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酸碱平衡失调(一)
一、根据动脉血气和电解质确定原发酸碱紊乱的
类型HCO-3:升高,考虑代碱或代偿性呼酸;降低,考虑代酸或代偿性呼碱。
K+:升高,考虑酸血症;降低考虑碱血症。
CI-:升高,考虑高氯性代酸或代偿性呼碱;降低,考虑代碱或代偿性呼酸。
二、确定有无混合酸碱紊乱
机体通过呼吸和肾脏对原发酸碱紊乱进行代偿。呼吸:排出CO2对代酸或代碱进行代偿,数分钟内发生。肾脏:排出HCO-3/H+代偿呼酸或呼碱,需数小时或数天。
(一)混合型酸碱紊乱的分类
1.代偿性混合型酸碱平衡失常,在代偿过程中出现的继发改变
(1)代酸伴代偿性呼碱:原发HCO-3减低,代偿导致PaCO2降低,血pH下降。
(2)代碱伴代偿性呼酸:原发HCO-3增高,代偿导致PaCO2增高,血pH升高。
(3)呼酸伴代偿性代碱:原发PaCO2增高,代偿导致HCO-3增高,血pH下降。
(4)呼碱伴代偿性代酸:原发PaCO2减低,代偿导致HCO-3减低,血pH升高。
2.加重性混合型酸碱平衡失常
(1)代酸伴呼酸:血pH明显下降,HCO-3减低,PaCO2增高。
(2)代碱伴呼碱:血pH明显升高,HCO-3增高,PaCO2减低。
3.抵消性混合型酸碱平衡失常
(1)代酸伴呼碱:血pH正常,可升高或降低,但HCO-3减低,PaCO2降低。
(2)代碱伴呼酸:血pH正常,可升高或降低,但HCO-3增高,PaCO2增高。
此外,临床上还同时存在3~4种酸碱平衡失常,将更加复杂,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二)机体对酸碱紊乱的代偿规律与代偿公式
1.机体代偿的规律
(1)呈同向变化:HCO-3↑则PaCO2↑;PaCO2↑则HCO-3↑;HCO-3↓则PaCO2↓;PaCO2↓则HCO-3↓。
(2)原发失衡必大于代偿改变,即原发失衡决定pH呈偏酸还是偏碱。
(3)动脉血气pH不会因代偿而正常,HCO-3与PaCO2呈反向变化或两者明显异常而pH正常,肯定有混合型酸碱失衡存在。
2.单纯性酸碱失衡代偿的计算公式
公式作用:①判断机体对酸碱失衡的代偿程度;②判断是否为混合性酸碱失衡。
单纯性酸碱失衡代偿的计算公式
代偿预计值公式代偿极限(mmHg)代偿时间代酸ΔPCO2=ΔHCO-3×1.21012~24h代碱ΔPCO2=ΔHCO-3×0.95512~24h急呼酸ΔHCO-3=ΔPCO2×0.130几分钟慢呼酸ΔHCO-3=ΔPCO2×0.35453~5d急呼碱ΔHCO-3=ΔPCO2×0.218几分钟慢呼碱ΔHCO-3=ΔPCO2×0.5153~5d
3.根据校正阴离子间隙(AG)和校正HCO-3判断有无代碱/非AG代酸
(1)AG=[Na+]-[Cl-]-[HCO-3](正常值8~16)。
校正AG=AG+{4-[血白蛋白(g/dl)]}×2.5
AG↑:提示产生有机酸(乳酸、酮酸、水杨酸)的代酸。
AG↓:低白蛋白血症、卤化物中毒、多发性骨髓瘤、严重高脂血症等。
(2)校正[HCO-3]=[AG-12]+[HCO-3](正常值23~30)。
校正[HCO-3]>30:提示代碱(体内HCO-3过多)。
校正[HCO-3]<23:提示非AG代酸(体内HCO-3过少)。
三、代谢性酸中毒的诊治
(病因)
1.AG正常的代酸输尿管造瘘、肠瘘、腹泻、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肾小管酸中毒、碳酸酐酶抑制剂等。
2.AG增大的代酸无机酸排泄减少,急慢性肾衰竭导致酸潴留。有机酸生成过多,主要是酮体和乳酸产生过多。有机酸摄入过多,如乳酸、甲醇等。
(诊断要点)
1.症状体征除原发病表现外,患者早期感疲倦、乏力、头晕,突出的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随着病情加重,可出现恶心、呕吐、纳差、心率加快、心音低钝、血压下降、头痛、头胀、淡漠,甚至嗜睡、昏迷、皮肤黏膜干燥、颜面潮红等症状,
2.实验室诊断HCO-3、AB、SB、BB减少,出现碱缺失。
(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预防和治疗酸中毒的关键。可采取以下措施纠正酸中毒。
2.补充碱性药物,目前临床最常用NaHCO3,作用迅速,疗效确切。若需限制补液的可应用5%的高渗液。用量有以下计算方法:
(1)所需补碱量(mmol)=(欲达到目标的CO2结合力-实测CO2结合力)×0.3体重(kg)。
(2)总碱缺(mmol)=SBE×0.2体重(kg)。
0.2为细胞外液约占体重20%。补碱液先给计算数值的1/3~1/2,应给4%NaHCO-3(ml)后视病情血气情况酌情再继续补给。代酸补至>7.25即可,宁酸勿碱。
3.综合处理。除补碱纠正酸中毒外,由于病因不同,起病缓急、病情轻重、酸中毒的性质也各异,应分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