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年底,复旦大学成立了遗传学研究所,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以猕猴为材料的辐射遗传学研究,已接近当时国际先进水平。从1962年到1966年,谈家桢领导的集体研究,发表了50多篇研究论文,出版了16部专著、译作和讨论集,并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遗传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
文革爆发后,谈家桢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夫人傅曼云含冤离开人世,他也被送到农村改造。经历过这场浩劫后,谈家桢已是年近70岁、又受着直肠癌疾病折磨的老人了,但他并没有灰心,而是以加倍的精力投身到工作中去,他要为失去的时间而更加努力。
1978年到美国的一次出访,让谈家桢发现,经过近20年的动荡,中国的遗传学研究已经和国际水平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谈家桢下定决心要迎头赶上。他让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开创生物工程的研究工作,并为之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谈家桢通过老同学关系,以优惠的价格引进了大型精密仪器,还从国外带回来约30万美元的生化试剂和药品。谈家桢极力邀请美国生物学专家来中国讲座,举办了高水平的分子生物学讨论班,大大加强了与国外的技术交流,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生物学的发展。
1980年,谈家桢在国际细胞生物学会议上宣读的论文,得到了各国科学家的赞赏。1979年引进实验技术,1980年就出成果,这在国际上都是罕见的。1987年,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为承担国家重点科技公关、高技术跟踪和吸引国外优秀的生物技术学者到实验室工作,创造了必要条件。为了迎接生命科学发展高潮的到来,谈家桢和他的同事们提出创办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建议,这个建议被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迅速批准并付诸实施。生命科学院建立后,谈家桢任院长。谈家桢完成中国生物科学研究体系,壮大生物科学研究队伍的夙愿终于实现了,同时也为中国遗传科学和生命科学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谈家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并身兼多职,是第五、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又任上海市人大副主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复旦大学校长顾问等职,同时还是中国遗传学会第二、第三届理事长,上海自然博物馆馆长。
1995年9月,谈家桢又荣获了求是科技基金会的中国杰出科学家奖,他把其中50万元赠给复旦大学,用于“摩尔根——谈家桢生物学中心”的启动工作,以通过这个中心,进一步组织、协调、推动生物学的基础研究与应用,促使我国生物学在人体多基因、野生稻与栽培稻基因、生物防治、器官移植等诸多研究领域加快发展。
对于谈家桢来说,中国生物学研究的步伐与现状永远是第一位的!
已是九十多岁高龄的谈老,现在生活得安详、宁静。凡是跟谈老先生交往过的人,无不羡慕他如此高龄却依然面色红润、嗓音明亮,步履急促,有股小伙子般的冲劲。这得归功于在患难中与谈先生结成白发伴侣的邱蕴芳医生的悉心照料。1957年,谈先生接连动了癌和胃切除两次大手术,生命垂危,靠了邱医生细致入微的护理才得以康复。如今,科研及公务繁忙的谈老每天坚持早锻炼,晚餐必喝二两“绍兴花雕”,必看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新闻,万一因社会活动错过,必看夜间中央电视台重播节目。谈老先生睡眠甚佳,入枕片刻即进入梦乡,因为各项琐事全由夫人代劳了。不过,谈教授偶尔也要诉诉苦:“有夫人在座,再丰盛诱人的菜肴,也只能吃八成饱”,说这话时,谈老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作者点评】
在相当程度上,谈家桢的名字代表了中国遗传学。他60余年经历劫难的治学经历,几乎就是一部中国遗传学的发展史。年轻的遗传学在中国是命运多难的。风风雨雨的40年间,中国遗传学曾两次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谈家桢每次都身陷其中,并且和极“左”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这些劫难中,毛泽东的直接关怀和支持让谈家桢永生难忘。
作为美国名教授摩尔根的入室弟子,在50年代初内地“一边倒”强行灌输苏联米丘林生物学的高压下,谈家桢自然首当其冲地遭到批判。但他在那样的环境下没有丧失科学家的勇气,他毅然回击极“左”分子的指责:“我不能理解,科学与阶级立场有什么关系?”
