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诚实守信(中华美德)
13068000000016

第16章 不能辜负的尊重

年夏天,在德国留学的中国青年杨立从波恩港出发,沿莱茵河开始了他的自行车旅行。

一天,当他来到莱茵河畔的一座小镇投宿时,却被几名警察拦住,彬彬有礼地把他请到了警局,说是受一个叫做克里斯托的小镇之托来寻找他。

在警局,杨立接到克里斯托镇镇长打来的电话,要他回镇领取500欧元的奖金和一枚荣誉市民奖章--这是小镇历来对拾金不昧者的奖励。

原来,两天前杨立路过克里斯托时,将捡到的一个装有几千欧元现金和几张信用卡的皮夹送到了市政厅,连姓名都没有留下就悄悄离开了。这次镇长希望他回去,他回答说,施恩不图报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自己如果接受那笔奖金和荣誉,反倒显得动机不纯。

镇长想了想,问杨立:“你知道我们是怎样找到你的吗?”

镇长告诉他,在他离开后,镇上的人们立即开始打探他的下落。由于杨立在镇上只是稍作停留,镇上的人也只是听说他在沿莱茵河旅行,连具体的方向都不清楚。小镇警局只好把对杨立相貌的拼图电传给莱茵河上下游两岸的十多个城镇的警局,发动了百余名警力,这才把他找到。

杨立很感动,也很不理解:既然自己都已经离开,还有必要如此大费周折吗镇长严肃地回答说:“那些奖励你可以不在乎,但你必须接受。因为那不仅仅是对你个人的认可,也是整个社会对每个善举的尊重。对善举的尊重,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也让我们有资格去劝勉更多的人施援向善。所以,我们才不能因为你的无私而放弃履行自己的责任。”

这番话让旅居德国近一年的杨立第一次真正认识到“德意志智慧”。最后,他终于答应回到克里斯托。因为,他明白,自己实在辜负不起那份尊重。

施恩不图报是“中国智慧”,尊重善举是“德意志智慧”。在做善事时,心如止水,哪里想到过回报?受了别人恩惠,心暖如春,哪里忘记过别人?雨不图回报地洒向万物,风没有目的地吹动天地,树不知疲倦地撑起大伞。可是,谁曾想,花记得雨的滋润,云记得风的承载,草记得树的遮挡。它们没有孰对孰错,都是人心向善的体现。“中国智慧”也好,“德意志智慧”也罢,都是人生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