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科病中医传统疗法精华
12373800000014

第14章 肺炎 (2)

第五章 肺炎 (2)

2.蒲公英30g,桔梗10g。适用于肺炎咳嗽明显患者。

3.金银花10g,当归10g,玄参15g,蒲公英15g。用治热盛伤阴所致之肺炎。

4.白花蛇舌草30g,鱼腥草20g,陈皮5g。用于治疗痰热壅肺型肺炎。

5.穿心莲30g,鱼腥草30g,浙贝母15g,桔梗10g。适用于治疗痰热壅盛咳嗽明显型肺炎。

6.枇杷叶15g,粳米50g。适用于肺炎咳嗽明显患者。先煎枇杷叶,去渣取汁,入粳米煮作粥,空腹食用。

(中成药治疗)

1.羚羊清肺丸用于咳嗽、痰黄、发热者。每次2丸,每日2次。

2.止咳桔红丸用于痰热壅肺者。每次2丸,每日2次。

3.养阴清肺丸用于正虚邪恋,咳嗽无力者。每次2丸,每日2次。

4.鲜竹沥口服液用于痰热壅肺者。每次10~20ml。

5.双黄连口服液用于邪袭肺卫者。每次3~10ml,每日2~3次。

6.养阴清肺口服液用于肺炎后期伤阴或正虚邪恋者。每次20ml,每日3次。

7.黄连注射液用于邪袭肺卫者。每次300mg,用5%葡萄注射液100~250ml稀释,静脉滴注,每日1次。

8.穿琥宁注射液用于痰热壅盛者。每次500mg,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稀释,静脉滴注,每日1次。

9.醒脑静注射液适用于肺炎痰热壅盛、热入心包者。每次20ml,用5%葡萄糖溶液250ml静滴,每日1次。

(外用药治疗)

1.麻黄10g,石膏50g,杏仁5g,甘草5g。水煎取汁灌肠,药温30℃左右,每日1~3次。

2.石膏、白芍、金银花各20g,黄芩、连翘、牡丹皮、赤芍各15g,桔梗10g,荆芥12g,鱼腥草40g,大黄5g。水煎取汁灌肠,每次1~3次。

3.鱼腥草注射液8ml。用于各种肺炎。加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每日2~3次。

4.双黄连注射液600mg。用于各种肺炎。加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每日2~3次。

(针刺治疗)

1.辨证取穴

(1)邪袭肺卫取穴:针刺合谷、曲池、外关、大椎,用泻法。热甚加外关;咽痛加少商。

(2)痰热壅肺取穴:取合谷、曲池、尺泽、少商、肺俞、丰隆,用泻法。

(3)肺热腑实取穴:取合谷、曲池、尺泽、少商、肺俞、天枢、上巨虚,用泻法。

(4)热入心包取穴:取郄门、神门、曲泽、膈俞、血海,用泻法。若邪甚蒙闭心包,神昏者加人中,也可针刺十宣、曲池、委中放血。

(5)正虚欲脱取穴:取人中、内关,用补法,百会、气海、关元用大艾炷灸。

(6)正虚邪恋取穴:取肺俞、膏肓俞、太渊、太溪、三阴交。低热不退加内关;痰多纳呆加足三里、中脘。用平补平泻法。

2.穴位注射取穴:双侧肺俞、大椎穴,用4.5~5号皮试针头吸入柴胡注射液,常规消毒后,快速刺入穴位肌层,上下提插,待局部有酸麻胀感,回抽无血时分层推注,初次注射肺俞穴1ml,1小时后再注1次2~3ml,大椎穴1ml,以后每日2次,6次为1个疗程。

3.电针取穴:双曲池穴。操作:采用泻法,用2~3V弱感应电流,通电3~5秒,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拔罐治疗)取穴:风门、肺俞、膏肓俞、肺部有湿啰音处,按拔火罐常规操作法,每日治疗1次。用于肺炎恢复期病灶吸收不良者。

(药熨治疗)

1.二子荑附方紫苏子、白芥子、芜荑、香附各30g,细辛10g,食盐30g,食醋少许。上药用铁锅在炉上翻炒至芳香灼手,装入柔软布袋内,立即在脊柱及两旁或啰音密集处来回推熨。开始可隔衣而熨,待温度下降,再直接熨于皮肤上,每日2次,6日为1个疗程。用于迁延性肺炎。

2.三子养亲方紫苏子、莱菔子各60g,白芥子30g。混合炒热,布包熨背部,用于痰实气喘者。

(名医临证经验)

1.张士卿五虎化瘀汤治疗少儿肺热咳喘。

方药组成:炙麻黄、杏仁、生石膏、桑白皮、细辛、浙贝母、鱼腥草、水蛭、前胡、黄芩、生甘草。

功效:清肺泻热,祛痰化瘀,止咳平喘。

主治:少儿肺炎。症见发热,咳嗽,痰黄黏,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方解:五虎汤来源于《医宗金鉴·幼科心法》,实为麻杏石甘汤加细茶。细茶一药,临床常可用桑白皮或细辛代之。桑白皮甘、寒,入肺经,泻肺平喘,且有利尿消肿作用,用以治疗肺热咳喘痰多者。而细辛辛温,入肺经而有镇咳之效。且以细辛与石膏相配伍,一热一寒,相反相成,可防石膏过凉而伤及稚阴稚阳之体。方中加用水蛭,功能活血化瘀,对改善肺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炎症吸收具有较好疗效。若高热者,加金银花、青黛;喘甚者,加地龙、紫苏子、葶苈子;合并心衰者,加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惊厥者,加钩藤、僵蚕、地龙。若见喘甚、发绀明显者还可加地龙、桃仁、红花或丹参、赤芍等,以增强活血化瘀的作用。

