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典范民主楷模——李鼎铭
李鼎铭(1881—1947年),著名开明绅士。原名丰功,陕西米脂人。早年从事教育,曾创办桃镇小学,后在米脂县行医,因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而成为一方名医。辛亥革命后,李鼎铭曾任米脂县米东区长、榆林道尹公署科长。抗日战争初期,李鼎铭任米脂县财务委员会主任,拥护共产党团结抗日的政治主张。1941年后李鼎铭任米脂县参议长、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参议员、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曾提出“精兵简政”的提案,受到毛泽东赞扬。
【毛泽东评点李鼎铭】
这个办法很好,恰恰是改进我们的机关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良药。
——摘自张勃兴的《爱国爱党肝胆相照——纪念李鼎铭先生逝世四十周年》,见《李鼎铭文集·纪念·传略》第154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9月第1版。鼎铭老先生左右:
《永昌演义》前数年为多人所借阅;近日鄙人阅读一遍,获益良多。并已抄存一部,以为将来之用。作者李健侯先生经营此书,费了大力,请先生代我向作者致深切之敬意。此书赞美李自成个人品德,但贬抑其整个运动。实则吾国自秦以来二千余年推动社会向前进步者主要的是农民战争,大顺帝李自成将军所领导的伟大的农民战争,就是二千年来几十次这类战争中的极著名的一次。这个运动起自陕北,实为陕人的光荣,尤为先生及作者健侯先生们的光荣。此书如按上述新历史观点加以改造,极有教育人民的作用,未知能获作者同意否?又健侯先生近来健康如何,能来延安一游否?统祈转致健侯先生为祷!
敬颂大安!
毛泽东
四月二十九日
——摘自毛泽东《给李鼎铭的信》,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128页,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摘自毛泽东《为人民服务》,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5页,人民出版社1969年2月出版。
“其他爱国分子”,是指开明绅士,例如地主阶级中的李鼎铭、刘少白等人,他们同我们共过患难,在丝毫不妨碍土地改革的条件下,对这些人分别情形加以照顾是必要的,个别人物还可以留在我们高级政府内。
——摘自毛泽东《在杨家沟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
李鼎铭先生与其他许多和李先生一样的开明绅士,在中国人民民族民主斗争的困难时期,在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时期,在美帝国主义者援助蒋介石匪帮举行反革命内战时期,抱着正义感,毅然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为人民民主事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一切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蒋介石独裁,赞助人民革命战争,同情消灭封建制度实现土地改革的真正爱国的民主的开明绅士,无论在过去与现在,都是中国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一分子。对于李鼎铭先生的逝世,表示我们的哀悼之意。
——摘自《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及各界挽词》,见《李鼎铭文集·纪念·传略》第126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9月第1版。
【李鼎铭小传】
李鼎铭,原名丰功,1881年9月28日出生于米脂县桃花峁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李家世代务农,生活贫困,但都喜爱读书,被誉为“耕读世家”。李鼎铭8岁进私塾学习,后因不满老师的专制而辍学。14岁时,李鼎铭按乡俗结婚,并开始跟随舅父杜良奎读书。李鼎铭学习刻苦,肯钻研,在求学的8年时间里,他孜孜不倦,阅读了经史子集和历史、地理、医学等书籍,尤其对地理、数学、天文、气象等实用性学科很感兴趣,而且颇为精通,但对宣传封建思想、刻板保守的八股文却不屑一顾。1902年,李鼎铭因家庭贫穷而失学,同年父亲去世,他按当地风俗守孝百日,并借此机会闭门苦读,阅读了一些古书和现代实用科学图书。第二年,李鼎铭参加清朝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考取秀才预试第二名,后又在大考中一举夺魁,被取为廪生,官府开始按月供给粮食,他的生活才稍有好转。
