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福布斯中国内地100富豪排行榜
12447700000021

第21章 财富哲学--百位富豪超凡的经营智慧(2)

做了一名普通工人,他不像别人那样,没事就打几把扑克、下下棋,消磨时间。他把业余时间都花在了看报纸看杂志上面了。他每天都要把这些报纸仔仔细细地看过,从中分析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动态。也正是在那时,罗忠福敏锐地看到了国家经济政策变化的迹象,便做起生产、销售沙发的买卖,积累起了自己的最初资本。

没钱当然可以创富,白手确实可以起家,但没有机遇,没有在风险中抓住机遇的能力,一切只能是空谈。

楼忠福:胆识+慧眼=成功根据美国一家公司对世界上100位成功者的调查,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着一种共同的素质,这就是胆识。

成功来自于见识与胆略。只有具备一双慧眼,才能在风险中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才能在变化中预见其发展规律,才能大胆地开辟未来。广厦集团掌门楼忠福正是这样的人。

(1)咬住机遇不放松当机遇不在时寻找机遇,机遇到来时发现机遇,发现机遇后抓住机遇,这是那些渴望成功的人应该具备的本领。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什么叫“有准备”它包括众多的内容,而见识和胆略是最基本的一项内容。有见识和胆略的人才可能抓住机遇,缺乏见识和胆略的人即使机遇频频向他招手,他也会视而不见,就算看见了也不会抓住。

楼忠福就是凭借着自己的见识和胆略,多次抓住了机遇,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走向了事业的辉煌。

1984年秋,东阳县城建公司招聘经理。当时东阳县城建公司无论从技术、设备还是人员上来看,都呈现出一穷二白的景象。这种实际情况动摇了许多想应聘的人,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敢冒这个风险。

终于,在城建公司跑材料的楼忠福出面了,他要应聘公司的经理。当时他的许多亲朋好友都劝他认真考虑这件事,不要只为当这个官儿便参加应聘,当官儿自然好,可这也是要负责任的。

当时楼忠福对于这些好意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我存心跃到舞台上,我就不怕负责任。”

燕雀不知鸿鹄的志向,这除了与他们自身的能力有关外,缺乏见识和胆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楼忠福于1984年11月13日被正式任命为东阳县城建公司经理。楼忠福并不是单凭胆大来应聘经理的,他在做出应聘的决定之前,就曾对东阳县城建公司分析过无数遍,最后他得出了结论:要图强、要发展,只有靠具有崭新思维的新一代领导人;而有了新一代领导人,企业就一定能壮大,能发展。

上任之后,楼忠福一步一步地实施着他的计划。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也就是在1984年年底,他不但将“城建公司”更名为颇有气派的“东阳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而且当机立断,与镇政府签订了为期5年的承包合同。

这个承包合同对于楼忠福来说就是一张军令状。在这张军令状上,白纸黑字清楚地写着东阳三建产值的递增和利润的实现计划、企业的发展规划等多项内容,而且还写明了公司经理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并且除了死亡和触犯刑律外,上级主管不得任意撤换,必须给楼忠福一个完整的施展身手的5年。

楼忠福在签订承包合同时说:“上台,就是意味着风险。我不怕风险,承包是我提出来的,我必须承包,我要求签定5年合同,定死总目标,而且必须公证。我不怕说出利润每年递增20%的诺言,我也不怕我达不到目标就将支付巨额违约金。但是,任何人都不能随便撤换我。”

镇长很开明,既然选定了楼忠福,就放手使用,很快便在合同书上签了字。自此,楼忠福踏上了成功之路。

从楼忠福出任经理到他与镇政府签订承包合同,可以说处处都潜藏着风险。没有见识和胆略,谁都会知难而退,而楼忠福因为有见识和胆略,所以才敢冒一个又一个的风险。也正是因为他敢冒风险,他才抓住了别人不能抓住的机遇。

(2)登高望远,大智大勇楼忠福出任东阳三建公司经理以后,公司现状中两个堪忧的方面,时时像两道绳索,一圈一圈地把楼忠福的焦虑往紧处缠。这两个方面一个是人才,一个是设备。

当时,东阳三建虽说是一个建筑公司,但却没有一个合格的工程师,千把人对付的价值百万元的工程,竟都是凭着瓦刀木刨的老经验。同时,公司施工设备简陋匮乏,最先进的也就是几台卷扬机,所有的固定资产总值不足80万,连建造一幢6层楼的宿舍都免为其难。

楼忠福明白:设备陈旧单一、人才缺乏的公司不可能有大的发展,这是任何一个普通人都知道的道理。楼忠福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可以采取办法改变这种局面,并且他采取的办法是别人不敢采取的。

当时要在人才和设备两个方面投资,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以东阳三建的经济实力,简直近乎天方夜谭。改善设备,广纳贤才当然是对的,可这笔巨额资金从哪里来靠高额贷款,到时候还不了怎么办那还不倾家荡产

可是楼忠福就是要靠贷款来增强公司的实力,他说:“我们不怕贷款,只要企业上等级上规模,不怕还不了。”

楼忠福对于设备投资,一定位就在160万元。这已是当时公司固定资产的一倍。在这以后的5年,也就是他的第一个承包期内,他不改初衷地每年都要拿出100万元用于添置和改造设备,使公司拥有塔吊、搅拌机、沙浆机、汽车及其他机械设备达840台,固定资产总值增加到1200万元,基本能适应大跨度、高层次的建筑施工。如果说后来每年设备投资的递增,多少有了先期的基础,那么最初投资的那160万元,没有战略眼光和大将气魄,确实是难以想象的。

