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隔一江水
文/张旖天
爸爸的信息跨过半个中国的距离跋涉到我的电脑上。他说女儿,天气凉了,给你添点新衣服,看中什么把网址发给爸爸。我回他说我不要衣服要CD行不?他说,行。于是我给他发李志,发万晓利,发周云蓬,爸爸很快地付完钱,对我说,女儿,任务已完成,后面跟一个很大的笑脸表情。
今天我收到CD的快件,我边拆包装边想象爸爸帮我买这堆不能填肚子不能御寒的东西的时候的表情,一定是一脸了然又感慨的笑意——我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发现自己和爸爸不可避免地相像着,无论是骄傲敏感的性格还是对艺术的天生偏爱,或者是被爷爷奶奶骂了无数遍的怪脾气。所以我现在有充足理由想象他年少的时候一定也做过类似的事情,省下饭钱买书或者卡带——也许那个时候还是张楚或者崔健,被大人和老师叹息着“不务正业”却心满意足地抱着听了又听。CD在机器里面缓缓地转动起来,是完全不同于其他网络下载的任何格式的音乐的音质,周云蓬看不见,可是歌声还是这样动人。
他唱,我的生活和希望,总是相违背。你和我是河两岸,永隔一江水。
爸爸,爸爸,永隔一江水。
从有记忆的时候起,我就从未停止过回答一个问题:“你爸爸呢?”我总是老实地回答,无论答案是最初的海南,到后来的重庆,又或者是再后来的云南,贵州,都可毫不意外地收到对方一句惊奇的长叹:“这么远啊!”——往往,再附带一个掩饰也掩饰不住的怜悯表情。这个时候我却可以平静地笑着点着头说:“嗯,我爸爸对我可好呢。”
现在想来,能够次次发自内心地如此回答,我觉得自己是很值得庆幸的。毕竟在传统中见过无数其他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的境况之后的观念里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的地位实在是举足轻重,并且还有无数的反例来佐证这一观点。“喊他回来!他要尽父亲的责任!”这是妈妈常说的一句话,我知道一直以来她对我爸爸是怨恨的。我总是回答她说:“没有。你和他都对我很好。”
的确,足够好了。即使地理上的距离不可避免地增添伤感,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记得爸爸很少给我买衣服,即使到现在,也是他陪我去试了再帮我付钱,几乎没有他替我挑过。他一向支持我穿自己喜欢的样式,他总是说,你有自己的眼光,爸爸挑的你肯定不中意。
也许是这样吧。我在这个时候总会踌躇着想问他一句话,最后却又总是问不出口。
爸爸,你还记得你给我买的那条裙子吗?
那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爸爸当时在三亚还是已经到了重庆,我也记不大清了。只记得当初自己似乎是十多岁的年纪,正飞快地长着个子。有一日收到爸爸邮来的包裹,说是给我的,我催着奶奶帮我打开。
是一条裙子,连身的,粉红色,我到现在还清清楚楚记得宅的样子。爸爸的电话很快打来,他在那头的声音掩饰不住期望与欣喜,问我收到了吗?喜不喜欢?我抿了嘴,说嗯,谢谢爸爸。
我盯着它发呆了半天,伸手触到它暖洋洋的颜色。爸爸啊爸爸,我的确很喜欢,可是它真的太小了,你一定是按照你上一次见到我时我的样子买的吧——而你上一次见到我,又是多久之前?
