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漫画寻古·探幽·览胜—走进临夏
12743500000093

第93章 西北的“河州三马”

庚子事变后,马占鳌、马千龄、马海晏家族中的人物,先后参与了西北乃至全国的许多重大事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在中国近代史上显赫一时的家族集团。这三个家族攀附和效忠于晚清王朝、北洋军阀和******等历代统治者,以“甘、河、回、马”(甘肃、河州、回族、马姓)为用人标准,核心权力采取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封建继承办法,延续不断,相继发展,逐渐成为左右西北局势的家族集团,史称“河州三马”。

马占鳌家族的统治范围主要在甘肃,因此人们简称其家族为“甘马”。

“甘马”第一代人物马占鳌共有三子,依次为马安良、马国良、马玉良。马占鳌于光绪十二年在家乡大河家病逝后,其职由长子马安良接任。

马安良是光绪二十一年河湟事变和庚子事变中的主要人物。在晚清王朝时期,他是河州三马中最强大的一支,其他二马此时均依附于马安良。宣统二年辛亥革命爆发,清廷在全国扩建军队,甘肃编练新军,马安良所属部队编为第一标,马安良任标统。翌年武昌起义,陕西响应,陕甘总督升允、陕西巡抚长庚命马安良援陕。

马安良接令后扩军,人数达6000人,组成所谓“精锐西军”,自任军统。他派部将马麒、马同及三子马廷勷先行,亲率精兵督后,配合陆洪涛攻陷长武、围攻乾州。

是年12月25日,马安良得知宣统退位,便通电袁世凯承认共和,率部驻防兰州。

民国元年袁世凯任命原甘肃布政使赵惟熙为甘肃都督,马安良为甘肃提督,任命其三子马廷勷为甘、凉道观察使,马安良势力遂达顶峰。

民国六年,马安良被北洋政府任命为河西护军使,奉命赴兰州,途经东乡锁南镇时突发急病而归,旋即病卒。随着“甘马”第二代人物马安良的过世,“甘马”这一家族开始衰落。马安良共有8个儿子,在“甘马”第三代人物中,只有马安良三子马廷勷、四子马廷贤,马国良长子马廷斌较有名气。

马廷勷历任凉州总兵、凉州镇守使之职,涉嫌民国十七年马仲英事件,被国民军刘郁芬打败于凉州。后来被冯玉祥诱捕于郑州车站,杀于焦作。马安良四子马廷贤与马仲英一起掀起河湟事变,辗转临潭、天水一带,兵败后到北京避难。马国良长子马廷斌虽不是一个重要人物,但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在解放临夏时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影响较大。

“甘马”家族从第三代后,在西北历史舞台上销声匿迹。

马海晏家族是三马中最显赫的一个家族。这个家族在与其他二马的角逐中节节胜利,扶摇直上,统治青海长达40年之久。到马步芳时登峰造极,成为西北的最高统治者。

马麒接替马海晏的官职后,和他父亲一样,依附于马占鳌家族。起初,他只不过是马安良手下的一员部将,直到1912年8月,马麒得知西宁镇总兵一职空缺,便找到甘南嘉木样。马麒的父亲马海晏为官之前是一个往返于汉藏之间经商的脚户,他曾凭借高超的武艺救过嘉木样的命。嘉木样便资助马麒金佛和黄金,马麒以此贿赂了甘肃都督赵惟熙,谋得西宁镇总兵之职,从此独树一帜,脱离马安良。

马麒于同年9月20日进驻西宁,编制宁海巡防马步十三营,号称“宁海军”。

他不断扩编,竭力壮大兵力,安插弟兄、子侄、亲信担任各营正副营长。同时招聘一批幕僚政客组成其智囊团。接着他又行贿当时主理甘肃的都督张炳华。张炳华借口库化事件,巧立名目,设置青海蒙番宣慰使,于1914年呈准袁世凯任命马麒兼任该职。这样,马麒的势力从西宁扩展到整个青海。

从1914年到1929年青海建省,青海虽然名义上属于甘肃管辖,但实际上已经变成了马麒的独立王国。因此人们称其为“青马”家族。

马麒一生中有两件事被后人称道:一是揭露英国企图将青海划入西藏的阴谋。

英国1914年在印度召开中、英、藏三方会议,谈判西藏行政区划,要求中国政府在青海“不设官、不驻兵”。马麒通电全国,呼吁力争,遂使英国阴谋未逞,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完整,也使马麒的声誉居于陇上八镇之首。二是镇压了吕光作乱。1915年,不甘心清王朝垮台的升允,指使清室近支正白旗人吕光,从东北经绥远,窜入甘肃境内兴风作浪,被马麒镇压,维护了稳定。

马麒病故后,其弟马麟承袭其职,继续维持“青马”家族在青海的封建统治局面。

马麟先后担任过循化营参将、“精锐西军”帮统、西宁镇标左路统领、“宁海军”帮统兼左路统领及步二营管带、“宁海军”玉树支队防备司令、甘边宁海镇守使署参谋长、国民军新编第二十六师副师长、青海省建设厅长、甘肃剿匪总司令、甘肃省保安司令等职。马麟接继其兄职担任青海省政府主席后,和侄子马步芳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马麟不断受到马步芳的威胁,穷于应付。1936年5月,内讧激化,马麟一筹莫展,向******发电请假休养。马步芳侦悉此事,密令报务员在文尾加进“政务由马步芳代理”一语,******复电照准。马麟迫不得已,去麦加朝觐。归国后不久,青海省政府主席一职被马步芳夺去。他只好接受国民政府委员之职位,退居河州老家。马麟的两个儿子马步荣、马步援也被马步芳排挤,从青海军界退出。

