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摇鑫
一篇文章写得如何,可以反映出作者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反过来,我们要写好一篇文章,就必须用到我们的观察、阅读和文字表达能力,这就是掌握写作窍门的三部曲。一般来说,初学写作,老师会要求我们写身边的人和事,其实老师是在提醒我们要观察,只有写你熟悉的人和事,你才能写好,这就是为什么老师喜欢布置诸如“我的妈妈”“一件小事”之类的作文题了。
对此不少学生颇有微词、怨声载道,其实大可不必,因为你要理解,这是通往写作之门的“捷径”之一。
对于不注重观察的写作者,送给他的只有四个大字——闭门造车。
是不是在观察之后我们就可以写作了?当然不是,你还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比如你想写一篇关于养蜂的文章,但是你没有养蜂常识,也写不出养蜂方面的术语。怎么办?两个字——阅读。有条件的话,当然可以采访养蜂人,从养蜂人的介绍里获取信息,但相应的阅读其实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当你阅读了关于养蜂和蜜蜂的文章、资料后,你初步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写起来就“下笔如有神”了。很多作家之所以能走上写作道路,与平时大量的阅读是分不开的(正是阅读培养了他们对写作的兴趣)。阅读可划分为两类:精读和粗读。我与许多介绍“写作窍门”的老师有着同样的认识,那就是精读、粗读一定要恰当来阅读不完用,并且不一定要区分得那么明显。除了我们学习知全是被动地接受,善于阅读识时,对于课本可以较多采用精读外,其他的文章都的人会主动“是可以精读、粗读交替的,甚至用在同一篇文章(或出击”,在获取自己需要的者同一本书)里,比如对某些段落可以精读,某些段信息的同时,给文章“挑落可以粗读,甚至跳过去不读,都对理解整篇文章或刺”,给作者者这本书没有太大影响。阅读不完全是被动地接受,“找碴”。
善于阅读的人会主动“出击”,在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的同时,给文章“挑刺”,给作者“找碴”。“存疑精神”是每一个阅读者都应该具有的,它让我们不迷信印刷成铅字的文章,摈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清高意识,抛开“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态,用探索、吸收、质疑、批判的态度去阅读,去享受阅读的快乐,体验文字的奥妙。
当然,要想写好文章,最必要的也是最不可省略的途径,就是多练笔、多写。只有在实践中,你才能逐步提高写作水平。每一次的写作,每一篇习作,都是你不断提高自己,向着写作之门迈进的脚步。在写作中积累写作技巧,正如毛主席的“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说法一样,是科学的、最好的方法。所以,让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吧,多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加上你平时阅读积累的知识,最后运用在写作之中,不断地练习,相信不用多久,你就能掌握写作的窍门了。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