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本色做人出色做事
12910300000023

第23章 拿得起,放得下(2)

“如果你握紧一双拳头来见我,”威尔逊总统说,“我想,我可以保证,我的拳头会握得比你的更紧。但是如果你说:‘我们坐下,好好商量,看看彼此意见相异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就会发觉,彼此的距离并不那么大,相异的观点并不多,而且看法一致的观点反而居多。你也会发觉,只要我们有彼此沟通的耐心、诚意和愿望,我们就能沟通。”一位社交界的名人——戴尔夫人,来自长岛的花园城。戴尔夫人说:“最近,我请了少数几个朋友吃午饭,这种场合对我来说很重要。当然,我希望宾主尽欢。我的总招待艾米,一向是我的得力助手,但这一次却让我失望。午宴很失败,到处看不到艾米,他只派个侍者来招待我们。这位侍者对第一流的服务一点概念也没有。每次上菜,他都是最后才端给我的主客。有一次,他竟在很大的盘子里上了一道极小的芹菜,肉没有炖烂,马铃薯油腻腻的,糟透了。我简直气死了,我尽力从头到尾强颜欢笑,但不断对自己说:‘等我见到艾米再说吧,我一定要好好给他一点颜色看看。’

“这顿午餐是在星期三。第二天晚上,听了为人处世的一课,我才发觉:即使我教训了艾米一顿也无济于事。他会变得不高兴,跟我做对,反而会使我失去他的帮助。我试着以他的立场来看这件事:菜不是他买的,也不是他烧的,他的一些手下太笨,他也没有法子。同时也许我的要求太严厉了,火气太大了。所以我不但不准备责备他,反而决定以一种友善的方式作开场白,以夸奖来开导他。这个方法效验如神。第三天,我见到了艾米,他带着防卫的神色,严阵以待准备争吵。我说:‘听我说,艾米,我要你知道,当我宴客的时候,你若能在场,那对我有多重要!你是纽约最好的招待。当然,我很谅解:莱不是你买的,也不是你烧的。星期三发生的事你也没有办法控制。’我说完这些,艾米的神情开始松弛了。”

“艾米微笑地说:‘的确,夫人,问题出在厨房,不是我的错。”

“我继续说道:‘艾米,我又安排了其他的宴会,我需要你的建议。你是否认为我们再给厨房一次机会呢?”

“呵,当然,夫人,当然,上次的情形不会再发生了!”

“下一个星期,我再度邀人午宴。艾米和我一起计划菜单,他主动提出把服务费减收一半。当我和宾客到达的时候,餐桌上被两打美国玫瑰装扮得多彩多姿,艾米亲自在场照应。即使我款待玛莉皇后,服务也不能比那次更周到。食物精美滚热,服务完美无缺,饭菜由四位侍者端上来,而不是一位,最后,艾米亲自端上可口的甜美点心作为结束。”

“散席的时候,我的主客问我:‘你对招待施了什么法术?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周到的服务。’”

“她说对了。我对艾米施行了友善和诚意的法术。”

有一则有关太阳和风的寓言。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更强而有力。风说:“我来证明我更行。看到那儿一个穿大衣的老头吗?我打赌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脱掉大衣。”

于是,太阳躲到云后,风就开始吹起来了。风越吹越大,大到像一场飓风。但是,吹得越急,老人就越把大衣紧裹在身上。

终于,风平息下来,退却;然后,太阳从云后露面,开始以温和的微笑照着老人。不久,老人开始擦汗,脱掉了大衣。这时,太阳对风说:“温和与友善总是要比愤怒和暴力更强而有力。”

做人做事一点通当你希望别人同意你的想法时,请记住以一种友善的方式开始。

6、时刻留意他人的感受

处世过程中,有些人总是自以为是,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去衡量别人的感受,这是不礼貌的行为,也不会获得别人的信赖。如果想大有作为,就该时刻留意他人的感受,把美德展现出来。

