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1)
61. 拔牙术有哪些基本方法和步骤
拔牙术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手术,对于某些牙病和由于牙病引起的局部和全身的一些疾病,常通过拔除患牙来进行治疗。
在给老年人拔牙,考虑拔牙适应证时,不仅要注意患牙的局部病变情况,同时也要考虑到老年人的全身健康状况。在确属必须拔牙的情况下,应全面考虑手术时及手术后可能发生局部及全身影响。在每决定保留一个患牙时,也要慎重考虑所引起的疾病和不良后果。总之在拔牙时应根据病情,权衡利弊得失,慎重考虑是否要施行拔牙术,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拔牙术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老年人的思想准备、术前检查和手术区的消毒处理等,在临床工作中应当认真、细致、全面地执行,如在术前必须向患者简要介绍有关术中及术后的注意事项,此外估计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也应事先向患者解释清楚,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积极配合手术。
如果没有完善、理想的麻醉,就不能成功地进行牙拔除术,理想的麻醉不但对患者有利,对手术者也十分必要,只有镇痛完全才能得到患者的合作,从而术者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手术,因此在拔牙术前,应选择好适当的麻醉方法。
牙是与牙龈、牙周膜及牙槽骨牢固地连在一起的,所以在通常拔牙术中,必须将牙与这些组织完全分开,扩大牙槽窝后才能拔出患牙,其基本操作方法是,首先用牙龈分离器沿牙龈缘插入龈沟后至牙颈部,直抵牙槽骨,并紧贴牙颈表面彻底分离连在牙颈周围的牙龈组织,然后用牙挺从患牙近中插入牙颈部与牙槽骨之间,挺松牙齿,最后,将牙钳分别沿患牙的唇(颊)及舌(腭)侧插入已被完全分离的牙龈间隙内,直抵牙槽突缘,牢固地夹住患牙,通过摇动,扭转和牵引拔除牙齿。有些老年人牙齿松动,可直接用牙钳拔除,而不必事先用牙挺挺松。
在患牙拔除后,首先应检查牙根是否完整,一般牙根不完整可由于折断或牙根吸收所致。对于断折的牙根,一般应完全拔出,以免遗漏而引起后患。
拔牙创口的处理也非常重要,拔牙创口内如有遗落的牙结石、骨片、碎牙片、病理肉芽组织以及粘连在牙龈缘上的牙残片,均应彻底清除,以免影响拔牙创口的愈合或遭致术后出血、疼痛或感染。经上述处理后,在拔牙创口表面放置一或两块纱布卷,咬紧,可于30min至1h后取出。一般拔牙术后无需用药,但对手术损伤大、炎症明显或全身情况差的老人,可酌情给予消炎、止痛药物。如有病情变化,可随时复诊。
62.如何保护拔牙后的创口
拔牙虽然是一种小手术,但如果不注意保护拔牙后的创口,也会引起感染,出血等造成严重后果,那么如何保护拔牙后的创口呢?
前面说过,医生给病人在口内放在拔牙创口上的纱布卷,病人要轻轻地咬住,应于30min至1h后再吐出。咬纱布卷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止血,同时可使创口内的血块凝结起来,帮助创口早期愈合。
纱布卷吐掉以后,当天不要高声说笑或用力吐痰、吐口水,不能用舌头去舔伤口,更不要吮吸创口,以免负压引起出血,拔牙2小时后方可进食,但不能用患侧咀嚼,切忌吃太烫或咀嚼硬的食物,以及烟酒等刺激品。
在拔牙后6小时以内不能漱口,否则可能要破坏创口内的血块,可能引起再出血,或使创口发炎。如果要漱口,可以在6小时以后用盐水漱口或洗必太漱口液漱口,但必须轻轻地漱。拔牙后第二天可刷牙,但也应谨慎,勿使牙刷触及创面。
