的8倍还多。
问题是,长期处在低含量抗生素环境中的细菌变得越来越有抵抗力,慢慢地它们会产生变异的菌株,这种菌株具有对抗生素的抗体。例如,美国几乎所有的葡萄球菌感染病例都对青霉素有抗体,而且许多已经对新药也具有了抗体。如今,抗生素抗体已经日益成为公共健康的重要课题。
另外,饲料中不仅有玉米、抗生素,动物的尸体和其他动物的“下水”有时也会掺进饲料中,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当年疯牛病的传播是由于牛的饲料中含有其他受感染动物的神经系统组织。而人类如果吃了受感染的食物,将可能染上变异型库贾氏症(人类疯牛病),导致痴呆,最后死亡。
按照自然规律,牛等反刍动物应该是吃草的,但为了降低成本,在工业化的养牛场中,牛只能吃玉米和大豆。尤其在屠宰前的几个月,因为这些富含淀粉的饲料加快牛的生长速度,而且让牛肉变得很嫩。但是科学家指出,这样的养殖对人类的健康具有很大的威胁。
康奈尔大学的一位学者曾经做过这样的研究:两头牛,一头屠宰前5天喂食草料,一头喂食玉米或大豆。结果吃玉米或者大豆的牛的粪便中大肠杆菌的含量远远高于吃草的牛。一般来说。大肠杆菌生存在牛的肠道中,所以牛肉在进入市场前,需要用大量氯水冲洗消毒,一旦处理不当,肉类很容易被感染。另外,如果给庄稼施的粪肥或者灌溉的水没有做过适当处理,那么感染的就不仅是牛肉了,蔬菜恐怕也难以幸免。
不仅抗生素可以加速牲畜的生长,激素也可以。虽然给猪和禽类注射激素是被明令禁止的,但美国农业部和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养殖场给食用牛和奶牛注射激素,以此来加速它们的生长和牛奶的产量。
据估计美国大约有2/3的食用牛被注射了6种生长激素,其中3种是自然存在的,而另外3种则是人工合成的。欧盟执行委员会曾经指定一个委员会专门研究这些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该委员会1999年的报告称,肉类中的激素残留有可能会影响人类激素的平衡状态,随之带来的就是生育问题、乳腺癌、结肠癌等困扰。因此,欧盟已经禁止输入注射过激素的牛肉,这也就意味着对所有美国牛肉说“NO”。
《食品公司》为人们揭开了食品工业的面纱,提醒人们由食品财团控制的食品体制的危险性,曾经简单的种植和养殖的过程经过工业化后变得异常复杂。
人们也由此了解了一些食品公司的特征
工业化食品是大工作间集中生产、加工出来的食品。
工业化食品大多经过了转基因的处理,这不仅会影响到人的健康,更会影响整个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将会由于基因技术而不再存在,简单来说就是,自然界将会只存在一种番茄,而它们彼此都一模一样。
食品工业中,牲畜都被集中在狭小的空间中圈养,它们无法像正常动物那样自由地生活在大自然中。
工业化食品成分的英文名称大多末尾有“cide”(拉丁文中,cide意思是死亡)。
工业化食品大多是即食食品。
工业化食品一般都经过长距离运输,从遥远的加工中心来到超级市场。
工业化食品经常含有一些无法读出名称的成分。
工业化食品的包装大多很精美。
工业化食品或多或少都与玉米有关,左旋糖(即果糖或葡萄糖)含量很高。
食品工厂大多有着很高的责任保险。
食品工业巨头的领地中有很多的“非请莫入”的标志。
虽然改变目前的情形似乎并不令人乐观,但是如果想让事情发生变化,最终还是取决于是否愿意首先改变自己,至少人们可以借助每日三餐投出自己的一票,在超级市场的货架前作出自己的选择。
【本章专家】
斯科特·罗杰斯 美国俄亥俄州博林格林州立大学
当姆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
拉金德拉·帕恰里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