2.王静安宣肺化痰汤治疗老年性肺炎。

方药组成:芦根(体虚者改为白薇)、荆芥、麻绒、桔梗、旋覆花、橘络、黄芩、黄连、炙百部、炙白前根。

功效:宣肺化痰,止咳定喘,清热解毒。

主治:老年性肺炎。症见发热,咳喘,痰黄黏,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方解:方中炙麻绒、荆芥解表驱邪,宣肺止咳,为方中之冠,配以旋覆花、炙百部、炙白前根加强止咳之力,且有化痰之功;桔梗、橘络相配,均走肺经,调理气机。芦根,走肺、胃二经,功可清热生津利尿,对于作为“娇脏”的肺来说,润法意义重大,芦根正是上品。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配以芦根,使热毒之邪不伤阴又有去路。同时,芩连与炙麻绒、荆芥、旋覆花互为反佐,寒热并举,使水火既济。

3.汪履秋香附旋覆花汤治疗肺炎后期。

方药组成:香附、旋覆花、紫苏子、杏仁、丝瓜络、郁金、桃仁、红花、赤芍。

功效:宣降肺气,和血通络。

主治:肺炎后期。症见发热,咳嗽,咯黄黏痰,舌红,苔薄黄,口干,脉滑数。

方解:本方出自《温病条辨》,原治伏暑、湿温胁痛,取其宣肺气、化痰浊、和络脉之意,治疗肺炎后期。方中香附、旋覆花善通经络,而逐胸中结痰;紫苏子、杏仁降肺气,以消痰化饮;郁金、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和血通络。气滞明显加川厚朴、桔梗、枳壳;热象明显可加鱼腥草、瓜蒌皮、一枝黄花、桑白皮,气虚加黄芪、党参、白术;阴虚加沙参、麦冬、百合;痰湿明显者,加陈皮、法半夏、茯苓、薏苡仁理气化痰燥湿。

4.汪履秋散卫清气汤治卫气同病。

方药组成:金银花15g,连翘10g,薄荷10g,石膏30g,杏仁10g,桔梗5g,甘草3g。

功效:疏风清热,清泄里热。

主治:用于治疗肺炎早、中期的卫气同病证。症见壮热微恶寒或不恶寒,汗出不畅,头痛,咳嗽,咯痰白黏夹黄,或伴胸痛,苔黄脉数。

方解:本方系从《伤寒论》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演变而成,意取温病“其在表者,汗而发之,到气才可清气”,一面辛凉散卫,一面寒凉清气,散卫与清气结合。将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中的麻黄易薄荷,改辛温为辛凉,更贴透邪解表之法,方中薄荷配石膏,前者辛凉散卫,后者辛寒清气,拟宗温病传变迅速而立,冀其解表清里并进,又用银、翘合薄荷加强辛凉解表之力;银、翘合石膏专于清气泄热,更添散卫清气之效。为弥补开宣肺气、化痰止咳不如麻黄之弊,方中用杏仁配甘草汤,共奏外解风热,里泄温热之功。

5.张沛虬清肺化痰汤治痰热阻肺,邪毒结胸。

方药组成:麻黄6g,杏仁10g,生石膏30g,重楼30g,大青叶30g,黄芩25g,败酱草30g,甘草5g。先煎生石膏30分钟,同时将余药用水浸泡30分钟后,加入生石膏药液中,再共煎煮20分钟,每剂煎2次,去渣滤取药汁,并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视病情轻重,每日1~2剂,分2~4次温服。

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肺炎。症见发热,咳嗽,痰多痰鸣,痰黄黏,胸闷痛,气粗而喘,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方解:本方以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辛凉宣泄,清肺定喘,对风温初起,热壅于肺有显著疗效。因热毒是本病的关键,故重用重楼、大青叶、败酱草、黄芩等清热解毒之品,热毒清,肺气宣,则炎症自消。如症见高热烦渴,咳嗽胸痛,便秘,舌质红,苔燥,脉洪数或滑数有力者,属痰热腑实,加生大黄5g、玄明粉(冲)9g、玄参15g;如发热缠绵,腹胀不思饮,舌质红,苔腻,脉滑或濡者,属肺热夹湿,以本方加生薏苡仁15g、六一散(包)15g;夏秋季节加藿香10g、佩兰10g;如热盛伤阴,本方加生地黄15g、麦冬15g、鲜芦根30g。

6.郭仲元清肺化痰汤治风温犯肺。

方药组成:板蓝根20g,黄芩10g,浙贝母10g,橘红10g,竹黄15g,玄参12g,炒杏仁10g,白前10g,鱼腥草15g,芦根20g,炙紫菀12g,甘草10g。

功效: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风温、春温、冬温温邪犯肺所致的肺炎咳喘。症见发热,咳嗽,胸痛,气粗而喘,痰多痰鸣,痰黏或黄或带血,口渴烦躁,舌红苔黄腻,脉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