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大师艺术巨匠——齐白石
齐白石(1864年─1957年),原名纯芝,号渭青、兰亭,后改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白石老人,别署杏子坞老民、星塘老屋后人、借山吟馆主者、寄萍、齐大、木居士、湘上老农、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其家贫寒,其少时读书一年,牧牛砍柴之余读书习画。1877年,齐白石做木匠学徒,次年改学雕花木工,曾习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1888年起,齐白石先后师从萧传鑫(芗陔)、文少可、胡自倬(沁园)、谭溥等人学画。曾师从王湘绮攻读诗文。1902年起,齐白石出游陕西、北京、江西、广东、广西。七年间“五出五归”,得见名山大川,画风由工转写,书法由何绍基体转学魏碑,篆刻由丁、黄一路改学赵之谦体。1919年,齐白石定居北京,师从陈曾劝,始行变法,创红花墨叶一派。1926年,齐白石应林风眠之聘任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教授。抗日战争期间,北平沦陷,其表示“画不卖与官家”。1946年,齐白石重操卖画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举办个人画展。1949年,齐白石当选为中国文联委员,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委员。其后,齐白石相继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曾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齐白石擅长中国画、书法、篆刻和诗歌,一生作画不辍,传世画作有《墨虾》、《牧牛图》、《蛙声十里出山泉》等。著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传》等;出版有三卷本《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山水画选》等画册多种。1953年,齐白石被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毛泽东对其十分尊重。
【毛泽东评点齐白石】白石先生:
承赠《普天同庆》绘画一轴,业已收到,甚为感谢!并向共同创作者徐石雪、于非⑼羯魃、胡佩衡、溥毅斋、溥雪斋、关松房诸先生致谢意。
毛泽东
一九五二年十月五日
——摘自《毛泽东书信选集》第448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出版。
1949年毛泽东进北平后,亲自给齐白石写了一封信,邀请他作为无党派人士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
1950年初夏的一天,毛泽东派秘书田家英来到西城区跨车胡同看望齐白石,并以“老乡”的身份,邀请齐白石到中南海品茶赏花。毛泽东留齐白石共进晚餐,并特意准备了以豆豉为主料的几样湖南菜。齐白石表示:“在我的余年里,要为这个太平盛世多画些美好的东西。”毛泽东点点头说:“听说国内外不少收藏家在收藏你的字画,我也是白石艺术的爱好者,是否也可以收藏你的作品呢?”
1953年1月1日,是齐白石90岁生日。毛泽东特意派人送了四件寿礼:一坛湖南特产茶油寒菌,一对湖南王开文笔铺特制长锋纯羊毫书画笔,一支东北野人参和一架鹿茸,并祝他福寿康宁。
——摘自孙琴安的《毛泽东与著名艺术家》,重庆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
丹青意造本无法。
——摘自李新芝的《毛泽东、郭沫若与齐白石“争画”》,见《党建文汇》2000年第6期。白石先生:
来信收到,已转寄湖南省人民政府王首道主席请他酌情处理。
此复,顺致敬意
毛泽东
一月二十七日
——摘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第79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11月出版。
【齐白石小传】
湖南省湘潭县城南一百余里有一个小村叫杏子坞,村东有个小水塘叫星斗塘,据说早年有一颗陨石落在塘里,所以有了这个名字。村子背后是紫云山,山上树木葱葱,风景宜人。
