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创业有道
12506900000005

第5章 创业,没你想象的那么难(4)

伊拉克战争爆发的第一天,王先生就开始在成都和伊拉克周边国家往返,不断向伊拉克运送生活物资。在当时,常有流弹从他的身边穿过,爆炸声不绝于耳。当地许多生意人由于经受不住死亡的威胁,纷纷蜷缩起来了,但王先生却一直在炮火连天的地方坚守。

有的朋友劝告他:“若想发战争财,就在家里等着做战后伊拉克的重建生意吧,战斗打响时做战斗生意岂不是拿生命开玩笑吗?”但王先生却认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是不怕风险的,风险越大,机遇也就越大。

在风险面前,有的人由于惧怕风险,而任凭机遇与自己擦肩而过;有的人则以超人的胆略面对风险,顺利捕捉到机遇,从而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无独有偶,北京西城区的王先生也是一位“敢吃螃蟹”的人,他凭借先机和冒险精神抓住了商机,从而获得了财富。

王先生是一位身无分文的下岗职工,一次与人谈话时,得知其住宅附近有几间待租空房,一共有1000多平方米。业主要租房者每天交房租费500元,租借期限为10年,并要一次付清。由于房租昂贵,人们都觉得在此做生意有很大风险,房屋一时无人租赁。

然而,王先生却认为:有风险才有财源。于是,他果断地向亲友筹措了一些资金,租赁该空房开了一家中档饭店。有一位朋友提醒他:“你借钱开店,难道不怕赔本吗?”王先生只是默默一笑。

其实,王先生是做了一番考虑的。因为店址在住宅区附近,客流量很大,消费群体也很多,虽然需要较大的投资,但是很快就会收回成本,并能获得高额利润。

后来的发展,证明了王先生的眼光是超前的,这家饭店的投资在3个月后全部收回,并获得了很高的利润。

“一旦看准,就大胆行动”已成为许多商界成功人士的经验之谈。“幸运喜欢光临勇敢的人”,冒险是表现在人身上的一种勇气和魄力。唯物辩证法告诉人们:冒险与收获常常是结伴而行的。险中有夷,危中有利,要想有卓越的成果,就当敢冒风险。只有成功的欲望,却不敢冒险怎么能够实现伟大目标?希望成功又怕担风险,往往会在关键时刻失去良机,因为风险总是与机会联系在一起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风险有多大,成功的机会也就有多大。由贫穷走向富裕,需要的是把握机遇,而机遇是平等地铺展在人们面前的一条通路,具有过度安稳心理的人常常失掉一次次发财的机会。所以,人应当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过度的谨慎就会失去它。在我们身边许多相当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是他比你“会”做,重要的是他比你“敢”做。

围棋上有句口诀是“宁丢数子,不失一先”,因为有了先手,就有了主动权,就能处处先发制人。如果将这个道理用在经商上,就是宁愿冒最大的风险,哪怕付出一定的代价,也要抢在对手前面占领市场,因为抢先一步就意味着商战能取得胜利。

这是一个赢家通吃的时代,穷者越穷,而富者越富。因为钱能生钱,成功能创造更大的成功,而富人们已经享有更多的资源。但对于创业者来说,正所谓“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只要你足够大胆,富有冒险精神,善于整合、利用世间有形无形的资源,财富自然也就会聚集到你身边来。

1995年4月份,马云辞掉了他曾经喜欢的英语教师工作,拿着借来的不到两万元钱启动资金,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并在同年推出了中国黄页。

在1995年和1996年交替的时候,杭州电信模仿马云,也做了一个中国黄页。因为竞争问题,马云的公司于1996年3月和杭州电信合并。1997年只持有中国黄页2l%股份的马云放弃了这个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和杭州电信分道扬镳。

接下来马云带着一伙人为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苦干了十几个月,但是,由于股权分配问题,马云再一次选择了放弃,他觉得是时候自己创业了。

