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如何选择中西医
虽然现代医学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着医疗事务的主导地位,但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疾病诊疗时通常仍有两种以上的选择,而不仅仅是现代医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西医)。在中国是西医与中医,在其他国家也有各自的传统医学或其他替代医学可供选择,例如在美国的正脊疗法,欧洲的顺势疗法,还有催眠疗法等。
多种选择无疑为患者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有时也带来更多便利和更多的治疗机会。但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却极少得到重视,对国内患者而言便是不了解西医和中医的区别,或者了解极少,虽然有一点模糊的认识,但往往似是而非。这种知识的缺乏,不仅仅存在于普通患者当中,即使在执业医师当中,也是很普遍的现象。由于对两种医学的认识不足,必然导致在选择西医还是中医的时候,发生意想不到的误差。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如何适当地安排中西医疗程,如何配合医嘱,如何准确理解医生的意图,如何将中西医结合应用,都需要对两种不同医学的诊疗模式有一定了解。
本章内容主要是对中西医的诊疗模式进行简单介绍与区别,同时简单介绍中医的一些重要观念和诊疗技术,增进患者对中医模式的理解,希望在具体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对患者朋友有所帮助。
第一节 中西医诊疗模式的不同
一、西医与传统医学的区别
人们平时所称西医,严格讲应该称之为“现代医学”或“科学医学”。这种医学也曾被称为“生物医学”,但随着20世纪末的医学模式的变化,现代医学已经超出了生物医学范畴,因此这个称呼就不确切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化,一些在科学原则看来不够严格的东西正在日渐受到重视,并且在医学研究、临床实践中被接受和越来越普遍地得到应用,例如心理学的很多理论与治疗技术等。这样看来,也许在不远的将来,现代医学也不能严格地称为“科学医学”了。因此,我们在这里首先要界定本书中关于“西医”这一名词的所指。本书当中我们所使用的“西医”这一名词,意思是“现代医学”。之所以要首先界定这个名称,是因为我们在后面的论述中需要涉及一些西方传统医学的内容。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我们遵循约定俗成的叫法,将现代医学称之为西医,但其含义不是“西方传统医学”或“西方的医学”。
通常人们认为西医是由古希腊医学沿革而来,这一观点有其合理的历史渊源,但又不够确切。虽然现代医学与“古希腊医学-罗马医学-阿拉伯医学”这一传统有密切地联系,但从其理论体系的构建原则和诊疗模式来讲,现代医学却与传统医学截然不同。现代医学的根本原则是科学原则;现代医学的发端,其标志是16世纪中期现代解剖学的建立。早期另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17世纪建立的现代血液循环理论,这是现代生理学的奠基。
1543年,维萨里(Andreas.Vesalius,1514—1564)发表了划时代的解剖学著作《人体的构造》(DeHumani Corporis Fabrica)。维萨里的人体解剖学不同于以往的人体解剖学,他以更加科学的实证方法开创了人体解剖学的全新局面。关于人体结构的认识,从此开始完全基于客观的人体解剖实践,而非基于部分的人体解剖加之臆测和借用动物解剖了。而在此前的古希腊医学传统中,关于人体的构造充满了非客观的观点,其中一些是出于臆测,还有一些是将猿、狗等动物解剖挪用到人体上。这些观点虽然具有大量错误,但一直作为医学传统的权威观念被医生使用和传承,并且得到教会与政府等权力机构的支持与维护,排斥不同论调。
关于现代血液循环理论的建立,其奠基人是哈维(William.Harvey,1578—1657)。其标志是1628年哈维发表他的名作《论动物心脏与血液运动的解剖学研究》也译作《心血运动论》(DeMote Cordis)]。在这本仅有67页的著作里,把前人关于心脏和血液的错误理论暴露无遗,粉碎了以前根深蒂固的旧观念。哈维在书中提出了“心脏泵理论”,根据实验结果论述了血液循环,论证了血液在人体内是循环利用的。而此前占据统治地位的盖仑学说认为,人体具有三种灵魂,自然灵、生命灵、动物灵,分别位于肝脏、心脏、大脑。人进食之后,食物经过消化变成乳糜,经门静脉输入肝脏,形成血液并加入在那里产生的自然灵,再由静脉将充满自然灵和营养物质的血液送到身体各部;其中一部分血液从肝脏流向右心,在心脏加热并加入心脏产生的生命灵,这部分血液进入动脉血中,并由动脉送至全身;一部分动脉血送向脑,在这里加入脑产生的动物灵,再由神经传送到全身——他认为神经与血管同样是中空的。盖仑的这种观点能够与基督教的三位一体的神学观点相符,也是它能够作为权威理论历经1500年而不动摇的重要原因。
哈维在伽利略的影响下,用物理学实验的方法来研究血液。基于科学实验的结论,推翻了传统医学中荒谬不实的论断。自哈维以后,对人体的生理研究步入科学轨道,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在此基础上,18世纪病理学才得以建立,以后才有近代临床医学的开始。
总的来讲,医学科学化是伴随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而起的。发展到今天,不过400余年,而它的比较完整的体系建立与大发展还只是最近100年的事情。物理学、化学的发展,促使医生们以物理、化学的观点来解释人体的功能,并由此产生出一些新的医学流派,如医物理学派、医化学学派等。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进步使医学逐渐走上了科学的轨道。这两个学科的建立,无疑是科学医学最重要的奠基。
正是基于科学原则和科学的研究技术,现代医学逐渐形成“打击病原体”“寻找病灶”“实验室医学”“药物有效成分分析”等特征。其中的“打击病原体”和“寻找病灶”作为现代医学的基本模式,至今没有本质变化。这一特征也正是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最核心的区别。此前的古希腊医学传统认为:“人的身体内有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这些体液构成了人的体质,通过这些体液便有痛苦的感觉或享有健康。这些体液的比例、能量和体积配合得当,并且是充分地混合在一起时,人就有完全的健康。当某一体液过多或缺乏时,或某一体液单独处于身体一处,血液与其他体液不相配合时,人便感到疼痛。当一种体液离开其他体液而孤立时,不仅仅是它原来的地方要闹病,它所停留的地方也要闹病。”相应的治疗技术便是通过喝“热性药”“寒性药”,或者“热水浴”“冷水浴”等调整身体内四种体液的平衡。所有这些理论,则主要来自于人类生活的普遍经验和“天才的想像”,并没有客观的物质基础作为依据,更不用说严格的科学性了。科学性(或称为实证性),正是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本质区别。
二、西医的诊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