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不过是向死而生
12646200000005

第5章 事死如事生——论生死(5)

一个人诞生,他的烦恼、痛苦也会跟着一起诞生。有些人活得越久,就会变得越愚蠢,因为他为了逃避不可避免的死亡,就会变得越来越焦虑。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一个人“对谁需要?对什么需要?”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需要一个前提:人,都是要死的。而当我们死亡的时候,万般带不去,尤其是我们如此钟爱、如此盲目依赖、如此努力想活下去的肉身。

如果没有了死亡,理想、爱情、幸福以及痛苦、悲哀这一切都将不再重要,如果没有必然的消逝,存在的一切都将被磨蚀,成为日渐扩大的空洞,这个空洞最终将吞没所有的存在,成为万劫不复的虚无。

人,必然是要死的。一个人只有勇敢面对死亡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勇敢地面对自己。对于每个人,生命都有一种特殊的味道,这样的一个生命是永远不会重现的,在每个人身上,生命没有一点一滴不是崭新的。人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只要充满信念,愿为自己的信念去献出宝贵的生命,人生就有了价值,就会一代一代传下去,使人的一生充满了希望、理想、爱、幸福……

死亡之毒的解药是爱

一位名叫安格纳的女人快要死了,她充满了痛苦和恐惧,非常希望能拥有一份真正亲密的关系。她的两个姐姐被深深震撼了。其中一个突然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充满了谎言”。但是,她们两个都无法走近安格纳的心灵,也没有能力与任何其他人形成亲密的关系,她们甚至充满恐惧地躲开了即将死去的妹妹。只有女佣人安娜愿意抱着安格纳,她们紧紧贴在一起。

安格纳死后不久,她孤独的灵魂游荡回来,用一个可怕的孩子的声音哭诉着并乞求姐姐触摸她,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真正死去。她的两个姐姐想要靠近她,却又害怕死人那种冰冷、斑驳的皮肤,她们似乎提前看到了自己必将到来的死亡,惊恐地从房间里跑出去了。这一次,又是安娜的拥抱让安格纳真正走完了死亡的旅程。

这是由英格玛伯格导演的著名电影《呐喊与低语》,这部电影非常形象而深刻地描述了死亡的孤独感以及人们对人际联结的需要。

死亡的孤独感来自对死亡的恐惧。随着死亡的逼近,临终者的这种恐惧会愈来愈增强:恐惧受苦;恐惧尊严荡然无存;恐惧要依赖别人;恐惧这辈子所过的生活毫无意义;恐惧离开所爱的人;恐惧失去控制;恐惧失去别人的尊敬……这时,临终者就会感到孤独寂寞。但是当有人陪着他谈恐惧时,他就会了解到恐惧原来是普遍的现象,个人的痛苦就会因而消失。

所以说,临终者最需要的是别人能够对他表达无条件的爱,越多越好。这种爱,远胜过药物麻醉剂,不仅可以减轻死者的痛苦,而且能够驱除临终者内心对死亡的恐惧,使临终者内心归于平和宁静,以此让临终者安详的离开人世。

那么,对于临终者,我们又该如何表达我们的爱呢?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临终者讲真话,告知其死亡的临近。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对死者隐瞒真相,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莫过于自己,临终者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是有所了解的,而且从别人对他注意力的改变、不同的对待方式、讲话音量的降低、亲戚的泪水、家人绷着的脸,就会意识到自己已经日薄西山。这时,如果我们还是对临终者隐瞒病情,只会加重临终者的心理负担,让临终者看不到希望,从而加速死亡。

临终者常会为一些未完成的事情感到焦虑。如果临终者不清理一下未完成的事就不会放下去世,因为他们对自己过去所做的事情不能完全释怀。当一个人去世时还怀着罪恶感或对别人的恶意,是不会安详坦然地离去的。有时候人们会觉得在一个人即将离开人世时去治疗过去的痛苦会不会太晚了?绝不会太晚,即使经过巨大的痛苦和虐待,人们仍然可以发现彼此宽恕的方法。死亡的时候有它的庄严和肃穆,在这一刻,人会不由自主地变得宽容、豁达,尽管这在以前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做到的。能够让人接受和准备宽恕,尽管这是他们从前不能忍受的。即使在生命的最尾端,一生的错误还是可以得到宽恕与谅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