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这年头一定要会点博弈学
12481100000037

第37章 博弈目光放长远(2)

次年(1977年),我辞掉了令许多人羡慕的太空总署的工作,离开了休斯敦,搬到洛杉矶。说也奇怪,不敢说是恰好5年,但大约可说是第六年。1983年,我的唱片在亚洲开始畅销起来,我一天24小时几乎全都忙着与一些顶尖的音乐高手,日出日落地一起工作。每当我在最困惑的时候,我会静下来问我自己:恕权,5年后你“最希望”看到你自己在做什么?

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这个答案的话,你又如何要求别人或上帝为你作选择或开路呢?

别忘了,在生命中,上帝已经把所有“选择”的权力交在我们的手上了。

如果,你对你的生命经常在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的时候,你不妨试着问一下自己,你曾否很“清清楚楚”地知道你自己要的是什么?

人常常想的很多,做的很少,你的5年后是怎样的生活?你的家人5年后又是怎样的生活?

如果连你自己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话,那么爱你的主又如何帮你安排呢?不是吗?

及早给自己的未来设定目标,然后用倒推的方法给自己订定计划,是成功的有效策略。要实现期望的目标,总是需要一份明确具体的计划。如果没有计划,你将感到困难重重,因为在前进的道路上常常有各种障碍,所以制定详细的步骤和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Hase—Schannen研究机构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制定计划将极大地提高目标实现的成功概率:制订计划的人的成功概率是从来不制订计划的人的3.5倍。在成功实现目标的人群中,事先制订计划者高达78%;在成功实现目标的人群中,事先没有制订计划的人仅为22%。

当然,随着计划的进展.你有时会发现你的短期目标并未能使你向长期目标靠拢;或者,你可能发现你当初的目标不怎么现实;又或者你会觉得你的中长期目标中有一个并不符合你的理想及人生的最终目标。无论是何种情况,你需要作出调整。你对制订目标越陌生,越可能估计失误,就越需要重新评估及调整你的目标。

用倒推法解决难题

微软有一道特别著名的面试题,说的是有5个强盗(A、B、C、D、E)抢了100个金币准备分。对于怎么分这些金币,他们设定了一个规则:从A开始给出分金币的提议,然后所有活着的强盗投赞同或反对票,如果反对票数大于或等于赞同票数,A就被杀掉,否则就按此提议分金币;如果A被杀了,接着就轮到B提议,然后同样按上述规则继续下去。

假设每一个强盗都是绝对理性的,也就是说他们都是绝顶聪明的(可以考虑到任何情况),而且他们的所有行为(提议与投票)都是对自己最有利的(能够在保命的前提下得最多的钱)。

请问,如果你是最先分金币的A,怎么样分才能既保住自己的性命,又得到最多的金币?

此题是蜈蚣博弈范畴内的推导。由于从第一个强盗(强盗A)开始推导产生的各种分支可能情况过于复杂,因此,应从倒数第二个强盗(强盗D)开始向前倒推,从而得出结果,具体推理过程如下。

1如果前面3个强盗全部被杀只剩D和E时,则无论D提出何种方案,E都会反对,因为只要杀了D,那么100个金币无疑将被E独吞。此时D赞成自己的方案,E反对,则赞成数=反对数,D被杀。所以,D必须保住C的命,才能保住自己的命。

2正因为D必须保住C的命,所以C无论提什么方案,D都会支持自己,这样赞成数已经大于反对数,此时对C来说,他提出的方案肯定是C:100,D:0,E:0。

3对于B来说,无论提什么方案,他都不可能得到C的支持,因为他提出的方案不可能使C的收益大于B被杀后C提出的方案中C的收益(100个金币)。所以他必须得到D和E的支持(赞成数必须要大于反对数),而只需使D和E获得比C方案多1个金币的收益,D和E就会支持B,这样B自己的收益就会最大。因此,B的方案是B:98,C:0,D:1,E:1。

4对于A来说,他需要赢得其余4个人中2个人的支持。如果要赢得B的支持,他的代价将是巨大的,因为只有给B多于98个金币,B才会赞成,A自己此时是没有收益的,而相比而言,赢得C、D、E的支持则成本小得多,这其中,又以赢得C的支持成本最小,只需分给C1个金币,C就会支持A。剩下的D和E,A只需再赢得一个人的支持即可,为了确定能保住自己的命,A给予D或E要比B的方案多1个,否则D和E未必支持A,所以A会分给D或E其中一个人2个金币。所以,A的方案是A:97,B:0,C:1,D:2,E:0或者A:97,B:0,C:1,D:0,E:2,这也是此题最终的答案。

这道题给我们的最大的启示就是,当你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时,可以考虑通过倒推的方式去解决它。从结果出发,一步一步从后向前倒推,你会清晰地找到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

由于人类的惯性思维,总是习惯于从前往后思考,总是想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而不是先设想一个未来的愿景,倒推回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步骤。用倒推法思考的人,往往比别人具有更准确的行动力和更高的目标成功率,在人际沟通上也更有说服力。

相传秦宣太后守寡在宫中,与大臣魏丑夫明来暗往,十分情投意合。后来太后染上重病,卧床不起,临死前感到离不开魏丑夫,便下了一道命令,要魏丑夫为她陪葬。听到这个消息,魏丑夫吓得面无人色,到处找人说情。大臣庸芮自告奋勇找太后,见到太后说道:“请问太后,人死了还会有知觉吗?”太后不知道庸芮问话的用意,便随口答道:“我想是会有的。”庸芮听了太后的回答,接着说:“如果人死了还会有知觉,那么在阴间的先王早知道你和魏丑夫的关系了,积怨一定很久很深。而今假如你要魏丑夫陪你到阴间,先王不会责怪你吗?到那时,你在先王面前请罪都来不及,还能有什么闲心与魏丑夫相好呢?”这一席话,发聋振聩,使太后看到了一个如此严重的后果,于是连连说:“罢了,罢了!”