清同治二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日,阳历正好是1864年1月1日,农民齐贳政家中添了个小子,按齐家辈分排字,为纯字辈,齐贳政就给儿子取名纯芝,小名就叫阿芝。阿芝出生时,祖父祖母都健在,所以作为家中的长孙,自然深受全家人的疼爱。祖父齐万秉,因排行老十,人们都称他齐十爷。齐十爷性情刚直,好评说时事;祖母马氏温顺平和,勤劳贤慧。父亲齐贳政,字以德,却是个胆小怕事的农民,安分守己地过日子;母亲周氏是个刚强而能干的女人,织布做衣,养猪喂鸡,把一家人生活操持得顺顺当当,邻居的人缘也很好,在乡村的名声挺不错。
阿芝4岁前身体很弱,祖母和母亲因他体弱多病常常去庙里烧香,求神保佑小阿芝身体好起来。农忙时,祖母下田做农活总是把阿芝捆在背上。阿芝在贫病中度过了三四年。冬天来了,祖父常把阿芝抱在怀里,用皮袄的大襟包着他,一边坐在炉边烤火,一边从灶边拿起火钳在地上教他写字,祖父最先写了一个“芝”字,对他说:“这是‘芝’字,就是你阿芝的芝,你记准了笔画,别把它忘了!”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祖父将能认得的三百来字教完了,阿芝也慢慢地长大了。祖父教的字阿芝都能写能懂,祖父却只能反复地教那三百来字,深感对不住这个聪明的小孙子,常常在夸奖阿芝聪明时深深叹气。母亲周氏明白祖父的意思,家中贫穷供不起孙子阿芝上小学,就提出让外公来教阿芝。外公周雨若在另外村里开了个蒙馆,第二年正月十五一过,阿芝就来到外公家读书,这时他已8岁,有了三百来字的基础,小学入门的课本《四言杂字》、《三字经》、《百家姓》很快就学通了。外公就教他读《千家诗》,他一读就上口,也能懂一点诗中的意思,十分得意,还常把几首自认为最好的诗在口里哼着,一时成了小诗迷。教诗的同时,外公还教他描红写字,这样他又有了笔墨纸砚一套文房四宝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字写久了心里生厌,他就偷偷地学画画,凡是村里所见到的动物,他都喜欢画,由生而熟,他的画受到同学们的欢迎,一时大家都求他画画。外公知道后也曾严厉呵责他,但是他对画画的爱好最终没被湮灭。
这年秋天收成不好,家里更为贫苦了,母亲就要阿芝留在家里帮助做点事,不到一年的学习终止了。这一年,阿芝为生计常和母亲一道到地里刨芋头挖野菜,以度荒年。9岁的阿芝知道生活的艰辛,但对学习知识却有更强的欲望,不论砍柴、放牛、挑水、种菜,总忘不了读书、写字、画画,一有闲空他就找出旧书来读,每天也要写几页字,先用红土写一遍红字,再用墨写一遍黑字,以节省纸张。他又找来一本祖父几十年前的旧账本,每页都是对折装订的,他就拆开后把每页翻过来当作画画的纸,偷偷地画他在农村里所见到的一切动物、植物,这样自得其乐地过了几年。
1874年,阿芝11岁,遵照当时湖南的俗例,男孩子要娶童养媳,于是由长辈做主,阿芝娶了比他大一岁的同乡女子陈春君为童养媳。喜事刚过不久过端阳节,祖父不幸因病去世,平生最爱的祖父离他而去,往事一幕幕重现眼前,这一天阿芝哭得伤心极了,悲痛不已,哭累了竟倒在灵前睡着了。祖父去世给家中带来的是更加贫困,阿芝不能只放牛打柴了,他要给家里挣钱才行,于是父母决定让阿芝学一门手艺,出师后好挣钱养家。15岁时,祖母找到一位本家的叔祖齐仙佑,是大器作木匠,即盖房的大木工师傅,让阿芝从他学做木活。不想阿芝体弱,做不来大木工活,不久被齐师傅退了回来。父亲为此很难过,但一月后父亲又找到另一位大木工师傅齐长龄让阿芝拜师。学了一段时间,阿芝总算学会了些木匠活计,身体也变得结实些了。
在乡下,做大木活没有做细木活的受人尊重,细木是小器作,能做精致小巧的家具,并能雕刻人物花草。阿芝知道后就要改学细木,父亲知道阿芝好画画,就为他找了一位小器作师傅周之美学雕花。周之美的手艺在当地是十分有名的,特别是用平刀法雕刻人物,当时是独一无二的绝活。阿芝从周之美学艺,十分高兴,他有绘画的底子,又聪明好学,深受师傅的喜爱,周之美把他当亲生儿子看待,倾其所知而教他。三年期满,18岁的阿芝不但学会了平刀雕刻法,还自己创新了圆刀雕刻法,他做出的雕花木器得到师傅的赞许,师傅同意他出师了,从此,四乡里人称他为芝木匠。这年阿芝和陈春君圆房,双喜临门,阿芝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为家庭担负起更重的担子。
起先,芝木匠和师傅一起接活做,所雕的花样也是祖传下来的,不外乎麒麟送子、状元及第之类,其他同行雕的也是这些师承图案。时间一长,阿芝不免腻烦,就想法子增加些花样,变化点图案,在原来的图案上增刻梅花、兰草、牡丹、芍药、葡萄、石榴之类的花果,从绣像小说中描摹些新的故事图案如刘备招亲、郭子仪上寿等。新花样一出,人皆叫好,对芝木匠夸个不停,师傅也感到光彩。