马海晏家族第三代政权主要集中在马麒的两个儿子马步芳、马步青手中,马麒共有三个儿子。三子马步瀛影响不大。长子马步青借着父亲马麒的威势,由营长、团长、旅长、师长一直升到军长。1932年担任骑一师师长后,驻防武威。马麒二子马步芳倒戈叔父马麟,夺取青海省政府主席后,极力扩大政治军事实力。马步青受到弟弟马步芳排挤,日子越来越不好过。1942年******为了控制河西走廊,任命马步青为柴达木屯垦督办,同时下令将马步青的骑五军与马继援的八十二军合编为四十集团军,任命马步芳为总司令,马步青为副总司令。马步芳劝马步青去柴达木考察,将关防、印章暂交既是外甥又是女婿的马呈祥,马步青听从马步芳劝说外出考察。马步芳当即以马步青名义向国民党中央申请辞职,国民党军政部批准辞呈。这时,马步青仍蒙在鼓中,直到国民党中央任命马呈祥为骑五军军长,马步青方知上当。无奈之下,丧气回家,修建了豪华富丽的东公馆和蝴蝶楼。

此后,马步芳一路春风,于1949年登上西北军政长官的宝座,妄图将西北作为反共基地,阻止人民解放军西进。马步芳军事集团虽拼死反抗,但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锐不可当,马家军节节败退。固原一战,骑十四旅全军覆没;兰州一战,马家军全面崩溃,马步芳父子仓皇出逃。“青马”家族40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在“青马”家族中,马步芳的儿子马继援有过短暂的腾达,他曾任八十二军军长,曾驻守陇东、围攻陕甘宁边区及负隅兰州抵抗解放大军,但最终难免战败,辗转逃往台湾,标志了“青马”家族统治的终结。

马千龄除了早年跑生意时勇救蒙古酋长夫妇这件事外,再没有什么过于显赫的事情。马千龄家族的兴起,主要靠二子马福禄、四子马福祥两人。

因为马千龄家族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宁夏一带,统称“宁马”。

影响最大的人物是马鸿宾和马鸿逵。

马福禄共有四个儿子。长子马鸿宾声名显赫,而其他三人平平如常。也许因为父亲过世早的原因,他与堂弟马鸿逵在署衙读书时就很用功,待人谦和。叔父马福祥对他很偏爱,视为亲生。

马鸿宾早年在叔父马福祥的西宁镇台署中任戈什哈头目。辛亥革命爆发后,任昭武巡防军炮兵营长。

1916年至1947年的30年间,他先后担任过宁夏新军司令、宁夏护军使、宁夏镇守使、国民军第七军军长、宁夏省主席、******新编第七师师长兼甘凉边防司令、甘肃省主席、陕甘宁边区“剿匪司令”等职。1949年9月,他与卢仲良、马全良等率部起义。1950年1月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他深明大义,弃暗投明,是河州“三马”各军阀实力派人物中唯一留任新政权的一员。

马鸿宾任甘肃省主席时发生了影响全国的“雷马事变”。

1930年11月,******打败冯玉祥、阎锡山,取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收编马鸿宾部为新编第七师,任命他为师长。同月25日,国民党中央又任命他为甘肃省政府委员,代理甘肃省政府主席。1931年1月,马鸿宾只带两个营和直属连赴兰就任。甘肃时局混乱,地方大小军阀分割盘踞,不相统属,各霸一方。

马鸿宾履任后,认为甘肃连年荒旱,民不聊生,对军粮应少征收,减轻百姓负担,规定每个士兵按每日1斤半粮征收,而驻军雷中田则坚持按每日2斤粮征收,从而引起矛盾。加之有人从中挑拨离间,企图借雷中田之手赶走马鸿宾。

因此,马鸿宾接任不到四个月,驻军雷中田和马文车悍然发动兵变,所幸当时警察局长高振邦暗中维护,马鸿宾虽被押,但无性命之忧。雷马事变后,政局更加混乱,******连电命令释放马鸿宾,雷中田骑虎难下。蛰居四川的吴佩孚乘机到兰州调停,雷中田、马文车就坡下驴,礼送马鸿宾出境。******恐吴佩孚东山再起,调军攻甘,雷中田、马文车仓皇出逃。次年******任命邵力子主持甘肃政务。雷马事变也匆匆收场。

另外,马鸿宾曾安抚沙沟民变,出兵参加绥西抗日,深得民心。

马鸿逵在“宁马”家族中,也显赫一时。

马鸿逵是马福祥的长房长子,少年时入甘肃陆军学堂学习。入军后任“昭武军”教官,骑兵中营帮带,因率部围剿白朗有功,被袁世凯授为陆军少将衔,一度在北洋政府中充任袁世凯的侍从武官。曹锟贿选总统后,马鸿逵一举成为陆军第五混成旅旅长。1926年,马鸿逵在冯玉祥的国民军第二集团军中任第一方面军第四路军军长。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后,他被******任命为讨逆军第十五路军总指挥,统辖两个师、六个旅、二十多个团,势力得到空前壮大。******组织对红色根据地第四次围剿时,马鸿逵奉命驻守河南许昌、漯河一带。1932年马福祥病逝后,******任命他为宁夏省主席。1933年冬天,“东陵大盗”孙殿英进攻宁夏,马鸿逵联合马步芳、胡宗南部击垮孙殿英,同时使自身势力又一次得以扩大。抗日战争时期,他升任第十七集团军总司令和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1940年,马鸿逵在宁夏成立“中国****救国会宁夏分会”,自任干事长。1949年春,人民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上海,白崇禧寄希望于河州三马,权衡之后,任命马步芳为西北军政长官,马鸿逵为甘肃省主席。同年8月26日,兰州解放,统治宁夏达37年之久的“宁马”家族随之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