合作的技巧很简单,就看你是否愿意掌握它,如果总觉得自己如何了不起,不去考虑别人的感受,是不会受到别人欢迎和喜欢的,当然就不会有“人缘儿”。

所以,掌握基本的沟通与合作技巧是青年人应该学习的一种意识。

如果你稍注意一些交流技巧的话,就可以为自己营造一个好的合作氛围。

(1)求同存异

和人相处,如果总是在强调差异,你们就不会相处甚洽。强调差异会使人与人之间距离越来越远,甚至最终走向冲突。

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别人和自己的共同点上,与人相处就会容易一些。

要减少差异就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以达成共识。为别人着想,就会产生同化,彼此间的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把自己融进对方,让俩人变为一人。这个时间,无需恳求、命令,俩人自然就会合作做某件事情。

唯心论有先站在同一立场上,两人才有合作的可能。

(2)用动作求得一致

你付出什么,就收获什么。与合作者合作愉快,他们之间就有着某种默契,或者说有一种感应。要是人们相处得非常好,那么他们彼此的动作、表情和神韵自然都会相似。

通常只有相处融洽时,才会产生这种默契。通过这种体态语言的一致,你和交谈对象完全进入了合作状态。

(3)做一个倾听者

能够聆听他人是一种美德,青年人应该有这种美德。

人人都希望有一个倾诉对象,也希望别人了解自己。如果两个人都希望倾诉和被了解,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听对方的话,那么两人要么争吵,要么互相不愿碰面。因此,你想被别人了解,先得学会听别人倾诉。只有愿意了解别人的人,别人才愿意了解你。

倾听是一种艺术,只有懂得这门艺术,掌握这门艺术,才易于沟通、交流与合作。

而且,倾听时要保持注意力,随时注意对方谈话的重点,在对方需要的时候加以眼、手势或简短语言表示你的关注。尤其是要表达出你关注的内容正是对方谈话的要害所在。

能够以听为主,少说、少插话打断别人,还要专心,不要妄下结论。如果别人讲到一半,发现你已经在想其他的事情了,别人会感到非常尴尬。在知道别人准备意思前,不要急于提出自己的看法。等别人讲完,让他把意思讲清了,再做自己的评价。同时还要学会鼓励别人多说。

做人做事一点通许多人说话是十分含蓄的,这就要在倾听时,注意言外之意。有些话,别人嘴上没说,但会通过语言、语速、语调流露出来。把自己孤立起来的人,就犹如一些孤苦无依的珍稀动物,由于缺少了交流与撞击,他们的生命力变得越来越虚弱。只有过群居生活的人,才能在与他人的协作中锻造出自己,使自己适应环境,生存下来。

7、重情守信,笼络人心

一般人都视诚信为立身之本,在社会交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诚信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古代谋略家都把诚信当作笼络人的一种手段,并且非常有效。利用诚信作武器,几乎所向无敌。

建安五年,曹操出兵东征。刘备被迫投奔袁绍,而关羽则为曹操捕获,拜为偏将军。曹操对关羽很尊重,待之以厚礼。后来,曹操发现关羽心神不宁,并没有久留的意思,于是对张辽说:“请你去试着问问关羽,是否愿意留在这里。”于是,张辽来到关羽的住处,询问关羽的意见,关羽叹息说:“我知道曹公对我厚爱,但是,我既受到刘备的知遇大恩,并起过共生死的誓愿,是不能背弃信义的。我总有一天要离开的。但在离开以前,对曹公一定要有所回报的。”张辽转告了曹操,曹操敬重关羽的义气。后来,关羽斩杀了袁绍的大将军颜良、文丑,并解了曹操的白马之围,曹操知道他肯定是要走了,于是,重重赏赐了关羽。而关羽则把曹操所有赏赐的东西,原封不动地包好留下,投奔正在袁绍军营里的刘备去了。曹操的部下要去追杀关羽,曹操说:“人,各有其主,不要去追他。”(《三国志·蜀书六》)后人对曹操处理这件事的做法表示赞赏,认为曹操赏识关羽对刘备的忠心,不胁迫关羽留下而成全关羽的义气,具有帝王的气概和风度。在今人看来,曹操这样做,不过是借处理关羽事件以显示其仁义罢了,目的是为了取信于民,图谋霸业。但我们也可由此看出,即使是像曹操这样的枭雄,都不敢失去信义,可见信义对人际交往是多么重要啊!