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使李鼎铭大受鼓舞,他积极宣传三民主义,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受孙中山思想影响,李鼎铭认为,要改善广大贫苦人民的生活,就必须兴办教育,培养人才,因此决心振兴地方教育。1913年,他创建了米脂县第一所国民小学,并担任校长。这所学校学生和教职员团结一致,看到有一点不合理的地方,就立即改革。学校开设了很多新的课程,并提倡启发式教学。学生在学校除学习文化知识外,还参加劳动和生产。李鼎铭对这所学校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曾说“这种学校,我愿终身以之”。但是,学校却遭到复古守旧的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和破坏,最终被摧毁,这使李鼎铭备感痛心,并为此大病不起。1917年,李鼎铭受聘在榆林殖边学校(榆林中学前身)任教,并编撰了《蒙古历史教科书》,该书约2700字,研究了北方民族的历史,阐述了保卫国防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稿。1918年,李鼎铭创办了“区立桃花峁初高级小学校”(即后来的桃镇小学),自己担任校长兼教员。他认为教学质量要好,就一定要有好的教师,因此多方设法,请来具有真才实学、有一定声望的人来任教。李鼎铭讲课生动,富有启发性,深受学生欢迎。由于他办学严谨,教学质量高,不少人慕名前来求学,不久,学生迅速增加到120多人。他的学生郭洪涛、李力果(李鼎铭次子)、艾楚南、马明方、张汉武、张成德等人,后来都成了共产党的负责干部。李鼎铭从事教育工作十多年,成绩卓著,被当地民众赞称为“米脂东区一卧龙”。
1923年,杜斌丞推荐李鼎铭担任了榆林道尹公署民政科长。1925年,在86师银行行长马禀初的推荐下,李鼎铭又受聘于榆林道尹公署任顾问。但是国民党官场的勾心斗角、钻营谋私、贪污腐化、卑鄙无耻,使李鼎铭深为憎恶,当委任他为神木县长时,他坚决拒绝了。他认为官官相护,不是为民,而是害民,还不如做点真正对老百姓有利的事。1926年,他托病辞官,返回乡里专心从医。1928年至1929年,陕西连续两年大旱,饿殍遍地,李鼎铭的妻子和母亲因饥饿相继生病去世,只好变卖家产、借债安葬妻子和母亲。后在友人资助下,李鼎铭于1930年搬到米脂城内,开设“常春医馆”,行医卖药。在这期间,李鼎铭刻苦探究医理,广泛阅览历代各家医学,精读了《黄帝内经》、《金匮要略》、《本草纲目》、《医宗金鉴》以及《伤寒论》等名著,并且能将所学运用于临床医疗。他精通药性,善于炮制药物,在行医中博采众长,方法独到,诊断准确,往往能收到起死回生的效果。而且他医德高尚,贫苦百姓求医,他从不推辞,还常常少收甚至不收病人的药费。天长日久,他的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受到乡邻的交口称赞,民众赠给他“济世神医”的匾额。
李鼎铭热心社会公益事业,除了兴办学校,治病救人外,还创建集市,修筑“通济桥”,对于当地的经济、交通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常常利用自己的声望和影响支持群众反抗当地土豪官府的横征暴敛、巧取豪夺,同时不畏强暴,领导乡民和恶势力作斗争。他还积极宣传破除封建迷信,提倡女子放足和禁赌,发动乡民组织民团,保卫家乡,在当地民众中享有极高的声望,乡民们送给他一块“造福桑梓”的巨匾,匾上刻了250字的赞词,赞美他不贪官贪财,一心为民的高风亮节。这块匾至今还悬挂在他的故居。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陕北共产党的组织不断壮大,开展了广泛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群众经过多次武装斗争建立了陕甘和陕北革命根据地。1934年,建立了米东县。“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不但不和共产党合作共同抗日,反而对共产党领导的各个革命根据地进行多次疯狂的反革命“围剿”。1934年冬,国民党米脂县办事处指导员高仲谦和反动军官孙绍山,乘机猖狂地进行反共活动,建立了国民党米脂县党部和“铲共后援会”等反动组织。当时,李鼎铭已是米脂县颇有影响的头面人物,国民党很看重他,委任他为米脂县米东区的“肃反”委员会主任,妄图利用他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影响,达到消灭米脂县共产党的目的。同时,国民党又派了高双龙的86师一部侵入米东区,扬言要对米东区实行大逮捕、大屠杀。李鼎铭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多次与反动当局进行交涉,建议和平解决,使大批革命群众免遭杀害。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陕北和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巩固。李鼎铭对共产党提出的争取国家民族独立自主、团结抗日的主张深为赞赏。我党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李鼎铭影响极大。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抓了蒋介石后,李鼎铭认为共产党一定会杀掉蒋介石,但后来,蒋介石被释放了,这使李鼎铭感到十分意外,甚至有些迷惑不解。直到1937年,李鼎铭看到一份印有周恩来关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讲话材料,他才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从民族利益出发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进步的政党。他感动异常,公开表示拥护共产党关于团结合作、抗战救国的政治主张。他常说:“共产党为人民办事,将来一定胜利,蒋介石反共反人民,将来必然失败。”不久,陕北革命根据地扩大到米脂,建立了米脂县的民主政权以后,李鼎铭先生参加了革命工作并担任了米脂县财务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