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谦斋辨证论治学
12378100000003

第3章 谦斋八纲辨证发微 (1)

第二章 谦斋八纲辨证发微 (1)

摘要针对八纲辨证规则和地位问题,进一步探讨了谦斋医学思想。八纲辨证规则:阴阳是六变的纲领;六变是组合的内容;六变组合三类二十五型;六变组合式诊断。八纲辨证地位:八纲是深入浅出的分类方法,由博返约的归纳法则;八纲是各种辨证方法的基础,其他辨证方法均含有八纲的内核。各种辨证方法之间的关系:八纲是辨证方法论,脏腑是辨证核心,其他辨证方法依据外感内伤分类,而六经堪称辨证经典。

辨证法则主要有8种,即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八纲是辨证的总纲,进一步探讨它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是当前临床迫切需要的。

2.1八纲辨证存在的问题

2.1.1八纲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

八纲辨证,根据病位的深浅,分为表里;根据疾病的性质,分为寒热;根据邪正的盛衰,分为虚实。由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类型,不涉及具体的病因病位,其名词常常是广义的。而在《中医诊断学》中,八纲之“阴阳”内容包括了阴证与阳证、真阴不足与真阳不足、亡阴与亡阳[1]。其中真阴不足与真阳不足、亡阴与亡阳,就不是广义名词,那么八纲到底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

2.1.2八纲的辨证地位众说纷纭

近人对八纲在辨证中的地位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如八纲是辨证的总纲,是辨证的理论核心,是各种辨证方法的基石、指针等[1]。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2.1.3八纲用于一切疾病辨证与必须结合其他辨证相悖

中医一方面认为,八纲是辨证的总纲、核心、基石、指针,可用于一切疾病的辨证;另一方面却认为,八纲辨证忽略了病因,如不与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等结合,治疗时将很难下手。这不自相矛盾吗?

2.1.4八纲的辨证规则不清

八纲是辨证中最重要的法则,这是中医不争的事实。那么,八纲辨证到底分哪几个步骤?如何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得出诊断结论?这些辨证细则,前人未系统地整理出来,让医生们自己去体会摸索,这是八纲的一大缺陷。

2.2谦斋论八纲辨证提要

2.2.1八纲的重要意义

谦斋认为,八纲的重要意义,先把阴阳分为正反两方面,再以表里来测定病的病位,虚实来测定病的强弱,寒热来测定病的性质,然后把各方面测定的结果联系起来,就有表寒实证,里热虚证……不同类型,也就包括了病因、病位和病证[2]。

2.2.2八纲的概况

2.2.2.1阴阳

(1)阴证和阳证

概括地说,一切亢进的、兴奋的、有热性倾向的都归阳证;一切衰退的、潜伏的、有寒性倾向的都归阴证。由于表为阳,里为阴;热为阳,寒为阴;实为阳,虚为阴。故有时候也把病态的动静说成阴证和阳证,或把病情的进退说成病在阴和病在阳[2]。

(2)阴阳辨证要点

辨证要点:必须把八纲各方面测定的结果联系起来,从宏观上概括为阴阳。

谦斋认为,徒知阴阳之名,而不知阴阳之用,便不足与语医。仲景以三阴三阳为提纲,外感先伤太阳,发热恶寒;既而阳明,但热不寒;少阳寒热往来。是三阳在外,热病居多,故以发热恶寒属于阳。阳经不解,传入三阴,则太阴腹满自利,少阴蜷卧欲寐,厥阴气上厥逆。是三阴在内,寒证居多,故以无热恶寒属于阴。然则所谓三阴三阳经发病者,亦不过表其性而已[3]。凡呈亢奋现象的列于三阳,呈衰退现象的列于三阴。如热属于阳是肯定的,而热属于表、属于里、属于虚、属于实是机动的,所以中医须把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互相推求,才能得出诊断结论[4]。

2.2.2.2表里

(1)表证和里证

风、寒等六淫之邪侵犯人体,首先伤于皮毛、经络,概称表证。其证状如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身痛、四肢酸软以及有汗、无汗等。因喜怒七情或饮食劳倦所引起的病,多自内生,故概称里证。其证状如神昏烦躁、口渴胸闷、呕吐泄泻、腹痛腹胀等[2]。

(2)表里辨证要点

辨证要点:必须注意传变,分别轻重顺逆。

谦斋认为,表证可以内传进入脏腑,则其所见的证状又为里证了。也有表邪虽已内传而尚未到里,称为半表半里证。表邪内传而表证仍在,称为表里同病。病邪由表入里,从外到内,在病为重为逆。例如,伤寒初起,寒热,头项强痛,都是邪在于表的证状;如果发热不退,证见口苦呕恶,或心胸满闷,或小溲短赤等,便知邪有入里的趋势;如见壮热口渴,烦躁谵语,或腹痛便闭,或大便泄泻,则明显地表示邪已入里。相对比,里证也有从里出表,在病为轻为顺。例如,麻疹、斑疹,初起身热烦躁,咳嗽胸闷,等到皮肤出现红疹,证情便逐渐松弛了。因此,临证上分辨表里证,更重要的是注意其传变倾向[2]。

2.2.2.3寒热

(1)寒证和热证

寒证为口不作渴、喜饮热汤、手足厥冷、无风恶寒、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苍白、舌苔白滑、脉迟;热证为口渴饮凉、潮热、烦躁、小便短黄、大便闭结、面红目赤、舌苔黄糙、脉数等[2]。

