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科病中医传统疗法精华
12373800000081

第81章 慢性肾衰竭 (2)

第五章 慢性肾衰竭 (2)

3.电针将一电极置于一侧肾俞穴,另一极置于同侧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穴、公孙等穴,通以3~5V感应电,每次15~30秒,反复3次。

4.耳针取肾、脾、肺、三焦、内分泌、脑、神门、膀胱、胃、腹及敏感点。每次选3~4穴,中等刺激,每日或隔日1次,两耳交替使用。

5.灸法点燃艾条于穴位上温灸,火炷与皮肤的距离在20~25cm,患者感觉灼热时,可将火炷上提,然后再回原位,如此一上一下反复灸疗,每日上午治疗1次,每次2~5个穴位,每个穴位15~20分钟,一般3个月为1个疗程。艾灸疗法可以通过灸肾经、脾胃经及任、督等经脉的涌泉、三阴交、足三里、大椎、关元、命门等穴位达到补肾填精生血、大补元气、利水泻浊排毒的作用,从而使肾小球滤过率改善,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增加机体能量,减少氮质形成。

(按摩)医者调息、入静、运气,点患者关元、中髎,每穴3~5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间隔5~7天,再行第二疗程。

(****治疗)各地****方中药组成有所不同,大部分****方选用大黄、龙牡、附子。要保证中药****的疗效一定要注意:一是****部位要深,一般15~20cm为宜;二是保留时间要长,至少保留40分钟;三是注意温度适宜,太凉太热都会缩短保留时间,影响疗效。

1.大黄、槐花、积雪各30g,水煎至200ml,保留****,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

2.大黄30g,附子3个,生牡蛎30g,水煎浓缩至150ml,保留****,每晚1次。

3.生大黄、茜草、白花蛇舌草、生牡蛎各12~24g,水煎至200ml,保留****,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

4.大黄****方。大黄30~60g(后下则10g),煅牡蛎30g,蒲公英20g,煎液加温水至600~800ml,保留****。功效:清热解毒通腹。

5.降氮汤。大黄30g,桂枝30g,每剂煎成200ml,保留****。功效:温经通脉,通腹降浊。适用于尿毒症。

6.结肠滴注。何首乌、丹参、益母草、决明子各20g,生大黄、泽泻、苍术、茯苓、淫羊藿各10g。水煎浓缩至200ml,药液温度保持在38℃左右,装瓶行结肠滴注,每日早晚各1次,用药前排便,患者臀部垫高,插管深度至20cm左右,每分钟60~80滴,保留2小时,15天为1个疗程。

(饮食疗法)

1.冬虫夏草炖鸡。冬虫夏草3~5g,鸡肉30g,生姜3片,油盐炖食。适用于慢性肾衰以本虚为主要表现的患者。

2.扁豆山药粥。扁豆15g,山药30g,粳米30g。洗净后加水煮粥,分2次服用。适用于慢性肾衰脾虚湿盛,久泻少食者。

3.鸡蛋1个,白胡椒7粒,将鸡蛋钻一小孔,把白胡椒装入蛋内,用面糊封孔,再放入蒸笼内蒸熟,鸡蛋同胡椒一块吃。成人每日吃2个,小儿吃1个,7天为1个疗程,休息3天再服第2个疗程,一般3个疗程即可。

4.生黄芪30g,桑白皮15g,杏仁15g,生姜3片,鲤鱼1条(去鳞及内脏),共煮至熟,去药渣,食鱼喝汤。

5.参元汤。人参6g,龙眼肉10枚,共煮内服,适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贫血、心悸怔忡者。

6.小米、大枣、赤小豆、山药(鲜)各适量,加水共煮粥,熬时加适量食用碱,常食。慢性肾衰贫血者服用,有健脾利水、和胃养血之效。

7.桑椹蜜膏。鲜桑椹100g(干品50g),浓煎,加蜂蜜250g收膏,适用于慢性肾衰肾阴不足、失眠烦躁者。

8.海鲜豆腐汤。鱼片50g,虾仁30g,豆腐150g,菜心50g,胡椒粉适量,将鱼片、虾仁用油、盐、胡椒粉拌匀,豆腐爆炒后与鱼片、虾仁一起煲汤,汤成后放菜心,调味即可食用。适用于慢性肾衰多尿期。

(名医临证经验)

1.李丹初益气保元汤治疗尿毒症肾元亏虚瘀浊内阻证。

方药组成:紫河车10g,黄芪15g,白术10g,陈皮6g,熟地黄15g,枸杞子15g,菟丝子15g,巴戟天10g,淫羊藿10g。附:化瘀泄浊丸。蜈蚣(去头足)30条,水蛭30g,土鳖30g,丹参90g,大黄90g,研末,水泛为丸,梧桐子大。

功效:补益肝肾,化瘀解毒泄浊。

主治:慢性肾衰,尿毒症。

方解:方中紫河车,系血肉有形之品,性味甘温入肾经,能峻补营血,与黄芪合用能增强益气养血之功效;熟地黄、枸杞子能滋养肝肾,填精充髓改善肾性贫血;菟丝子、巴戟天、淫羊藿温补肾元,扶正固本;白术、陈皮燥湿健脾以助其根。使脾得健运,升清统摄肾气得充,****得固,肝血得养、气血得充,改善和保护肾功能以治其本。丸药中,蜈蚣、水蛭、土鳖、丹参、大黄以解毒化瘀,通腑泄浊,加快毒素的排泄,减少有害物质的重吸收以治其标。汤丸合用,达到益气保元、化瘀泄浊的目的。

