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内脏运动保健法
12374600000007

第7章 腹腔器官的特性 (1)

(三)腹腔器官的特性 (1)

1.怕冷的腹腔

腹腔各个内脏器官都需要有个适宜的生理环境:供血要充足、微循环要畅通,腹腔温度要适宜,既不能过高,也不可过低。

在寒冷季节,腹腔如果受到冷风不断侵袭,不仅引起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器官功能会表现迟缓,甚至出现障碍。

腹部低温能刺激消化管异常蠕动,容易引起消化功能异常,表现出腹痛、腹胀、腹泻、消化功能减退等不良后果;如果腹部长时间遭受冷冻,会减少血液在腹腔某些部位的流量,不仅影响内脏器官的新陈代谢,还可造成内脏器官功能紊乱,甚至引起一些内脏器官疾病,严重影响人们健康。

腹腔各器官分布的微血管和神经细胞,对于周围的温度和刺激比较敏感;较长时间的冷冻刺激,会引起神经系统的应激反应,造成内脏器官功能失调,引起不良生理改变,损害人们健康和使人产生不适感。因此,必须注意腹部的保暖,冷天露肚皮的习惯不利于腹部健康。

2.不轻易接受运动的腹腔

“柔韧有余,固若金汤”,是说腹腔里的每个内脏器官都由系膜、网膜、腹膜、韧带等结构,将各个内脏器官层层缠绕包裹、相互连结,加上脂肪的附着,致使腹腔内脏器官结成了一个柔韧而牢固的体系;形成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结构,将内脏器官保护起来。整个腹腔对外是一个牢固而又柔韧的整体,以抗御外力的冲击与伤害。但这也使腹腔器官不宜接受一般的运动。

腹腔的防御结构可以产生出比较强大的整体阻力,很难被一般运动所征服。包括某些体育运动、生活与工作在内的一般运动,大多数的腹外运动,都会不同程度的被人体自身的生理防御机能所抵消;健身运动多半是通过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和腹腔剧烈振动,而间接影响腹腔内的血液循环。这种来自外部的运动,一般情况下,是难以直接、迅速、有效地疏通微循环的。外部运动对脾脏供血影响不大,而内运动可以直接抚摩脾脏,增加脾脏的滤血功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腹腔内强大的整体阻力和自我保护功能,使外部运动无法直接触及内脏神经,很难影响到神经系统,不容易产生调整内脏器官生理功能等功效。

内运动可以克服腹腔整体的生理防护阻力,让腹腔从内部运动起来。通过引导内合进行有规律的运动,带动或抚摩腹腔中的内脏器官;实施内脏器官的自主运动。

每天进行几分钟的内运动活动,可使内脏器官普遍更换一次新鲜血液,让器官血液畅通起来,如同给内脏器官“开营养灶”一样,使其供血充足、营养充沛,加速废物排除,有益于内脏器官健康,防止器官衰老。

3.不能缺血的腹腔

腹腔里的内脏器官密布,所需要的供血量也较多,一旦腹腔缺血,轻则影响器官正常生理功能,重则造成器官损伤、功能衰退,危及健康。

腹腔是人体大血管非常密集的地方,有的人不了解腹腔的解剖生理特点,常常将腰带扎得过紧,甚至为了体型方面的需要,有意长时间使用腹带、过紧地缠绕腹部,致使腹部血液循环受阻,脏器供血不足,要知道这样做会影响器官的营养供应和新陈代谢,造成器官“营养不良”、代谢产物长时间滞留,严重影响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久之会促使器官“老化”、功能衰退。腰带(腹带)过紧,影响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就会阻碍内脏供血。特别是处于血液循环末梢的盆腔底部,有生殖系统和排泄器官,扎紧腰带长时间坐着的人,盆腔的血液循环会暂时受阻,如果再缺少内运动,容易形成盆底血流不畅、微循环受阻,内脏器官中的代谢产物聚积,藏污纳垢。长期供血不足,容易造成器官功能衰减,引发前列腺疾病、直肠与****疾病,子宫与卵巢疾病、盆腔炎、附件炎,不孕不育,肠蠕动缓慢,膀胱及尿道疾病、阳痿、早泄以及各种外阴病等病变。

