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公关办事有心计
13149100000030

第30章 选择环境 把握办事时机(3)

皇帝想要治周勃的罪,可不是闹着玩的。如何才能说服皇上呢?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幸亏有了薄太后,凭借着她的几句话,轻易地打消了汉文帝的疑虑,使得周勃及其全家幸免于难。

薄太后劝告皇帝说:“皇上,周勃谋反的最佳时机是您未即位时。当时传国玉玺在他手上,而且他还统率着主力部队。只要想谋反,恐怕没有人能够制止他。但是周勃一心忠于汉室,并没有这么做。他在帮助汉室消灭了企图篡权的吕氏势力之后,就把玉玺交给了陛下。现在他罢相回到自己的小小封国里居住,怎么可能反而在这个时候想要谋反呢?”

的确如此,哪有这样愚蠢的人?有实力、有机会谋反的时候没有谋反,没有实力、没有机会反倒想要谋反,周勃绝对不会如此没有脑子。把这个关键点一想通,汉文帝的疑虑也就打消了,周勃也被无罪释放。

在很多时候,要想把事情办好,就必须把握事情的关键点,并一击即中,就如同欧冠决赛中的因扎吉,以及姓王的侍卫官和薄太后。只不过他们使用的方法有所不同:因扎吉依靠的是行动,而后两者用的是语言。

8.寻找机会,见缝插针

如何才能获得成功?成功的道路在哪里?成功为什么离我那么远?这是每一个做事的人都想解决的问题。

当有人认为成功的诀窍是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时,有的人依然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才能抓住那意味着成功的机会。实际上,成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

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是从默默无闻中一步步走出来的,问及他们办事成功的诀窍,几乎所有人都相信一点,那就是寻找机会,见缝插针。

在成功之前,无数的人总是在抱怨,认为自己没成功,是因为一直没有好的机会,如果有了良机,自己不仅能够成功,还可以做得更好。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有两个年轻人,同时得到一家单位的认可,双双被录用。确实,两个人都很有能力,也都有着远大的抱负,都可以称得上是很有潜力的人才。

工作一段时间以后,企业想向外地发展。为了避免更大的风险,降低成本,他们把投资的目标选择在一个不很发达的城市。紧接着,公司要选派一批人去开拓那里的市场,经过一段时间锻炼的两个年轻人自然在考虑之中。

其中一个年轻人认为,虽然说这次去外地是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但是那里毕竟太落后了,自己从一个大城市跑到一个小地方显然是不划算的,所以他考虑了一下,决定还是留在公司总部等待机会。

另外一个年轻人则兴冲冲地去了。他觉得虽然在公司里各方面的条件都要好一些,但是老员工很多,就算自己很努力,在短期内也很难有出头的机会。相反,在新开拓的市场里,因为需要人才,所以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更多。

两年之后,去外地的年轻人已经独当一面,成为地区的经理而在公司本部的那个年轻人却还在苦苦等待着机会的降临。

是真的没有机会吗?不是,因为机会就在眼前,有人却不知道去把握。我们不能说去外地的耶个年轻人已经获得了成功,但是相对于跟他同时进公司的另外一个年轻人而言,他距离成功无疑更近了一步。

在着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看来,机会到处都是,就看你是不是能抓得住。它往往就在较为艰难的环境中,一些不为人注意或者不愿意去的地方。我们在寻找机会的同时,应该学会见缝插针。

所谓“见缝插针”,就是抓住时机,尽量利用所有可能利用的机会,采取行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办事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因为一些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而遇到种种困难,但是你不必为此气馁。要知道,所有的困难都只是暂时的,人生不是无懈可击的。而且,别人也会遇到困难。你克服了困难,代表着你找到了机会并抓住了它。

在很多人看来,美国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多的大企业,那些小企业想必很难有生存的空间,更别提发展了,但是事实完全不是这样。比如在软饮行业,基本上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家企业的天下。可口可乐长期坚守着第一的位置,而百事可乐则不断追赶。两家公司为了争夺市场占有率而拼得你死我活。但是根据资料显示,在美国的饮料市场里,除了这两家巨无霸企业之外,还有数以百计的小企业,他们在争夺这两家大企业暂时无暇顾及的那部分市场。虽然这些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少,通常连1%都不到,但是对于这些在夹缝中生存的小企业来说,这1%已经足够他们发展了。

在美国东部的底特律市,有一位叫弗纳斯的人生产了一种姜汁酒。这种酒在美国之外根本就没有人听说过,即使在美国本土,知道的人也不多。但是在弗纳斯看来,只要在底特律受到人们的欢迎,这就已经足够了。

也许有人会因此认为,这种姜汁酒在底特律的市场份额一定很大。这个猜想也不正确——就算在大本营底特律,姜汁酒也没有办法和那两种可乐抗衡。如果说摆放着饮料的柜台上,两家可乐公司的饮料拥有七成以上的货架面,那么姜汁酒所占的货架面最多就有一到两成,还有一些别的饮料占据着剩余的货架面。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形势了。因为在美国的其他州,姜汁酒基本上是作为一种特殊的饮料,摆放在货柜的底层或者是人们看不到的地方。

尽管如此,弗纳斯的姜汁酒不但生存了下来,而且生命力十足。原因何在?因为姜汁酒没有在软饮市场里跟两家巨头展开正面竞争,而是避开锋芒,寻找机会,见缝插针,集中自己的力量满足那些喜欢姜汁酒的顾客。

对于弗纳斯来说,他可能永远无法去正面挑战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但是对于那些喜欢姜汁酒的顾客来说,可乐尽管喝起来口感不错,但是却不能替代姜汁酒,这种具有药疗性质的饮料才是他们心中的最爱。