成吉思汗入主中原后,为了统治需要,提倡忠君思想,以此作为维护统治的精神支柱。对待归降的将士,凡是背弃和戮杀旧主的,一律处死;凡放走旧主,使之逃跑,或为掩护旧主而积极抵抗的,反而以礼相待并予重赏。据历史记载:“桑昆曾设计谋害成吉思汗,后来桑昆战败而出逃,他的儿子阔阔出盗走桑昆的坐骑,将桑昆丢弃在荒野上,独自来投降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说:‘这样的人怎么能叫他做我的部下?’于是杀死了阔阔出。”

成吉思汗对王汗却是另一番情形。王汗与成吉思汗奋战三天三夜,最后精疲力竭,准备投降。投降前,王汗对成吉思汗说:“请您让我的部下走得远些,这样的话,您让我死,我便死,赐我活,我就为您效劳。”成吉思汗说:“不肯背弃主人,而教部下逃命跑得远远的,一个人同我厮杀,这难道不是大丈夫作为吗?这样的人可以做我的助手。”其实成吉思汗不过是借其二人显忠劝义罢了。

西门豹治邺时,将粮食储藏在民间,说好战争一旦爆发,以鼓为号,立即将粮食集中起来。魏文侯不相信,西门豹于是登上城楼,下令击鼓。第一遍鼓响之后,百姓们有用肩背的,有用车装的,迅速把粮食集中起来。魏文侯说:“算了,让他们回去吧!”西门豹说:“在老百姓中建立信义不是一天就可以完成的。一旦欺骗了他们,以后就不能再取信于民了。现在燕国侵占了我们八个城池,我请求让我率军向北反击,以收复被侵占的城池。”于是,举兵讨伐燕军,收复失地后,凯旋而归。(《淮南子》卷十八)司马光曾经说过:“信义,是君王的最大法宝。国家靠人民保护,人民靠信义保护。不讲信义,就无法使唤人民;没有人民,就没有办法守卫国家。所以,古代的君王,不欺骗天下之人;称霸天下的人,不欺骗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自己的臣民;善于持家的人,不欺骗自己的亲人。不善于称王称霸,治国持家的人正好相反,欺骗邻国,欺骗百姓,甚至于连自己的兄弟父子也要欺骗。上面不相信下面,下面也不相信上面,上下离心离德,最终导致失败。这岂不是太可悲了吗?”司马氏之言,确有一番道理可寻。

人际交往中诚信的建立非常重要,首先示人以诚,各种策略才能有效实行;若失信于人,任你再高明的计谋也无法实现,任何事业也很难做成。

做人做事一点通古人云:“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出必行,行则必果。”这是做人的学问,也是你处理好人际关系、树立起自己威信的方针。

8、一诺千金,说一不二

不论在生活上或是工作上,一个人的信用越好,就愈能成功地打开局面,做好工作。同时也能更好地驾驭众人。你必须重视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好人缘总是眷顾那些讲话算数的人。

食言是最不好的习惯。如果这样,你就无法取信于人,更无法管理威慑众人。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办什么事,总要对自己的话负责。用行动来说服别人,让他们看到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的利益。这样,你就给人一个可信的印象,接下来的工作就顺利多了。

