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本身也是个非常敏感的人,他感觉到了凯瑟琳的不安,但是凯瑟琳的经历和对华盛顿邮报的热爱,也让他确信这是他一生中最不能错过的投资之一。所以凯瑟琳的怀疑并没有让巴菲特退缩,为了能够取得凯瑟琳的信任,巴菲特决定以退为进。他主动向凯瑟琳建议,由凯瑟琳的儿子唐纳德·格雷厄姆(Donald Graham)来代理自己行使股票投票权,以表示自己绝对没有任何取代格雷厄姆家族的意思。
巴菲特的这一举动赢得了凯瑟琳的好感,两人开始互相交谈、互相理解和互相欣赏。1974年,曾经怀疑过巴菲特的凯瑟琳主动邀请巴菲特加入华盛顿邮报的董事会,并很快任命他为董事会财务委员会主席。
不管是否有巴菲特的加盟,整个20世纪80—90年代,华盛顿邮报一直在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宽自己的“护城河”。
在1983年至1993年的10年间,在凯瑟琳的带领下,华盛顿邮报先后入股和收购的公司包括:立法纪事公司(1983年)、开普兰公司(1984年)、电缆公司(1986年)、盖瑟柏格·加赛特公司(1992年)、德克萨斯州的两家电视台(1993年)。
10年来,华盛顿邮报在保持报纸主业的同时,把自己的“护城河”不断加宽,让自己成为一家横跨电视媒体、纸质媒体、广播媒体,甚至还有教学机构的媒体帝国。
从1985年开始,预感到股市泡沫的巴菲特开始果断减仓,但其中有三家公司的股票巴菲特死都不卖,它们分别是:华盛顿邮报公司、盖可保险公司和美国广播公司。
尽管在很长的时间内被巴菲特列为“非卖品”(现在还是),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华盛顿邮报那曾经看似不可逾越的“护城河”如今正逐渐被时代所填埋。
巴菲特不是一个顽固不化的人,2009年5月1日,在华盛顿邮报宣布当年第一季度亏损0.19亿美元后,巴菲特表示报纸行业未来将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亏损业务,自己将不会再投资于该领域。
然而与巴菲特的宣言矛盾的是,截至2010年第二季度,巴菲特仍然持有超过172万股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票。巴菲特为什么要坚持持有呢?关键在于巴菲特认为华盛顿邮报公司的管理层依旧优秀,他相信他们有能力重新加宽自己的“护城河”。
面对报纸和杂志业务的不断萎缩,华盛顿邮报公司进行了积极的调整。2010年5月,华盛顿邮报公司挂牌出售旗下的《新闻周刊》杂志,同年8月,这本在美国与《时代周刊》齐名的杂志以1美元的象征价卖给了哈曼国际工业集团(Harman International)。另外,进入21世纪后,华盛顿邮报积极地扩张自己的教育业务和有线电视业务,取得了明显的增长。
在原有的“护城河”被时代的齿轮所填埋的同时,主动调整自己的业务,扩建新的“护城河”,这就是巴菲特至今依旧持有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票的原因。
赢得股神巴菲特的青睐
【标签】 巴菲特 比亚迪 王传福 新能源 汽车
在2008年全球资本市场上,有一件备受关注的事情:9月18日,“股神”巴菲特通过其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附属公司,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策略性投资及股份认购协议,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了比亚迪10%的股份,共计2.3亿美元,交易额高达18亿港元。巴菲特所看中的,是比亚迪长期以来不懈努力的新能源汽车工业。在全球经济面临困难的时候,比亚迪逆势而上,原因就在于王传福比别人多走了半步。通过创新来化解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甚至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王传福的努力为中国企业的突围提供了一个样板。
2009年10月16日,国际投行巴克莱银行再次以均价每股78港元增持3232万股。在新能源及汽车的双重概念下,比亚迪股价一年多来累计上升了近10倍,持有27.83%股份的比亚迪股份公司董事长王传福,因此一跃成为中国新首富。
