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元曲三百首
13037200000263

第263章 〔中吕〕朝天子志感(二首)

无名氏

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志高如鲁连,德过如闵骞,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

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老天不肯辨清浊,好和歹没条道。善的人欺,贫的人笑,读书人都累倒。立身则小学,修身则大学,智和能都不及鸭青钞。

这是两首讽世的作品,诗人可能是一个潦倒的失意文人,作品写得十分率直,文字简单明了,而充满愤激之情。

这是两首十分难得的优秀政治讽刺诗,是对处于分崩离析前夜的蒙元政权所作出的一份准确的病危诊断书。

《志感》二首,从主题到结构都大体相似,对元朝后期贤愚不分、清浊莫辨、好歹混淆、善恶颠倒的荒诞社会现象作出了极为深刻的揭露和无情抨击。这位无名氏诗人也许和广大人民群众一样,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清贫潦倒的知识分子,小令对知识和人才的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关注。这是一个决定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发展后劲的重要问题。可在元代,特别是在元代后期,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大量士子被贬谪排挤,即遭到“折挫”、“消磨”、“轻贱”、“运蹇”的下场,而那些“不读书”、“不识字”、“不晓事”,即愚昧无知、势利浅薄,手中却有大量“鸭青钞”者流,倒有人“夸荐”、“夸俏”,得以重用。这样的国家政权,又怎么可能不濒临土崩瓦解的厄运呢?与此相关连的,就是社会风气的败坏,世态的凉薄。“志高”,有德,“依本分”的人,无一例外地被轻贱,“读书人都累倒”、“智和能都不及鸭青钞”。这样的社会,又怎么可能有一个好的前途呢?这种从国家政治直到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的全面否定和批判,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对于蒙元末期腐败黑暗政权的无比愤慨和尖锐抨击。

在表现手法上,两首小令除了都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从而以此造成美善刺恶的鲜明思想倾向和形象效果外,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群众创作直抒胸臆、爱憎分明、感情强烈、语言通俗质朴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