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本色做人出色做事
12910300000022

第22章 拿得起,放得下(1)

处世有何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立业无论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

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1、该放弃就放弃

“世事多变,得失无常”,所以人们不要因为得到而骄傲,不要因为失去而沮丧,古人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的就是这一道理。因此,一个有智慧之头脑、低调之心态的人,应该知道该放弃时就放弃。

有选择的放弃是一种更豁达的人生态度,人生不必永远追求第一。有时在前进的道路上被跌得头破血流,这又何必呢?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时第一名还不如第二名,在追求胜利的另一方面,还有更多别的趣味。

是的,学会选择,懂得放弃。放弃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美丽。放弃不是保守,不是退缩,而是为了保护自己想要的一切。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的十字路口,每走到一个十字路口,都将面临着选择,而且每一次的选择很可能关系着前途和命运,所以就很难做出决断,放弃什么,坚持什么?这其中甚至充满了辩证关系。此时此刻,需要的就是清醒的头脑,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勇气。

春秋时期,范蠡辅佐越王勾践二十多年,直至打败吴国成就霸业。越王有“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的美意,范蠡却毫不犹豫地谢绝了,并且离开了越国,独自跑到齐国“耕于海畔,苦身戮力”。齐国王有意邀请范蠡做齐国的宰相,可是范蠡仍然谢绝了,有人问他原因,他这样说:“平民百姓能够在家做千金,在朝做卿相,就是最高的殊荣了,但是做久了,不知道会有怎样的结果。”他丝毫没有遗憾再次放弃了高官厚禄,在齐国散尽家财,隐姓埋名在一个叫陶的国家,再一次开始了艰难创业,谁想,他又在这个国家创下了巨万家资,这个地方的人都尊称他陶朱公。

可是,范蠡的儿子们一个也没有他这样的胆识与魄力,尤其是大儿子,非常贪恋钱财,因此害死了自己的亲弟弟。

事情是这样的,范蠢的二儿子在楚国犯了死罪。范蠢比较信任小儿子,所以准备了一车金银财宝,让小儿子带去楚国救回二儿子,可是没想到大儿子却不高兴了,与范蠡夫妇说:“二弟有罪竟然让小弟去搭救,那我这个哥哥还有什么用呢?”遂要自杀,做父母的怎能忍心看着自己的儿子死在面前呢?范蠡不得已只好让大儿子去楚国。

临走时,范蠡让他去楚国找自己的老朋友庄生帮忙,并且告诉他说:“你到了楚国,把这些金银财宝全部给庄生,然后听他的安排,不要自己盲目行事,他会全力帮助你。”

于是,大儿子驱车到了楚国,来到庄生家里,见庄生家里一贫如洗,很不以为然,但由于父亲再三叮嘱,他还是把带来的金银财宝留给了庄生,庄生嘱咐他说:“楚国是不安全的地方,你赶快回去,你弟弟的事情不用担心,我会想办法。”但大儿子根本没把他的话当回事,自己在楚国住下来了,并且用自己私自带的钱,贿赂楚国的权贵们……庄生送走范蠡的大儿子后,便对他老婆说:“这些财宝都是陶朱公的东西,不要动,事情办好后,我还要把这些东西还给他。”说完,便急匆匆地去见楚王,庄生虽然贫穷,但出了名的廉洁、耿直,楚王都很欣赏他的个性和才华,对他的意见也乐于采纳。他对楚王说:“治国的根本在于为百姓做事,消除天灾。”楚王当即下令大赦天下。范蠡的大儿子正去一位贵族家送礼,听说楚王大赦天下,弟弟出狱是理所当然的,庄生没有做任何事情,却白白得了一车金银财宝,不能就这样算了,于是又去见庄生说:“我弟弟运气好,刚好赶上楚王大赦天下,估计他很快就会出狱,所以我也要回家了,今日特来向您辞行。”

聪明的庄生怎么会不明白他的来意呢,便让他带走他的东西,贪财的大儿子便真的带走了。庄生从来也没有受过这样的羞辱,于是又去见楚王,说:“楚王陛下,我在街上听到了很多关于这次大赦天下的传言,百姓们都在说,您这次大赦天下根本就不是因为怜惜楚国的臣民,而是为了陶朱公的儿子,我仔细盘问才知道,原来是陶朱公的儿子犯了死罪,但是陶朱公很有钱,让他的家人带了很多金银珠宝贿赂官吏,最后赶上您大赦天下,所以不知道实情的百姓才有这样的想法。”楚王听后,气愤不已,下诏立斩范蠡的二儿子。