2008年7月底,巴菲特热门接班人、中美能源控股主席戴维·索科尔顶着南方的酷暑来到比亚迪考察。短短四天的行程表里,王传福为客人特意安排了一项活动--在比亚迪总部的停车场对纯电动E6样车进行试驾。9月,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控股购买了比亚迪10%的股权。此举刺激了香港股票市场:比亚迪股价上涨了42%。在融资之后,比亚迪斥资2亿元人民币收购半导体企业宁波中维。
王传福的比亚迪,在众人的概念里只是一家汽车企业,而巴菲特的合作伙伴戴维·索科尔却是这样阐述比亚迪的优势:一是高质量的领导管理团队;二是强大的研发能力,并可以把研发快速转化为产品;三是可以广泛应用于全电汽车、风能、太阳能等方面的比亚迪快速充电科技。
巴菲特本人的表述更具感染力:“我投资比亚迪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它能把我前进的梦想重复充电2000次。”
一个月后,王传福以他的经典造型接待外国记者:格子衬衫、眼镜、胸前的工号牌和上衣口袋里的钢笔。作为中国汽车业的新人、充电电池领域的全球领先者、一位获得巴菲特青睐的中国企业家,王传福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 自己的公司是一个象征,表明工业领袖的指挥棒已经从西方传到了东方,而他将成为这场变革的中心。
在全球经济低迷、股市震荡之际,也正是股神巴菲特全球抄底之机。作为民营企业的比亚迪却意外地引来了巴菲特的入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对比亚迪在新能源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王传福的肯定。
“巴菲特以前很少投未来的东西,包括他把大部分基金捐到比尔·盖茨的基金去了。但他从来没有买微软和苹果的股权,因为他觉得IT他看不懂,他只投一些传统的,像能源、可口可乐。”王传福表示,对于巴菲特的入股,最初也感到有些意外。
王传福说:“巴菲特的代表到我们公司待了四天,看了一下公司的运营,整个公司的模式,实际上我们比亚迪不只是产品创新,我们整个模式也有创新,我们的战略胆大包天。这种模式代表也非常肯定,对我们的团队很佩服,对我们的产品和电池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王传福继续说道:“我们签完合同以后,巴菲特说,他很看重我们这个团队,很看重我们13年来的管理纪录,觉得我们的管理方式很不错。而且看到我们技术快速的转化等一整套的东西,所以绝对值得长线投资。”
应该说,巴菲特的入股缓解了比亚迪目前的经营压力,王传福也如释重负。当然,对于比亚迪而言,选择巴菲特不仅仅收获的是现金,还有“股神”入股对其品牌影响力的显著提升。一心要当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袖的比亚迪必须加快在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投资步伐,而在融资之后,斥资2亿元人民币收购半导体企业宁波中维也印证了这一点。
国家有关部门曾明确提出,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推广步伐。而美国市场将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商业化的第一块“试验田”。
“依靠中美能源在美国强大的能源网络,比亚迪便能充分借助中美能源旗下的电力公司修建大量的充电站,这将大大加速比亚迪在北美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王传福对于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作为世界电池大王,比亚迪确实配得上巴菲特的赏识。王传福本人的财富故事也与电池息息相关:大学里,他学的是电池;毕业后,他研究的是电池;创业时,他生产的又是电池。对技术极为痴迷的王传福一路都在专注于电池的研究和生产。
有人认为比亚迪在吹牛,在讲大话,王传福只是一个汽车狂人。但是,从比亚迪这几年发展的轨迹来看,似乎没有什么能阻拦其飞奔的速度。
企业的未来也是你的投资未来!
【标签】 企业 未来前景 价值 市盈率 资产
我们都知道根据企业的未来前景来投资股票是十分重要的,但我们应当如何判断一个企业的未来前景?