我慢慢把它拿起来,塞到衣柜的底层,弯腰的时候,那时候尚且懵懂的我,第一次想起爸爸的时候,感到酸楚难当。
我今年十七岁,爸爸四十六岁。十几年来他远离家乡,辗转了这样多的地方,无非是想谋生计。爷爷总在惋惜这个儿子的命运,“他是个聪明人啊。”他总是叹息。我很不喜欢这样的时候,我和爸爸太像,所以他的聪明,他的才华,还有与生俱来的心高气傲,我在完整地继承的同时也深深了解这些对于如今处境的他来说是多么致命的折磨。他是有父母有孩子的中年男人,打拼了这么多年,却依旧连养家的能力也没有——这是任何一个男人的自尊所无法允许自己坦然面对的,更何况是爸爸,哦,我聪明骄傲的爸爸。我这样心痛。
可是生活就是这个样子,有些东西再不愿触碰也无法逃避。N年来爸爸一点一点地消沉下去,在无数次努力却始终不得起色之后。去年的十一,他回家了一段时间。某一天的晚上我和爸爸一起散步,路过肯德基,他帮我买了杯饮料,两个人在外面的花坛边上坐了下来。他侧头看着我兴高采烈地咬吸管,笑了,可是眉头始终是皱的,像一条永恒填不平的小沟壑。他笑着,他说:“你很小的时候,我带你出去玩,临走前奶奶塞给我一百元钱。我带你去吃肯德基,你吃完一份之后,我开玩笑地问你:‘还要一份吗?’”
我愣愣地望着他,我已经完全不记得有这回事了。爸爸依旧笑了笑,点了一根烟,声音夹着烟草的味道,像是沙哑的回忆:“你居然说‘要’,我一下子慌了,可是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再帮你买了一份,看你开心地吃完——最后路费都不够,我背着你走回家。”
我突然不敢和爸爸对视,低了头佯装专心喝着饮料。爸爸沉默下来,我余光中看到他的烟头在夏夜的凉风里一明一灭,身后的虫鸣嘶哑地响着,周围却依旧像是悲伤的静寂。
“阿天。”爸爸忽然唤我,我下意识地转头去看他,对上爸爸似乎一点光彩也没有的眼睛。
“爸爸的人生没救了。以后你的路,还是要靠你自己走。”
我一字一句地听进耳朵,觉得有些不甘地想反驳,却又心酸得差点掉泪。最终我把头别了过去,站起来说:“嗯,爸爸,我们回家吧。”
我从未怨恨过爸爸没有陪在我身边,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觉得幸好是这样。一路跌跌撞撞走到了今天,我遇到的挫败太多,并非只是这个年纪的少年单纯的烦恼。我知道自己选了一条最难走的路。可是毕竟走到了现在,付出虽然惨烈,却让我一步一步靠近理想中的自我,这很好,我也丝毫没有后悔的事。在最艰苦的时候,我曾经设想过,如果不是那么早开始看书,那么早开始想事情,努力地按自己的意愿前进是不是在无知的同时,可以快乐一点?
他一定不希望我走某条不寻常却异常艰苦的路,他会希望我像大部分同龄的女孩子一样,爱少女烂漫的打扮,偶尔为成绩烦心,或者偷偷暗恋某个英俊的男孩子——这样的青春,怎么样看起来都美好得多。读什么文学,听什么民谣摇滚,做什么文艺青年?思虑太多,看得太多,未必是好事。
可是爸爸啊,在你不在我身边的日子里,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和你当年一样的路,它坎坷又艰辛,我觉得很累很累,却又没有办法停下来。
我们的生活和希望,总是相违背。
这样的一个梦境,数年来一直在我的睡梦里反复出现。我看到了年轻时候的爸爸,站在逆光里,五官因此而有些模糊,却看得出锐利的轮廓,很英俊。他的衬衫白得耀眼,袖子挽上来,显得很精神。他看着我,意气风发地笑——
这只是无法再现的梦境。我总在努力地鼓励着爸爸,得了奖,考试拿了好分数,事无巨细地向他汇报。爸爸在这个时候总是能舒心地笑,我却看不到他眉间的沟壑有没有平下来一点。他甚至说:“你是我继续活下去的希望。”我笑着说他夸张,他无比认真地说,真的。
爸爸,其实我也一直在受挫,一直在茫然,高三很艰苦,未来模糊得让我忍不住害怕。可是,再怎么样,总是要走下去的,对吧。
无论生活与希望如何违背,而我们却从未永隔一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