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当,河州人又叫帽头。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筒瓦前端的遮挡。瓦当有半圆和圆形两种。早期的瓦当均为半圆形,圆瓦当是从半瓦当发展起来的。半瓦当始自西周,经春秋战国至秦代逐渐过渡到圆瓦当。特别是汉代,半瓦当绝迹,圆瓦当一统天下,故后世以“秦砖汉瓦”喻之。汉代以前瓦当纹饰取材极为丰富,天上地下无所不包。
从幻想中的猛兽饕餮、龙凤、四神图腾,到多种飞禽走兽、花草树木、房屋、人物、云彩,以及抽象的几何图案和文字,都被用来表达各种思想观念及情感。
古老的河州瓦当不知源于何时,从出土于积石山县小关乡龙地的汉代云纹瓦当看,它直袭远古彩陶文化之遗韵。云纹瓦当直径16厘米,边轮宽0.8厘米,厚2厘米。面当以弦纹划分为内外区,外区四条单线界分成上下左右四格,界左右相背括饰各一,格内各为一组卷云纹;内区中央一大圆钮,钮外一周弦纹,又周纹接四条椎形辐射线,射线端左右各有一小乳点。似神兽眉际的一对白点,此像乡下农民俗呼四只眼。这使人会联想:两千年前的某一天,龙地的羌人瓦匠苦思冥想当面设计,休息时,躺倒在斜坡上,远望着太阳下山,草坡上的羊群和山头飘忽的白云,目随羊走,心随云动,茅塞顿开,思绪万千。他随手拾起一根树枝,很快地在地上划了个圆,又在中央画了个圈表示天空、太阳。又画上四界,形成对称的格,格内庄重地画上族饰——这次画成了一组云纹,似羊角的云纹。又添四笔椎形太阳射线。这时羊群的守护犬走了过来,蹲在面前,目不转睛地盯着主人。瓦匠说了声“有了”,过去摸摸四只眼黑色猛犬,在两边各画了一个括,射线顶端又各点了一点,成了眼。一件瓦当纹样就这样诞生了。
由于东汉时佛教的传入,河州唐代瓦当以莲花纹最为流行,莲瓣有瘦、肥、繁、简的不同和单瓣、复瓣之分。与汉代瓦当相比,其形体较小,直径一般在12~16厘米之间,边轮都较宽,当面纹饰面积相对减少。唐代六瓣莲花纹瓦当,2003年出土于临夏市北寺,寺始建于唐初。因寺地处唐城之北故名,又名白塔寺。明代大学士解缙诗云:“河州城东北塔寺,古碑上有贞观字。”瓦当直径15.8厘米,边宽1~1.8厘米,当面连珠纹将六瓣莲花围绕,花瓣边用线浮雕技法,中心为莲花花蕊。当面整体感觉简而疏朗,清新淡远,可平心静气坐禅悟道。唐代连珠纹瓦当,出土于临夏县莲花乡莲城村老爷坟。直径13厘米,边宽1.8厘米,当面连珠纹划出内外区,中心大乳点,周以连珠纹。外区对称10个大乳点环绕中央区,每大乳点近边处各有一小乳点,似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意。若站在莲花河沿叫您想到的是奔流的黄河。你瞧,“黄河之水天上来”,它跨越青藏高原,从天际直下,怒吼着冲出积石峡,巨浪翻卷、波涛汹涌,那当面连珠的圈,大小的珠不就是河水的写真么,不就是中华古老民族奔腾不息跳动的脉搏么?
经唐宋以至元明,因藏传佛教的不断深入,喇嘛寺院日益增多,寺院瓦当设计也别开生面,藏文当面的出现,值得一述。近年,藏文瓦当多处出土。
积石山县藏大寺瓦当,直径12.5厘米,当面中为藏文六字真言中的第一字,字周以弦纹、乳点纹、再弦纹装饰。据清代康熙四十六年本《河州志》记载:
“藏大寺在州西六十里,明敕建,规模宏敞,每逢四月八日,远番男妇朝谒,多带土产牛马皮缨等物,与州民互市。”此寺是当时著名的藏传黄教寺院之一。第一任活佛华热达隆仓是四世****的弟子,清初被封为国师,他是班钦·益喜哉摩的化身。当地老喇嘛口传,藏大寺盛时,建有法相经院、时轮经院、医学经院、密续经院。辖30座寺院,管80个措哇(部落),寺院拥有耕地千亩,羊万余只,牛马约千头。可想其规模之大,建筑之恢宏。作为檐椽头之遮护,精致的当面又起到美化古建的作用。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没有瓦当的中国古建筑算不上是一个完美的古代建筑。因此,每一个当面无不渗透着瓦匠的妙思佳构。
炳灵寺上寺残存藏文瓦当上半部,直径11厘米。当面为藏文六字真言第一字,字左右各有一乳点。可惜下半部残缺而不能尽识。阎文儒先生在《炳灵寺134窟附近藏文石刻》一文中说:“西藏人过去多写此六字,题于长布片上,或藏于经筒中,称为****……盖西藏人信以为****施转之功德,得脱生死轮回之苦。”在炳灵寺藏文刻石,刻的也是藏文字真言,172窟一幢木构楼阁顶部藻井方格内分别写有梵文六字真言。汉文六字真言:奄、嘛、呢、叭、咪、牛,代表佛教中天趣、人趣、阿修罗趣、饿鬼趣、地狱趣、畜生趣,表示人死后的六种轮回转生不同去处。
奄字有五种意:归命、供养、惊觉、摄伏、三身。归命、供养佛,可得解脱,获得“天趣”,即最好处所。汉文、梵文、藏文三种文字的六字真言,其意是相同的,反映脱离生死轮回之苦的愿望和追求。
元明时期,喇嘛教盛行于青藏高原,河州地处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喇嘛教东传时河州成为切入点。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宗喀巴弟子入朝,取道河州,途经炳灵寺弘法,使黄教得以传播。从京返回时,又圆寂于河州,明帝敕建弘化寺,遂成黄教速传之势,代之而起的是寺院佛殿的建筑。据《续修导河县志》载:河州番族,“多数信仰黄教,以故喇嘛之寺星列棋布”。据嘉靖本《河州志》记载较大的黄教寺院有:弘化寺、报恩寺、普应寺、慈济寺、积福寺、显庆寺、俺哥寺、藏大寺、普善寺、永昌寺、冰灵寺等。炳灵寺瓦当就是创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上寺卓玛洞南侧大殿的遗存之物。
纵观瓦当史,文字瓦当绝盛于秦汉,后代稀有。少数民族文字瓦当更是凤毛麟角。故藏文瓦当可谓一花独秀,也是河州地区瓦当的一大地方特色,在中国瓦当史上理应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