一次,阿芝到一家主顾家做活,见到一套《芥子园画传》,是乾隆年间翻刻的五彩套印本,可惜原书少了一本。《芥子园画传》又称《芥子园画谱》,是中国画技法图谱,共三集,初集为山水谱,二集为兰、竹、梅、菊四谱,三集为花卉、草虫及花木、禽鸟两谱。每集先列有画法浅说,画法歌诀;其次摹诸家画式,并附说明,其末为摹仿名家画谱。此画谱在介绍中国画基本技法上较系统,是清代以来初学国画者的重要指南读物。
阿芝一见此书,欣喜若狂,立刻将此书借了回来,每天晚上在松油灯下一幅幅地勾影下来,半年后竟全部勾影完毕,装订成十六册。有了这个画谱,他的雕花活做得更好了,花样层出不穷,画也合乎规矩了。此后多年,他以《芥子园画传》为依据,为乡亲们画了大量的画稿,一时画名在乡里传开了,乡亲们都知道芝木匠会画画,来请他画画的人络绎不绝。他画的多是些神像之类,如玉皇、老君、财神、灶君、龙王、灵官、雷公、电母、雨师、风伯、牛头、马面、四大金刚、哼哈二将,无不受人欢迎。
1888年,阿芝25岁,拜湘潭画像第一名手萧传鑫为师,学画人像,后又经萧传鑫介绍认识另一画像师文少可,得其指教。一次,阿芝在一个赖姓主顾家做雕花活,闲时偶尔画几笔花鸟画,被主人看到大为称赞,说:“芝师傅不光会画神像,花鸟也画得很生动。”这话顿时传开了,于是就有人请他画鞋样帐檐什么的。第二年阿芝又来到赖家,遇到一位寿三爷,对他的画深感兴趣,说大可造就,要他一边读书画画,一边卖画养家,还约阿芝到他家去谈谈。原来寿三爷名叫胡自倬,号沁园,是近村的一个文士,能画工笔花鸟草虫,工汉隶,诗也写得清新,还常邀诗友在家举行诗会。这天,阿芝来到胡沁园家,正逢诗会,胡沁园介绍他认识了湘潭名士陈作常当时阿芝就拜二位名士为师。从此阿芝就住在胡家一心学习,二位老师商量给阿芝起个画名,单名璜,号濒生,因他家住在白石铺附近,还为他起个别号白石山人。从此齐纯芝就改称齐璜、齐白石。胡、陈二位老师教齐白石学诗学画,齐白石的画技日见精进,不久老师又介绍他向谭溥学画山水。之后,齐白石就不再干雕花活,而专以画画卖画为生了。他的画以仕女画最受人们欢迎,所以卖得也多,大家说他人物画得美,就送他一个“齐美人”的外号。
胡沁园老师有个外甥叫黎丹,号雨民,和齐白石相识后,曾到齐白石家来访。齐家当时还十分贫穷,家中连油灯都点不起,晚上二人只能烧着松枝谈诗论画。黎丹有位本家亲戚黎松安,1896年春天因父亲去世,请齐白石去家中画遗像,于是,齐白石就住在黎家好长一段时间。一天,齐白石见黎松安和同族的黎鲸安在一起谈篆刻,就向鲸安请教。黎鲸安认为他是一个木匠出身,怎么会讲求篆刻艺术呢,心里有些瞧不起他,就不屑地指着手中的水烟壶对他说:“芝木匠,你如果能喝我这烟水,我就指点你刻印。”这明显是鄙视齐白石而不愿指点的意思,不料齐白石毫不犹豫,从他手里接过烟壶把又臭又辣的烟水一饮而尽。黎鲸安被他的精神感动了,从此耐心地指导齐白石刻印。齐白石初学篆刻总不得门径,鲸安的弟弟黎铁安尤精篆刻,一天黎铁安来了,齐白石向他请教治印方法,黎铁安说:“南泉冲的楚石有的是,你挑一担回家去,随刻随磨,你要刻满三四个点心盒,都成了石浆,那就刻好了。”一句笑话点破了齐白石心中的闷葫芦,他真的就在苦练上下功夫了:一方印刻了又磨去,磨了再刻,把黎松安家中的客房弄得满室泥浆。之后,齐白石又得到丁敬和黄易的印谱,用心摹刻,对二人精密的刀法有所心得。
齐白石认识的人多了,诗画也出名了,32岁时与六个友人组成了一个诗社,名曰龙山诗社。因他年龄最长被推为会长,时常与友人相聚作诗,人称“龙山七子”。他的诗不以用典和声律见长,而以抒写性情、歌吟自然取胜。
第二年,经人介绍,齐白石拿了自己的诗文、字画、篆刻作品找王湘绮评阅,王湘绮对他的诗文没有说什么,而见了他的画印则大为赞赏,说:“你画的画,刻的印章,又是一个寄禅黄先生哪!”话语中表现了对齐白石的器重。原来寄禅黄先生就是清代湘潭著名的画师八指头陀黄敬安,法号寄禅,少年寒苦,发愤自学,成为一代画师。
王湘绮为清末名流,地方文士以能列入其门墙者为荣,经友人规劝,齐白石当下拜王湘绮为师,算作王氏弟子。这年,他已37岁。之后,齐白石刊印了首套印谱,名为《寄园印存》。
1900年,齐白石用画画得的钱在离星斗塘五里远的梅公祠典了一套房屋住下来,又添盖了一间书房,取名借山吟馆,在房前屋后种几株芭蕉,以助画兴,激发诗思。这年,他在这里写了几百首诗。
1902年秋,齐白石应同乡夏午诒之请,来到西安教夏夫人学画,在西安3个月中认识了著名诗人、陕西臬台樊增祥(号樊山)。不久夏午诒要赴北京,樊增祥愿将齐白石推荐给慈禧太后充当内廷供奉,夏午诒也愿为他捐个县丞,都被齐白石谢绝了。次年3月初,齐白石随夏午诒入京,教画之余,也卖画刻印,闲时常去琉璃厂看看古玩字画,去大栅栏听听戏。这年夏天,齐白石为了回避樊增祥推荐他去宫中任师,提前回到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