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德鲁克管理思想大全集
12623800000049

第49章 积极面对变动的职业生涯(1)

186、以行动来突破迷茫

【德鲁克如是说】

由于选择太多、机会太多、方向太多、反而让很多人感到无从选择。

——德鲁克《非连续时代——转型社会守则》

【实例与活用】

供选方案较多,这也是造成迷茫的主因。德鲁克认为,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多元化时代,每个人面前都摆有多种选择的机会,很多人因此而无所适从。其实,当无从选择的时候,行动是最好的选择。

有个破落的中年人每隔三两天就到教堂祈祷,而且他的祷告内容几乎都相同。

第一次他到教堂时,跪在圣坛前,虔诚地低语:“上帝啊,请念在我多年来敬畏您的分上,让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门。”

几天后,他又垂头丧气地回到教堂,同样跪着祈祷:“上帝啊,为何不让我中彩票?我愿意更谦卑地服侍您,求您让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门。”

又过了几天,他再次出现在教堂,同样重复他的祈祷。如此周而复始,不间断地祈求着。

到了最后一次,他跪着祈祷:“我的上帝,您为何不垂听我的祈求?让我中彩票吧!只要一次,让我解决所有困难,我愿终身奉献,专心侍奉您……”

就在这时,圣坛上空发出了一阵宏伟庄严的声音:“我一直垂听你的祷告。可是——最起码,你老兄也该先去买一张彩票吧!”

你曾想过要中一次彩票吗?你是否真的想过要成功?要成功,就要有切实的行动,坚持到底。

如果有人告诉你,用80美元可以环游世界,你也许会大吃一惊,并半信半疑地问:“有可能吗?”但一个叫做罗伯特?克里斯托弗的美国人就做到了。

那么,他是怎样做的呢?

罗伯特找出一张纸,写下他为用80美元环游世界所做的准备:

1.设法领取到一份可以上船当海员的文件。

2.去警署申领无犯罪记录证明。

3.取得YMCA(美国青年会)的会籍。

4.考取一个国际驾驶执照,找来一套世界地图。

5.与一家大公司签订合同,为之提供所经国家和地区的土壤样品。

6.同一家航空公司签订协议,可免费搭机,但要拍摄照片为公司做宣传。

……

当罗伯特完成上述的准备后,年仅26岁的他就在口袋里装好80美元,兴致勃勃地开始自己的旅行。

以下是他旅行的一些经历:

1.在加拿大巴芬岛的一个小镇用早餐,他不付分文,条件是为厨师拍照。

2.在爱尔兰,花4.80美元买了4箱香烟,从巴黎到维也纳,费用是送船长1箱香烟。

3.从维也纳到瑞士,列车穿山越岭,只需4包香烟。

4.给伊拉克运输公司的经理和职员摄影,结果免费到达伊朗的德黑兰。

5.在泰国,由于提供给酒店老板某一地区的资料,受到酒店贵宾式的待遇。

……

最终,通过为达到目标而设置的一系列巧妙的计划,罗伯特实现了他用80美元环游世界的梦想。

罗伯特的经历告诉了我们:只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积极寻找方法,就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工作同样如此,只要我们积极行动,我们就一定能够成功,从而收获不迷茫的职场和人生。

187、从工作中发现快乐

【德鲁克如是说】

一个人总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知道想干什么,并且开始专注发展。

——德鲁克《使命和领导》

【实例与活用】

德鲁克所说的“正确的工作”是指那种能够促使我们付出全部精力和发挥最大潜能优势,最终使我们有所成就的工作。寻找正确的工作,最可靠的方法是我们要从我们的兴趣着手。

瓦特出生在英国的格林诺克,因为家境贫穷,从小就当钟表店的学徒。后来在格拉斯哥大学当仪器修理工。这期间瓦特一边工作,一边旁听教授们的讲课,积累了很多把宝贵的经验。后来,瓦特接到了修理的纽可门蒸汽机的任务。虽说顺利的完成任务,但是瓦特却觉得这个机器工作起来很吃力,就如同一个老人在负重行走,于是产生了改进的念头。说干就干,瓦特足见了自己的实验室,不停的进行研究试验。

两年过去了,瓦特总算做出了一个新机器。可是存在汽缸到处漏气的毛病。凭着一腔热情,尽管不小心肩部受伤,瓦特依旧没有停止试验的步伐。最终得益于炉子上茶壶的启发,再加上 布莱克教授和发明镗床的威尔金技师的帮助,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蒸汽机诞生了。

兴趣可以激发人的热情,能够使人们沉醉于自己的工作中,让人快乐、富有创造力且不知疲累。正如乔治·亚当斯所说:“只要聪明地干活,不会把人累垮。”事实上,如果是有趣的工作,就会越干越起劲。相反无聊的工作,不但累人,而且让人越干越泄气。

生活中能把自己的兴趣和所从事的工作完美结合起来的人是幸运的,但往往很遗憾,因为这样的机会总是很少在现实生活里出现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能够从事和自己兴趣相关的工作,因此需要我们从工作中发现兴趣。

