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气虚发热证 (1)
主症:身热伴倦怠乏力,嗜睡,自汗,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治法:补中益气,甘温除热。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20g,人参5~10g,当归10~15g,陈皮10~15g,升麻10~15g,柴胡5~10g,白术10~15g,甘草10g。
加减:发热甚者,加山栀子10g,板蓝根15g,金银花20g;出血者,加仙鹤草15g,茜草15g;白细胞减少者,加鸡血藤30g,龟甲胶20g,肉桂10g;血小板减少者,加连翘12g,生茅根15g,血见愁15g,生地黄15g。
(单方验方治疗)
1.四合粉。徐长卿、紫河车、小叶凤尾草、生甘草各等量,制成粉剂。口服每日2~4次,每次2~4g,饭前服为宜。健脾补肾,气血阴阳双补。
2.参枣汤。党参9g,大枣20枚,加水800ml,浸泡2小时,大火煮至水沸后文火煮30分钟,吃参、枣,喝汤代茶饮。
3.五福饮。人参6g,熟地黄9g,当归9g,白术4.5g,炙甘草3g。有调补五脏,补益气血的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型慢性再障。
4.充髓玉液。肉桂30g,附子30g,玉竹60g,怀山药60g,山茱萸30g。加水煮煎2次,然后合并浓缩至250ml,加白糖适量,注意防腐。每日3次,每次15ml,饭后服。适用于脾肾阳虚型造血功能低下的再障。
5.当归100g,丹参250g,白芍50g。研末,每服5g,每日3次。
6.白芍30g,百合200g,田三七1.5g,仙鹤草6g。共研细末,每次3g,每日2次,饭前用糖水送服,连服1个月。
7.当归6g,黄芪30g。水煎服,适用于慢性再障气血亏虚。
8.加味参芪仙补汤。人参6~12g,生黄芪30g,补骨脂24g,淫羊藿15g,甘草6g。有益气补肾之功效,适用于气虚肾亏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9.保元汤。炙黄芪24g,党参15g,肉桂3g,炙甘草6g。有补气温阳之功效。适用于元气不足型慢性再障贫血。
10.五味止血散。大黄炭,阿胶珠,白及粉,三七粉,蒲黄炭。将上药等份,研为细末,过100目罗筛备用,每次10g,加适量藕粉和水调成糊状,温服,每日3次,大便隐血转阴后,再服3天以巩固疗效。适用于慢性再障并消化道出血者。
(中成药治疗)
1.生血丸每次3~5粒,每日3次。治疗慢性再障。
2.再障生血片每次5片,每日3次。治各型再障。
3.血宝胶囊4~5粒(0.3g/粒)/次,每日3次。治疗急、慢性再障。
4.复方皂矾丸3~5粒/次,每日3次。可用于治疗急、慢性再障。
5.金匮肾气丸水蜜丸,6~9g/次,每日2次。用于肾阳衰微慢性再障。
6.三黄片4片/次,每日2~3次。用于三焦热盛,血热妄行慢性再障。
7.麦味地黄丸大蜜丸,1丸/次,每日2次。水蜜丸,9g/次,每日2次。用于肺肾阴伤慢性再障。
8.复方丹参片3粒/次,每日3次。用于瘀血内阻慢性再障。
9.阿胶冲剂每日3~8g。用于气血虚弱慢性再障。
(针灸治疗)
1.辨证取穴处方:①中脘、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②膈俞、脾俞、胃俞。
方法:上述2组穴位交替使用,不留针,15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7天,连用5个疗程,期间可配合健脾补血、濡养肝肾之中药治疗。
2.穴位注射常用穴:足三里、膈俞、肾俞、膏肓。备用穴:发热加大椎,曲池;出血加血海,肝大加肝俞,脾大加脾俞。注射用液任选下药一种:50%胎盘注射液、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每次选2对主穴,可交替应用。据症配备用穴。若选用胎盘注射液,每穴2ml,当归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则用1ml。穴位注射隔日1次,亦可1日针刺,1日穴位注射,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天。
3.电针根据经络学说的理论,采取循经取穴、邻近取穴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电针,分别选大椎、肾俞、足三里;大椎、膏肓、合谷、血海两组穴位,每日交替一组,15日为1个疗程。
4.灸法处方:①足三里、上巨虚、丰隆;②曲池、五里、手三里、手上廉区;③水分、下脘、滑肉门、天枢、膏肓俞;④督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等。方法:四组穴施直接灸法,每壮艾灸加雀粪,上尖底平,直接置穴位皮肤上,每穴每次灸7壮,每组穴位连灸2天,按1、2、3、4顺序施灸,8天为1个疗程,共灸6个疗程,前4个疗程间隔为14天,后2个疗程间隔为22天。
