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皮肤病对证自疗
12375900000049

第49章 白癜风 (5)

第五节 白癜风 (5)

方中黄芪一味,为腠理开合之总司,生用可以鼓舞卫气,通调血脉,开畅经络,与当归、龙眼肉并用,更能补血养心。党参补脾胃益肺气,配当归则气血双补。黑豆、枸杞子、墨旱莲、桑椹均有养阴益血、滋补肝肾之功,合用则能生发乌发,侧柏叶养阴凉血而泻肺。皆本前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又用黑芝麻滋养润燥。如此组方,则风邪可灭,血燥可润,何患“油风”之不除,秃发之不生。生姜外擦使风邪外散。

服5剂,并用生姜外擦后,头皮发痒渐止。连用15剂,1个月后发脱之处已逐渐有毛发长出。

按:“斑秃”即“油风”,俗名“鬼剃头”,谓其头发成斑状脱落也,甚者可全部头发脱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治此症之法,系以神应养真丹(羌活、木瓜、天麻、菟丝子、白芍、当归、熟地黄、川芎)内服以治本,用海艾汤(艾叶、菊花、蔓荆子、藁本、防风、薄荷、荆芥、藿香、甘松)外洗以治标。若年深月久者,还须针砭其光亮处出紫血,毛发庶可复生。这一治法与本例病机相近,特附录以供参考。

医案出处:《戴丽三医疗经验选》

五、气血、阴阳不和

验案1

单某,女,23岁。1974年11月20日初诊。

头发全部脱落1年多。于1973年10月突然发现头发脱落三四片,无明显原因,此后心情着急,接着头发大片脱落,不到2个月头发全部脱光,眉毛亦然。称头发未脱之前,头皮有一片白发。

检查:头发、眉毛全部脱落,头皮发亮,可见散在之少数小白毳毛,在原长自发处可见一片5cm×7cm大小的白斑。脉弦细,舌质淡,苔薄自。

西医诊断为全秃。中医诊断油风。

辨证属气血不和,发失所养,风动发落。治法以滋养肝血,活血消风。

生地黄、熟地黄各120g,黑芝麻120g,当归90g,茜草60g,紫草60g,姜黄69g,白鲜皮60g,研末,炼蜜为丸,每丸9g,日服2~3丸。

1975年1月17日二诊:服上方1料后,头发已完全生长,发根已黑,头发顶端尚白,头皮自斑处亦见部分转黑。嘱仍服前丸药方加侧柏叶30g,1剂。

3月3日三诊:药后头发长得密面粗,有光泽,头发顶端转黄。前丸方去白鲜皮加何首乌69g,黄芪60g制蜜丸,1料。

6月24日四诊:头发顶端尚未完全转黑。仍以前自方加墨旱莲30g,女贞子30g,蜜丸1料继服。

按:本案辨证为气血不和,发失所养,风动发落。治法以滋养肝血,活血消风。方中生地黄、熟地黄、黑芝麻、当归滋养肝血;茜草、紫草、姜黄、白鲜皮活血消风。辨证准确,用药得当,故有佳效。

医案出处:《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验案2

王某,女,46岁。1980年4月20日诊。

3个月前开始头发脱落,渐致全秃。近1月来发展为****、腋毛、眉毛、睫毛、全身汗毛亦全部脱光。除时感心烦意躁,难以入眠外,别无他苦。诊其脉,寸尺两部皆弱不胜按,舌红光亮无苔。

此为阴亏阳弱,失于交互,阴不生,阳不长,如土之贫瘠,寸草难生。治当补益肾中阴阳,使之****,以助肝木生发之机,兼培脾土,以壮化源,使气血旺盛,而毛发重生。

山茱萸30g,何首乌120g,熟地黄120g,墨旱莲30g,女贞子15g,菟丝子60g,当归30g,柴胡15g,党参30g,太子参30g,山药90g,茯苓20g,黄芪60g,升麻15g,食盐30g,冬虫夏草30g,鹿茸5g。共碾为末,装入鸭肚内(须雌鸭,先去毛及内脏),煮烂捣如泥,和为丸。每丸9g,每天3次。

