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2010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成都论坛论文集
12819300000050

第50章 目前我国流行音乐教育现状思考(2)

随着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突飞猛进地发展、时代的快速前进,针对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遵循时代要求,培养发展中社会的需要之才,应该是当前流行音乐高等教育的基本方向和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标志教育在社会前进中成功与否。当流行音乐教育逐步走向一种独立教育体系时,培养目标的正确制订,其意义大大超越了具体的理论研究、表演创作、学术研讨等方面。因为培养目标的正确建立,不仅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培养有思想、有觉悟、有素质、有才能的流行音乐人才,更是导向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健康有序发展,使流行音乐在中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体系。

流行音乐人才培养的目标在目前没有一个认可标准,从入学到毕业,演唱、演奏、理论及作曲专业都没有一个起码衡量经过音乐高等教育之后,流行音乐演唱、演奏、理论水准、作曲能力的尺度。这对高等教育来说,是不可思议,也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流行音乐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首先着眼于社会需求。而社会需求是多方面、多重性的。因此,我们制订培养目标就应该着眼于专业性强、综合能力及素质高。不能大学期间只学几首歌、会弹(吹、拉、打、写)几首曲,就“OK”天下。如果一招不鲜,终生“残废”。应该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流行音乐全方位的教育:文化知识(中外流行音乐史、流行音乐风格、流行音乐分析等)、音乐理论(流行音乐基础知识、流行音乐调式与和声、流行音乐曲式分析)、专业知识(流行音乐演唱、演奏、理论、作曲)及相关知识掌握(流行音乐作曲、歌词写作、MIDI制作、录音工程,流行音乐产业管理、市场营销及流行音乐批评及导论) 等等。只有综合性、多方位进行精心培养,才能造就出专业性精通、综合能力强的“通用”流行音乐人才。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流行音乐人才培养目标。

(二)学科定位

流行音乐学科定位是科学建立培养流行音乐人才体系最基本的保障。高校流行音乐教育学科定位应着重流行音乐技能训练与综合素质培养。诚然,流行音乐的学科定位是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欧美流行音乐教育目前也没有建立起较完整的、各国公认的模式(爵士音乐除外。在欧洲,爵士音乐不属于流行音乐范畴)。流行音乐学科定位的核心问题是建立科学体系。当前我们音乐教育是传承了经过数百年不断积累、整合、完善的欧洲传统音乐教育体系的模式与经典,加入中国民族音乐、民间音乐、戏剧音乐而建立的完整体系。借鉴、对照古典音乐教育的思维逻辑与学科建立构架,但这并不影响建立流行音乐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科学体系应该传承与流行音乐相关的古典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方法与基础理论(流行音乐的滋生、发展也是依靠古典音乐的土壤),同时,也应当适度独立于传统音乐教育体系。

流行音乐经过近百年的不断发展,自身已经形成不同类别的音乐种类。它是一种多元文化,是吮吸、融合、变异各种音乐风格的高手。它的生命力之所以旺盛,事实证明是各种艺术、文化均被它视为生命动力来源。它的触角在美术、戏剧、电影电视、舞蹈、传媒等方面,均显现出独特能力,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由它而引起的在社会学、音乐理论、文学、美学的变化,这些都应该是我们确立学科定位的科学依据。

流行音乐学科定位既与传统古典音乐相对独立,呈现其特点、特征、特色,又要与其互动、互补、互进。流行音乐有其自身的价值,只有科学分析其艺术特征、审美观念、文化涵源、表演方法、创作理念、产业运作模式与规律,才能准确确立学科定位。它不仅要适应自身可持续发展,重要的是关系到学科建设这一复杂系统工程的运作。

