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漫画寻古·探幽·览胜—走进临夏
12743500000006

第6章 美哉禹功明德远

传说中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多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沧海桑田”的成语由此而来。历史上有许多文明如西亚底格里斯与幼发拉底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城、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古罗马的庞培城以及深埋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下神秘故国,都是在一种来自地球内部力量诸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的作用下毁灭的。地球上千姿百态的地形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变化,我们只能凭海洋生物的化石判定喜马拉雅山几千万年前是一片汪洋,凭恐龙足印化石判定永靖盐锅峡镇老虎口1.7亿年前的侏罗纪曾是恐龙的乐园,凭从海底下或沙漠中挖掘的废墟推测古罗马文明消失前的繁荣。

毁灭性的情景,我们只能从化石的对比中去想象。这类灾难,对于现在的人类,似乎离得遥远了。人类更深切地感受灾难,往往是从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和寒潮等气象灾害中开始。人类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与自然的斗争史。

驻足在浙江绍兴大禹陵前,不能不想起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酒后的李白可以抒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情,因为经过多少代人的治理,黄河早已驯服。它在李白眼里很壮美。如果大禹会作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首《易水歌》肯定轮不到荆轲来做。大禹用形体语言在开天辟地后的美丽国土上作了一首壮美的诗。

他的父亲鲧在黄河泛滥成灾的关键时期被尧任用治理洪水。鲧办事果断但刚愎自用,临行前对尧拍胸脯,说治不好洪水甘愿受罚。鲧不断地命人挑土运石、造堤筑坝,企图将滔滔洪水挡住。可是黄河水势太猛,受阻后更如笼中困兽左冲右突。结果黄河灾情更加严重,村庄房倒屋塌,百姓死伤无数。鲧历尽心血,治水九年,但黄河仍然没被治服。舜继位后,将鲧杀掉,却偏偏任用鲧的儿子禹来治理洪水。禹忍着失去父亲的悲痛踏上了治理黄河的征途。

禹总结父亲鲧治水失败的教训,放弃了筑坝堵水,改用疏导的方法。禹治水的次序是先干旱的内陆流域,而后到半干旱和半湿润的下游流域。《水经注》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施功发于积石”的明确记载。《禹贡》中也有积石之名。大禹历经千辛万苦,费尽周折治水,先后总共花了13年时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他路过家门时,儿子“呱呱”坠地,他未顾上去看一眼,便匆匆赶去治水;第二次路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咿咿呀呀地开始学说话,他咬咬牙还是未进家门;第三次路过时儿子已长到10岁,为了完成治水大业,他又毅然再度放弃回家看看妻儿的念头。大禹治水的故事虽说仅仅是神话传说而已,但他的精神却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后代华夏子孙们。不知是人们为了纪念大禹还是大禹的家真的在这里,如今在临夏县的北塬三角乡有个禹王庄,全村皆姓王,自称是禹王的后代。

现在就让我们到积石山的大禹庙去看看。

这座庙是1490年修建的,它原来的位置在积石关西面。1524年移到积石关关门村黄河南岸台地上。明代兵部尚书彭泽到过这里,他写道:

洪水之害,莫大于河,禹之神功,尤于河居多。积石河流险扼之地,禹所亲历,禹王庙修过多次,屡遭兵燹,屋倒庙塌,但遗迹尚可辨认。

禹治水成功后舜喜出望外,召集了华夏部落联盟的酋长们,开了一次庆功大会,会上举行了隆重的祭祀仪式,并给禹颁赐了玄圭。玄圭是用黑色的玉石琢磨而成的礼器。这件珍贵的礼器,后人没有眼福看到它,然而相传禹导河时憩息过的一块巨石,现在仍然立在黄河边上,证明着大禹足迹所至之远。

“禹王石”高2.7米、宽2.3米、长3.3米。全身青黑光滑,像一个刚剃光头的和尚,卧在青草坡上。温暖的阳光照映着它巨大的身躯,反射着亮光。青石顶部那平整的表面上,相传大禹憩息过的坐痕清晰可见。当地人说它是神石,每到农历初一、十五,附近的人们都会到这块巨石旁来祭祀治水、分天下为九州的先祖大禹。诗人张梅林作《禹王石歌》:

积石关外索屯村,河边奇石剧云根。

高约八尺宽七尺,黛色经雨留青痕。

凹凸不平形奇诡,相传大禹曾坐此。

坐处光滑如镜明,照见心胸清似水。

禹庙旧在积石关,荒芜几经兵火毁。

惟余此石矗河干,风撼日炙阅千祀。

……

美哉禹功明德远,石兮石兮奈尔何。

吁嗟乎,石兮石兮奈尔何,高山仰止休蹉跎。

如果“禹王石”还不足以说明积石为大禹治水的源头的话,那么我们要带你再去两个地方看看:一个叫积石峡,另一个叫炳灵峡。

积石峡和炳灵峡虽然相距甚遥,但都有一个特点,遍地石林,并且都有相同的传说,称两峡内的这些山岗岩石,均为大禹疏通河道时从河床或辟山开道时从大山上搬动下来,堆放到这儿的。

积石峡在积石山县大河家西面,逆黄河而上,行走十几里,便进入了这条峡谷。你会发现连绵起伏的积石山脉到这儿突然断裂,峡谷内长数十里的地段,两岸石壁千仞,滔滔黄河水从大峡谷中穿行而过。行船驶过峡谷,不由得会疑心自己可能行进在高速公路或飞驰的列车上,因为那石壁太像时下高速公路过山时削开的通道,只不过高速公路穿山时削开的v字型土山两侧,筑路工人用水泥和石块砌成了菱形的图案,甚至在图案中种植了花草,叫人一眼便认出这是现代人的作品。在积石峡谷内,你虽然不会一眼看出菱形的图案,但那光滑平整的岩壁上,像当年大禹刀削斧凿的纹路,层层叠叠,十分耐看。相传大禹凿峡以前,积石山拦住了自西部入河州的黄河,山外洪水浩荡,一片泽国。大禹率领万众,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凿开积石峡,使黄河在幽邃险峻的峡谷中,掀浪东行。这石壁上清晰可见的印痕,仿佛便是明证了。

在杨塔和王台之间有一处连绵逶迤的石林,人们称之为炳灵石林。

石林南临黄河,西接塔坪,北至宋家城,东依鹰山,面积近30平方公里。这是一片真正的西部石林,粗犷、苍凉、伟岸,一块块巨石像一群刚刚从黄土地劳作归来的老农,满头灰尘,聚在村口的大槐树下,述说着千年的故事。他们或立、或卧、或蹲,神态各异,但都有一个凝重的表情。也有人说石林更似一幅西域风情画,一座座石岩,是丝绸之路上出使西域的驼队;一座座山峰,是出征的骏马……不管怎么形容它,都不为过。因为在这里,凡是世间有的事物,都能找到它的对应体。它们峰峰象形,岩岩成景,勾连串结,环环相扣,真是一座浩大的天然雕塑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