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科病中医传统疗法精华
12373800000032

第32章 缓解期 (1)

(二)缓解期 (1)

1.肺肾两虚,痰瘀阻络证

主症:胸满气短,语声低怯,气短不足以息,动则气喘,面色晦暗,形容憔悴或面目浮肿,舌淡白脉沉弱涩。

治法:补肺益气,温肾纳气,化痰活血。

方药:人参蛤蚧散加减。人参(另炖服)10g,蛤蚧(去头足)1对,杏仁10g,桑白皮15g,知母9g,川贝母10g,甘草5g,茯苓15g,桃仁12g,丹参15g。

加减:素体阴虚可加服六味地黄丸12g或改用百合固金汤或麦味地黄丸;素体阳虚,加服金匮肾气丸12g;呼吸短促不续加胡桃肉15g,沉香4g,磁石24g,怀牛膝15g以加强纳气之功;痰多难出,加皂荚6g以化痰浊。

2.心肺肾虚,气逆不纳证

主症:胸中膨膨胀满,时气上冲胸,动则气促心慌。素有轻微咳嗽,痰白量少,神疲寐差,腰膝酸软,耳鸣,尿频,时自汗出,舌淡暗苔薄白有津,脉细弱或促结,双寸浮。

治法:酸敛固冲,补益元气,兼化痰瘀。

方药:《百一选方》皱肺丸加减。人参、桂枝、五味子、款冬花、紫菀、山茱萸、紫石英、丹参各等份为末,用羯羊肺1只、杏仁250g,水同煮,以肺烂为度,去筋膜、沫,与杏仁同研极细,和众药成丸如梧桐子大小,阴干,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糯米饭饮下,食后临卧服,有外感时暂停。

加减:可加用紫河车、胡桃肉以填补肾精,唇舌紫暗、舌有瘀斑可合用《普济方》皱肺丸(五灵脂30g研,柏子仁10g,胡桃8枚,上研成膏,滴水为丸,如小豆大,煎炙甘草汤下15丸)。

3.阴虚燥热,气逆不降证

主症:素体阴虚或继发肺痨之后,咳逆喘满,形体消瘦,五心烦热,骨蒸盗汗,痰少,痰中带血丝,唇红咽干,大便干结,舌边尖红苔薄或花剥,脉细数。

治法:补肺润燥,滋阴降火。

方药:《证治准绳》皱肺丸加减。款冬花30g,知母15g,秦艽30g,百部30g,紫菀茸30g,川贝母30g,阿胶10g,糯米(炒)30g,杏仁15g。

加减:苔黄腻,苔剥,可加马兜铃清郁热,降气化痰,其尚有治痨之功;骨蒸潮热较甚,加银柴胡12g,胡黄连9g,鳖甲15g,地骨皮9g清热养阴除蒸。

(单方验方治疗)

1.莱菔子(蒸)、皂角刺(烧存性),姜汁和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每日2~3次,用于痰喘。

2.肺心片。太子参、赤芍各10g,红花、补骨脂各6g,熟附子3g,黄芪、丹参、玉竹、淫羊藿各15g。按比例将上药醇提成糖衣片,每片0.3g,每次6片,每日3次,于缓解期服6个月,连服3年以上。适用于无明显痰热者。

3.补肺丸。党参、黄芪各200g,白术150g,防风10g,蛤蚧5对,按比例共为蜜丸,每丸6g,每次1丸,每日2次,于缓解期连服或间断服3个月。本方对肺脾肾虚,易感冒者较适宜。

4.咖啡豆(炒)每日6~9g,浓煎饮服对肺心病有效。

5.老茶树根30g,水煎去渣以米酒(黄酒)和入,每日2次分服,或睡前1次服,连服1~2个月治肺心病。

6.灵芝草研末,每服1.5~3g,每日3次。能滋补强壮,扶正固本,适用于虚寒型。

7.新鲜胎盘洗净,花椒水中略煮,及时捞出,沥尽水,拌黄酒蒸透,焙干研末。每服3~5g,每日2~3次。补气、养血、益精,常服能增强抵抗力,适用于虚寒型。

8.蛤蚧连尾涂以蜜酒,火上烤脆,研细末,加东北红参等量,共研匀,蜜丸如小豆大,每次服3g,每日2~3次。适用于肾不纳气之肺胀者。

9.杏仁、胡桃肉各60g,共研为细末。每次用药末3g,每日3次,蜂蜜少许调服。适用于肺肾气虚型。

10.取当年生的新栗叶15~50g,加冰糖同煮,每日服2~3次。适用于虚证肺胀。

(中成药治疗)