当腹腔受到挤压缺血时,还会使肝脏的血液流量减少,使肝脏的各项生理功能降低;肠道缺血会使消化功能减弱,影响营养吸收;肾脏如果缺血,会影响体内有毒物质的排泄;如果是长期缺血,会引起对内脏器官的严重伤害。

不要让腹部总是缺血。坐姿不要过久,裤带不要过紧,使用腹带勒腰时间不要太长,常坐常立者每天应作几次内运动组合操,或者适合自身的内运动健身法。内运动可以促进腹腔血液循环,实现内脏器官的血液更新,微血管通畅等。

4.免疫功能旺盛的腹腔

免疫功能与人类的健康与寿命密切相关。当某种原因致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会使人们的体质减弱,患病机会增多。

脾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其位置在腹腔左上方、膈肌下面,相当于左侧第9~11肋骨的水平深处。脾脏内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T细胞与B细胞是两种可以产生抗体的淋巴细胞,是人体内重要的免疫成分;脾脏每时每刻都在过滤着全身的血液,把那些对人体可能致病的各种抗原性物质滤除、吞噬和清除。

人体血浆中有许多具有免疫功能的血液成分,如抗毒素、各种抗体、补体,可对抗入侵的细菌和病毒及其代谢产物;白细胞可低御微生物侵犯;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等,都能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这些成分可随血液而循环全身,越是血流旺盛处,自然免疫功效越强。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具有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生理功能,以保护机体免受致病微生物的侵害。免疫是个很复杂的过程,也是人体防预病邪入侵的重要生理功能;祖国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当人体的气、血、津液运行不畅或亏虚,会引起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失调,导致局部的或全身的免疫功能减退;引起免疫功能减退的机制,主要包括精气内夺、阴阳失衡、气血失调、津液失布、内邪伤正和五脏虚损。内运动可引导精气,调整阴阳,疏通气血,平衡津液,驱散内邪,润补脏腑,使腹腔内的脏腑器官恢复并增强原有的免疫功能。

现代医学对免疫学说的研究更加直接和深入,免疫是个深奥而又复杂的课题,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免疫是一项人体自身防卫性质的血液工程;在人的血液中有诸如白细胞、淋巴细胞、血清免疫球蛋白等具有免疫功能的血液成分,随着血液流入组织,随时清除抗原性异物。这种功能的先决条件是循环和微循环畅通。因此,要注意避免造成腹腔的血流不畅、微循环受阻,以免器官的免疫减弱,给某些抗原性异物提供感染机会。

内运动可以促进腹腔血液循环,快速扩张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使内脏器官供血充沛,微循环疏畅,免疫功能自然加强,直接达到防病和治病功效。

5.器官功能常被忽略而容易衰老的腹腔

腹腔中的内脏器官不像心脑组织器官那样被人重视,得不到应有的呵护,因此,内脏器官生理功能往往容易衰退,造成其“生理年龄”超过“实际年龄”的老化现象。

引起器官提前衰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因素:空气、水、食物、气候的不断变异、日益恶化;人们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中常常摄入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器官内代谢产物和有害物质聚集,影响器官生理功能;加之免疫功能下降和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不良生理状态,促使内脏器官衰老。

(2)自身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暴饮暴食、经常摄入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小食品、晚餐过饱等)与不良的生活习惯(过量的烟酒、少睡眠、用力加压排便等)会逐步使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引起人的生理性衰老或病理性衰退。

(3)社会因素:社会竞争激烈,学习、就业、经营和工作的压力巨大,让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使人们的身心疲惫。特别是拼计件、赶工程时奋不顾身的劳作,忽视了健康,加速了器官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