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解放广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12900600000006

第6章 1948年秋的形势和双方的战略方针(6)

第三,整顿地方部队。人民解放军地方部队分为作战部队与警备部队。凡属战区的地方部队,不论是团、营或游击队,其任务都是配合野战军或独立担当作战任务。在不作战的巩固地区,地方部队实行“兵工制度”,即保卫地方治安和参加地方生产建设。

第四,精减后方机关。《建军计划》规定:精减后方机关应成为各级军区的经常任务,精减后方机关以“人少得用,合理分工”为原则,其比例保持占本区武装人员1/10上下,编余人员强者派往前线、弱者转入生产建设。

第五,关于人民解放军编制。《建军计划》确定,人民解放军步兵以师(旅)、特种兵以团为作战单位。野战部队的番号,由中央军委统一编排;纵队和师按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华北的次序排列。地方部队番号,则按军区分别编排。

野战部队设野战军、野战兵团、纵队(独立师)、师(旅);实行“三三制”。纵队及独立师或隶于兵团或直隶于野战军。兵团一般隶属野战军或直属中央军委指挥。全军各级均设副职。

地方部队归军区建制,军区设一、二、三级。与****中央局同级者为一级军区。与****中央分局同级者为二级军区,受一级军区管辖。与区党委同级者为三级军区,受二级军区管辖或直属一级军区,下设军分区,分区下设县指挥部或人民武装部。地方部队按其任务和组织,分受各级军区或军分区指挥。

《建军计划》指出:在目前条件下,人民解放军编制尚不可能要求完全统一,大体采取“东北大,西北小,中原、华北适中”的原则。东北野战军的编制为每个步兵师1.2万余人,每个纵队4.3万余人;西北野战军的编制为每个步兵师8000余人,每个纵队2.5万余人;中原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的编制为每个步兵师约9000人,每个纵队3.7万余人,但不包括炮兵团、补充团、运输担架队。

《建军计划》强调:编制就是法则,人民解放军军事组织的决定权与指挥权统一于****中央军委。凡成立步兵1个师(旅)、特种兵1个团,须呈报中央军委批准。成立步兵1个团、特种兵1个营,须报中央军委备案。一、二级军区的建立和划分,决定权属中央军委;三级军区和军分区的成立和改组,须报中央军委批准。

一级军区、野战军和直属兵团统属中央军委指挥,野战军和直属兵团,目前在行政上一般受其主要活动地区的军区管辖。在不作战的巩固地区,三级军区或军分区,应缩小其司政机关,或改为人民武装部,专司地方警备部队及支前动员和民兵训练,其系统及指挥关系隶属上级军区不变。

第六,关于部队兵员补充。****中央曾于7月中旬致电各****中央局及前线指挥员,指出:“各区扩兵(包括东北在内)均已至饱和点。支前供应和后方可能性之间发生极大矛盾,此项矛盾如不解决,则不能支持长期战争。”“今后前线兵源全部依靠俘虏及某些地方部队之升格”。兵员补充应执行“俘虏一个不放,大部补充部队,小部参加生产”的方针。《建军计划》指出:目前我军280万人,占解放区现有人口的1.66%,已经超过解放区人力财力物力所能养兵的最大能力。不利于解放区“生产长一寸”。因此,战争第3年无论增编部队或是补充部队,其兵源主要是争取俘虏参加解放军,部分则动员新区农民入伍。为加强兵员补训,决定建立后备兵源的补训制度,实行“先训后补”的方针。一、二级军区与野战军(中原除外)设补充师,西北军区、各野战兵团、各纵队设补训团,三级军区及军分区视情况需要亦可设补训团。

《建军计划》强调:各军区扩军计划和数目,必须呈报****中央及中央军委批准后方能实施。各军区所属补训师的兵员分配,须经中央军委批准。各野战部队除在新区个别吸收外,不得在地方上直接扩兵。不论新区、老区的地方部队,上升为正规军部队,必须经中央军委批准。各野战军部队奉命分遣于新区的地方基干部队,须得到一、二级军区批准,不得自由收回、归建。