7月2日二诊:药已尽剂,全身毛发皆茸茸而生,惟白而细,精神清爽,睡眠亦酣,病家因畏药贵,改服养血生发胶囊等药,仅半个月,茸毛又脱,其夫大惧,复求予诊。予仍用上方,且鹿茸增至8g,另嘱用蛋黄油涂擦患处。

2个月后,药未服完,全身毛发即重新长出,且青黑渐密,嘱其继续将余药服完,以资巩固。半年后随访,全身毛发生长正常。

按:本例患者之脱发,延及全身毳毛全部脱光,病势不轻,治较棘手。张老以易理“阴阳相交而成泰,阴阳失交而成否”来推论,属肾中阴亏阳弱,不相交互,故毛发难以生长。治疗大法重在鼓水中之生阳,引血中之生气,使阴阳交互,生化之机自强。方中熟地黄、山茱萸、何首乌、菟丝子、二至丸补肾益精,以荣润毛发之基;党参、太子参、黄芪、山药、茯苓健脾益气,以补充生化之源;柴胡、当归、升麻疏肝木而畅生机;冬虫夏草、鹿茸、青盐益肾阳而促生发。整个辨治过程,思路清晰,组方合理,既暗合阴阳之道,又孕育无限生机,药证相符,活力盎然,故毛发茁壮而生。

医案出处:《张鹳一医案医话集》

六、其他证候

验案1肺热证

陈某,女,25岁。1978年1月27日初诊。

患脂溢性脱发已3年,头皮特痒,发已稀疏,仍脱落不已,舌红苔少,脉数而浮。

辨证属肺热偏重,血燥有热。治法以泻肺热,润血燥。

桑白皮12g,地骨皮12g,生甘草6g,丹参12g,失笑散(包煎)9g,桃仁6g,红花6g,当归6g,桑椹9g,胡麻9g。方用泻白散去粳米,祛肺中火热之邪,桑、麻养阴润燥,丹参、当归、桃仁、红花、失笑散活血行血。

2月4日二诊:服前药,头痒发落均见轻减,但大便秘结,脉仍浮数,因加重凉血清热之品。

上方去丹参、当归、失笑散、桑椹、胡麻,加知母6g,黄芩9g,夏枯草12g,火麻仁9g,生地黄9g,赤芍9g,牡丹皮9g。加知母、黄芩以增强清肺热的药力,生地黄、赤芍、牡丹皮以泻血中伏火,夏枯草散结解热,大麻仁润肠通便,且益毛发。

3月10日三诊:服药以来,症状续有减轻,仍宗原法。

桑白皮12g,地骨皮12g,生甘草6g,生茜草12g,夏枯草5g,制何首乌15g,泽泻9g,生山楂12g,牡丹皮9g,生麦芽15g。茜草凉血行血,何首乌、泽泻、山楂、麦芽均有消结除垢的作用。与清肺热之剂并进,可收相得益彰之效。

上方服至30余剂,症状完全消失,至今未曾复发。

按:张景岳有“治病之则,当知邪正”之说,当属确论。脱发一证,虽不能执著于“发者血之余”“脱发是血亏”的旧说,但脱发与血确有密切关系,而且脱发的病因也离不开邪正两个方面。例如有的患者,虽然表现为心血不足,有正虚的一面,但又有自内而生的肺与大肠之热邪,存在着邪实的一面。因而始用养心血,继进清肺与大肠之热。有的则是以本虚之质,酷嗜烈酒,致湿热之毒滋盛于内,既伤于肺而致毛发变白脱落。复出现“肺热叶焦,发为痿躄”的征兆。在治疗上,不仅遵循“肺主皮毛”之训,而且宗“治痿独取阳明”之旨,予两清肺胃法。本病例经现代医学诊断为脂溢性脱发证。脂之为物,原为营养毛发之用,其所以溢出肌肤,是受到肺热与血热的煎迫。清肺热,除血热,实为正本清源之图。

