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科病中医传统疗法精华
12373800000019

第19章 心功能不全 (2)

第一章 心功能不全 (2)

1.红参、制附子、猪苓、茯苓、桑白皮、葶苈子、大黄按一定比例配制,每丸重3g,每日2次,每次3~9g。

2.强心散。蟾酥1份,茯苓9份,研末。每日300mg,分3次服。

3.西洋参500g,桂枝500g,附片500g,川芎100g,玄参500g,砂仁200g。制法:后五药水煎3次取汁,低温烘干与西洋参(国产)打粉,过100目筛后拌匀装0.5g胶囊,每天3g。

4.人参15g,桂枝15g,薤白10g,法半夏10g,茯苓20g,丹参10g。适用于心功能不全阳气虚弱,痰湿瘀阻者。

5.鲜万年青根,每次3g,水煎服,每日2次。又方,万年青叶500g,水3000ml,红糖250g,煎至2 000ml。每次服10ml,每日2次。

6.老茶树根一两,水煎去渣,以米酒(黄酒)和入,一日2次分服,或睡前服,连服1~2个月。

7.罗布麻根,每日9~15g,水煎服。

8.北五加皮粗苷,每次20mg,每日3~4次。服2~3天后改维持量,每日20~40mg。

9.葶苈子研末,每日服用3~6g,分3次饭后服用。

10.高丽参3钱,粉光参(西洋参)2钱,大红枣5枚。注入清水,文火清蒸3小时。趁热服,连服5剂。

11.熟附子(先煎)10g,葶苈子9g,茯苓30g,熟地黄12g,肉桂4.5g,水煎服。适用于心力衰竭肺肾两虚证。

(中成药治疗)

1.心衰合剂适用于轻、中度心衰。每日1剂,浓煎200ml,分2次服。

2.心宝适用于心功能不全心率过慢者。部分病例于服药2~3小时后出现口干,口苦,面红,头胀,反应持续3~5日,药物减量后症状消失,不影响疗效。

3.生脉饮适用于心功能不全气阴两虚者。每次服2支,每日3次。

4.五苓散适用于阳虚不化气者。每次6~9g,每日2次。

5.四君子丸适用于心衰脾胃气虚者。每次3~6g,每日3次。

6.四逆汤口服液适用于心衰阳虚欲脱者。每次10~20ml,每日3次。

7.灵芝冲剂功能补心安神,健脾和胃。每次1袋(13g),每日3次。

8.定心丹适用于心力衰竭、心动过速等。每次1丸,早、晚各1次。

(针灸治疗)

1.体针主穴选内关、间使、通里、少府、心俞、神门、足三里。水肿者取水分、水道、阳陵泉、中枢透曲骨,或三阴交、肾俞;咳嗽痰多,加取尺泽、丰隆;嗳气腹胀者,加取中脘;心悸不眠者,加曲池;喘不能平卧者,加取肺俞、合谷、膻中、天突。每次取主穴3~4个,配穴1~2个,每日1次,7~10日为1个疗程,休息2~7日再行下1个疗程。

2.灸法灸神阕、气海、关元以回阳固脱。

3.耳针常用心、神门、交感、肺、肾、内分泌等穴,可用针刺、埋针或王不留行压药等方法,每次4穴。

(穴位注射治疗)取穴选内关、间使、定喘、肺俞、心俞,以当归注射液,每次注射2穴,每穴注入0.5ml,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适用本病心悸脉律不整者。

(饮食疗法)

1.冬瓜皮2~3两(鲜品加倍),煮浓汤,每日2~3次饮服。

2.大黑鱼去肠留鳞洗净,冬瓜等量,加少许葱白、大蒜同煮,不加盐,喝汤吃鱼,每日1次,连吃3~7天。

3.葫芦壳1~2两,冬瓜皮、西瓜皮各1两,水煎服。

4.核桃20个去皮,红枣20个去核。共捣一处,加入蜂蜜2两熬成膏,每次服3匙,黄酒冲服。

5.鲜椰子汁适量饮服。每日2~3次。

6.山药炖腰花。猪腰500g,山药20g,当归10g,党参20g,将猪腰剖开洗净,加入上3味中药,清炖至熟,将猪腰取出待冷,切成腰花装盘,浇上调料即成。

7.银耳太子参汤。银耳15g,太子参25g,冰糖适量,加水适量,煎服。

(名医临证经验)

1.朱锡祺温阳强心汤治疗心力衰竭。

方药组成:桂枝9g,葶苈子9g,杏仁9g,熟附片15g,黄芪15g,丹参15g,赤芍12g,茯苓12g,桃仁12g,益母草30g,赤小豆30g,防己6g。

功效:温阳益气,强心利水。

主治:慢性风心病,心力衰竭。症见心悸,气急,咳喘不已,不能平卧,咳血,面色晦暗,面目虚浮,足肿,尿短,四肢不温等心肾阳虚之证。

方解:方中桂枝温通血脉,加之大辛大热之附片,温阳以祛寒邪,回阳以救逆;赤芍、丹参、益母草、桃仁行血活血;黄芪、茯苓、防己、杏仁、赤小豆、葶苈子泄肺平喘,利水消肿,诸药合用,而有温阳益气,强心利尿之功。若喘息不得卧,自汗绵绵加人参、五味子、煅龙牡,或用参附汤或参蛤散吞服,以益气敛汗,以防虚阳外越。