1956年,根据毛泽东“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的指示精神,在周恩来的过问下,中国学者在青岛召开了一次遗传学座谈会。谈家桢就“遗传学的物质基础”、“遗传学与环境的关系”、“物质形成机制与遗传机制”等问题倾吐了积压心头几年的想法,提醒国人注意国际遗传学发展动向,着手介绍刚刚问世的分子生物学。
1957年3月,谈家桢作为中共党外代表,出席了中共中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的宣传工作会议。会上,当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有意将谈家桢从复旦大学挖到科学院,主持遗传研究所的筹建工作,而高教部长杨秀峰则执意不放人,两人各执己见,互不相让。激烈的挖角争论甚至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由毛泽东亲自出面调停并提出了“划条三八线,到此为止,以后科学院不得再从高校中挖人”。
就在这场争论之后的一个晚上,毛泽东指名要见谈家桢。当陆定一把谈家桢介绍给毛泽东时,毛泽东亲切地握住谈家桢的手说:“你就是遗传学家谈家桢啊!”他听了谈家桢概述的不同学派在“青岛会议”上对遗传学研究畅所欲言的情况后说:“过去我们学苏联有些地方学得不对头,应该让大家来搞嘛!”1957年7月,反右进入高潮。当时上海已内定将谈家桢划为右派,谈家桢正为宏愿又将成泡影而忧心忡忡,毛泽东在上海又与他谈了一次话,一见面就称,“谈先生,老朋友!”并一语双关地为他解围:“辛苦啦!天气这么热,不要搞得太紧张嘛!”一句话,“内定右派”就此烟消云散。
1958年岁首,毛泽东派专机将谈家桢、周谷城、赵超构接到了杭州。在西子湖畔,毛泽东与这三位学界知名人物共进晚餐,商讨科学技术赶超世界水平的问题。他问谈家桢:“把遗传学搞上去还有什么困难和障碍?”谈家桢直言相告:“双百方针提出后,虽然复旦大学在开设米丘林遗传学课的同时亦开设了摩尔根遗传学课程,但有些人把这些看成是统战需要,是对‘高级知识分子的照顾’,因此要进一步开展工作,依然阻力重重……”毛泽东坚定地说:“一定要把遗传学搞上去,有困难我们一起来解决嘛!”毛主席的再次打气给了谈家桢无穷的力量,他带领同事们一如既往地坚持遗传学的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1961年,以谈教授为所长的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正式成立,短短几年间,谈家桢带领研究所的同事们在人体遗传学、植物进化遗传学、微生物及生化遗传学等基础理论领域取得了可喜成绩,并使辐射遗传学研究接近当时的国际水平。
文革期间,中国遗传学第二次遭受的重创要比前一次厉害得多。这一次谈先生在劫难逃,无法幸免:家被抄,人挨斗,夫人撒手尘寰、孩子流浪四载……
待到严寒过去,谈教授已入老境,但他仍以早年竺可桢校长为浙江大学所定的校训“不图虚名,不尚浮华,敦厚朴实,实事求是”为座右铭,抓紧分分秒秒整顿研究所,重建实验室。
1986年,由他和他的同仁共同筹建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正式挂牌了,学院共设五个系、一个研究所、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博士后流动站。1989年9月,复旦大学杭州校友会发起并成立“谈家桢生命科学基金会”,从次年起颁发“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学金”。
为使中国人能及早跻身被国际科学界一致看好的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地带,搭上21世纪高科技发展的“特别列车”,83岁高龄的谈老还把希望寄托在“嫁接”海峡两岸的优势上。他一再说:如果两岸能以民族利益为重,将台湾的管理经验和资金与大陆的高科技联手,那么,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这种放眼世界的宏远构想不仅令人佩服,而且在谈老的影响力下,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谈教授的这个主张源自1991年的台湾之行。短暂的8天访问台湾期间,谈老广交旧友新知,在台湾大学、研究所、博物馆以及工厂企业转了一个圈之后,他深为两岸有广阔的合作领域而鼓舞。他对岛内同行表示,考虑由两岸遗传学界共同投入一项为期20年的与美国人合作的研究计划,这是探讨各人种基因差异的长期项目。据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与美方达成的协议,选定与中国人特殊病相关的基因做详细研究,这个课题将对中国下一代的优生、对中国人口素质的提高产生巨大的影响。
1989年,台湾浙江大学校友会通过台北科学会为谈先生办妥了大陆同胞旅行证,邀请他去台湾欢度80岁华诞。访台期间,谈先生与他60年前任教苏州桃坞中学时的学生、国民党元老蒋纬国重逢。师生俩以一口脆亮的宁波话畅叙别情,回忆起尘封已久的种种趣事,言谈间充满了对故乡的怀念。蒋纬国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印象中的谈老师是一个很亲切的人,老是笑嘻嘻的”。分别时,蒋纬国把镌刻着一段他渴望中国统一、两岸中国人都过上好日子都受到全世界尊敬的心愿的计时器赠给老师。
60年前,有人在谈家桢的本子上写下“中国的摩尔根”这几个字;60年后,这位中国的“摩尔根”接受了他的母校——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授予的“杰出校友”奖章。奖章上镌刻着——“真理将使你获得自由”。
在半个多世纪的人生旅途中,谈家桢作为摩尔根最后一位中国弟子,以自己对遗传科学的杰出贡献,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使自己成为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
为了表彰谈家桢在推动遗传学发展及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方面作出的贡献,国外一些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也纷纷授予他各种荣誉称号。
1981年,日本遗传学会授予谈家桢名誉会员称号;1983年,美国罗斯福夫人肿瘤研究所聘请他为高级研究员;1984年,加拿大约克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称号;1985年,谈家桢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是我国教育界第一位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也是继华罗庚、夏鼐之后第三位获得这一称号的中国科学家。1987年,意大利国家科学院授予谈家桢外籍院士称号;1990年,由于他对中美科技文化交流作出的杰出贡献,他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授予荣誉公民证书;此外,谈家桢还是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谈家桢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培养了大批科学人才。他还广泛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身兼多种职务,主要任职有中国遗传学会理事长、第十五届国际遗传学会(1980)副会长、上海市自然博物馆馆长、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第六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市民盟主任委员、联合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非政府性组织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未利用植物开发委员会委员等。1985年,谈家桢被美国科学院授予国外院士称号。
谈家桢不仅对遗传学发展作出了开拓性贡献,而且他尊重科学,坚持真理,表现出高尚的科学品格和人格,更赢得了人们广泛的尊敬和爱戴。
(胡泽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