“就算你是挖地沟的,如果你想挖好,首先你得热爱挖地沟这份工作。”乔·吉拉德经常被人问起他的职业。听到答案后对方常不屑一顾,“你是卖汽车的?”但乔·吉拉德并不在意,回答道:“是的,我就是一个销售员,我热爱我做的工作。”正是这种热爱推销的精神使他一步步向上走,他平均每周卖42辆汽车,每天卖6辆,从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美国越战时期,曾有一个《我不爱跳伞》的故事: 一次美国最高统帅检阅伞兵时,一一询问伞兵的体验和感受。第一个伞兵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我爱跳伞!”第二位伞兵也激情昂扬:“跳伞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将军满意地笑着点点头,觉得士兵的士气高昂。

可是轮到了第三位伞兵,他回答竟是:“报告长官,我不喜欢跳伞!”现场气氛立即变得很尴尬。将军非常不高兴地问他:“那你为什么选择当伞兵呢?”这位伞兵回答:“因为阴错阳差。”这下子大家都觉得这个士兵简直是昏头了。但是他接下来回答让事情峰会逆转:“我正在试着努力去热爱!”

正如亚伯拉罕·林肯所说的:“只要想快乐,绝大部分人都能如愿以偿。”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这样的话:“快乐纯粹是内在的,它不是由于客体,而是由于观念、思想和态度而产生的。不论环境如何,个人的活动能够发展和指导这些观念、思想和态度。”只要能从工作中发现快乐,我们就能成功。

188、要敢于辞职

【德鲁克如是说】

如果你发现自己处在一个不适合你的组织中,离职将成为一个正确的决定。

——德鲁克《使命和领导》

【实例与活用】

不会有人对这样的观点产生异议——在你不满意的环境里工作,你肯定不会获得成功。但你不能改变环境,因为任何环境的形成都非一朝一夕之功,改变起来也极其困难。你只能选择跳槽。

范蠡是历史上最成功的辞职者。他本是越王勾践手下第一重臣,跟随勾践多年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勾践卧薪尝胆,复仇成功,打败吴国,成为春秋霸主。就在大伙以为能够终于告别战火享受安逸生活的时候,范蠡却主动辞职,甚至是不辞而别。

范蠡看透了勾践这个人,他知道越国已经不适合他,勾践从根本上来看并没有改变,他依旧贪图享乐,依旧心狠手辣,可以与他共患难,难以与他享和平,自己现在官拜上将军,功高盖主,非常危险,范蠡收拾了自己的珠宝细软,带着自己的家人,上船从海路逃走了。

与范蠡齐名的大臣叫文种,也是勾践的左膀右臂,与范蠡为多年好友。临走的时候,范蠡给文种留下了一封信,说:“狡兔死,走狗烹;蜚鸟尽,良弓藏。越王勾践长得脖子很长,嘴巴像鹰一样,这样的人可以与他共患难,不可以与他同享乐。你为什么还不走呢?”

文种看见书信,就称病辞朝,但是还没有范蠡那样必须出走的坚定决心。此时,有人进谗说文种作乱,勾践就趁机赐给文种宝剑,说:“当年你教给我了灭亡吴国的七种办法,我用了其中的三种就打败了吴国,我把其他四种还给您,你替我到地下教给先王,试试去吧。”

文种知道勾践之意。看来此时勾践认为他的理想已经实现,留下自己已经没用了。文种此时才看清勾践狭窄的心胸,深深佩服范蠡的智慧,感慨自己一心一意地为勾践出谋划策,竟然不为大王所容,内心十分悲凉,只好接过勾践赏赐的宝剑,伏剑自杀。

常言说,树挪死,人挪活。范蠡从越国逃走,漂流渡海,来到齐国,很快就成为当地富豪,被拜为齐国相国,重新获得仕途成功。由此可见,当发现组织不适合自己时,离职是一种多么明智的决定。

辞职不是意气用事,不是冲动,不是因为矛盾或者个人恩怨,不是发泄情绪,辞职是各项评比的结果,是理性的衡量,是职场人生的又一个选择。职场中的任何人不想再一颗老朽的树上死去,不想在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环境里过着压抑的生活,就要敢于辞职,以新的选择换来新的发展机会。

189、以价值观的标准决定何去何从

【德鲁克如是说】

如果你不能认同企业的价值观,你就会时常有不满和抱怨,并以此而害了自己。

——德鲁克《使命和领导》

【实例与活用】

价值观在韦伯字典里的解释是:“内心认为值得或欲求的原则、标准或品质。”在拉丁语中,“价值观是力量的来源,因为它能赋予人力量去采取行动。”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围绕着“什么对我很重要”这个问题的,它们是根深蒂固的标准,几乎影响一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道德判断、对他人的态度,以及对目标的投入。

许多人都发现,明确个人价值观使他们更有力量面对困境,表现在工作上能强化对行动的投入感。探索个人的价值观能使个别的差异浮现出来,进而与所服务的公司的价值观最大限度的趋同。员工要获得更多敬业精神的关键在于个人与公司的价值观能够密切相连。

