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福布斯中国内地100富豪排行榜
12447700000034

第34章 财富哲学--百位富豪超凡的经营智慧(15)

以多元化培植财富生长点

财富往往都是通过寻找新的生长点来实现的。当今市场波谲云诡,竞争激烈,创富过程中风险极大。多元化,也是一种创富智慧。

李晓华:鸡蛋不搁在一个篮子里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语君临天下之地位无可撼动。或为沟通、或为饭碗、或为绿卡,数以千万计的中国男女老幼在攻读《走遍美国》、《新概念英语》、《许国璋英语》、《扶忠汉双向英语》等几十种教材,几十个大中城市竟出现千人、万人跟着一个叫李阳的人狂喊英语的奇观。各级英语培训班大行其道,各种英语音带、光盘、书籍汗牛充栋,按键式电脑小词典“快译通”、“文曲星”畅销不衰。

面对大江南北持续升温的英语热,李晓华获悉远在中东的以色列刚刚研究出一种扁形笔状的英文快速词典,笔头为镭射头,只需将笔头轻轻划过英文单词,笔身显示屏便显示语意。李晓华大喜过望,亲赴耶路撒冷考察,受到当时的以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接见并为之开绿灯。经谈判,他如愿以偿地得到该产品的引进权和中国地区总代理权。

回国后,经过改造开发,由他亲自取名的“译神”在国内各大城市上市,销售量之猛使得以色列母公司专门为其颁发“全球销售第一”的奖状。

李晓华开发的另一个高科产品是从韩国引进的数码录音机。该产品的外形也是一支笔,颇类似“007邦德”的道具,语音录在一个很小的芯片上,而不是磁带。李晓华深信这种产品一旦投放市场,又将创下火爆销售纪录。

“这就是商人的悟性,看到一个好产品,精明的商人要立即判断出其市场是否有前途。改革开放初期,开饭馆、办服装厂、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开发还可以,20年后再以此为重点就落伍了。我现在瞄准高科技,是因为高科技产品在全世界都有发展前途。”李晓华如是说。

从当年的“101”一役,到今日的“译神”和数码录音机,李晓华提升自身竞争力,显然棋高一着。

投资多元化是李晓华的经营策略。“鸡蛋不能都搁在一个篮子里。指望单一产品,遇到不可抗拒的风险,难免砸了。”他说。

荣海:寓时效性于多元化之中虽然海星的多元化拓展有声有色,但荣海始终认为“多元化”这个概念中,其实包含了很强的时效性限制:“海星几个产业有当时的背景,希望互相支撑,希望利润和产业能够互补,在项目规划上也有一个长期、中期、短期的战略互补。以后还是要整合到三个最有希望的未来产业:信息、饮料、医药,这不等于说‘做大了一定要回头’,企业必须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发展策略,这是一个大的趋势。

以贸易积累资金和经验,同时学习技术和管理;完成这些方面的“原始积累”后,开始创自己的品牌;做自有品牌的第一步,以追求市场占有率的成长为首要任务;围绕品牌进行资本营运,从而步入一个良性发展的正向循环——“大胆设想,量力而行、稳扎稳打”,荣海把他11年来对市场策略的认识,简简单单地归纳成12个字。

荣海下一步的目标是:到2003年,海星要在“大信息业”的范畴中,跻身前五名;在饮料行业,进入前三名;集团总产值过百亿。“如果饮料、医药能在香港顺利上市,海星集团就有四家至少控股的上市公司,这在国内的民企没有人能做到。这个目标很快就会实现。

“我不会眼热一时一地的辉煌。我把海星作为一生的事业来追求,我的想法很简单:把企业做好,把企业当企业来办。”

1998年初,海星集团的自有品牌海星电脑获得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接下来,继取得2.4亿元的中国商品贸易中心计算机网络订单之后,海星又以1200套的销售业绩,成为中原电脑市场的佼佼者。这一切,标志着计算机作为海星的支柱产业,已经具备了挑战国内外著名品牌的“大家风范”。

不过,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民营企业,海星十年发展的成就,远远不止于此:拥有海内外40余家分公司和办事处,产业横跨现代饮品、连锁超市、房地产、种植养殖等十多个行业,年产值达20亿元;以至于现在计算机业务虽然还是海星营业额最大的一块,却已经不是利润最大的那部分了。

海星成立之初,取了一个长而拗口的名字——“西安海星计算机控制与接口技术研究所”,主攻方向就是计算机工程的技术问题。但是没过多久,荣海就意识到:海星要在市场中存活,必须工程与贸易并举,通过贸易快速积累资金,有了资金积累,再为技术开发提供支持。

