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不过是向死而生
12646200000026

第26章 梦想的无限可能(1)

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

有这样三个孩子,他们都是初次被大人带到动物园。当他们站在狮子笼前面时,三个孩子有不同的表现:一个孩子躲在他母亲的背后,全身发抖地说道:“妈妈,我要回家。”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脸色苍白地用抖动的声音说道:“妈妈,我一点都不怕。”第三个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狮子,并问他的妈妈:“妈妈,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

这三个孩子都已经感到自己所处的劣势,但是每个人却都依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用自己的方法表达出他的感觉。心理学家认为这三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清楚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愤怒、眼泪和道歉一样,都是自卑情绪的表现。由于自卑感总是会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行动必然会同时出现,但是其目的却不在于解决问题。争取优越感的行动总是朝向生活中无用的一面,真正的问题却被遮掩起来或避开不谈。

不能够超越自卑的人,是自己限制了自己的活动范围,他总是苦心孤诣地要避免失败,而不是追求成功。他在困难面前会表现出犹疑、彷徨甚至是退却的举动。在面临困难时,最彻底的退缩表现就是自杀。此时,个人在所有的生活问题面前,都已经放弃寻求解决之道,认为他对改善自己的情境已经完全无能为力了。自杀的实质就是一种对他人的责备或报复,在每个自杀案件中,死者一定会把他死亡的责任归咎于某一个人。仿佛自杀者在说:“我是所有人类中最温柔、最仁慈的人,而你却这么残忍地对待我!”

没有人能长期地忍受自卑感,它一定会使他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假使一个人已经气馁了,假使他不再认为脚踏实地的努力能够改进他的情境,他仍然无法忍受他的自卑感,他仍然会努力设法要摆脱它们,只是他所采用的方法却不能使他有所进益。他的目标仍然是“凌驾于困难之上”,可是他却不再设法克服障碍,反倒用一种优越感来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

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这是属于人类独有的。

有时,我们会看到小孩子毫无顾忌地依此方式表现出他们自己,他们说:“我希望变成孙悟空。”如果你继续询问他:“为什么要变成孙悟空啊?”他会直白地告诉你孙悟空有七十二变,可以变出很多好玩的东西、好吃的东西,可以打败一切妖魔鬼怪……孩子的思想是单纯而美好的,但这也正体现了人类对优越感目标的追求。

在人类所有的优越感目标中,有一种共同因素——想要成为神灵。许多哲学家也有同样的理想,而教育家们也有些人希望把孩子们教育得如神灵一般。在古代宗教训练中,也可以看到同样的目标:教徒必须把自己修炼得近乎神圣。变成神圣的理想会以较温和的方式表现在“超人”的观念之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整个世界关注的焦点,成为四面八方景仰膜拜的对象,成为掌握有超自然力量的主宰,并且能预言未来,能和整个世界联络并聆听他人所有的对话。

这是一种特别强烈的优越感目标。优越感的目标一旦被具体化后,并赋予其正确的生活意义,人们便会朝着这个方向行走。

美国哈佛大学对一批大学毕业生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而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二十五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这批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那3%的人,二十五年间始终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努力,都成为社会各界成功人士、行业领袖和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中上层;60%的人,他们过着安稳的生活,也有着稳定的工作,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生活没有目标,并且还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不给他们机会。

要成功就要设定优越感目标,没有优越感目标是不会成功的。目标就是方向,就是成功的彼岸,就是生命的价值和使命。

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懂得你的梦想,

才能真正实现你的梦想。

如果从一开始就没有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负责的勇气,

梦想可不会自己有勇气去实现自己。

——【德】尼采

登上顶峰前必须长时间地等待

一个冬天里,一位老人为了找柴火砍倒了一棵枯树。他本以为那棵树已经死掉了,但是第二年春天,被锯断后留下的半截树桩周围绽出了新芽。

老人看着嫩芽感慨不已,说道:“别忘了这个重要的教训,不要在冬天砍倒一棵树。”

老人之所以会选择砍那棵树,是因为他认为树已经死了,但是事实证明那棵树是活着的,也就是说老人在冬天做出的那个判断是错误的。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生命中的冬天——在最沮丧、最倒霉、最低落的时候,当我们觉得自己已经陷入了无法摆脱的困境时,也不要轻易给自己下“绝望”的诊断书。

如果你曾经相信自己有过人的才华,或者曾有过伟大的理想,那么不要轻言放弃。因为有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即使在情况恶劣的时候,只要静心等待,只要不失去希望,只要仍有信心,只要不断努力,就能等来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所有人在逐梦的路上都会遇到挫折,一定要学会等待,耐心地等待黎明前的黑暗过去。在破晓之前,黑暗总是漫长而难熬的,但只要我们心怀梦想,不因现实的冷酷而放弃对梦想的守望,梦想之花终究会华丽盛开。有了对生命的美丽憧憬,有了对梦想的执著坚持,就连冰冷的石头也能远行。

一个极度渴望成功的年轻人却在他短短的人生旅途中接二连三地受到打击,他处于崩溃的边缘,几乎要绝望了。但苦闷的他仍然心有不甘,在彷徨和迷茫中,他决定去请教一位智者。见到智者后,他很恭敬地问:“我一心想有所成就,可总是失败,遇到挫折。请问,到底怎样才能取得成功呢?”