范蠡大儿子就这样因为不舍得放弃一车财宝而葬送了弟弟的性命,不禁让人们为之惋惜。伏尔泰说:“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那么我们就要随时倒出“鞋里”的那粒“沙子”。放弃这小小的“沙粒”我们就会“轻松”地登上远方的“高山”。如果什么也不肯放弃,那么我们的也许就是非常珍贵的东西,切莫为了一粒沙子而放弃整座高山。

做人做事一点通生活中,没有任何一件东西永永远远的属于谁,人都是紧握拳头而来,平摊双手而去,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天,再好的东西也不再属于你,这就提醒人们,要低调做人处世,无欲无求地潇洒度过人生,无时无刻都要懂得该放弃的事情就放弃,尤其是那些不值一提的小事,更要放弃。这样人们才能够在自己的人生领域中取得成功。

2、敢于赞扬比自己强的人

人人都希望获得荣誉和赞扬,善于成大事的人则会把荣耀与赞扬留给别人,自己承担那些不痛不痒的指责与批评。因此,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在日后的处世过程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林肯在任美国总统期间,遴选内阁大员时,决不委任唯命是从者,对于那些具有坚强意志难以操纵的人,他委以重任;甚至那些看不起他、曾经反对过他的人,他也尽力罗致。他的陆军总司令史丹顿,继凯木伦之后最能干的阁员,就常为难他并把发生在贝尔伦地区的灾祸,归咎于他行政上的无能;还有林肯最得力的财政部长蔡斯,原来是个不喜欢林肯的人,并一度曾公开反对他。不管别人对他怎样,林肯总是将那些能担负重要责任的人兼收并蓄起来,为自己效力,由于林肯知道自己的弱点,所以他选录的人都是能弥补他的弱点的人。

一般的凡夫俗子,对个性坚强、难以驾驭的人,不仅不会设法罗致,反而避之不及,生怕他们喧宾夺主,胜过自己。可他们还常常说得不到真正的助手。这句话也许有一部分是对的,可他们实际上并不需要具有真才实干的人。他们从未发现自身存在着不足,总以为世上只有他们能把事情做好。因此,总是自我感觉良好,照这样,还能成就更大事业吗?

著名的发明家和制作家马克西姆曾凝练地概括了得人善待的处世准则:“人们想从别人身上获得的东西,不外是两种:一为颂扬恭维,一为善待支持。”

当你选择助手和朋友,以及和他们来往之际,你应该舍得牺牲自己的虚荣心,努力求得在某方面比你强的助手,参照他们的意见去做一些你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只要你肯放下架子,舍弃矜持与虚荣,便能罗致一帮干将为你的事业奋斗。

做人做事一点通要使自己光荣,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首先让别人比你更光荣。

3、如何对待不喜欢的人

人都有这样一个共性:愿意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不愿意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来往。但现实生活却不可能满足我们这一愿望,所以要尝试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

同住在一栋楼里,你喜欢安静,但是邻居可能成天把音响开得震耳欲聋;你喜欢清洁,可有的人总是把破破烂烂的东西堆满了过道;你不愿被人打扰,隔壁却经常到家里来借根葱要头蒜的;你不喜欢宠物,却总有人牵着宠物与你一同上下电梯。在单位,也有不喜欢的同事,但由于工作关系,我们不得不与他们打交道。

其实,这种烦恼是不必要的。人的一个主要特性就是社会性。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不可能离群索居。笛福笔下的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还会有一个“星期五”陪着,最后他还是回到了人群中。可见,人是不能脱离人群、脱离社会的。而如老话所讲:“人一上百,形形色色。”生活中什么人都有。除了亲人、知己和朋友,我们还要学会和各种人打交道,包括我们不喜欢的人。

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做人方法,只要不是违法乱纪,我们也要尊重别人的选择,宽容别人。拿做邻居来说,当楼上在装修时,我们会为传来刺耳的噪音而心烦意乱,对楼上人家非常有意见。但也有可能我们自己也要装修,噪音一样会打扰别人。这时我们就会体会到邻居之间相互担待、相互谅解的必要性。有些朋友(其实是熟人、老乡、老同学或同事)有一些毛病,但我们自己就没有毛病让对方也看不上吗?我们可以不喜欢朋友的毛病,包括品德上的缺点,但我们不应该排斥他人,这不但容易无谓地树敌,也失去了帮助他人进步的仁厚之心。

那么,该如何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呢?