在这个观念中,已经可以看到后来荣海多元发展策略的雏形。当海星公司越做越大、行业越跨越多,许多人疑惑不已:市场竞争这么激烈,而且大势低迷,“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是更安全吗荣海却认为:“在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多元化是一种寻求三角支撑结构的尝试。海星在信息产业上的成就,也正是多元化经营成功的结果。”

夏朝嘉:将企业办成多脚支撑的大厦1994年,盛夏,西昌。原四川省省长蒋民宽同志一行正在考察这一地区立体农业的开发情况,连日来,他们风尘仆仆,鞍马劳顿,奔波于各乡各县,地里田间……随行的夏朝嘉先生尽管常常被推到主角的位置上,但他却显得有点不苟言笑,满腹心事。他看到,立体农业开发计划给这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田野间农作物生机勃勃,苍翠欲滴;山坡上,果树成荫,果实累累。但他更感到,农副产品由于缺乏深度加工而效益十分低下。在米易,本来很有价值的果蔬因为运输不畅而只能就地贱卖;在盐源,苹果成熟时节,由于销售渠道不通而只能大片大片地烂在地里。

盐源县委书记的一席话给了他深深的刺激。

那天,在餐桌旁,粗犷的县委书记举起杯来:“夏总,这杯酒我们一定要干,因为你答应解决我的苹果问题。如果你说话不算数不解决苹果问题,到时候我要抱着炸药包来炸你。”

一席话,虽是玩笑,但却可以看到父母官们改变现状的焦急心情。

怎样才能尽快把立体农业进一步转化为高效农业尽管他已经和米易县签署了建设“果蔬脆片”生产线的协议,但夏朝嘉深知,这还远远不够,还解决不了多少问题。

灼人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山川。

丰富的阳光也造就了这一地区丰富的农业资源。

于是,一个大胆的“阳光计划”在夏朝嘉的胸中酝酿成熟了。

他设想,包下一个县,进行“阳光计划”的试验;农副产品的精品包机直运广州,在他的保税仓库里保鲜、冷藏,直接供应香港市场;在成都修建一个大的时令蔬菜、瓜果的批发市场,使之成为这一地区新鲜果蔬的集散地;通过商会的力量,动员一批企业家、个体工商户到这一地区来投资,进行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圈它几平方公里的土地,建一个肉牛养殖场,引进国外的良种,使中国老百姓也能吃上用苹果喂养的、世界上味道最为鲜美的牛肉;在北京建一个冷库……计划大胆近乎狂妄,但夏朝嘉却充满了自信。

夏朝嘉坚信,各级人民政府会支持他的计划;他坚信,农民弟兄会拥护他的计划;他坚信,集团公司内部会全力贯彻他的计划。

确实,他的集团公司荟萃了各路精英,聚集了不少人才,90%以上的管理干部都是大学本科毕业生。夏朝嘉的意图和构想一方面会焕发起他们的激情,另一方面又会通过他们的大脑不断得到补充、完善,形成群体的智慧。

“阳光计划”充满阳光。

刘绍喜:以木为本,遍地开花广东宜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支活跃在南中国潮汕平原的民营企业生力军。公司创办10年来,在董事长刘绍喜先生率领下,借改革开放春风,发扬“务实、创新、拼搏、奉献”的企业精神,凭着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奋力拼搏,发展成为一家以木地板、木墙板、木饰线等木材深加工为龙头,并集房地产开发、工程装修、进出口贸易、旅游服务业等多种经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企业。

集团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对企业进行管理,充分发挥木业加工的主导作用,坚持“以木为本,遍地开花”的经营策略,即以木业为基础,多种经营兼顾。建立以“集团为母舰,子公司为旗舰”的独立又配合的管理体系;以实业为载体,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集团旗下拥有澄海家具厂、宜华装饰木制品有限公司、澄海城建综合开发总公司南发经营部、汕特华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莱无欢乐天地娱乐有限公司、建新装饰工程公司等十二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和跨地区驻外机构,广泛分部于国内主要省份。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

集团目前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木制品加工生产企业,也是汕头地区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产品质量通过ISO9002-1994国际质量/国内质量体系双认证。集团连续几年获得省市“创汇大户”、“纳税大户”、“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民营先进企业”、“AAA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1995年集团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最大规模乡镇企业第24名”;1996年被确认为“大(一档)型乡镇企业”;1997年被国家外经贸部授予进出口经营权,同年,被汕头市政府评为首批大型企业集团,是该批8家集团中惟一的民营企业。

展望未来,广东华宜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正以昂扬的姿态、饱满的热情,力争把公司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木制品加工基地;进一步开拓西欧、日本、东南亚市场,与国际市场同行业并轨;引进先进管理人才,全面提高企业管理层次和产品质量,以稳健的步伐迈进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