1.珠贝定喘丸用于各型之气喘。每次6粒,每日3次。

2.猴枣散适用于痰热蕴肺之咳喘。每次1支,每日3次。

3.桂龙咳喘宁适用于风寒或痰湿阻肺的喘咳。每次5粒,每日3次。

4.安宫牛黄丸适用于痰热内闭之神昏。每次1丸,每日1~2次。

5.黄芪生脉饮用于气阴两虚型。每次10ml,每日3次。

6.金水宝胶囊适用于慢性肺心病缓解期,肺肾两虚。每次2粒,每日3次。

7.蛤蚧定喘丸适用于肺肾两虚,肾不纳气之虚喘。每次1丸,每日2次。

8.固本咳喘片适用于脾肾两虚,肺气不固。4~5片,每日3次。

9.安宫牛黄丸适用于痰热互结,上蒙清窍的闭证。每次1丸,每日2~3次。

10.生脉饮适用于热病后气阴两亏,久咳肺虚等证。每次10ml,每日3次。

11.至灵胶囊适用于久病肺肾亏虚等证。每次0.5~1.5g,每日3次,饭后服,2~3个月为1个疗程。

(外用药治疗)

1.药用炙麻黄6g,桃仁9g,杏仁9g,白果9g,鱼腥草15g,丹参15g;浓煎过滤去渣存液,加入超声雾化器中,分2次,每日吸入。

2.中药喷雾剂(冰片、杏仁、前胡、麦冬、洋金花、竹沥等)雾化吸入。

3.艾叶油气雾剂,每次喷吸2~3下,每日3次。适用于肺心病咳喘痰多者。

4.平喘镇咳药烟。每次药烟平均重15g,含药量0.5g,纯烟0.65g。喘咳发作,或感觉预兆时,可点燃药烟吸用,每次1/3~1支。适用于肺心病等发作时或将发作前。

(针灸治疗)

1.针刺

(1)主穴取天突、膻中、列缺、太渊。脾虚痰盛,配脾俞、丰隆、足三里;肺肾两虚,配太溪、肾俞、肺俞、气海;痰热蕴肺,配肺俞、尺泽、丰隆。适用于各类型肺胀。

(2)取足三里、人中、肺俞、会阴等穴。中强刺激,反复施针。一般认为有兴奋呼吸、解痉、平喘等作用。

2.穴位注射取同侧定喘、大椎、足三里三穴常规消毒后用5号针头注射器吸取鱼腥草6ml,快速垂直刺入穴位0.3mm,再缓慢进入0.8~1cm(足三里可进2cm),当局部有酸胀感,回抽无血后,即将药物缓慢注入,每穴2ml,每日1次,两侧穴位交替,3日为1个疗程,连续3~4个疗程。

3.耳针选平喘、肺、下屏尖、神门、脑、下脚端等穴位,每次取2~3穴,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各类型肺心病。

4.穴位敷贴熟附子60g,肉桂12g,丁香18g,党参90g,黄芪270g,紫苏12g,白术90g,干姜80g,防风60g,制成膏药,每帖重15g,密封防潮贮藏。将药膏烘软,贴背部第3脊椎处。适用于肺胀,肾阳亏虚者。

5.电磁疗法选肺俞、膻中、定喘、天突等躯干穴位。将磁头置于穴位处,打开治疗仪即可。每日1次,每次15~30分钟,15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肺胀患者见久咳不止等症。

6.穴位割治取手掌割治部位,膻中、定喘。常规皮肤消毒,用消毒手术刀刀尖做两条任一方向的长为3~4cm的切口,以划破皮肤出血为度,不要伤及软骨,出血4~5滴。切口上涂上碘酒,以防感染,并用消毒纱布覆盖。适用于肺胀咳喘痰多者。

