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清
倚篷窗无语嗟呀:七件儿全无,做甚么人家!柴似灵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酱瓮儿恰才梦撒,盐瓶儿又告消乏。茶也无多,醋也无多。七件事尚且艰难,怎生教我折柳攀花!
这首曲子写贫士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生活资料的昂贵,自己生活境况的拮据以及自己心情的沉重,从中看出元代读书人低下的社会地位,其窘迫状况与乞丐相去不远,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开头一句“倚篷窗无语嗟呀”,就勾勒出一个在小茅屋窗边为生活发愁的读书人形象:他倚靠着窗,愁眉苦脸,无可奈何地凝望着远处,只是无语地叹息。“无语”二字表现出心情的烦重,配合“嗟呀”二字渲染了一种凝重的氛围,为下文作了铺垫。有什么烦心事让他如此忧郁烦恼?接下来“七件儿全无,做甚么人家”两句,交待了“无语嗟呀”的原因。这日常生活中的七种必需用品,全都没有,还怎样维持生活?“做甚么人家!”这发自内心的独白,是对现实社会提出的质问和控诉。
“柴似灵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三句,分别用灵芝、甘露、丹砂为喻,构成排比句,真实地反映了物价昂贵这一现实。物价的飞涨,造成了生活的困顿。“酱瓮儿恰才梦撒,盐瓶儿又告消乏。茶也无多,醋也无多”,酱瓮里刚刚没有了酱,盐瓶里也接着没有了盐,再看看茶也剩下没有多少了,醋也剩下那么一点点,窘迫越来越严酷地逼来。灵芝、甘露、丹砂是有钱人吃了延年益寿、企图长生不老的,而酱、盐、茶、醋等是穷人用来维持最低消费的,通过如此鲜明的对比,穷不聊生的境况跃然纸上。最后“七件事尚且艰难,怎生教我折柳攀花”两句,富于个性的语言流露出作者的愤怒。连生活都维持不下去了,哪里还会奢想其他的事!
本曲以通俗的口语和浅显的比喻,描述了读书人贫苦的生活。最后用戏谑的语言收篇,在诙谐中饱含愤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