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成语故事(亨)
12933900000012

第12章 M

)1.马革裹尸

[释义]用马皮包尸体。形容军人英勇牺牲在战场上。

[出处]南朝·帛·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例句]志愿军战士抱着马革裹尸的决心,加入到抗美援朝的战斗中。

[故事]马援,字文渊,东汉茂陵人,是当时一员著名的将领,深得光武帝的敬重。

公元44年,光武帝派他去讨伐割据一方的军阀隗嚣。他英勇沉着,指挥若定,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回来后,他的老朋友们都去向他道贺,光武帝刘秀也给了他很丰厚的赏赐。这时有个叫孟冀的战友也赶来道贺,他在众人面前说马援此次得胜还朝,从此高官厚禄,再也不用愁了。马援听后却不以为然,他说: “以前武帝的时候,有个伏波将军路博德,他为汉朝开拓了七个郡的疆土。这么大的功劳,武帝才给他几百户的封地。而我如今只立下了如此小的功劳,这比路博德的功劳是没法比的,也被拜为伏波将军,得到了一个县的封地,赏大于功,受之有愧呀!”马援停了一停接着说: “现在,北方的边境还不安定,匈奴和乌桓不时要来侵扰我国边疆,我将带兵前去抗击敌寇。男子汉应该为国家捐躯,战死在边疆,即使用马皮包裹着尸体回来,也在所不惜,这才是我的光莆,怎么能够躺在床上,守着妻子儿女度过一生呢,如果这样,即使是寿终正寝,也是一种耻辱啊!”

孟冀听后又是惭愧又是佩服,连连赞叹说: “这才不愧为一个大丈夫啊!与您相比,像我这样的人实在是太没出息了。”

马援62岁时,仍壮心不已,主动出征平乱。在那次战役中,他奋勇杀敌,斩杀二千多蛮人,给了敌人致命的一击。可不幸的是,就在即将凯旋回乡时,他不幸染上了瘟疫,病死军中,实现了他战死疆场, “马革裹尸”的壮志。

他的故事也与“马革裹尸”这句成语一起流传下来,为后人所传颂。

)2.每况愈下

[释义]况:因对比而更加明显;下:下部,低微。比喻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想,就越能看清事物的真相。后表示情况愈来愈坏。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矢口北游》

[例句]由于过度撮劳,王老师的身体是每况愈下,但他仍然坚持工作,不肯怖息一天。

[同义]江河日下

[反义]蒸蒸日上

[故事]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继老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学大师。当时,庄子的名声非常大,向他拜师求学的人也很多。

有一次,一个名叫东郭子的人听说庄子对道很有研究,便特地去拜访庄子。见面后,东郭子问庄子: “先生,您所说的道究竟在什么地方?”

庄子回答说: “我讲的道,无处不在,到处都有。”

东郭子对如此不着边际的回答很困惑,便又问道: “请您说清楚它到底在哪里,这样我才能理解。”

庄子说:“道在蚂蚁洞里。”

东郭子疑惑不解地说: “道应该是很高尚的东西,怎么会在如此卑下的地方呢?”

庄子见他不理解,又说: “道在稻草里面。”

东郭子更加不理解了,问道:怎么会在更卑下的地方呢?”

庄子说: “道在砖头、瓦缝里。”

东郭子惊呆了,又说: “怎么回事呀,道怎么会在愈来愈卑下的地方?”

庄子说: “在屎尿中也有。”

东郭子把道看得非常高尚、纯洁,而庄子却把道说得如此卑下。东郭子很不高兴,认为庄子是在羞辱自己,便准备告辞了。

这时,庄子严肃地说: “您的问题没有提及本质。市场管理员只要看猪的小腿就能知道猪的肥瘦,因为猪的小腿是最难长肥的,如果这儿都长满了肉,说明猪其他部位的肉就更多了。同样的道理,我今天告诉您的这些地方,都非常卑下,如果这些卑下的地方都存在着道,那么比它们高尚的地方自然也存在着道。所以说,道无所不在,到处都有。”

东郭子这才明白,原来万事万物,千变万化都离不开道。

)3.明察秋毫

[释义]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形容ifi及细小的东西。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能看清楚,形容能洞察事理。

[出处]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上》

[同义]洞若观火洞见症结

[反义]雾里看花

[例句]作为一名法官,他从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可谓是明察秋毫。

[故事]战国时的齐宣王很关心齐桓公和晋文公是怎样称霸的,他也很想币尔霸一方。

一天,他就这个问题向正在齐国游学的孟子请教,说: “像我这样的人,也能像齐桓公那样称霸吗?”