(三)学科建设与课程设置

流行音乐学科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艰巨的工作、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显示各学科鲜明性,更需要多学科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交错、相互合作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和效率。流行音乐各专业的特点、特征是十分明显的,但同时又是相互联系的。专业对应的其他课程(除高教规定的必修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对专业学习起到辅助、强化、提升的作用。流行音乐各学科应该在某种程度范围内打破界限,进行交叉、复合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方式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专业能力,同时也对各学科课程及教材的衔接、相互作用进行必要的检验。同时,也为我们培养复合型人才与多样化人才提供了极好的平台。

学科建设是流行音乐教育在实施中的关键。要切实了解、掌握流行音乐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针对性建立相关学科及确定专业方向,同时又要按照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标准,进行有特色、有系统、有质量的学科建设。

教材建设是各学科建设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高等教育不能无书可读,也不能总借书去读。借鉴只能是学习中的一个过程、环节,要想培养有特色的流行音乐人才,就必须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进行教材建设。教育必须规范,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是任何规范、系统的教育机构的正常保障。应必备科学、系统的规范教材是教学中的正常保障。

课程设置一直是流行音乐教育争论、尝试、改革的重点。按照流行音乐发展规律、科学地制订课程设置,是完善流行音乐教育最基本的步骤与环节。它不仅保障教学的规范与完整,更能系统、高质量地产出人才。由于各大音乐院校匆匆上马流行音乐学科的教育,相应完备、适合流行音乐教育的人才、教材严重缺乏,前十几年我们看到的情形都是专业接受流行音乐演唱、演奏、作曲的课程教育,而相对应的理论基础、专业辅助课则全部承袭传统(古典)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更有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思维方式、知识结构还保留传统音乐教育的习惯模式,这就在某种程度上严重阻碍流行音乐教育的正常发展,使流行音乐教育内容偏离了流行音乐本身,这种情况至今仍在影响我国大部分音乐院校流行音乐教育。

科学、系统、完善的课程设置是最具保障教学质量的环节。流行音乐课程应该针对其特质、特征、特色及各专业不同特点,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层次的课程设置。

流行音乐演唱专业一直是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争议最多的学科。作为专业教育层面,流行音乐演唱专业不能停留在单纯模仿声音技巧训练上,这对高校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目标不相符。千篇一律的“卡拉OK”教学方法也阻碍教学向更深层次的发展。要建立流行音乐演唱专业的系统教材,如:《练声教材》《中国(含港、台)曲目教材》《外国曲目教材》等等,并根据声种、风格、唱法建立起完善的曲目库,对不同程度、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的放矢”。在专业授课的形式上,要以钢琴伴奏与卡拉OK相结合的形式。与此同时,专业基础、辅助、理论课在不影响教学大纲必修课程及富有民族音乐理论特色课程(民族民间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等)外,要增设流行(爵士)音乐基本理论(调式、和弦标记、和声进行、曲式分析等)、流行音乐赏析及流行音乐风格演唱训练(乡村、爵士、布鲁斯、民谣、摇滚音乐等)、中外流行(爵士、乡村、摇滚等)音乐史、器乐演奏(流行钢琴、吉他、电子琴、合成器、架子鼓等)、流行歌曲旋律写作、歌词写作、形体、现代舞、MIDI制作及录音棚演唱实践等等。诚然,要想建设完备、适应流行音乐演唱专业相关的课程体系,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求知、借鉴、探索、总结。但随着流行音乐教育的不断深入,愈来愈浓的学术研讨氛围,建立完善的流行音乐演唱专业教学体系指日可待。