正是庸芮的几句话,救了魏丑夫一条小命。庸芮怎样把太后说服的呢?他先问太后一个“人死后有无知觉”的问题,等太后回答“有知觉”后,他假设太后的回答正确,然后向回推导说明将魏丑夫殉葬的不明智。庸芮知道太后已经属于头脑发昏的状态,正常的道理不可能说服她,就采用这种方法,让太后有所醒悟。

在生活中,倒推法的应用几乎随处可见。例如下围棋这件事,对弈的双方都会向前提前展望,揣摩对方的意图,然后向后倒推,决定自己这一步该如何走。他的心里可能会想:“如果我这么走,他就会那么做,若是如此,我会这样反击……”也就是说,你如何走棋,基本上取决于对手的上一步。

这里存在一条思维链:假若我这么走,我的对手可能会那样走,反过来我可以这样应对……这种博弈只要遵循“向前展望——向后倒推”的法则,就能寻找出最佳行棋策略。

运用反向思维

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你都可以从目标出发,根据目标的要求,规划实现目标的路径,明了实现目标的条件,并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去发现、借助和创造实现目标的条件,按照路径一步步推进,最终实现目标。

人的思维模式有两种,一种是“资源导向式”,另一种是“目标导向式”。

“资源导向式”思维模式从手头现有的资源出发,按照自己能力和资源的规定,正向推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眼睛只盯住自己的篮子,篮子里的才是菜,篮子外面的都是别人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种思维强调对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强调自己的自我积累和滚动发展。

用形象的话来形容这种思维,那就是有多大的胃吃多大的饭,有多大的力挑多大的担。

用抽象的话来形容这种思维,那就是物质决定思维,从有做有。

“目标导向式”思维不问自己现在有什么,只问自己要实现什么目标,想做什么。

这是一种反向思维方式,是一种倒推法:倒推资源配置,倒推时间分配,链接战略战术,链接方法手段。

只要我想,天下所有的都可以为我所用。这种思维完全没有篮子的概念,天下的菜,只要愿意为我所用,只要能够为我所用,那就都是菜,何必拘泥于现在是篮子里的还是篮子外面的,现在是你的还是我的?在这种思维看来,那就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不问我的一双手能干多少件事,唯问移泰山需要多少双手;不问我的一口锅能煮多少米,唯问劳千军需要多少口锅;不问我一盏灯能照多少里路,唯问亮天下需要多少盏灯。

用形象的话来形容这种思维,那就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用抽象的话来形容这种思维,那就是精神决定物质,从无做有。

普通人的思维倾向于“资源导向式”,按照所谓的常理来操作和管理事情,因此总是觉得自己资源不够、精力不够、财力不够、智力不够,这也不够,那也不足,感觉做什么事情都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是东风总是“欠”,没有办法破解。到头来弄得束手束脚,一事无成,后悔莫及。

而那些特立独行的人,他们往往不按照常理出牌,他们习惯于换位思考、换心思考、换向思考。你向前进,他往后退;你随大流,他宁孤单;你随和,他固执;你规规矩矩,他天马行空。到头来,你发现,他们总是能够独辟蹊径,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为什么采取目标倒推法的人更容易成功?首先,因为目标是标杆,给了追求的人一个方向;其次,目标也是一个压力,在追求的人身上会转化为动力,促使他不断地努力;再次,也是最重要的,那种采取目标倒推法的人,将天下的资源都视为自己可以利用的资源,他的能力、资源比“资源导向式”的人要大千百万倍不止,自然更容易实现目标。

蒙牛大跨越式的发展都得益于这种目标倒推法,也体现了这种目标倒推法。

1999年成立的蒙牛,2000年的销售收入不到3亿元,2001年前3个季度做到5亿元。但是在2001年制定未来“五年计划”时,牛根生将2006年的销售目标定在了100亿元。

5年时间,从3亿元到100亿元,相当于增长33倍,每年翻一番的速度根本不可能实现目标。更大的限制是,2000年中国乳业的总销售收入也才200亿元,100亿元即是2000年中国乳业的半壁江山。即使加上产业的增长和行业的扩大,2006年中国乳业的销售收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蒙牛年销售100亿元的目标也将占据相当大的份额,足以跻身乳业前几名。这能实现吗?这个计划靠不靠谱啊?

不少人纷纷对这个指标产生怀疑,认为牛根生是在“放卫星”,太冒进,太突进。但是牛根生的回答让人更诧异:“这是因为我胆子小才定这么一个指标,如果换成别人当总裁,那可就不是100亿元,而是200亿元。”

虽然大家不理解,但是从这个目标出发,在牛根生做了大家的思想工作后,大家还是全心全意地向这个目标奔去:盖全球样板工厂,建国际示范牧场,放眼华尔街牵手摩根,开拓香港市场并最终上市,打北京、上海几大战役,天上有航天员,地上有运动员,形成海陆空的整体进攻态势。

2002年,蒙牛年销售收入达到16.7亿元。

2003年,蒙牛年销售收入达到40.7亿元。

2004年,蒙牛年销售收入达到72.138亿元。

对照2006年的“五年计划”目标,100亿元的销售目标指日可待,完全有可能在2005年提前一年实现。这时候,大家又觉得当初制定的销售计划太小了,当时胆子太小了。

回头来看,如果当初不是按照目标倒推法,根据目标进行资源的整合,眼睛只盯住自己篮子里的菜,只想着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进行操作,现在的蒙牛不但不可能达到现在的高度,恐怕连生存状况都要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