孟子回答说: “当然能。我曾听说有一次新钟铸成,准备杀牛祭钟。你不忍心杀一条发抖的公牛,而下令找一只羊代替。你这样的善心如果用来治理国家,那么百姓一定会爱戴您,百姓的生活也就会安定,那么国家也会日益强大,那你称霸天下的愿望也就实现了。”

齐宣王听了孟子的话,很是高兴,示意孟子继续说下去。孟子继续说道: “凭您的善心,可以行王道、施仁政,一统天下。关键问题不是您能不能,而在于你干不干!比方有人对你说: 我力大无比,可以举起三千斤重的铜器,却拿不起一根羽毛:我能把秋天鸟兽新长的绒毛的末梢看得清清楚楚,却看不见眼前的一车紫草。’您相信这个人的话吗?”

齐宣王立即答道: “我当然不相信这样的鬼话。”

孟子说: “是的,绝对不能相信这样的话。可如今您的善心只用亲对待动物,却不能用来爱护百姓,这也同样难于让人相信。这样说来,一根羽毛之所以举不起来,是不肯举的原因;一车紫草之所以看不见,是没有看的原因;百姓之所以得不到安居乐业,是您根本不去关心的缘故;显然这都是干不干的问题,而不是能不能的问题。那你币尔霸的宏愿也是如此,不是你能不能的问颖.而是你为不为的问题!”

)4.名列前茅

[释义]前茅:古代行军时,持茅草为旗,走在最前面,如同先头部队。比喻名次列在前头。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

[同义]首屈一指独占鳌头

[反义]名落孙山榜上无名

[例句]小明学习刻苦,每次考试他的成绩都名列前茅。

[故事]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争斗,小国夹在其间,艰难地生存。郑国便是晋国和楚国之间的小国,经常受欺负。

有一年,楚国借口郑国对其不敬,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晋国求救,晋国就派大将荀林父为统帅,领兵去救援郑国。他们的大军刚到黄河边上,就有消息传来,说是郑国的国君已经向楚国投降了,楚国也正在撤退。

荀林父不甘心就此罢休,决定趁楚军后退的时候,打他个措手不及。上军统帅士会不同意荀市市父这种做法。他给荀林父分析了楚国的情况,他说: “现在楚国的德行、政令、典礼、礼仪都符台常规,我们若去攻打它,实在是师出无名。另外,楚国的军队也不可小视,他们训练有素,秩序井然。在军队出征的时候,各部分也都严格地各司其职,没有丝毫混乱:右军跟随主帅的车辕;左军负责打草为整个军队夜晚住宿作准备;前军举着茅草为标志为大军开路;中军都是些有勇有谋的将士,他们负责谋划战术:后军都是一些勇猛精壮的士兵,他们负责压阵,让全军没有后顾之忧。作战的时候,将士们都清楚自己的攻击目标,并为了自己的目标奋勇前进。而且楚军的纪律相当严明,这样的军队我们是无法战胜的。所以不如回国去整顿军队,操练兵马,等到我们的军队也训练得强大时,再去攻打楚军也不迟。”

荀市市父昕后,非常赞同士会的意见,决定撤兵,但是中军副将先轸却执意要率兵去攻打楚军,结果他和他的军队被楚军杀得大败而归。

)5.模棱两可

[释义]模棱:含糊不清;两可: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

形容态度含糊,没有明确主张。

[出处]宋·欧阳修、宋祁等《旧唐书·苏味道传》

[同义]依违两可

[反义]旗帜鲜明

[例句]作为领导干部,你处理这件事情一定要当机立断,不能模棱两可。

[故事]唐朝初期,有个叫苏味道的读书人,文思敏捷,写得一手好文章。苏味道从小就十分聪明,二十岁就考上了进士,还当过吏部侍郎;武则天执政时,还被任命为宰相。可是这人办事缺乏决断,对奸佞、忠良一律客客气气,生怕自得罪人被人抓住把柄。尽管如此,他还是因为牵连到一个案子,被贬到外地当刺史。

后来,苏味道官复原职,但几年后再次因罪下狱。当时,三品以上大官的监狱称为“三品院”,不少犯了罪的大官在狱中仍可以大吃大喝。但是苏味道不像他们,他不吃荤,只吃粗茶淡饭,甚至不睡席,只在屋角铺一张草席睡在上面,一副悔过自新的样子。武则天听说后,认为他诚心改过,便又让他官复原职了。

苏味道十分感激并决心好好侍奉武则天。这年三月,忽然下了一场大雪,苏味道带了一批官员向武则天道贺,说天降大雪。是吉祥的象征。谁知有位大臣说,现在已是暮春时节,天降大雪对庄稼危害很大。武则天听后,狠狠瞪了苏味道一眼,拂袖起身,罢朝而去,苏味道讨了个没趣。

后来,有人向苏味道请教当官的诀窍,他说: “处理任何事,都不要决断得非常清楚,否则一有错误,必定会受到处罚。应该像手摸棱角一样,这一端可以,那一端也可以,这样就不会出事了。”

尽管他采取这样的处事原则,但仍不能免除祸患。公元705年,武则天病危,张柬云趁几拥护中宗李显复位,恢复国号唐。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云、张昌宗被杀。苏味道因为攀附二张而受牵连被贬职,不久死在被贬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