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这年头一定要会点博弈学
12481100000026

第26章 不做最大的笨蛋(1)

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那么自己就一定是赢家,只是赢多赢少的问题。如果再没有一个愿意出更高价格的更大笨蛋来做你的“下家”,那么你就成了最大的笨蛋。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投机者信奉的无非是“最大的笨蛋”理论。

敢于搏傻的投机者

有一天,有一个人去文物市场,有商人向他推销一个钱币,金黄色的,商人说这是金币,要卖100块钱。这个人一眼就看出来这是黄铜,最多只值1块钱。

于是这个人对商人说:“1块钱的东西,100块钱我肯定不会买,但是我愿意以5块钱买下来。”商人看他是识货的,不敢再捉弄人,最后以5块钱成交。

这个人的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对他说:“你真傻,明知道是1块钱的东西,你花5块钱买下来,那不是傻瓜吗?”这个人说:“是的,我很傻,但是,我知道有人比我更傻,我花5块钱买来的东西很快就有更傻的人以10块钱买走。”

过了几天,果然这个人把这个“金币”以20元的价格卖了出去,净赚15元。

倒卖假商品固然可恨,但是在这个故事里,你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人做了一次投机生意,赚到了钱。投机赚钱,这就是博傻理论重要价值体现。

最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买股票,那么买股票到底在赚什么钱呢?赚的就是最大笨蛋的钱,当你认为某只股票有增长潜力的时候,在合适的价格买入,等到它真正长起来,再全盘卖出,其中的差价就是你的投机所得。很多人认为买股票应遵循价值投资的方式,但事实上,股票和企业发展一样,都有高潮和低潮,在低潮中买入,在高潮出卖出,才是稳赚不赔的方法。

为什么很多的散户在买股票的时候都赔钱呢?首先是大部分散户在选股的时候,总是喜欢选择那些已经在上涨的股票,认为跟着买会比较安全,而不是选择那些处于低价位具有极大潜力的股票;其次,当股票上涨一定空间的时候,很多人就“拿”不住,将其卖出,实际上,距离出现最大笨蛋的时机还差很远,肯定赚不到什么钱。投机股票市场,和一般的商品买卖一样,想赚钱,就要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等待最大的笨蛋出现。

吉姆·罗杰斯,国际著名的投资家和金融学教授。他具有传奇般的投资经历。从他与金融大鳄索罗斯创立的令人闻之色变的量子基金到牛气十足的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RICI),从两次环球投资到被Jon Trains Money Masters of Our Time,Jack Schwagers Market Wizards等著名年鉴收录,无不令世人为之叹服。

我们来看一下罗杰斯的投资经历,吉姆·罗杰斯最长时间持有的股票是华盛顿邮报公司,当时投资0.11亿美元,现在已经赢利16.87亿美元,投资收益率达到128%。而从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整个成长历程就可以看到一个优秀传媒公司的发展路径。1933年华盛顿邮报公司因为无力支付新闻纸的费用而被拍卖,之后的收购者经历了9年的亏损之后同样开始赢利。

1954年吉姆·罗杰斯在低价位收购了时代先驱报,1961年收购了新闻周刊,之后购买了两家电视台,紧接着又收购了伯沃特、莫塞纸业公司,而此时华盛顿邮报通过购并从一家报社转变为一家名声大震的跨区域报业传媒集团。在吉姆·罗杰斯看来,传媒产业的高赢利来源于它取得市场垄断地位的经济特许权,这种经济特许权使公司拥有广告定价权,从而保证传媒企业一直能保持优异的成长性。

1971年6月华盛顿邮报公司发行了1354000股B种股票。1972年其股价强劲攀升,从1月份的每股24.75美元攀升到12月份的38美元。1973年报业不断发展,但道琼斯指数持续下跌,因为美国股市崩溃,华盛顿邮报公司虽然当时收益率达到19%,增长趋势也很好,但股价下跌了50%。吉姆·罗杰斯抓住这次机遇大量买入。从该公司的资产分析,当时与其相同资产的价值为4亿美元,而当时他的总市值只有8000万美元。相当于以低于华盛顿邮报股票内在价值1/4的价格买入股票的,之后的股价的确证实了吉姆·罗杰斯的判断是正确的。

华盛顿邮报公司是吉姆·罗杰斯持股时间最长获利最丰厚的股票,其价值投资成功的秘诀在于,吉姆·罗杰斯经过判断,选择了具有无限潜力的传媒行业,并成功把握住了该股票的低价时期,大量买入,长期持有,等待出现最大的笨蛋时卖出。这种最简单的投机方法,结合博傻理论,是他成功的关键。

除了股票市场,在各个领域都有依靠博傻理论投机致富的生动例子。

有一个上海人叫姚奇伟,在金银币收藏中混迹10余年,收藏既是他的业余爱好也是他的一种投资手段。刚入收藏界时,他也跟风炒作,亏损很大,后来姚奇伟通过花钱买教训,渐渐地开始“博傻”,从而获利颇丰。

1998年金银币市场大缩水,当时的98版熊猫金币受其连累销量极差,投资者都回避它。但是姚奇伟隐约觉察到以年销量为实际发行量的发行方式使其自然成为量少品种,在熊猫系列中产生瓶颈作用,果然一年后,98版熊猫金币开始升值。姚奇伟凭着逆向思维,敏锐地发掘了这匹黑马,攫取了第一桶金。

靠逆向思维去“博傻”,也曾帮姚奇伟避免了一次损失。

2003年,开光佛指舍利金币由于大量的宣传和市场的热炒氛围,半个月内就翻了两番,跟风炒作者很多,姚奇伟也购进了30万元的金币。但是很快了就察觉到该金币并没有沉淀,绝大多数都是炒作筹码,当中小投资者越来越多地跟进时,姚奇伟果断地全部平仓。不少同行都对他的动作迷惑不解,说他傻,但姚奇伟坚定信心,自嘲自已就是去“博傻”,两个月后,开光佛指舍利金币大幅下跌,姚奇伟最终避免了损失。