美国管理协会在针对1 460位高级主管所做调查后指出:了解这两者的关系有助于公司的发展,个人与公司共享的价值观能增进个人与企业的效率,如果这两者互不相关,就可能产生许多冲突的事情;如果他们都有相同的价值观,就能够和谐共事。

管理学家奥里森?马登注意到这种现象:“如果员工知道他们的公司代表什么,知道他们所拥护的标准是什么,就能做出支持这些标准的决策,也会认为自己是公司内重要的一员,他们会因为在公司工作对他们具有意义而受到激励。”当员工的价值观和公司的价值观保持一致时,个人的生活就会更好,对工作的态度会比较乐观,压力也会减轻。

公司愿景为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方向和行动指南,为公司员工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奠定了基础。李维休闲服公司的总裁执行长汉斯说:“一家公司的价值观——它所代表的,以及它的员工所信仰的——对它的竞争力至为重要。事实上,是价值观在驱动事业。”

公司价值观是公司愿景的核心,它为公司管理提供了衡量凝聚力的尺度,这种共同的规则体系和评判准则决定了公司全体人员共同的行为取向。没有共同价值观的公司必定是松散而没有竞争力的,如同大海中失去航向的船只。公司价值观中还包含价值理想,这种永恒的追求赋予公司员工以神圣感和使命感,并鼓舞公司员工为崇高的信念而奋斗。

有些人之所以能进入相对高层次的职业领域是因为他们将自己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与他们的工作融为一体了,他们的行为虽然看起来也许与其他员工并无太大的差别,但是由于公司价值观(愿景)的引领,他们做事的出发点,往往会落在公司利益和老板的立场上,事实上,公司中老板最喜欢的就是这种像自己一样思考的员工。

对于任何一个员工来说,在一个公司工作,不管你是否真的喜欢这家公司,除非你选择离开它,否则就要接受它。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接受公司其实就是接受自己。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观念,也是一种非常基本的观念。既然必须也只能对自己的工作负责,那么认同公司,也就是认同自己。

在一个有着高工资、好待遇、响亮的名声、豪华的大厦的公司里工作固然很诱人,但是如果你不能够认同公司的价值追求,那么这个工作的种种迷人之处很快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而当你个人的价值观和对自己未来的期待与公司和老板达成一致时,你就会有取之不尽的工作动力,更重要的是,由于你的观念和觉悟自觉吻合了老板的思路,这将会为你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好处。

190、学会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艺术

【德鲁克如是说】

如果一个人把工作看做是生命的全部,那么他就会竭尽全力保持住在公司的位子,就会打压潜在的竞争者。

——德鲁克《管理的实践》

【实例与活用】

现代社会里如何平衡自己的生活,做到工作和生活兼顾,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严峻问题。在我们的整个人生当中,工作占据了很大部分,工作也成了一种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的体现。但是,工作上,不管你是医生、律师、会计、出纳、司机,你演的只是职务的角色;而回到真实生活里,你要演的是自己,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有趣、有意义的事,值得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工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我们千万不能因为只顾工作而失去生活,失去快乐,那样是得不偿失的。

阿尔伯特是美国一名著名的演说家及作家,每天都要乘飞机或者火车到世界各地去采访、演讲。有一次他应邀到日本去演讲,搭乘大阪往东京的新干线,在快到新横滨时,由于铁路的转辙器故障,被迫停驶。车长在车内广播:“各位旅客,对不起,由于铁路临时发生故障,需暂停20分左右,请各位旅客稍候,谢谢!”阿尔伯特是个急性子的人,刚开始有一些烦躁不安,电车停驶20分钟,对于一个注重效率,时间又十分宝贵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十分痛苦的损失。

但是20分钟过去,并且都快30分了,电车一点也没有要发动的迹象,正当他愈来愈焦躁不安时,车内又再度广播:“很抱歉,请再稍候一会儿。”故障修理大概很费工夫吧!然而就在这瞬间,他改变了惯常的想法,心想,焦躁也无济于事,不如找些别的事做。

阿尔伯特在看完手边的周刊杂志和书后,就去拿备置的《时事周刊》开始阅读。车内的乘客,大概有很多是忙人,他们焦躁地到处走动,向车长询问一些事情。阿尔伯特回忆这次特别的经历时说:“电车由原先预定的延迟时间20分钟,变成一小时、两小时,最后慢了三小时,因此抵达东京时,我几乎看完了那本报导前卡特总统全貌的《时事周刊》。假如火车依照时间准时到达东京;或许我就无法获得有关前卡特总统的详细知识。而且,假设我又是位没有‘游戏’和‘从容’心态的人,这三小时,除了焦躁不安,不断抽烟外,就没有什么事好做了。”

阿尔伯特是现代效率社会的佼佼者,这一点从他蒸蒸日上的事业和忙碌的身影就可以看得出来,然而自从他有了这次电车上的经历之后,他懂得了一项重要的启示:一个人要及时地从社会以及身边的人一起营造的追求效率的氛围中走出来,以一种从容和游戏的心情来面对自己的生活,不要时刻都让效率之弦绷得太紧,否则就容易为自己带来过多的压力和挫败感。这样,你就会感觉你生活在背负重重的包袱,而不会轻松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