2.朱锡祺通脉饮治疗慢性心衰。

方药组成:桂枝6~12g,赤芍9g,桃仁12g,川芎6g,益母草30g,红花6~9g,丹参15g,麦冬15g,黄芪15~30g,甘草6g。

功效:活血化瘀,益气通脉。

主治:慢性心力衰竭或风心病。症见胸闷气急,咳嗽心悸,颧红唇绀,舌质暗或有瘀斑,脉细弦带涩。

方解:桂枝通阳化气,是活血通络的要药;赤芍、桃仁、川芎、益母草、红花、丹参活血化瘀;麦冬养阴清心,可制其燥;黄芪益气,补胸中大气,大气壮旺,则气滞者行,血瘀者通,痰浊者化;甘草调和诸药,和中健脾。

3.高濯风强心汤治疗充血性心衰。

方药组成:红参9g,黄芪50g,山茱萸15g,葶苈子9g,丹参30g,炙甘草6g。

功效:益气扶阳,化瘀通饮。

主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方解:红参甘温,气壮而不辛,大补元气,治劳伤虚损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黄芪甘温,入肺脾,助红参振奋脾阳以滋化源,补肺气而冲百脉,两药相伍,使气旺阳生,共为主药;山茱萸酸温质润为辅,滋阴养血;丹参舒通心脉,活血化瘀;葶苈子辛开苦降,开肺利窍,下气行水;炙甘草甘温益气,养心复脉。

4.秦家泰四合一方治疗心阳虚损心力衰竭。

方药组成:党参15g,麦冬10g,五味子6g,桂枝10g,炙甘草5g,附片10g,北黄芪15g,当归10g。

功效:温通血脉,强心助阳。

主治:心阳虚损,心血不足所致的胸闷不舒,心悸怔忡,气短汗出,喘息乏力,动则加重,面白肢冷,脉细涩或结代。

方解:本方以生脉散、桂枝甘草汤、当归补血汤、参附汤四方合方而成,故名四合一方。方中之生脉散,以其人参甘温补气,麦冬养阴补水之源,五味子敛肺生津,全方可益气生津,敛阴止汗,此即张景岳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之意;桂枝甘草汤温通心阳,专治心阳虚之心悸证,《伤寒论》以本方治“心下悸,欲得按者”;当归补血汤以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生化,当归养血通脉,奏补气生血之功;参附汤之附子可强心壮阳,温通血脉。诸方合用,温通血脉,强心补阳。

5.姜春华实脾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方药组成:附子9g,桂枝9g,党参9g,黄芪9g,白术9g,茯苓15g,陈皮9g,大腹皮9g,槟榔9g。

功效:温阳益气,行气利水。

主治:水肿。症由风湿性心脏病引起,全身浮肿,其头面、胸腹、足背俱肿,按之没指,胸闷气急,胃部作胀,不能进食,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唇紫舌淡,舌苔薄白,脉沉细,重按则无。

方解:本方证属脾盛阳虚,气化不行所致。故以附子、桂枝温肾阳;党参、黄芪、白术健脾;茯苓、陈皮、大腹皮行水气。

6.龚传鼎健心合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方药组成:葶苈子15g,桑白皮15g,丹参15g,红花10g,桃仁10g,赤芍各10g。

功效:利水化饮,活血消瘀。

主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方解:葶苈子、桑白皮利水化饮消肿,配用丹参、红花、桃仁、赤芍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利水化饮,活血消瘀之功。再结合辨证加减,用之临床,颇为灵验。

7.赵绍琴五泽强心汤治疗心力衰竭。

方药组成:黄芪10~15g,党参10g,益母草10~12g,泽兰10g,附片6~10g,制半夏10g,北五加皮4~10g。

功效:益气活血,温阳利水。

主治:心力衰竭。

方解:方用黄芪、党参补气,附子温阳;益母草、泽兰、五加皮活血利水,且泽兰入脾行水、入肝活血,五加皮用量宜从小至大,视病情相应递增;半夏燥湿化痰。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之功。

8.赵锡武赵锡武方治疗高血压性心力衰竭。

方药组成:附片9g,杭白芍12g,生姜9g,大枣6枚,党参18g,麦冬12g,五味子6g,鲜白茅根60g,生石膏15g,麻黄4.5g,甘草9g,茯苓15g,白术9g,龙骨、牡蛎各15g,苏木12g,枳壳6g。水煎服。

功效:温阳益气,宣肺利水。

主治:高血压3期出现的心力衰竭。症见咳嗽气短,不能平卧,动则喘息更甚,咳声低弱,吐白色泡沫痰,夜间喘咳加重,心悸纳呆,心下痞满,食后尤甚,面色潮红,口渴不欲饮,小溲不利,夜寐不安,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

方解:本方证属心阳不振,肺气不宣,水湿不利。方中附子温通心肾,振奋阳气;党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心;麻黄、石膏宣泄肺气;苏木、枳壳、杭白芍理气和营;茯苓、白术、甘草健脾利水,并取“土旺制水”之意;白茅根渗利水湿;龙、牡安神定志;生姜、大枣调和诸药。

9.施今墨施今墨方治疗心力衰竭。

方药组成:大腹皮10g,蓬莪术6g,京三棱6g,大腹子10g,广木香3g,嫩桂枝5g,猪茯苓10g,福泽泻10g,紫油朴5g,云茯苓10g,野白术6g,车前草10g,车前子10g,冬瓜子12g,冬葵子12g,甘草梢3g,牵牛子3g(研细面,分2次冲服)。

功效:行气活血利水。

主治:心跳气短,动则尤甚,浮肿由足至腿,渐及腹部,胀满不适,腹围增大,小便短赤,大便数日一行,舌苔白,脉沉实。

方解:患者年事已高,患病日久,前医屡投温阳健脾利水之剂,未能获效。盖因本病属本虚标实,治当补虚泻实。患者虽年过六旬,但体力未衰,急则治标,故投以行气活血利水之品,待水道通利,腹水渐消,即从补论治,投以蜜丸并加服桂附八味丸以缓图之。

(临床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