流行音乐演奏专业方向在学科建设上与流行音乐演唱专业存在相同的问题。虽然目前专业设置比较齐全(键盘、吉他、贝司、打击乐、萨克斯、小号、长号等),但缺乏“步调一致”的训练体系,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普遍。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很多器乐专业教师对流行音乐器乐专业价值、技术含量、技术训练体系认识及判断上有一定偏差,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训练手段。其实,流行音乐器乐演奏有其自己的训练体系及演奏方法(音阶体系练习、练习曲、乐曲)。这就需要我们在借鉴的基础上,加以系统整合、编辑、改编,应用于教学之中。 流行音乐演奏专业主要培养合奏人才,教材缺失必要的系统整合,只注重个性乐器技术、技巧训练,是达不到培养流行音乐演奏专业人才的目标的。因此,在教材建设上一定要本着统筹兼顾的指导思想,既要保持各自专业技术训练的特性、特色,又要在课程体系每一环节中解决技术、音乐风格与其他专业大致保持一致,这便于同年级器乐合奏课的正常进行。在专业基础、辅助、理论课方面,应同演唱专业同步(形体、现代舞除外)进行。另增设中外流行音乐器乐曲赏析,合奏课(解决各种音乐风格演奏问题),流行音乐器乐曲的调性、和声、节奏及曲式分析,流行音乐(爵士、布鲁斯)视唱练耳,即兴演奏(这是流行音乐演奏专业必须解决的专业问题),创作及编曲等。

流行音乐作曲专业目前是建立在传统音乐作曲技术理论基础上的,这对其发展有一定技术理论支持,是很有必要的。但目前流行音乐发展趋势很大一个层面是与电子乐器、合成音响(色)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除了要开设流行音乐器乐曲的调性、和声、节奏及曲式分析、流行音乐(爵士、布鲁斯)视唱练耳、MIDI音乐制作、录音合成及音响工程外,还要增设电子器乐学、流行及爵士乐队配器、音乐剧创作等课程。将流行作曲专业扩展为多元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平台,更符合现代流行音乐对作曲专业人才的需求条件。

结语

沈阳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初建为“通俗音乐专业”)自建立以来,在学院大力支持下,艰辛、曲折、奋斗15年整了。在学科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材建设、科研创作问题上一直不懈努力着。为提高流行音乐人才培养质量,让课程更符合专业教学特征,先后开设了流行音乐歌曲分析与写作、流行歌曲旋律写作、爵士音乐史、中国流行音乐简史、西方流行音乐简史与欣赏、歌词写作、流行音乐与爵士乐和声、流行音乐演唱组合、流行歌曲多声部合音、器乐重奏、器乐合奏、器乐即兴演奏、MIDI制作、录音实践(系建三座录音工作室)等课程。并出版多部著作与教材:《流行音乐歌曲分析与写作》(吕常伟著)、《爵士音乐史》(曹洋编著)、《中国流行音乐简史》(胡杰编著)、《中外流行音乐演唱实用教材》(杨维忠等编著)、《布鲁斯与爵士表演实用教材》(孙铁军编著)、《流行音乐演唱组合教材》(孙铁军、白丽萍合编)、《爵士钢琴即兴教材》(曹洋编著)、《曹洋电子琴作品集》《流行打击乐教材》(吕青山编著)、《流行萨克斯教材》(刘焱编著)、《电吉他即兴教材》(张克威编著)、《电贝司实用教材》(王大平编著)等。核心课程的建立及相应教材的使用,成为完善学科发展的支柱。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快速发展的流行音乐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的体系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对于流行音乐教育的方向、指导思想、师资培养、学科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材建设、科研创作等一系列问题还亟待解决。只有确立目标、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独立教育体系,才可能得到确认与发展。同时也希望尽快将流行音乐教育纳入教育部学科目录中,在政府职能部门的指导、监管下,尽快解决各自为政或各显其能的混乱教学现象。流行音乐近百年的发展历史,足以说明它的生命力及其在全球的影响力,作为一种超越民族、国界的文化,必然要走进教育中。我们只有顺势利导,坚持用流行音乐的观念、思维去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流行音乐教育体系,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王晓峰、章雷主编.欧美流行音乐指南[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2]陶辛.流行音乐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3]保·朗多尔米.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4]刘小山.专业音乐教育:中国流行音乐事业发展的解决方案[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冯灿文.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继续深入地研究中国近现代音乐史[J].音乐艺术.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