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
1284100000042

第42章

被中国奉为圣人的孔子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他一生教授学生几千人,为中国形成重视教育的传统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古老的科考制度也为西方一些国家所借鉴。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重视教育的传统。

1945年4月,毛泽东就提出,要建立“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中国人口80%是文盲的现实,毛泽东把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当作重要任务。毛泽东认为,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因此他特别重视农民教育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指出要组织和支持农民学文化,并亲自为农民学文化制订学习方案和目标。他指出在教育上对资本家子女要一视同仁,“至于入学、助学金、入团和戴红领巾这些问题,要一视同仁,只看条件如何,不要看家庭出身。”他对教育存在的弊端有尖锐批评。在1964年毛泽东有这样一个批语:“现在学校课程太多,对学生压力太大,讲授又不甚得法。考试方法以学生为敌人,举行突然袭击。”还说,“现在课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学生、大学生天天处于紧张状态。”毛泽东如此注重教育受到了国际好评。曾任法国总理的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就说“在新中国,学校问题显然占优先地位”。

毛泽东时代的科技工作也有很大进展,“两弹一星”等重大成就标志着中国科技发展的水平,也奠定了中国的大国地位。当然,“文革”期间,停止教育闹革命,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等运动使得正常教育受到严重干扰。后来实行工农兵推荐上大学,又出现了为上学找关系走后门等不良现象。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再次复出的邓小平主动要求抓教育科技。邓小平深知,教育科技是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他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关键是人。因此,他复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恢复了中断多年的高考制度。1977年和1978年两年一共招收了50多万大学生。这一批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学生多已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有的已经步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行列。邓小平表示,愿意给科教工作者做后勤部长。在他的推动下,全国科学大会在1978年3月召开,600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了大会,拟定了科学发展的十二年规划。不少科学家是刚刚从牛棚里出来的,因此他们觉得科学的春天来了。英国人李约瑟也认为这个大会“标志着科学技术和医学在中国的气氛已完全变化”,大会是中国走向成为先进科学国家新的长征的保证。

为推动教育科技的发展,中共中央制定实施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倡导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也日益成为共识,知识分子“臭老九”的帽子终于扔掉了。1985年1月,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关于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的议案,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上得以通过。从此,每年的9月10日成为中国教师的节日,尊师重教的传统得以弘扬。

1986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863计划)。该计划提出在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和海洋技术等对中国今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高技术领域的奋斗目标。其总体目标是:集中少部分精干力量,在所选的高技术领域,瞄准世界前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推动相关领域科学技术进步,造就一批新一代高技术人才,为未来形成高技术产业准备条件,为20世纪末特别是21世纪初中国经济和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和国防安全创造条件。“863计划”实施后取得了众多重大科技成就,对提升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共提出实施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将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5月26日至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实际,把抓科技进步作为重大任务,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重申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要切实把教育和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发展教育和科学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1998年3月,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新任国务院总理朱基庄严宣布:“科教兴国是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会后,成立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国务院总理朱基亲任组长。

1997年以后,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推进加大投入、切实支持科教事业发展等十项工作,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到2001年年底,全国基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的省、直辖市12个,通过“两基”验收的县和其他县级行政单位2573个,人口覆盖率达90%以上。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7%;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基本建成了结构完整、专业门类齐全的职业、成人教育体系;高等教育发展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出现了崭新的局面;民办教育快速发展,多形式的办学体制初步形成;教育的法制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教育逐步走上了依法治教的轨道;各项教育改革特别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招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个时期在高等教育领域,推行了“211”和“985”工程,着力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科技方面,1992年以后,科技系统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进行了以结构调整、人才分流和机制转变为重点的改革试点。

1995年中央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后,科技体制改革进入调整结构与转变机制相互促进的新阶段。在十多年改革的推动下,中国科技工作已初步形成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强基础研究三个层次的战略格局;实施了重点基础研究规划、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燎原计划以及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计划、国家重点工业性实验计划等一系列重大科技行动;进行了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关键设备更新,组织实施了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建设。科技进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进入新世纪,胡锦涛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个阶段,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从小学到初中,适龄学生不用再交学费了。国家出钱,在贫困地区开始给上学的孩子们提供免费午餐。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也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适龄人口的毛入学率已达20%以上。

高考制度的改革也正在积极推进。《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纲要》实施后,上学难的问题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胡锦涛还特别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重奖对中国科技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才,制定实施千人计划,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在科技方面,还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制定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路线图。

中国还在大力发展包括物联网在内的高新技术,注重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发展尤其是航天科技取得巨大进步,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实现了漫步太空的梦想。2012年,中国“神九”飞船载着三名中国航天员成功飞天,并实现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人工交会对接。在这三名航天员里,刘洋是中国第一个成功飞天的女性航天员。航天科技事业的进步,表明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成就,为中国文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