医案出处:《内科名家刘树农学术经验集》

验案2火盛阴伤证

余某,男,42岁。

患脂溢性脱发,每晨起则见枕席上落发成绺,头顶部头皮灼然可见,已成光秃。而且头皮甚痒,头屑甚多,以指甲揩拭而有臭味。舌绛少苔,脉来则数。

此证为心火上炎,灼血伤阴,心火独旺,血不荣发而焦脆不柔,是亦脱发而头皮痒也。治疗用泻心护发之法,予三黄泻心汤。

大黄6g,黄连6g,黄芩6g。

服药3剂,大便作泻,小便甚黄,然头皮之痒立止,而脱发从此而愈。

按:发为“血余”而主乎心,心属火而主血脉。心火上炎,血热不荣,反为焦灼之变,是以毛脆发落而为病。观其头皮甚痒,为火之炎也;脂溢味臭,是火之味也;舌绛脉数,乃火之征也。故予三黄泻心汤,苦寒直折心火,大能清心凉血,待心血平静自能上荣于发,则发根畅通无阻固,必不脱落,此“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之法的具体体现。

医案出处:《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

验案3血热证

王某,女,14岁。1976年11月17日初诊。

近日来头发渐枯,兼有大把脱发,尤以1周来为甚,且伴有胸闷太息,舌苔薄,脉细。

辨证属心血有亏,血热偏重。治法以养心血,清血热。

丹参9g,生地黄、熟地黄各9g,浮小麦30g,桑椹9g,三角胡麻9g,炙远志6g,牡丹皮9g,炙甘草4.5g,柏子仁9g,怀山药9g,制何首乌9g。7剂。

丹参、生地黄、熟地黄、远志、柏子仁、炙甘草俱能养心血;桑椹、胡麻养血凉血;牡丹皮泻血中伏火;山药、何首乌养肝肾之阴,以有助于血之生长。

12月24日二诊:胸闷太息虽瘥,但脱发仍多,尤以额际上为甚,常易伤风感冒,大便稍干,余无不适。额际上为手阳明大肠经循行之路,肺主皮毛,与大肠相为表里。试从清肺热、活血络论治。

桑白皮9g,地骨皮9g,黄芩9g,三角胡麻9g,苍耳子9g,火麻仁9g,柏子仁9g,制何首乌9g,白茅根30g,知母9g,牡丹皮9g,生甘草4.5g。7剂。进侧重于养心血诸药,胸闷太息得解,而脱发如前,以其前额脱发尤甚,因从经脉循行路线,认为与阳明有关,复联系到大肠与肺为表里及肺主皮毛的理论,用泻白散之桑白皮、地骨皮,加黄芩、知母等以清肺中之火邪;柏子仁、火麻仁、牡丹皮、白茅根润燥凉血清热;以其前额脱发较甚,故用上行头部之苍耳子为诸药之使。

12月31日三诊:脱发已有好转,舌脉如前。仍宗上方加生地黄9g。7剂。上方有效,再加凉血清热之生地黄。

1977年1月7日四诊:服药后脱发已减,舌边红,脉平。上方去苍耳子加生石膏(布包、先煎)30g。7剂。以其舌边红,知其内热偏重,故去苍耳子加入除阳明经邪热之生石膏。

1月14日五诊:脱发已减,前药尚属合机,仍宗前治。

桑白皮9g,地骨皮9g,知母9g,生石膏(布包、先煎)30g,生甘草4.5g,牡丹皮9g,三角胡麻9g,制何首乌9g,黄芩6g,生地黄9g。7剂。

5月后随访,已不再见大量脱发现象,且见新发渐生。

医案出处:《内科名家刘树农学术经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