办事的时候就是这样,如果形势上无法与之抗衡,那么就寻找机会,见缝插针,这样一来,也许你距离成功已经很近了。

9.善于创新,别让机会溜掉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人做不好的事,不一定就是难做的事。善于思考,懂得创新,不仅可以走出困境,而且会把事办成功。

举办奥运会是全世界一大盛事,这不仅是因为举办奥运会是国家的荣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是一个“香饽饽”,一块“肥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20世纪后半期,举办奥运会却是让人害怕的事。

当时,连续几届奥运会举办后,主办国经济严重亏损,这让主办方很是心灰意冷。比如,1972年,第20届奥运会在联邦德国的慕尼黑举行,最后主办方欠下了36亿美元的债务,很久都没有还清;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举行,最后亏损了10多亿美元,成了当地政府的一个大包袱;1980年,第22届奥运会在前苏联的莫斯科举行,前苏联比上两届举办城市耗费的资金更多,一共花掉了90多亿美元,造成了空前的亏损。

面对这样的前车之鉴,1984年的奥运会几乎到了无人敢涉足的地步,最后美国的洛杉矶看到没有人敢拿这个烫手的“山芋”,就以唯一申办城市“获此殊荣”。美国虽然也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显示其大国实力,但是,等“夺取”了举办奥运会的权利之后,美国政府却公开宣布,对本届奥运会不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同时,洛杉矶市政府也说,不反对举办奥运会,但是市政府不提供资金支持……

情况有些令人尴尬,谁能够出来挽救这场危机呢?洛杉矶奥运会筹备小组不得不向一家咨询公司求救,希望这家公司寻找一位高手帮助解决当前的问题,使政府不必补贴一分钱就能举办好这届奥运会。

这家公司没有懈怠,根据奥运会等备小组提出的要求,他们动用了能收集到的各种资料,用计算机进行广泛地搜索。结果,计算机反复出现一个名字:彼得·尤伯罗斯。

彼得·尤伯罗斯,1937年出生在美国伊利诺斯州文斯顿的一个房地产主家庭。大学毕业后在奥克兰机场工作,后来又到夏威夷联合航空公司任职,半年后担任洛杉矶航空服务公司副总经理。1972年,他收购了福梅斯特旅游服务公司,改行经营旅游服务行业。1974年,他创办了第一旅游服务公司。经过短短4年的努力,他的公司就在全世界拥有了200多个办事处,手下员工1500多人一跃成为北美的第三大旅游公司,每年的收入达2亿美元。

从他所取得的业绩来看,不能不说是惊天动地,其非凡的管理才能由此可见一斑。在这种情况下,彼得·尤伯罗斯被选中承担奥运会组委会主席的重任,可以说是受命于危难之间。

彼得·尤伯罗斯虽然接手了重任,但举办奥运会的难处是他始料不及的。一个堂堂的奥运会组委会,居然连一个银行账户都没有,还是他自己拿出100美元设立的。当他拿着别人给他的钥匙去开组委会办公室的门时,居然打不开。原来房地产商受到了一些反对举办奥运会人的影响,在最后把房子卖给了其他人。事已至此,没有任何退路,尤伯罗斯果断决定临时租用房子——在一个由厂房改建的建筑物里开始办公。一切重新开始。

在租房里,尤伯罗斯开始了他大刀阔斧的决策。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他经过充分的思考,不失时机地、果断地砍了三斧头。

第一,拍卖电视转播权。

尤伯罗斯是这样分析的:全世界有几十亿人,对体育感兴趣的大有人在。很多人不惜花掉多年积蓄、不远万里去异国他乡观看体育比赛,但更多的人是通过电视来观看的。事实也证明,在奥运会期问,电视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很显然,如果电视收视率大大提高,广告公司也会因此大发横财。

尤伯罗斯看准了这第一桶金子,他决定拍卖奥运会电视转播权。这在奥运会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要拍卖就要有一个价格,有人向他提出最高拍卖价格1.52亿美元。尤伯罗斯听后,笑着说:“这个数字太保守了,还不止这些。”

听了他的话,助手们都用惊奇的眼光望着他。这些人一致认为,1.52亿美元已经是天文数字了,在历史上也绝无仅有。那些嗜钱如命的生意人能够拿出这样一大笔钱已非常不错,可尤伯罗斯还不满意,那他的胃口太大了。

精明的尤伯罗斯早就看穿了助手们的心思,但他只是笑了一下,没有做过多的解释。他知道,这一仗关系重大,对以后的计划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于是,他决定亲自出马,前往美国最大的两家广播公司进行游说,一家是美国广播公司(ABC),一家是全国广播公司(NBC)。同时,他又策划安排几家公司也参与竞争。一时间报价不断上升。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仅拍卖电视转播权一项就获得资金2.8亿美元,这让许多人大跌眼镜。

第二,拉赞助单位。

奥运会不仅是运动员之间的激烈竞争,也是各个大企业之间的广告竞争,因为很多大企业都想通过奥运会宣传自己的产品。

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尤伯罗斯设法巧妙地加剧了这种竞争。奥运会组委会作出了这样的规定:本届奥运会只接受30家赞助商,一类产品仅选择一家,每家至少赞助400万美元,赞助者可以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某项产品的专卖权。在这种有专卖权的竞争诱惑下,各大企业都纷纷抬高自己的赞助金额,希望在奥运会上取得一席之地。

以饮料行业为例,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是两家竞争十分激烈的对手,两家都有志在必得的想法。可口可乐采取的战术是先发制人,一开价就喊出了1250万美元的赞助标码。面对这个价码,百事可乐显然没有心理准备,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对手拿走了奥运会的专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