2.杜雨茂温阳降浊汤治疗尿毒症阳虚湿浊证。

方药组成:茯苓15g,白术12g,附子9g,白芍12g,西洋参6g,黄连4.5g,紫苏9g,猪苓15g,泽泻15g,生姜12g。

功效:温肾健脾,利水化湿。

主治:肾脾阳虚,水气泛滥,浊邪内盛上逆所致之关格证。

方解:尿毒症者,肾气已衰,胃气亦败,故临床多见不思饮食,恶心呕吐等症。若只重视温补肾阳,往往更伤胃气,加重病情。对此,应以顾护胃气为主,“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留病救人”,此之谓也。本方用参、术、姜、苏、苓益气养胃,和胃降逆;用附子、泽泻温阳利水救肾,故用于临床常获良效。

3.赵恩俭土茯苓解毒方治尿毒症湿毒证。

方药组成:土茯苓30~60g,防己15~30g,绿豆衣30g,甘草10g。

功效:利湿解毒。

主治:慢性肾衰(尿毒症)。

方解:尿毒症当为水湿性质之毒,故首选土茯苓,以解毒利尿,补益脾肾;配以防己使水湿之邪从大小便而泄,辅佐药为豆衣、甘草,具解毒养正之功。土茯苓气味甘淡平无毒,对铅汞等金石毒及霉疮毒均有疗效,说明它对无机的毒性物质及体内代谢的有毒物质都有解毒的作用。此方可以单用,也可以与辨证论治的其他方剂或药物配合化裁。如病人中满证明显,一定要用绿豆衣不用黄豆或黑豆,无中满证可将甘草加至15g,亦可再加扁豆10g。当尿毒症减轻或控制后,可根据辨证用药与此方出入加减,以收全功。

4.汪履秋加味通关丸方。

方药组成:知母10g,黄柏10g,肉桂(后下)3g,桃仁10g,乌药10g,石菖蒲5g,泽泻12g。

功效: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消水排尿。

主治: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腹水、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导致的腹胀溲少,甚或尿闭之症。

方解:通关丸又名滋肾丸,出自《兰室秘藏》,功能化气行水,滋肾降火。本方新增入乌药、泽泻理气行水,助膀胱气化,以冀气行水即行的效果;再配桃仁、石菖蒲活血利窍,助尿液外排。石菖蒲一药,具芳香清冽之气,辟秽浊不正之邪,组方选用,意在滑利窍络,促进排尿,以便“浊阴出下穿”。合而言之,全方集利水、清热、理气、活血,利窍于一体,确可起到增强消水排尿之功。

5.骆继杰肾衰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经验。

方药组成:附片、黄芪、白术、茯苓、法半夏、陈皮、大黄、枳实、丹参、益母草、半边莲、甘草等。

功效:温补脾肾,行气化瘀。

主治:慢性肾衰竭属脾肾阳虚,气滞血瘀者。

方解:方中附片大辛大热,能温补脾肾,散寒止痛;黄芪味甘,性微温,能补气,固表利水;白术味苦,甘,性温,能补脾燥湿,利水;茯苓味甘,淡,性平,可健脾化痰,利水渗湿;法半夏味辛,性温,能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降逆止呕;陈皮味辛,苦,性温,能行气除胀满,燥湿化痰,健脾和中;大黄味苦,性寒,具有攻积导滞,泄火凉血,活血祛瘀,利胆退黄等作用;枳实味苦,性微寒,能行气除胀满,化痰开痹,消积导滞;丹参味苦,性微寒,能活血祛瘀,凉血清心,养血安神;益母草味辛,微苦,性微寒,能活血化瘀,利水消肿;半边莲味辛,甘淡,性平,能利尿消肿。临证使用时,应根据病情变化随证加减,外感风寒者,加紫苏、荆芥、葛根等;外感风热者,加蝉蜕、浮萍、牛蒡子、紫花地丁等;湿浊较重者,加石菖蒲、郁金、南星、藿香等;瘀血较重者,加大原方中丹参、益母草用量,或加入桃仁、红花,还可酌情加入水蛭、蠓虫等虫类药。

6.王自敏黄槐温胆汤治疗慢性肾衰竭。

方药组成:制大黄6g,生槐花5g,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竹茹10g,白花蛇舌草15g,生姜3片,大枣3枚,甘草6g。

功效:和胃降逆,清热利湿。

主治:慢性肾衰胃气不和,毒邪留滞者。

方解:黄槐温胆汤是以温胆汤去枳实加制大黄、生槐花、白花蛇舌草而成,故名。方中大黄苦寒泻下,通腑泻浊,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生槐花、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半夏燥湿健脾,和胃降逆;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竹茹清热化痰,止吐除烦;另以甘草、生姜、大枣健脾和胃,调和诸药。

7.陈苏生强肾泄浊煎。

方药组成:桑寄生12g,川续断12g,全狗脊12g,鹿衔草12g,土茯苓30~60g,忍冬藤24~40g,连翘9~12g,白薇9~12g。

功效:补肾葆真,解毒泄浊。

主治: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者。

方解:陈老对肾病而伴有肾功能不足者用桑寄生、川续断、全狗脊、鹿衔草,认为这些不仅是风湿腰痛药,其实也是强壮肾功能的有效药,因为此四味合用,能守能通,有寓通于补之意,临床收效甚捷,故以为君。而土茯苓、忍冬藤、连翘、白薇能清热解毒,而无寒中碍胃之弊。现代医药认为土茯苓不但解病毒之邪,对滥用久用化学药物者,又有解毒辟秽之功,方书谓土茯苓、忍冬藤善解金石之毒,对久服激素化学药品的患者,辄加此类药,且有抑制变态反应之能,故以之为辅。

(临床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