第七,关于部队的整训。《建军计划》规定,部队一年中应有一次较长的时间,实行新式整军,确立诉苦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斗志)及部队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制度。进行严格的技术、战术训练。军政大学要办成全国性的军事学校,还要建立和办好军大分校、步兵学校、随营学校和教导团,培养更多的各级各类指挥干部,以适应部队充实、发展的需要。

****中央军委指出:人民解放军第3年军事计划,是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的5年左右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略任务和依据头两年战争情况来估计今后3年战争发展而订出的,是有基础的。我们的目的是坚决以武力消灭国民党反动派,争取5年胜利。要保证作战计划实现,在作战与建军方面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人民解放军要继续在外线作战,把战争继续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并且应准备进行若干次带决定性的大会战。其二,今后仍力争在运动中消灭国民党军,但攻坚战则可能增多,要攻坚与野战互相结合。其三,增强各战场的战役上的协同与配合。其四,做到后勤供应统一计划与相互配合,逐渐建立统一的野战军和中央军委的后勤工作。其五,军事组织逐渐走向正规化、集中化,统一编制(使得接近统一)、统一供给标准、统一弹药基数、统一各种制度,有步骤的逐渐建立军制。

****中央军委指出:预计战争第3、第4年人民解放军给国民党军的打击将更加严重,加上国民党统治区的财政经济崩溃和内部倾轧,那么胜利可能来得更快,我们应当有此准备。

D.****中央部署今后时期以战争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为了实现争取5年胜利,****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了今后时期以战争为中心的各项工作。

关于恢复和发展解放区生产。****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在经济上,恢复和发展解放区农业和工业生产,做到“生产长一寸”,这是争取战争在全国胜利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战略,“解放区的当前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把生产向上提高一寸”。****中央要求一切在后方党政机关担负领导工作的干部,要“至少拿一半以上的时间,即一年中六个月以上的时间,去组织与指导生产事业”;要“学习工业和做生意”,加强新区城市的管理与改造,管理好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要努力组织和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中央决定由华北人民政府将华北、华东和西北三区的经济、财政、贸易、金融、交通和工业的领导和管理统一起来,并准备在不久的将来,将东北和中原的上述工作也统一起来,以利于支援前线的战争。

关于加强党的纪律性,扩大党内民主生活。****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已有300万党员、指挥280万军队的大党,加强党的建设,这是争取5年胜利的根本保证。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这三条方针中,加强纪律性极端重要,而加强纪律性与发展党内民主又是相辅相成的。会议强调要在战争第3年内,在全党全军克服无纪律无政府状态。中央政治局会议为此作出了《****中央关于各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委分会及前委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和《****中央关于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决议》。《决议》规定各****中央局、中央分局、野战军和军区首长必须严格执行向****中央请示报告的制度;各级党的组织必须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定期召开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讨论中央的指示和各种工作,并选举和补选党的各级委员会”;在各级党的组织内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中央还发出了《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

关于有计划地训练大批干部。****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解放战争形势“胜利逼人”,夺取全国政权的任务紧迫,中国共产党必须迅速地有计划地训练大批能够组织领导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项工作的干部,并提高现有干部的理论水平。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战争的第三年内,必须准备好三万至四万下级、中级和高级干部,以便第四年内军队向前进的时候,这些干部能够随军前进,能够有秩序地管理大约五千万至一万万人口的新开辟的解放区。”关于成立全国性的临时中央政府。****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成立全国性的临时中央政府的条件已经具备,进行此项工作已经提到****中央的议事日程。决定组织留居香港及国民党区域一切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人物到东北解放区,准备于1949年内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以取代国民党反动政府。关于政权的组织形式,决定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有民主、有集中,在民主基础上集中的组织原则。从村、乡至县直至中央政府,都采取这一制度和原则,并把它们巩固起来。

****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各项决议,当时在解放区和人民解放军中迅速传达贯彻,广大军民进一步激发了革命热情和战斗精神,更加坚定了彻底打败******、解放全中国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