去年上半年的金银币市况不太好,不少投资者又开始大量抛售手中的藏品,但是姚奇伟却又开始逆向操作了,他全仓吃进不少金银币。因为他判断油价肯定会推动金价上涨,而距金价越近的金币上涨空间也越大,况且下半年礼品消费趋旺,焉有不升的道理?姚奇伟的这一操作手法,又让他短线获利翻番。

总结自己的收藏历程,姚奇伟感叹地说:“这年头谁都不傻,敢于博傻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

就是这样,聪明的投机者敢于博傻,也精于博傻。博傻不等同于“傻博”,要抓住商品经济的变化趋势,有超越别人的眼光,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你不是最后的笨蛋

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为了能够专注地从事学术研究,免受金钱的困扰,曾出外讲课以赚取课时费,但课时费的收入毕竟是有限的。于是,他在1919年8月,借了几千英镑去做远期外汇这种投机生意。

仅仅4个月的时间,凯恩斯净赚1万多英镑,这相当于他讲课10年的收入。但3个月之后,凯恩斯把赚到的利润和借来的本金输了个精光。7个月后,凯恩斯又涉足棉花期货交易,大获成功。

凯恩斯把期货品种几乎做了个遍,而且还涉足股票。到1937年他因病而“金盆洗手”的时候,已经积攒起一生享用不完的巨额财富。

与一般赌徒不同,作为经济学家的凯恩斯在这场投机的生意中,除了赚取可观的利润之外,最大也是最有益的收获是发现了“笨蛋理论”,也有人将其称为“博傻理论”。

什么是“博傻理论”呢?凯恩斯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从100张照片中选出你认为最漂亮的脸,选中的有奖。但确定哪一张脸是最漂亮的脸是要由大家投票来决定的。

试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投票呢?此时,因为有大家的参与,所以你的正确策略并不是选自己认为的最漂亮的那张脸,而是猜多数人会选谁就投谁一票,哪怕丑得不堪入目。在这里,你的行为是建立在对大众心理猜测的基础上而并非是你的真实想法。

凯恩斯说,专业投资大约可以比作报纸举办的比赛,这些比赛由读者从100张照片中选出6张最漂亮的面孔,谁的答案最接近全体读者作为一个整体得出的平均答案,谁就能获奖;因此,每个参加者必须挑选的并非他自己认为最漂亮的面孔,而是他认为最能吸引其他参加者注意力的面孔,这些其他参加者也正以同样的方式考虑这个问题。现在要选的不是根据个人最佳判断确定的真正最漂亮的面孔,甚至也不是一般人的意见认为的真正最漂亮的面孔。我们必须作出第三种选择,即运用我们的智慧预计一般人的意见,认为一般人的意见应该是什么……这与谁是最漂亮的女人无关,你关心的是怎样预测其他人认为谁最漂亮,又或是其他人认为其他人认为谁最漂亮……

在报纸的选美比赛中,读者必须同时设身处地地从其他读者的角度思考,这时,他们与其按绝对标准选择一个漂亮的女子,不如说某个擦去娘家选美的女子比其他女子漂亮很多倍,这样它就可以成为一个万众瞩目的焦点。不过,读者的工作就没那么简单。假定这100个决赛选手简直不相上下,最大的区别莫过于头发的颜色。在这100个人当中,只一个红头发的姑娘。你会不会挑选这位红头发的姑娘?

读者的工作,是在缺乏沟通的情况下,确定人们究竟将会达成怎样的共识。“选出最美丽的姑娘”可能是书面规则,但这可比选出最苗条、头发最红或两颗门牙之间有一条有趣的缝隙的姑娘困难得多。任何可以将它们区别开来的东西,都可以成为一个焦点,是大家的意见得以会聚一处。由于这个理由,当我们发现当今世界最美丽的模特其实并不具备完美状态,我们就不会感到惊讶:实际上,它们只是近乎完美而已,却都有一些有趣的瑕疵,这些瑕疵使他们各具特色,成为一个焦点。

生活中有许多例子与这个模型是相通的。如“十佳运动员”的评选,在这些投票当中,对于每个投票者的激励是:他如果选中“正确的”某些人,不仅要选中10个人,而且顺序也要正确,那么投票者将获得某种奖励。但是如何才能选中“正确的”人选呢?有“正确的”人选吗?得票多的就是正确的吗?或者严格地说,得票最多的是第一名,得票次之的是第二名,等等。因此,投票者能够选中的话,或者说被他提名的能够“当选”的话,关键是猜测别人的想法,猜测对了你就能获胜,猜错了你则不能获奖。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没有正确与否,或者谁应该选上、谁不应该选上的问题,而是投票的人相互猜测的结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舆论的导向作用是很大的,他似乎告诉人们某某人是其他许多人所要选的)。

其实,在期货与股票市场上,人们所遵循的也是这个策略。人们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而愿意花高价购买,是因为他们预期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花更高的价格,从他们那儿把它买走。比如说,你不知道某个股票的真实价值,但为什么你会花20块钱去买一股呢?因为你预期当你抛出时会有人花更高的价钱来买它。

博傻理论所要揭示的就是投机行为背后的动机,投机行为的关键是判断“有没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那么自己就一定是赢家,只是赢多赢少的问题。如果再没有一个愿意出更高价格的更大笨蛋来做你的“下家”,那么你就成了最大的笨蛋。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投机者信奉的无非是“最大的笨蛋”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