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2)
【药物功效】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肾,养血补肝,填精益髓。山药补益脾胃,生化气血,助熟地黄滋补阴血。山茱萸补养肝肾,强健筋骨,固涩精气。泽泻泻熟地黄浊腻壅滞。茯苓渗湿健脾,既助山药补气健脾益肾,又使山药固脾不恋湿。牡丹皮既能清虚热,又能制约山茱萸温不助热。水牛角清热凉血散血。生地黄清热凉血。白芍养血敛阴。
(五)脾肾阳虚,脉络不固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腰痛,腹痛,尿血。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手足不温,或畏寒怕冷,或骨节疼痛,或恶心呕吐,或腹胀,或大便不调等。
【治则与选方】温补脾肾,益气止血;可选用桂枝人参汤与黄土汤合方。
【处方用药】桂枝12g白术9g炙甘草12g干姜9g人参9g干地黄9g附子9g阿胶9g黄芩9g灶心黄土24g。
【服用方法】阿胶烊化冲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0~15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腰痛者,加杜仲、牛膝,以强健筋骨;若腹痛者,加花椒、吴茱萸,以散寒止痛;若尿血者,加茜草、棕榈、艾叶,以收敛止血;若恶心呕吐者,加生姜、陈皮,以降逆和胃;若腹胀者,加厚朴、砂仁,以醒脾行气除胀等。
【药物功效】方中人参、白术,健脾益气。灶心黄土温中暖脾,收敛止血。桂枝、干姜、附子,温壮阳气。阿胶养血滋阴,益血止血。干地黄补血益血。黄芩苦寒,既能止血,又能兼防温热药伤阴血。炙甘草益气补中,并调和诸药。
(六)肝胃郁热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胃脘灼痛,急躁易怒,泛酸嘈杂。
2.辨证要点口苦口渴,因情绪异常加重,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弦。
3.可能伴随的症状抑郁,或情绪低落,或少言寡语,或皮肤瘙痒,或恶心呕吐,或胁肋疼痛,或大便干结等。
【治则与选方】疏肝解郁,清热和胃;可选用化肝煎与左金丸合方。
【处方用药】青皮6g陈皮6g白芍6g牡丹皮5g炒栀子5g泽泻5g土贝母9g黄连18g吴茱萸3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2~16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肝郁者,加柴胡、枳实,以疏肝降逆;若胃脘灼痛者,加大白芍用量,再用生甘草,以缓急止痛;若泛酸嘈杂者,加牡蛎、半夏、瓦楞子,以降逆制酸;若皮肤瘙痒者,加牛蒡子、蝉蜕,以透达营卫,疏散止痒;若恶心呕吐者,加生姜、竹茹,以降逆止呕;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芒硝,以泻热通便等。
【药物功效】方中青皮、陈皮,疏肝解郁。白芍柔肝缓急。牡丹皮清肝凉血。炒栀子、黄连、土贝母,清泻郁热。泽泻渗利郁热。吴茱萸兼防寒药伤阳。
(七)湿热困扰,瘀血阻滞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尿频,尿不利,腹痛,腰痛。
2.辨证要点口苦,肢体困重,舌质黯红瘀紫,苔黄厚腻,脉沉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小便癃闭,或小便淋漓,或小腹胀满,或痛如针刺,或关节疼痛,或皮肤瘙痒,或尿血等。
【治则与选方】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可选用八正散与蛭虻归草汤合方。
【处方用药】车前子10g瞿麦10g萹蓄10g滑石10g栀子10g木通3g大黄10g水蛭6g虻虫3g当归15g炙甘草6g。
【服用方法】煎药时加入灯心草10g;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2~15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腹痛者,加赤芍、白芍,以缓急止痛;若腰痛者,加杜仲、桑寄生、乳香、没药,以补肾强骨,活血止痛;若肢体困重者,加薏苡仁、白扁豆、苍术,以利湿燥湿;若皮肤瘙痒者,加苦参、地肤子,以清热燥湿止痒;若尿血者,加藕节、小蓟、白茅根,以凉血止血等。
【药物功效】方中木通、滑石,通利水道,泻热利湿。车前子、瞿麦、萹蓄,助木通、滑石,清热利水通淋。大黄泻热祛湿,使湿热从大便而去。栀子泻热燥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去。灯心草利水通淋。水蛭、虻虫,破血逐瘀。当归补血活血,兼防化瘀药伤血。甘草益气和中,缓急止痛,并调和药性。
(八)心肝郁热,瘀血痰湿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健忘,急躁易怒,颈前肿块,疼痛。
2.辨证要点口苦口渴,因情绪异常加重,痛如针刺,舌质黯红瘀紫,苔黄厚腻,脉沉涩或弦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心胸烦热,或失眠多梦,或自汗,或多食易饥,或面部烘热,或抑郁,或焦虑,或嗜睡,或幻视,或不思饮食,或关节疼痛,或腰痛等。
【治则与选方】清心疏肝,活血化瘀,燥湿化痰;可选用泻心汤、四逆散、失笑散与小陷胸汤合方。
【处方用药】大黄6g黄连3g黄芩3g柴胡12g炙甘草12g五灵脂12g枳实12g白芍12g蒲黄12g半夏12g全瓜蒌30g。
【服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通常需要用药12~15个疗程。
【配伍技巧】若心热者,加大黄连用量,再用竹叶,以清泻心热;若肝热者,加大黄芩用量,再用栀子、淡豆豉,以透解郁热;若瘀甚者,加水蛭、虻虫,以破血逐瘀;若痰甚者,加胆南星、贝母,以清热化痰;若湿甚者,加车前子、薏苡仁,以利湿清热;若健忘者,加阿胶、远志、益智仁,以养血开窍益智等。
【药物功效】方中大黄、黄连、黄芩,清泻郁热。柴胡疏肝解郁。枳实行气降浊。白芍柔肝缓急。五灵脂、蒲黄,活血化瘀止痛。半夏燥湿化痰。全瓜蒌清热化痰。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
医案助读
姬某,女,45岁,郑州人。主诉有6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病史,多次服用中西药,可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颈前结节性肿块,腹胀,嗳气,恶心,肢体困重,倦怠乏力,四肢软弱,因活动加重,肌肉萎缩,大便不爽,舌质淡,苔黄厚腻,脉沉弱。辨为脾胃气虚,痰热阻结证,治当健脾益气,清热化痰;给予香砂六君子汤与小陷胸汤合方:红参10g,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6g,陈皮5g,木香5g,砂仁5g,半夏12g,黄连3g,全瓜蒌30g,牡蛎30g,昆布20g,苍术15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腹胀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嗳气、恶心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大便调畅,以前方6剂。五诊:四肢软弱,倦怠乏力好转,以前方6剂。六诊:颈前结节性肿块较前缩小,舌苔趋于正常,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40余剂,颈前结节性肿块较前缩减且仍有,其余诸证基本解除。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次,治疗3个月。随访1年,病情稳定,未有不适。
用方提示:根据腹胀、嗳气辨为脾虚不运、胃虚不降,再根据倦怠乏力、脉沉弱辨为气虚,因肢体困重、苔黄厚腻辨为痰热,以此辨为脾胃气虚,痰热蕴结证。方以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益气,燥湿化痰,以小陷胸汤清热燥湿化痰,加牡蛎、昆布,软坚散结消肿,苍术芳香醒脾化湿。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