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解放广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12900600000044

第44章 广州解放战争大事记(1)

一九四五年

八月

14日中共广东区委发出关于时局的紧急指示,指出广东党的基本任务是创造强大的牢固的进退有据的根据地,扩大解放区,扩大主力军,发展地方兵团及民兵,迅速扩大自己的力量,这是制止与粉碎内战最中心的问题。

26日《晨报》在广州创刊。这是中共广东区委领导下的一家以灰色面目出现的民营报纸,社长梁若尘,总编邬维梓,中共党员赵元浩任主笔,中共广东区委先后派余慧、李嘉人负责进行联系和领导。《晨报》创刊后不久,曾两度被国民党当局查封,但均因得到广州行营中的中共特支成员左洪涛等的帮助,得以启封。11月因发表抨击国民党当局废用日伪中储券的措施不当而第三次遭查封,赵元浩等撤退去香港。

九月

20日中共广东区委发出《对广东长期坚持斗争的工作布置》的指示。指出工作方针是:一方面是坚持斗争,保存武器,保存干部;一方面是长期打算,准备将来合法民主的斗争。要求可能回城市的干部,都派到城市去,加强城市工作。据此,东江、北江、西江等抗日根据地陆续抽调了五百余名党员到广州工作。

是月中共广东区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坚持斗争和加强城市工作的指示精神,将原来的区委城工部改为城市工作委员会,由梁广任书记。分两个系统进行领导;秘密组织系统由梁广、黄康负责;半公开的文化、宣传、统战、侨运系统,由连贯、饶彰风负责。

十月

24日中共广东区委发出《当前的斗争形势与工作指示》,要求大量动员干部党员群众参加各种公开合法的团体,恢复与建立取得合法地位的社团,组织广大群众,团结中外人士,奠定民主运动的基础。《指示》还提出应根据中央所提三大口号与六项主张来确定宣传方针,从人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反映人民的呼声与要求,要求国民党实践诺言,用事实揭破国民党种种欺骗宣传及压迫人民的措施,以教育群众。

是月中共广州市工作委员会成立。陈能兴任书记,陈翔南(即陈顿)负责组织工作,余美庆(即余比)负责职工工作。主要任务是接收关系,恢复组织,发动群众,准备斗争。

市工委是遵照1945年7月中共广东区委扩大干部会议的决议而组建成立的,原定的宣传工作负责人麦光(即麦任)因病未到职。

△国民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广州行营中的中共特支成员随国民党将领张发奎及第二方面军司令部到达广州。特支由郑黎亚任书记,成员有左洪涛、杨应彬、何家槐、吉联抗、孙慎等。

特支在抗日战争期间先后由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领导,左洪涛负责与上级党组织联系。

十一月

13日广东区委派李嘉人到广州工作,负责组织文化界人士和民主党派开展文化、宣传活动。

十二月

1日兄弟图书公司在广州惠爱路开业,发行进步书刊杂志,成为进步人士联系来往的处所。不久中共广州市委青委书记林华康为公司中几位失去组织联系的中共党员吴仲等,恢复了组织关系。

是月中共广东区委陆续从各游击区抽调党员到广州工作。

随着各大中学校迁回广州,外地回市复学的中共地下党员,都按上级指示,团结同学,开展一系列的斗争。如中山大学学生选出代表向新一军军长孙立人请愿,要求新一军撤出中山大学。随后又开展了要求改进公费发放办法,保障学生生活等斗争,并成立中山大学学生临时工作委员会。广州第二侨民师范为要求补发被克扣的公费而罢课,迫使反动当局撤换了原校长,广东大学地下党员发动沦陷区学生反对所谓“甄别伪生”的考试。省女师游击之友(抗日战争时期广州地下党领导的进步组织)成员联合市师学生,就沦陷区学生升学问题向省教育厅请愿。

一九四六年

一月

25日由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派出的“军调第八执行小组”到达广州,解决广东停战及中共广东武装部队北撤问题,中共中央派方方为代表参加第八执行小组。在此之前,中共代表与国民党政府代表曾于1月10日正式达成停止军事冲突协议,同时下达于1月13日午夜生效的停战令。但国民党广东当局旋即公开破坏停战协定,挑起内战。国民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广州行营主任张发奎奉蒋介石命令,声言广东没有中共部队,拒绝谈判,并断绝方方与外界的联系。广州行营中共特支成员左洪涛于1月27日与方方取得联系,向东江纵队领导人曾生、林平传递了重要军事情报,部署东江纵队要立足于打,不要依靠谈判,以揭穿国民党企图就地消灭东江纵队的阴谋。

30日为声援“一二?三惨案”中被国民党军警武装镇压的昆明学生,广州以中山大学为主的大、中学校学生二千余人举行“一?三○”示威游行。这是抗战胜利后广州第一次大规模的民主运动,揭开了广州反对内战争取民主斗争的序幕。