智者笑笑,转身拿出一件东西递给年轻人,年轻人吃惊地发现智者给他的竟然是一颗花生。年轻人困惑地望着智者,智者问道:“你有没有觉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年轻人仔细地观察了一番,仍然没有发现它和别的花生有什么区别。“请你用力捏捏它。”智者接着说。年轻人伸出手用力一捏,花生壳被他捏碎了,只有红色的花生仁留在手中。“请你再搓搓它,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智者又说,脸上带着微笑。

年轻人虽然不解,但还是照着智者的话做了,他轻轻地一搓,花生红色的皮也脱落了,只留下白白的果实。年轻人看着手中的花生,不知智者是何用意。“再用手捏捏它。”智者又说。年轻人用力一捏,他发觉自己的手指根本无法将它捏碎。“用手搓搓看。”智者说。年轻人又照做了,当然,什么也没搓下来。

“虽屡遭挫折,却有一颗坚强、百折不挠的心,这就是成功的一大秘诀!”智者说。

年轻人忽然顿悟,遭遇几次挫折就崩溃、绝望了,这样脆弱的心理又怎么能够成功呢?从智者家里出来,他又挺起了胸膛,心中充满了力量。

在我们的身边,能够亲眼目睹很多人被拒之于成功的大门之外,他们失败的原因往往是缺少一份再试一次的勇气和再坚持一下的决心。古往今来,成大事的人身上几乎都有一个最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坚定执著。

滴水可以穿石,锯绳可以断木。所以有了人生的理想还不够,还要看有没有坚持追求理想的勇气和信心。如果做事情总是三心二意,即使是天才,也会一事无成的。只有仰仗恒心,点滴积累,才能看到成功。勤快的人能笑到最后,而耐跑的马才会脱颖而出。梦想是人生的舞台,但是很多时候,它被时间锁在环境的空楼里。我们只有坚持做一个快乐的小丑,全力以赴地与时间抗衡,才能最终以胜利的姿态笑傲生活。

只有当你把成功的定义放在内心,你才能够真正获得可以掌控的幸福,获得那种贯彻始终的幸福生活。你可以安心地靠在窗口看看风景,然后更快上楼。

回顾你的生命,那些让你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刻,是不是都是来自于生命深深的底部?

那些最艰辛的日子你默默地坚持,那些黑暗的日子你的眼睛里面闪着理想的光。回顾过去,那是你生命中间独特的时刻,也是你生命中间走得最快的时候。

如果你有一个梦想,那就去捍卫他;如果你有一个目标,那就去争取他;如果你想登上顶峰,那你就要学会耐心地等待。一定要走起来,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失败让你成为越打越转的陀螺

金庸小说里面有一个人叫做“独孤求败”,他非常成功地击败了一个又一个对手,一直都保持成功。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所有的武林高手,按道理说,独孤求败应该很开心,然而,事实恰好相反,他却开始烦恼起来,他需要一次失败,唯有如此,才有他下一次成功的开始。只有打败对手,才有成功,而独孤求败却没有对手,所以他最后郁郁而终。

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选择哪条路,通往成功和幸福的道路总是充满艰难和阻碍,你甚至还得经历失败。长远来看,失败是具有积极的一面的。失败最终能将失败者变为胜利者,失败能够成为你人生中获得的最好的教育。

所有的成功者都对失败有着正确的态度。如果你也想成功,那你必须甘愿承受一些战斗的落败,以获得整个战役的胜利。世间最糟的事情莫过于当危机来临时,找不到一个摆脱的办法。我们有种种逃避的方法——饮酒、操起毫无意义的嗜好,或者干脆无精打采地转悠以消磨时光。但这些却丝毫不能减轻你的痛苦,反而会使痛苦更加刻骨铭心。为此,我们必须使劲站起来再次迈开前行的脚步,走出失败,重新生活,因为我们身体中的每个细胞都是为了在生命中奋斗而生的。生命是一支越燃越亮的蜡烛,是一份来自上帝的礼物,是一笔留给后代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