(1)忍让为上策

宁可自己受些委屈或吃点亏,也不要为小事与对方争个脸红脖子粗,甚至头破血流。清代时,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两家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宰相立即作诗劝导家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见书明理,立即把院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深感惭愧,也把院墙让后三尺。这样,让一让,出来六尺巷。

(2)主动接近对方

先伸出友好之手,主动和对方打招呼。对方原来可能怀有的戒备心或敌意就可能化解。你很客气地提出一些问题,他们就会加以注意和改进。

(3)由己推人

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你就能体会他们的想法,从而修正自己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这有助于双方关系的改善。

(4)接受他人

人人都有其特点,不要试图改变这个事实。接受他的本来面目,他也会尊重你的本来面目。不要强迫别人接受你的观念,对方也不是总是那么招你烦的,他们也有好的一面,试着去发现这一点。

有一个故事:一位老人坐在一个小镇郊外的马路边。有一位陌生人开车来到老人面前,下车问老人:“请问一下,住在这个小镇上的人怎么样?我打算搬到这里来住。”老人看了一下陌生人,反问道:“你要离开的那个地方的人怎么样?”陌生人说道:“不好,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我在那里实在呆不下去了,所以我打算到这儿来住。”老人叹着气说:“那恐怕令你失望了,因为这个镇上的人,也和你那儿差不多。”这位陌生人走了,继续去寻找他理想的居住地。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一位陌生人来到老人面前,询问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他。这位陌生人说:“哦!住在那里非常好,我要寻找一个更有利于我发展的地方,我舍不得离开那个地方,但是我不得不寻找更好的发展前途。”老人露出笑容说:“你很幸运。居住在这里的人都是跟你原来住的地方一样好的人,你将会喜欢他们,他们也会喜欢你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想寻找敌人,你就会找到敌人;你想寻找朋友,你也就会找到朋友。不善于与人相处的人,到了哪里,都会认为别人难以相处。善于与人相处的人,见到任何人,都会相处融洽。

美国成功学家马尔登说:“如果你个性开朗,能够和各种人交往,那将会因为交游广阔而获益匪浅。”他推荐了《读者文摘》上的一段文字给我们:

“某些人认为,世上最快乐的事就是和‘我们的同类’建立友谊。抱有这种错误思想的人,永远无法体会到去结交各色朋友的乐趣,例如挖蛤人、养火鸡的人、私家侦探、伐木工人、古物修复家。这些人的生活多姿多彩,与他们交往能为你带来无限乐趣……”

做人做事一点通不要只想着和喜欢的人打交道,也要学会和不喜欢的人打交道,你虽然不喜欢他们,但他们也是活生生的独具特点的人,不过是有些毛病罢了。要学会快乐地去与这些人相处,引导出他们内心的善良。只要你自持,你就会有所收获,感受到一种新的人生体验和乐趣。

4、认真对待错误

谁都避免不了出错,除非什么事也不做。出错并不可怕,就看出错后如何对待,许多人的做法往往是以隐瞒的手段来应付,久而久之,一旦被人知道,其局面就难以挽回。

当你犯了错误后,如果能主动说出错误并恳请原谅,这样会显得更加具有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同时还可以在别人的帮助下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控制局势,扭转乾坤。

(1)决不隐瞒错误

对待错误采取隐瞒、躲闪并不是好方法,不如说出事情的真相。既然失误已经发生了,别人迟早都会知道,隐瞒一时,瞒不得一世,搪塞推诿不是好方法。有的人,出现差错后的第一个反应是逃避,想方设法兜圈子,不想涉及问题,弄巧成拙后让自己反而下不了台。“纸始终是包不住火的”,因此,不如把问题说出来,反而觉得心里没有压力感和负疚感,这时,我们会发现,问题并不见得如我们预想的那么糟糕和严重。

(2)鼓起勇气面对

人有时候需要点勇气来承担错误,自己没有想到会犯错误,所以出错时,超出自己的想象,不愿检讨自己。多数人在做事之前,想到的是积极的一面,极少会去想“错”。当事情真的出错了,却无法积极面对。我们的目的是处理事情,而不能把事情搞大,能这样想的话,就拿出勇气来。

(3)不找借口推托

出错了,就没有什么不好张口说的,不必担心说出真相使别人会瞧不起你,开诚布公地说出一切,被人会感到你更有专业道德,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精神。

(4)善于总结教训

事情做了才会错,不做是绝对没有错的,但在过失中要善于思考,找出其中的教训,并告诉所有人,让其他人不犯类似的错误。这样会减少别人对你的成见。

做人做事一点通日常生活中,出现纰漏,给他人造成损失时,为了能够再次获得对方的信任和赏识,必须如实反映,恭恭敬敬地对待对方的谴责,并采取相应处理办法、补救措施。

5、友善待人,和气相处

只要人们拿出诚意和愿望与别人交往,就能达到结交朋友的目的。

太阳能比风更快使你脱下大衣;仁厚、友善的方式比任何暴力更易于改变别人的心意。

友善待人,和气相处,这样才能加深彼此间的感情,扩大人脉关系。如果你发起脾气,对人家说出一两句不中听的话,你会有一种发泄的快感。但对方呢?他会分享你的痛快吗?你那火药味的口气,敌视的态度,能使对方更容易赞同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