1999年2月21日,阿里巴巴网站在马云的家中成立。“从现在起,我们要做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们的BtoB将为互联网服务模式带来一次革命!”马云掏出身上的钱往桌上一放,“启动资金必须是闲钱,不许向家人朋友借钱,因为失败的可能性极大。我们必须准备好接受‘最倒霉的事情’。但是,即使是拳王泰森把我打倒,只要我不死,我就会跳起来继续战斗!”“现在,你们每个人留一点吃饭的钱,将剩下的钱全部拿出来。”这就是马云的战前动员。

现在回头展望阿里巴巴从1999年到2003年的成长过程,看似顺利,其实坎坷无比。这一次,马云已经确定了自己要做“鸡头”的雄心。他需要的是追随者和执行者,但是从中国黄页开始跟着马云的合作伙伴因为意见相左,而离开了团队。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崩盘,网络泡沫破灭,阿里巴巴又一次遇到了空前的生存危机。

2001年12月,阿里巴巴当月冲破收支平衡线,赢利达几万美元。

阿里巴巴注册商人会员突破100万家,成为全球首家超过百万会员的商务网站。2003年5月,提前实现当月每日收入100万元人民币的目标,阿里巴巴终于成功了。

4年之内连续两次放弃,这就是一种敢想敢做的创业胆量。胆量和雄心总是成正比的,从马云第一次接触互联网这个概念开始,创业的雄心就开始蠢蠢欲动,从而有了两次的揭竿而起。如果没有这份雄心,马云这辈子或许就是以“凤尾”的身份终结,正是这份雄心支撑着他连续两次的放弃,让他成为了领袖级的“鸡头”。

在21世纪的今天,创业仅仅有智慧是永远不够的,还要有足够大的胆量。现代社会里,教育的发达和信息技术的普及让大多数人都有一定的“眼光”,但胆量却绝非是人人都能具有的。从这层意义上说,智能,只是胆量的一个组成部分。

创业环境再好,创业也有一定的风险,有多少人能够战胜自己对稳定的渴求而去冒险呢?不冒险,便没有创业的成功,也就享受不到创业成功的快感。

没有超人的胆识,就没有超凡的事业。创业要求有志者具备超人的胆识,勇于承担多数人望而却步的风险。创业需要有冒险的胆量,如果没有创业的胆量,那就最好不要创业。

7.想创业,一定要能吃苦

创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没有吃苦的准备,肯定是坚持不下去的。要想创业,就必须能吃苦耐劳。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赵章光的创业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说起赵章光研制“毛发再生精”的经历,首先要从他的家乡说起。赵章光1943年出生在雁荡山下温州乐清县象东乡,在当时中国的南方,也包括赵章光的家乡一带有一种名为“斑秃”的怪病,俗称就是“鬼剃头”。许多人睡了一晚上,早上起来,突然发现一夜之间头发全部掉光!这种病自古难治,求医问药,既找不到原因,也找不到妙药,一辈子也治不好。

赵章光之所以会向这种顽疾宣战,是缘于一个患者带给他的强烈刺激和震撼。

1971年的一天,一位父亲带着自己的女儿,求治秃发症。这位姑娘已是18岁的妙龄,但头上却一根头发都没有。赵章光深知秃发对面前的这个少女意味着什么,但是那时的他确实没有治疗这种秃发的良方,赵章光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那位姑娘流着眼泪绝望地离开。那一晚赵章光失眠了,他始终无法忘记那位姑娘离开时无奈而又绝望的眼神,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解救秃发患者的良方,给他们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

于是,赵章光开始了研制治疗秃发药的艰辛过程。虽然那时的赵章光从父亲——一位乡间的老中医那里获得了不少的采药、配药以及行医看病的经验,还从身为名医的岳父林光华那里获得了一种专治疑难疱癣的祖传秘方,但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乡间赤脚医生想攻克这个千百年来的医学难题,还是一件让人不太敢相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