历史上著名改革家商鞅为了尽快实施自己的变法主张,设计谋树立“守信誉”的形象。

公元前350年,商鞅积极准备第二次变法。

商鞅将准备推行的新法与秦孝公商定后,并没有急于公布。他知道,如果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新法是难以施行的。为了取信于民,商鞅采用了这样的办法。这一天,正是咸阳城赶大集的日子,城区内外人声嘈杂,车水马龙。时近中午,一队侍卫军士在鸣金开路声引导下,护卫着一辆马车向城南走来。马车上除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外,什么也没装,有些好奇的人便凑过来看个究竟,结果引来了更多的人,人们都弄不清怎么回事,反而更想把它弄清楚,人越聚越多,跟在马车后面一直来到南城门外。

军士们将木杆抬到车下,竖立起来。一名带队的官吏高声对众人说:“大良造有令,谁能将此木搬到北门,赏给黄金十两。”

众人议论纷纷。城外来的人问城里的人,青年人问老年人,小孩问父母……谁也说不清怎么回事。因为谁都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有个青年人挽了挽袖子想去试一试,被身旁一位长者一把拉住了,说:“别去,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搬一根木杆给十两黄金,咱可不去出这个风头。”有人跟着说:“是啊,我看这事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人们就这样议论着,看着,没有肯上前来去试一试。官吏又宣读了一遍商鞅的命令,仍然没有人站出来。

城门楼上,商鞅不动声色地注视着下面发生的一切。过了一会儿,他转身对旁边的侍从吩咐了几句。侍从很快奔下楼去,跑到守在木杆旁的官吏面前,传达商鞅的命令。官吏听完后,提高了声音向众人喊道:“大良造有令,谁能将此木杆搬至北门,赏黄金五十两!”

众人哗然,更加认为这不会是真的。这时一个中年汉子走出人群对官吏一拱手,说:“既然大良造有令,我就来搬,五十两黄金不敢奢望,赏几个小钱还是可以的。”

中年汉子扛起木杆直向北门走去,围观的人群又跟着他来到北门。中年汉子放下木杆后被官吏带到商鞅面前。商鞅笑着对中年汉子说:“是条汉子!”拿出五十两黄金,在手上掂了掂,说:“拿去!”

消息迅速从咸阳传向四面八方,国人纷纷传颂商鞅言出必行的美名。商鞅见时机成熟,立即推出新法。第二次变法就这样取得了成功。

做人做事一点通《周易》中说:“天之所助也,顺也;人之所助也,信也。”由此可知,一诺千金,说话算话的行为可以追溯至殷商时代。孔子曾就此问题问过他的学生子贡:“足食,足兵,民信三者哪个更重要。”子贡想了想,却反问孔子,去二留一怎么办。孔子想了想说:“去兵,去食,唯民信不可去,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足。”当然我们不排除这是统治阶级的一种统治手段,但值得肯定的是这的确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9、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对成大事者来说,万万不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自居,即使才高八斗,位高权重,家财万贯,也是一个普通人,如果能放下身段,降低姿态,前面的路会更宽广,得到的会更多。

诸葛亮,是对刘备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人,因此“三顾茅庐”既体现了刘备的人际谋略,又说明与所需的人大力沟通,可以从中获取改变人生的力量。刘备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并无多大实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同时代的许多智能之士都没有小看他,如曹操最信任、最得力的谋士之一的郭嘉,就说他“有雄心而甚得众心”。在二十余年中,刘备历经磨难,始终没有形成强大的势力,原因固然很多,但最基本的是两条:其一,是他身边没有得力的谋主、军师;其二,是他没有得到足以发展的客观条件——天时、地利、人和等等。这两条归结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谈的借力主体——人。

就在他屯兵新野时,他所渴慕的人才终于出现了。

荆州,包括今湖北、湖南两省,还有河南西南部等地,范围很大。在天下大乱之际,荆州相对平静。刘表礼待贤士,招揽人才,于是不少北方南下的士人进入荆州境内。当时刘备在新野,属南阳郡,有不少人物聚集于此,其中有个徐庶,为刘备所用,后来徐庶又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