是月广州地下党组织创办的建文印刷店开业,主要任务是印刷内部材料,同时解决地下工作人员的职业掩护及经济生活来源问题,全厂工作人员6人,营业至5月份结束。

二月

月初中共广州市委成立,原市工委书记陈能兴调往香港。

原北江地委书记黄松坚调任广州市委书记,谢永宽任市委副书记,陈翔南、余美庆,饶华为市委委员。为了加强对学生运动的领导,市委派林华康任青委书记,林铭勋、吴震乾为青委副书记。

市委当时仍以恢复组织,站稳脚跟,开展群众工作,准备组织斗争为主要任务。

19日国民党行政院长孙科来穗,为了揭露国民党内战阴谋,广州中等以上学校在党的领导下,会同民主同盟组织了一次以“欢迎孙科”为名的反内战示威游行,至大德路市政府迎宾馆孙科住处,高呼“停止内战,实现政协决议”,“结束一党专政”、“反对新闻封锁,争取言论出版自由”口号,孙科被迫出来接见群众,并收下了群众的请愿书。

是月中共广东区委发出《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指示》,指出广东党及广东人民的紧急任务是:迅速打破国民党所造成的内战危机,争取和平的到来。应集中力量冲破国民党在广州的封建法西斯堡垒,猛烈开展大城市的宣传文化工作,猛烈开展各种群众运动,团结广大的中间阶层,必须迅速建立起广州的学生与香港的工人中的坚强阵地,并以此为核心,扩大各阶层的群众运动。

中共中山大学总支委员会成立。总支书记罗湘林,委员廖建祥、罗柏元。下设支部,全校共有中共地下党员六十余人,法学院支部书记雷毓彬,文学院支部书记梁天培,师院支部书记曾进添,理、工、农学院及教师中的党员,有的设小组,有的单线联系。党总支成立后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健全组织,大力开展群众工作,密切和民盟合作,团结进步力量,争取中间力量,孤立三青团,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经济和政治相结合的斗争。

随后相继建立的大学基层党组织有:广东文理学院临时支部,书记郑彦文,党员11人;广东文化大学支部,书记李式全,党员8人,广东法商学院党小组,组长康慧英,党员3人(后由各地转来9人)。稍后,广东国民大学亦在林华康领导下,于1947年初建立支部。支书吴锦概,党员十余人。中大附中的黄凡元、祁九如,执信女中的孔庆余,侨二师的李颖祥等地下党员亦在市委青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三月

月初在中山大学地下党总支的领导下,学生临时工作委员会改组为级系代表会,恢复和健全各种社团活动,组织了政治学会,经济学会及各种读书会,其中著名的社团有中师剧社,南燕剧社等。

20~25日中山大学学生“请假待命”停课5天,要求改善公费贷金待遇和发放灯油费。学校当局被迫接受了学生要求。

25日“国立中山大学人权保障会”正式成立,要求保障人权,保障集体的自由安全,反对人身迫害。

27日中共广东区委机关报《正报》在广州汉民北路234号设广州营业处和广州分社,出售、发行进步书籍、杂志。

31日东江纵队北撤协定签定后,即派出由中共代表廖承志,国民党代表皮宗阚、美方代表柯夷组成的“重庆三人小组军事代表团”到达广州,会同军调第八小组与国民党当局谈判东纵北撤的具体问题。4月4日,东纵司令员曾生,政治委员尹林平以中共华南武装人员代表的身份到广州参加谈判,终于5月21日达成广东中共武装人员北撤山东的具体协议。

四月

7日广雅中学发生国民党驻军殴伤学生事件。18日,文理学院又发生国民党士兵开枪追击学生和包围学校事件。这两间学校在中大人权保障会的支持和帮助下,先后成立本校的人权保障会。

15日在中共广州市委领导下,由中山大学牵头,成立广州市中上学校学生联合会筹备会,发表《告社会人士书》,组织全市三十余间中上学校学生二万余人于16日罢课1小时,声援广雅中学“四七”事件中受迫害的学生及5间省立学校“改善生活、请假待命”的斗争。

中旬广州市文理学院、法商学院、广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省立女师、勤勤师范学校等5间省立公费学校开展“改善生活、请假待命”的罢课斗争,要求清发公粮代金,改善生活及卫生条件。

21日广州市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代表百余人,在中大附中平山堂召开成立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大会作出扩大纪念“五四”运动27周年,庆祝学联成立等52项决议。

是月中共广州市委设立交通站于海珠路和合商店,以经营缝衣和旧书为掩护,由何琼(女)任站长,该站坚持工作至1947年。

五月

3日中共广州市委获悉国民党当局准备乘广州市大、中学生联合召开全市学生纪念五四大会之机进行大逮捕。为避免损失,市委决定停止召开大会及示威游行,改为各校分散进行纪念活动。

