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漫画寻古·探幽·览胜—走进临夏
12743500000036

第36章 花儿之乡花正红

临夏的山清水灵秀,临夏的花儿无处不在,而传统“花儿会”的景美、情真、歌更美。如果说,盛况空前的“花儿会”是西北各族人民一展歌喉、激情奔放的人生大舞台的话,那么,层出不穷的花儿歌手则是花儿海洋的创作者、演唱者和传播者。一年一度,来自周边地区的回、汉、东乡、保安、撒拉、藏、土等民族的男女老少,络绎不绝地涌向临夏州境内的各大“花儿会”场,使曾经一度受到禁止的临夏“花儿会”如见到明媚阳光的牡丹,“重包骨朵重开花”,一年比一年唱得更加红火兴旺,一首首发自肺腑的新编“花儿”唱出了人们的心声:“党送春风到人间,唱得‘花儿’透心甜;生活一年赛一年,就像油里把蜜拌。”你听听,其情其景该是多么的令人欣慰啊!正如有学者所赞叹的那样,这不只是一种民歌,还是这里各族群众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心情的宣泄!

近百年来,在“花儿的故乡”临夏涌现出了一批唱红河州大地的著名“花儿”歌手,他们为花儿的演唱、传播和振兴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的确,说到“中国花儿之乡”临夏“花儿”,就不能不说到这些让人们记忆犹新、耳熟能详的歌手及艺术家的名字:诸如“花儿王”朱仲禄、“花乡歌魁”王绍明、莲花山歌魁“穷尕妹”、“花儿皇后”苏平、“花儿王子”马俊、著名“花儿”歌手李贵洲、荣获多项大奖的东乡族歌手马永华、何清祥、保安族女歌手马红莲、永靖农民歌手孔尕扎等等以及众多在各地花儿会上涌现出的优秀民间歌手、花坛新秀,他们为河州“花儿”的传播和推广做出了很大贡献,深受西北乃至全国人民的喜爱。是啊,揭示人间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花儿”作为表达人们丰富情感的方式,时而如江河热情澎湃,时而似二胡般呜咽凝涩;时而像骏马驰骋心原,时而如春雨缠绵悱恻,既有对苦难生活的悲凉诉说、愤怒谴责,更有对美好爱情、自由和幸福生活大胆率真的热烈追求和真诚表白,令听者唏嘘不已,感触良多,因而在河州这块土壤中具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时至今天,在河州文艺舞台上还不断涌现出新一代“花儿”歌手的身影。

2004年6月,“花儿”的故乡临夏被正式命名为“中国花儿之乡”,而和政、康乐分别被命名为“中国花儿传承基地”和“中国花儿保护基地”,永靖县、积石山县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民歌考察采录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为之举行了隆重的命名挂牌仪式,近百名“花儿”学专家学者云集河州,共同探讨“花儿”之未来,“花儿的故乡”迎来了又一个明媚的春天。2006年6月,中国民协正式批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花儿文化专业委员会在临夏成立。

兴许正是“花儿”故乡临夏总能给苏平女士带来用之不竭的艺术灵感之缘故吧,至今,早已唱红国内外乐坛的“花儿”皇后每每回想起在“花儿”的故乡临夏唱“花儿”的情景,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静。2003年8月当她应邀来临夏参加首届民族风情旅游观光节,担任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演唱会评委,并接受州电视台记者专访时,她倾吐了对“花儿”的无限情愫,并称临夏为她的第二故乡,希望“花儿”这朵民间艺术奇葩就像红园中盛开的娇妍牡丹,在更多热爱它的河州人民的精心浇灌下,开得更艳更美。

“千蜂采得万花红,酿成甜蜜沁心脾”。脍炙人口的河州“花儿”之所以备受众人的喜爱和赞赏,除了上述那些有名或更多无名民间“花儿”歌手、唱家们的大力推崇和传唱外,还应归功于无数搜集、整理和研究者们的辛勤耕耘和潜心钻研,他们在“花儿”这块肥沃多彩的园圃里如蜜蜂般忙碌地吸收、采撷和搜集着这一西北民间歌谣之精华,向世人打开了原本古老、神秘而又充满山野情趣的河州“花儿”的丰富宝藏,使“花儿”这一“活化石”般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在迄今为止的几代“花儿”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花儿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应运而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拥有一支人数可观的老、中、青研究队伍,并建立了相应的学术团体和组织机构。昔日流传于深山田野的民歌艺术奇葩“花儿学”有幸登上大学讲坛,引起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爱好者的普遍关注。近百年来,可以说花儿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可谓成绩卓著,人才辈出。

新中国成立前后涌现出了像饮誉中外的著名“花儿”学家张亚雄、著名民族学家牙含章、东乡族民间文艺工作者唐剑虹、著名“花儿”歌唱家兼研究家朱仲禄、著名“花儿”学家柯杨、郗慧民、魏泉鸣、屈文昆、王沛、郭正清、汪鸿明、丁作枢、马文惠、王魁等等一大批在“花儿”学界享有广泛盛誉的知名专家、学者,相继出版和发表了一批有分量的“花儿”学专著和论文、评论等,使“花儿”的搜集、整理及理论研究进入了空前的繁荣兴旺时期。诸多“花儿”学家们的丰硕研究成果,无疑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近年来,临夏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手段,整理、创编和制作出版了著名歌手的50多种录音磁带,发行了30多盘光盘,并在2004年开通了国内首家官方“花儿”网站——“中国临夏花儿网”(www.lxhuaer.net),面向世界搭建起“中国花儿之乡”的文化平台,使“花儿”漂洋过海,令世人刮目相看。

作为西北各族人民用心血浇灌的民间艺术奇葩,临夏花儿正以它特有的芬芳诉说着民众的喜怒哀乐,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情感,在“花儿之乡”临夏越开越娇妍!

凡是民族的、民间的不朽艺术,才可称得上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所谓“吹尽黄沙始见金”。真正永恒的艺术来源于火热的生活,来自于苦难的民间,更流传于朴质的心灵,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强者之歌!……这是一个浩瀚无垠的艺术海洋,这是一片生机勃勃的艺术园圃,这更是能充分表达人类丰富情感的真正的艺术表达方式。并且,因为真实,它方显深刻;因为质朴,它才会普及。

“花儿”无需粉饰,无需舞台灯光,无需用华丽的乐器伴奏和现代化的扩音设备,因为它是乡土歌者用真情和挚爱、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的一朵朵心灵之花,也是长了翅膀的山谣民歌。因此,它可以直抵你的头脑、你的灵魂,乃至震撼你的心灵,让你产生同样强烈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