(饮食疗法)
1.甲鱼1只,茜草根、仙鹤草各10g,生姜6g,食盐少许,甲鱼杀后洗净切块,余药布包,加水同煮至甲鱼熟烂后,去药渣,调味,食鱼饮汤。
2.鸡血藤60g,鸡蛋2只,用鸡血藤煎取浓汁,煮鸡蛋,熟后食蛋。
3.羊骨250g,枸杞子15g,黑豆30g,大枣20枚,同放沙锅内加水炖至熟烂,调味服食,隔日1次。
4.花生(带衣)30g,大枣10枚,蜂蜜15g。水煎服。
5.猪胃1个,黄芪100g,冰糖适量,隔水炖烂后,食胃饮汤。
6.鸡蛋3个,牛骨髓30g,阿胶30g,大枣60g,煮服,每日1剂。
7.羊肝1具,黑芝麻100g。羊肝煮熟,切片瓦上焙干。黑芝麻炒黄,与羊肝共研细末,每日早晚各服10g。
8.羊脊胎方。羊脊骨髓2条,胎盘1个,黑豆90g。用水15碗,慢火煲至6小碗,贮好分3日服,每日2次,早、晚各服1小碗。功效益精补髓,适宜于精血亏虚的再障。
9.牛骨髓50g,阿胶30g,大枣60g,煮熟,汤药共食。
(名医临证经验)
1.梁冰凉血解毒汤治疗急老髓枯温热型(急性再障)。
方药组成:羚羊角粉(冲)0.5~1.0g,牡丹皮10~15g,赤芍10~15g,生地黄25g,麦冬20~25g,茜草10~15g,板蓝根10~15g,黄芩10~12g,贯众10~12g,地肤子10~25g,生龙骨、牡蛎各25g,三七粉(冲)2.0g,琥珀粉(冲)0.5~1.0g,辛夷10g,苍耳子10g,甘草10g。
功效:疏风清热,凉血止血。
主治:急老髓枯温热型再障,起病急骤,病程短,面色苍白,低热常见,或高热不退,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行动艰难,全身泛发紫癜,齿鼻衄血,尿血便血,妇女月经多或淋漓不尽,口中血腥味,汗出热不退,甚则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黄白腻,脉洪大数疾。
方解:方用羚羊角粉、牡丹皮、生地黄、麦冬滋阴补肾,凉血止血;贯众、黄芩、板蓝根、地肤子清热疏风解毒;茜草、三七、琥珀止血收标本兼顾之功。
2.周信有益气补血汤治疗气血阴阳两虚型再障。
方药组成:党参20g,黄芪20g,黄精20g,山茱萸20g,女贞子15g,淫羊藿15g,巴戟天20g,丹参15g,鸡血藤20g,龟甲30g,鹿角胶(烊化)9g,大枣10枚,生地黄15g。
功效:健脾补肾,益气生血。
主治: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阴阳两虚者。
方解:本方将健脾益气之党参、黄芪、黄精与补肾助阳之淫羊藿、巴戟天、山茱萸、鹿角胶等作为基本用药用于疾病的全过程,同时,根据“血以补为用”的原则,加入功兼补血与活血作用的丹参、鸡血藤,这类药有改善循环及清除病损处代谢障碍的作用,加入干地黄滋阴补肾凉血,大枣健脾益气,共奏补脾肾、益气血之功。
3.吴翰香参鹿长血汤治疗虚劳(慢性再障)。
方药组成:鹿角12~15g,补骨脂12~15g,白术12~15g,生地黄12~15g,炙甘草9~12g,陈皮9~12g,山茱萸9~12g,棉花根30g,红参(研粉吞服)3~6g。
功效:健脾补肾,生精填髓。
主治:虚劳血虚之再障,属脾肾两虚,阴阳气血亏乏者。
方解:方以红参、棉花根、白术、炙甘草、陈皮益气健脾,山茱萸、补骨脂、鹿角、生地黄补肾助阳,生精填髓。
4.刘济群刘氏益气补血汤治疗再障。
方药组成:太子参30~60g,黄芪30~60g,茯苓30~60g,白术15~30g,怀山药15~30g,炙甘草10~15g,何首乌15~30g,当归15~30g,枸杞子15~30g,阿胶(烊化)15~30g,五味子10~15g,桑椹15~30g,九香虫10~15g。
功效:健脾补肾,益气生血。
主治:虚劳血虚之再障,证属气血两虚型。症见头晕、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萎黄、舌质淡、脉虚数或细弱结代者。
方解:方以黄芪、太子参、白术、山药、炙甘草、茯苓等益气以生血,健脾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当归、何首乌、枸杞子、阿胶、桑椹、五味子等滋肝肾,养阴血;九香虫理气止痛,温中壮阳。
5.刘大同解毒补托汤治疗虚劳血虚(慢性再障)。
方药组成:黄芪30g,白花蛇舌草30g,女贞子30g,虎杖25g,党参25g,墨旱莲25g,连翘25g,当归20g,丹参20g,柴胡15g,葛根15g,陈皮15g。
功效:清热解毒,健脾补肾。
主治:热毒内陷,骨髓枯竭,血生乏源,气阴两伤型慢性再障。
方解:方中以白花蛇舌草、虎杖、连翘等清热解毒,力挫热毒燔灼营血之势;柴胡、葛根以托举入髓之热毒外出,达攘外安内之功;黄芪、党参补耗散之气,助托毒之力;女贞子、墨旱莲填精益髓,以补耗损之阴血;当归、丹参化髓道之瘀;陈皮健脾行气,以运中焦斡旋之地,疏散凉药、补药之壅滞。
6.孟澍江消障增血汤治再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