巴菲特有自己的一套独特方法,他特别注意股票内在价值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区别:账面价值表明过去的累积投入,而内在价值表明的是未来预计所得;账面价值是一个会计概念,内在价值是一个经济概念。但很多投资者都过于注重股票的账面价值,巴菲特却告诉我们,账面价值表明过去的累积投入。同时,我们总是忘记一个基本事实,投资一个公司的股票,就是投资一个公司的未来。如果一个公司没有未来,即使其股票一时上涨也不能持久的,所以在这一点上,巴菲特看得很清楚,他能够保持投资的理性,不被当前利益左右,能够把眼光放得长远。
具体来说,巴菲特所强调的内在价值就是我们常说的未来价值,也就是企业的未来。
他的经验告诉我们,投资股票就要看一个公司的未来。在这里我们再来重温一下前面举过的例子,很多时候,父母给女儿选择女婿时,只看这个小伙子的过去,而不懂看他的未来。他们看到这个小伙子现在收入很低,从而就断定他没有前途。同样他们在选择股票时,往往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因为,尽管他们并不懂市盈率这个词语,但是他们心中却有一种市盈率概念,所以就进入投资误区。巴菲特却有这种智慧,投资股票的时候,能够摆脱市盈率信念的影响。经济学家薛兆丰的观点是:“其实,‘市盈率’的高低,根本无关紧要。如果前景看好,那么即使当年的收益很低,股价也可以很高,因为股价是‘未来所有收入总和的折现值’。反过来,如果前景不看好,那么即使当年的收益很高,股价也可以跌得很低,因为预计‘未来所有收入的总和’很低。大家恐怕不相信,名校里热门专业的大学生,身价往往超过百万!因为身价是‘未来所有收入总和的折现值’。但这些名校学生现在几乎没有收入,甚至要借钱交学费。他们的‘市盈率’高得不得了,但并非过高。相反,歌星毛宁的绯闻不胫而走,那么他的“市盈率”如何变化?虽然他当时的收入仍然丰厚,但前景不看好,所以‘市盈率’大跌。可见‘市盈率’高低并不说明什么。”相信这些观点对大家理解“市盈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我们也清楚地知道,资本原理永远都是向“前”看的,所以股票过去的价格也并非其实际价值。估计股票价值,首先要估计这家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巴菲特就是这样干的。巴菲特有句名言:“付出的是价格,得到的是价值。”经济学上说的需求定律: 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股市里为什么股票越涨越买,股价越跌越卖?之所以越涨越买,因为大家都觉得预期更好,否则就不会买。当然,市场信息是杂乱无章的,很多人都是跟风买进的,而不是自己的判断。巴菲特的导师格雷厄姆做过这样的比喻:“买股票不是到百货公司买香水。你买奢侈品,往往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因为你的目的是让别人说你有钱,买得起贵的。”格雷厄姆的比喻有一定道理,所以很多股民注定是要失败的。巴菲特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拥有这种独立大众的智慧,所以他成为一名成功者。
通过计算方式来得到内在价值显然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毕竟,内在价值只是一个估计值,并且还是一个不确定的价值,同时还受到市场上利率的影响。尽管知道每股账面价值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这种方式有很大局限性。账面价值只是过去的一个流水账而已,未必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道理很简单,举个例子吧,过去花100万买了一项资产,会计记录该资产就是100万元。通常情况,他们都是采取折旧率方式评估的。事实上,这种方法有很大缺陷,忽略了市场的真正价值。从经济学上来看,资产价格取决于用途,而不是过去投入多少。如果这项资产用途贬值,资产价值就贬值了,但是账面价值并没有真实反映。例如,据巴菲特分析,“1964年伯克希尔公司每股的账面价值是19.46美元,这个数字明显夸大了公司的内在价值,因为该公司的所有收入来源都捆在了盈利能力低下的纺织业务上,而其纺织资产既没有继续经营的价值,也没有等同于其置存价值的清算价值”。
企业的内在价值,取决于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一般而言,持续竞争优势越突出的企业,有形资产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越小,而企业声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作用越大,超额回报率越高,经济商誉也就越庞大。其实,这种观点很有道理,所谓的百年老店,就是通过这种无形资产来维持的。巴菲特最喜欢的优秀企业的内在价值只有一小部分是有形资产,而其余大部分都是无形资产创造的超额盈利能力。因为无形资产可以给未来创造收入,带来现金流,是一种持久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