当时正处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要谋求到这样一笔资金,其难度可想而知。楼忠福为此东奔西走,夜不成寐。楼忠福不仅需要面对社会的挑战,还要承受来自公司内部的压力,有人认为他这是在胡搞,是在把企业往火坑里推。

大凡超前的意识和举措,常常会在一个时期内,不被人所理解。惟有能够登高望远的人才会不懈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并将这些观点付诸实施。否则就不会承受住巨大的压力。

160万元的高额投入,换来了公司兵强马壮的面貌,东阳三建的形象,一下子高大起来。可是楼忠福明白,企业的发展单靠优良的设备还不行,还必须要有高水平的人才,只有建筑队伍的素质提高了,企业才会有大发展。

为了顺利地网罗精英,楼忠福设法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成立了浙江省建筑设计院广厦分院。这个设计分院集中了他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精英,拥有高级工程师两名,工程师以及各类技术人员数十人。同时,在公司内部的管理、财务等部门,也招收了许多英才。

楼忠福的因势利导,促成了公司实力从量到质的大转变。当初为他担心的人很多,如若这“孤注一掷”式的高额投资没有收到预期效果,那对公司来说就是一场无法挽救的灭顶之灾,可楼忠福认定这不会失败。

从1989年到1991年,在全省开展的建筑质量大检查中,广厦集团连续3年都在前5名之列。没有过硬的设备和技术,没有过硬的人才和队伍,广厦发展也许不会太快、太顺,但若没有楼忠福不惧风险的过人胆识和在风险中发现商机的慧眼,广厦绝不可能有如此殊荣。

陈金飞:胆量和勇气是成功的关键创业中的风险难以预料,只有具备胆量和勇气的人,才能在风口浪尖上扬帆远航,抵达成功的彼岸。

谈起创业的艰难,北京通产集团当家人陈金飞感觉恍如昨日。他的第一间办公室在京郊高碑店乡一个猪圈的后面。

当时,他们把大通装饰厂建在那儿,是听说周围有大约20万块砖埋在地下。房子盖得很随意,根本没有设计图纸,窗户都不一样大,因为窗户是从外面捡来的。就这样他们盖起了车间和办公室。办公桌是一个捡来的40厘米高的圆台,他们又找来了木头,钉了6个离地面只有20厘米高的小板凳,最奢侈的家具是一把捡来的老式竹椅。在这里他们接待了工商局、税务局的同志和对他们企业感兴趣的许多客人,其中包括外商。

没钱买设备,他们就买钢材,边学边干,做出了台板印花机。创业初期,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们用双手自己干出来的。

厂房设备有了,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生意,他和工人都处于集体失业状态。当时他心里真着急,天天骑着自行车到处找活儿。那时可没少受委屈,很多客户一看他们都是年轻人,又是私营,客气的人不理你,不客气的人干脆把你轰出来。那种屈辱的感觉不亲身经历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但他们还得尽快调整心态去面对新的困难。

陈金飞清楚地记得第一笔生意,也是最小的一笔生意只赚了35元钱。是他骑着自行车从先农坛体育场找来的,给北京篮球队印7件跨栏背心的号码,回来后他和工人们不到10分钟就干完了,35元到手。兴奋之余,他们又集体失业了。

当时条件那么艰苦,但是还是在这猪圈后面和外商谈成了第一笔涉外生意。外商是一位金发碧眼的漂亮女士,她是加拿大的纺织品进口商,要进口一批儿童服装。谈判时,金飞他们当然要请客人坐在“最豪华”的竹椅上。那是冬天,屋里没有暖气,特冷,竹椅又透风,外商冷得受不了,也顾不得举止风度了,就蹲在竹椅上和他们谈,蹲累了就站在竹椅上谈,她从来没见过这么艰苦的谈判环境。到今天金飞也没弄明白外商当时为什么会跟他们签合同。也许是运气吧!这笔生意他们赚了十几万美金,在当时是个大数目。

陈金飞认为成功的关键是胆量和勇气。建厂初期,他们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除了资金、技术、人员这些每个新生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外,由于社会的不理解而强加给他们的不公正待遇,几乎成了他们难以逾越的鸿沟。如果没有胆量和勇气坚持下来,今天陈金飞就不会拥有这一切了。

记得有一个美国发泡印花的订单,当时这种技术还没人掌握。就连国营大厂都不敢接,他们是怕麻烦,不愿意冒险。外贸公司问到陈金飞他们,他们毫不犹豫地接了下来。合同签了,还不知道怎么干,那时真急了,天天跑化工商店,请教工程师们。通过多次的实验,他们终于掌握了发泡所需的各种化学原料的配比和温度。那时也没有听说过发泡机,电吹风、电烙铁都成了工具。车间里经常能听到工人们兴奋的叫声:“发起来啦!”那神情不像是工作,更像是一群做游戏的孩子,谈笑间保质保量地做成了近百万元的生意。当时车间对外绝对保密,主要是怕外商看见了他们的工作条件而被吓跑。他们凭着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敢于尝试新事物的胆量,掌握了发泡技术,并控制了近两年的时间。前期几百万元的收入主要来自发泡印花的订单。

风险使陈金飞的决策能力经受了锻炼,风险让陈金飞淘得了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