(按摩)

1.患者取坐位,以指推、拿、点、按法施于定喘、肺俞、中府、大椎、太渊、尺泽等穴,各按压1~2分钟。

2.从背部大椎以下至至阳,及其两旁足太阳经循行部位施推法10分钟。

3.在前胸锁骨下至第10肋施以横擦法,在上肢手太阴经施以擦法。

以上适用于各类型肺胀。

4.患者可每日自我按摩肾俞、涌泉穴各15分钟,每日2次;或灸足三里穴15分钟,每日1次。适用于肺脾肾心虚证。

(饮食疗法)

1.蛤蚧瘦肉汤蛤蚧半对,猪瘦肉100g,共煲汤服用,每周2次。

2.党参北杏猪肺汤党参30g,北杏仁12g,猪肺250g,共煲汤,调味服食。

3.冬虫草炖胎盘冬虫夏草12g,鲜胎盘(人、猪、牛均可)1个,隔水炖熟,调味服食。

4.丝瓜叶榨汁,每次50~60ml。适用于肺胀见有吐脓痰、咳喘、咯血等症。

5.食疗燕窝6g,白及6g,慢火炖极烂,过滤去渣,加冰糖适量,再炖,每日早、晚各服1次。适用于老年肺胀。

6.猕猴桃每次30~50g,煎汤内服。可滋阴强壮,适用于虚热型。

(名医临证经验)

1.奚凤霖皱肺七紫汤敛纳固本。

方药组成:人参20g,五味子6g,桂枝9g,杏仁12g,款冬花12g,紫菀10g,紫苏12g,紫石英15g,丹参18g,紫沉香8g,紫衣胡桃肉12g,紫河车12g。

功效:益气补肾,化痰平喘。

主治:肺心病正虚邪微的迁延期或缓解期。

方解:人参大补元气,五味子酸收敛味纳气,二味肺肾双补,相辅相成,又久病必瘀,再加紫苏、紫沉香、紫丹参(原方中有紫菀、紫石英)有入心入血之意,加强化痰定喘。

2.查玉明温肾救心汤治肺心病。

方药组成:制附子7.5g,白术25g,茯苓25g,白芍15g,黄芪25g,五加皮25g,细辛5g,桂枝7.5g,五味子10g,甘草10g,生姜15g。

功效:温阳利水。

主治:阴盛于内,水湿内停,上凌心肺引起心悸怔忡,尿少浮肿,喘不得卧,口唇发青之肺心病。

方解:本方系真武汤衍化,寒淫所胜,治以辛热,附子以壮阳益肾,温散水气;黄芪以益气利水,桂枝温阳化水,细辛平喘利水,五加皮消肿利水,使气化水去而肿消。配五味子收敛肺气,以益心气,使心肺得补,阳复而水化,改善循环,心阳得陈,心衰可解。

3.沈仲圭二参苏橘饮治气虚欲脱、痰瘀壅塞者。

方药组成:红参6g,五味子6g,山药30g,茯神15g,丹参15g,代赭石15g,紫苏子9g,红花4.5g,橘络4.5g。

功效:益气固脱,活血通络。

主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证属气虚欲脱、痰瘀壅塞者。症见喘息心悸,胸闷痰壅,肢冷汗多,神衰脉细,口唇指甲青紫,舌淡带黯。

方解:红参、五味子益气固脱,山药益肾气、补肺气、安心神。近代医家张锡纯极赞其固脱之功,茯神镇心安神。紫苏子、代赭石降气化痰,丹参、红花活血祛瘀,橘络化痰通络。

4.肖俊逸蛤蚧四子汤治肺肾两虚。

方药组成:蛤蚧1对,女贞子12g,枸杞子12g,菟丝子12g,沙苑子12g,杏仁12g,前胡9g,紫菀9g,沉香末(冲服)2g。

功效:补益肺肾,纳气平喘。

主治:肺心病喘咳日久,肺气严重耗伤,损及肾之纳气功能。患者喘咳时轻时重,呼吸短促难续,动则喘甚,腰酸耳鸣,舌质淡脉沉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