(2)寒热辨证要点

辨证要点:必须注意上与下、全身与局部的区别。

谦斋认为,寒证和热证有时不完全是全身证状,如发热是全身的,小溲黄赤可以与发热有关,也可以仅属于膀胱局部有热。所以辨寒证和热证除一般者外,需要进一步分别上下。大概寒在上者,多为吞酸,泛清水,饮食不化,或心胸一片觉冷;热在上者,多为头胀目赤,咽喉肿痛,齿龈胀痛,口干喜饮。寒在下者,多为腹痛善按,大便溏薄或泄泻,胫寒足冷;热在下者,多为大便困难闭结,小便浑黄,或短涩刺痛。这些证状,有的只见于上,或见于下,有的上下俱热,或上下俱寒,有的上热下寒,或上寒下热,必须分析清楚[2]。

2.2.2.4虚实

(1)虚证和实证

虚证的表现,为神疲乏力、声音低怯、呼吸气短、自汗盗汗、头晕心悸、脉细微弱。实证的表现,为痰多气壅、胸闷腹胀、便闭或便溏臭秽、脉洪滑大等。凡体壮新病,证多属实;体弱久病,证多属虚。患者体质和病理机转表现为有余、结实、强盛的,称为实证;反之,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的,称为虚证[2]。

(2)虚实辨证要点

辨证要点:必须注意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多实少、虚少实多等变化。

谦斋认为,病有纯虚纯实者,辨别较易,治疗亦简单;有虚实错杂者,如正强邪实虽重能挽救,正虚邪实虽轻亦危殆。在每一种病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邪正消长现象,必须注意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多实少、虚少实多等变化情况[2]。

2.2.3八纲辨证规则

笔者根据谦斋的八纲辨证思路,苦思良久,终有所悟,现把它归纳为“八纲辨证规则”,意在提醒后学,运用八纲不能违规。

2.2.3.1阴阳是六变的纲领谦斋认为,表里、寒热、虚实,实际上是阴阳的演绎,亦称六变。八纲用阴阳来归纳六变,即表为阳,里为阴;热为阳,寒为阴;实为阳,虚为阴。所以说阴阳是八纲的纲领[2]。他在这里已点出阴阳与六变的关系,即“阴阳是六变的纲领”。

2.2.3.2六变是组合的内容谦斋认为,张仲景在辨证论治上的特殊贡献是:明确地指出了“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个类型。这八个类型,后人称作八纲。它的重要意义,先把阴阳分成正反两方面,从表里来测定病的深浅,虚实来测定病的强弱,寒热来测定病的性质,再把各方面测定的结果联系起来,就成为表虚、表实、表寒、表热、里虚、里实、里寒、里热、表虚里实、表实里虚、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里俱实、表里俱虚、表里俱寒、表里俱热等等不同病类[4]。从以上这16种证候的组合特点、命名规律来看,均离不开表里、虚实、寒热,所以笔者把这称为“六变是组合的内容”。

2.2.3.3六变组合三类二十五型谦斋认为,八纲中阴阳是纲领的纲领,虚实是表里寒热的纲领,虚实必须结合表里、寒热,才能细致地分析病情,作出明确的诊断。比如表证和寒证、实证结合,便是一个表寒实证,就是体表受到寒邪的实证;或者里证和寒证、虚证结合,便是一个虚寒里证,就是由于体内阳气虚弱而造成的寒证。诸如此类,表里、寒热、虚实的结合,在临证上就有八个基本类型:即表寒实证、表寒虚证、表热实证、表热虚证、里寒实证、里寒虚证、里热实证、里热虚证。在这基础上还能化出八个错杂类型:即表寒里热证、表热里寒证、表虚里实证、表实里虚证、表里俱寒证、表里俱热证、表里俱虚证、表里俱实证。在里证范围内还有几个复杂类型:即上热下寒证、上寒下热证、上虚下实证、上实下虚证、真寒假热证、真热假寒证、真虚假实证、真实假虚证,以及半表半里证、寒热错杂证、虚中夹实证等。上述变化,有的是常见的,有的比较少见,有的彼此之间没有多大差别,有的虽类似但必须分别。由于辨证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因此不厌繁琐,再作说明,以便触类旁通,灵活运用。

(1)表寒实证:风寒侵犯体表。主证为恶寒、头痛、体痛、脉象浮紧,发热或未发热。

(2)表寒虚证:卫气不充。主证为恶风畏寒、易出汗、汗出更冷。

(3)表热实证:外感温病初起。主证为恶风或不恶风、发热头痛、自汗或无汗。

(4)表热虚证:即阴虚潮热一类。主证为午后肌热、掌心热、自汗出。

(5)里寒实证:寒邪直中内脏。主证为腹痛泄泻,严重的四肢厥冷、脉象沉伏。

(6)里寒虚证:多由脾肾阳虚引起。主证为气怯疲倦、四肢不温、大便不实、脉象微弱、舌质胖嫩而不红润。

(7)里热实证:外邪化热传里。主证为壮热、口渴烦躁、便闭溲赤,严重的神昏谵语。

(8)里热虚证:多由肝肾阴虚引起。主证为掌心热、头晕、口渴、心烦不眠。如果出现潮热,参看表虚证。

(9)表寒里热证:外感寒邪,内有郁热。主证为寒热无汗、烦躁。又假寒证怕冷、不欲衣被、烦渴引饮,亦属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