△在国民党当局的指使下,由三青团出面,威逼利诱各校部分学生在中山纪念堂召开官办的五四纪念会,会后进行反苏游行。队伍经过香港《华商报》广州办事处及《正报》广州办事处时,暴徒特务乔装学生高呼反共口号,并捣毁《华商报》,《正报》广州分社。《大公报》营业处及兄弟图书公司亦同遭毁掠。事件发生后,地下党组织广州市报业界工人进行了3天的怠工斗争,全市报纸无法如期出版。

上旬民主同盟广东省委员会,民主星期刊社、生活导报,广东省立文理学院人权保障会就特务暴徒捣毁《华商报》、《正报》驻广州办事处和兄弟图书公司的暴行向国民党广东当局提出严重抗议。

11日广东纺织厂工人为要求改善生活待遇提出7项要求不获解决而停工待命。厂方竟以武力胁迫工人复工,工人坚持斗争至5月26日,终于取得胜利。

23日东江纵队冲破国民党设置的重重障碍,抵达大鹏半岛准备北撤。美方突然来电说舰队因故可能迟到。国民党当局紧张策划将我集结的部队就地消灭,命令广州行营参谋处绘制进攻路线示意图。广州行营中的中共特支成员杨应彬、左洪涛、郑黎亚及时将这一重要情报送香港林平。林平立即报告周恩来、叶剑英,由方方向第八执行小组提出抗议,并动员香港进步报刊揭露和谴责广州行营的阴谋,集中在大鹏湾的部队亦迅速作好突围准备,以有力措施挫败国民党的阴谋,于6月30日胜利撤离大鹏湾。

六月

26日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在此前后,广州形势日趋恶化,国民党在广州举行所谓“警备大演习”,还制造“共产党暴动”的谣言,搜捕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21日查封兄弟图书公司。29日封闭《华商报》、《正报》驻广州办事处等13个文化机构。并使用恐怖手段逼使民主人士离开广州。东江纵队北撤后,国民党军政当局大搞所谓限期肃清“土匪”,联防联剿,联保联坐,强迫自新,广东全省陷入黑暗局面。

是月中共广州郊一区、郊二区组织成立。王炎光为郊一区特派员,林华康为副特派员,负责联系南海、番禺、顺德、三水等县的部分地方党组织。谢鹤筹为郊二区特派员,吴震乾为副特派员,负责联系增城、龙门、从化、博罗、花县等县部分地方党的组织。郊一区和郊二区组织直接由黄松坚领导。黄松坚调广东区党委后,仍继续领导这两个区的工作。

七月

是月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广东区委执行中共中央“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广州市委改市委委员制为特派员制,先派吴有恒到广州工作,因无法立足,撤回香港,后改派钟明为特派员。钟明到任后,采取紧急措施,转移已暴露的党员,实行单线联系,纵深配备,把党组织完全荫蔽起来,这时党的任务是:坚持发展组织,加强群众工作,培养积极分子,输送支援农村。主要负责人有陈翔南,余美庆等。

中共广州地下组织为了长期埋伏,积蓄力量,在荫蔽战线上坚持斗争。先后派陈超到国民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广州行营,何琼玉(女)到广州市警察局,孔庆余(女)到省新运妇委会,赵式健到广州自来水管理处开展地下工作。

十一月

27日中共广东区委根据11月6日《中共中央给南方各省工作的指示》的精神,决定在广东恢复武装斗争。至月底,在广州东北郊县开始活动的有:增城、龙门边界昆山下的“东江复员人员自卫队”,博罗县境的“东江人民饥饿救济团”。东江纵队留在从化县北部、新丰县遥田,龙门县永汉地区的武装小分队亦开始活动。反三征(征兵、征粮、征税),减租减息、破仓分粮、反对迫害,维持治安的群众斗争逐步开展起来。

是月广州中共地下组织负责人之一陈翔南暂时调离广州到香港工作。

一九四七年

一月

是月1946年12月底北平发生美军强奸中国女大学生的“沈崇事件”后,广州中等以上学校学生积极投入援沈反美抗暴斗争。1日,中山大学全体女生发出告同胞书。4日,中山大学学生召开时事座谈会,提议举行示威游行。6日,在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下,“中山大学学生反美抗暴运动委员会”成立。7日,全市学生二千余人不顾国民党军政当局的恐吓威胁,举行反美示威游行。游行队伍冲破国民党军警在沙面桥头设置的军事障碍,向美国驻广州领事馆进行抗议。

二月

13日中山大学召开全体学生大会,决定组织“反内战、反独裁运动委员会”于14、15日罢课两天,并发表《告教师同学书》。24、25日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学生因制服费发放及其他生活问题未获解决,罢考2天,并发表《告社会人士书》。

是月中共广东区委为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决定在广州北郊成立江北工委,以黄庄平为书记,黄佳为副书记,黄柏、陈江天为委员。此时江北地区已建立起有一百余人枪的敌后人民武装。

三月

2日三千余名广州革覆工人为要求增加工资联合罢工,丝织业工会、报纸排印工人亦相继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