拔牙后24h以内,可能在唾液中带有少量的血水,这是正常的现象,不要害怕,因为恐惧的心理会使血压升高,增加出血的机会。即使有大量的出血,也不要着慌,立即找一块消毒的纱布放在出血的创口上咬住,然后再去医院急诊。
拔牙后1~2天内,不宜做剧烈运动,如创口缝合者应根据情况于5~7日拆除缝线。
一般拔牙后无须用药,但对手术损伤大,炎症明显,或全身情况差的老年患者,可酌情给予消炎、止痛药物。
拔牙创口一般在3~6天内均可愈合,如果拔牙创口3天后仍有出血、疼痛者,应随时复诊检查。
63.拔牙后感染怎么办
因为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抗菌力强,拔牙后感染并不多见。但如不注意无菌操作,疏忽大意,也可引起感染。急性炎症期拔牙,如适应证掌握不当,可能由于病牙根尖部原有的感染扩散引起。术中损伤较大,也可致拔牙后炎症扩散。此外,有些老年人拔牙后精神紧张,爱用舌头舔伤口,不断吐口水会影响血块的凝集,引发感染。另外,老年人机体抵抗力下降亦常为其诱因。
拔牙后感染多发生在拔牙后2至3天,牙槽窝内缺乏血凝块,病人感到剧烈疼痛,伤口周围牙龈红肿,嘴里有腐败臭味,有的张口受限制,咀嚼或吞咽困难,还可能出现发热、畏寒,颌下淋巴结肿大等全身不适的症状。
可用2%双氧水和盐水清洗伤口,除净拔牙窝内腐败的凝血块和骨、牙碎片,用含有抗生素及表面麻醉剂的软膏放入牙槽窝内,可以止痛并促使新的肉芽组织迅速生长,同时给予患者消炎、镇痛药物和含漱药物,多数患者疼痛减轻、肿胀消退、创口逐渐愈合。
为了预防拔牙后感染应做好术前准备,掌握好拔牙适应证,尽量减少手术损伤,注意无菌操作,必要时应口服抗生素、消炎药,注意拔牙后保护创口。
64.拔牙后出血怎么办
拔牙后半小时吐出纱布块,一般即不再出血,有时至次日清晨唾液里还带有血丝,这是正常现象。如果拔牙后数小时或数日后,伤口又出血,出血新鲜或呈血块、血饼状,即为拔牙后出血,应找医生处理,医生应在局部处理的同时,根据其原因进行治疗。
哪些原因会引起拔牙后出血呢?有些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拔牙后血管收缩不好,易引起出血。患血液病或肝硬化的病人,由于血液凝集功能差,拔牙后出血也不容易止住。
临床上大多数拔牙后出血是由局部因素所致,如牙槽窝内残留炎性肉芽组织、牙拔除术后断根未取出。由于手术粗暴致软组织撕裂,牙槽骨骨折,牙槽骨内小血管破裂时也可引起出血。少数也可由于术后精神过度紧张,不断地吐口水,爱用舌头舔伤口及过早漱口等均可影响血块的凝集,引起出血。出血若发生在拔牙后3~5天,大多与伤口感染有关。
拔牙后出血、血液和唾液混合,患者常感出血过多而紧张恐惧,所以患者首先不要紧张,此时医生会小心清除拔牙创里的凝血块,仔细检查出血部位。出血由牙龈撕裂所致要缝合牙龈,牙槽窝内有炎症肉芽组织时,应在局部麻醉下重新搔刮,将肉芽组织刮除干净。牙槽窝内渗血可将止血粉放入牙槽窝内,再置纱卷让患者咬紧加压止血,半小时后吐去。如果仍不能止血,且出血较多时,可用碘仿纱条紧紧填塞牙槽窝,再加纱卷咬住止血。1~2h后取出纱卷,经2~3天后再小心取出更换纱条。取换动作轻柔,以防激惹伤口引起再次出血。
拔牙后出血经处理后,患者需用服3天抗生素,吃软食,预防创口继发感染。
65.为什么牙齿缺失要及时镶复
正常的牙齿排列是很整齐的,牙齿与牙齿之间互相有着支持作用,使牙齿维持在一定的位置上,不致有倾斜、歪偏,并能发挥均衡协调的咀嚼功能。老年人由于龋齿、牙周病、外伤、炎症、肿瘤等常常引起牙齿缺失。
缺少的牙齿一般在拔牙后2个月左右可以镶牙,如果长期不装假牙,就留下了一个空位,邻近的牙齿失去支持而向缺牙的空位移位颌倾斜,相邻的牙齿发生倾斜后还可以影响到它的邻牙发生移位,与缺牙相对的牙会逐渐伸长,引起连锁反应,使牙齿的正常功能遭到破坏,从而发生各种问题。
(1)咀嚼功能减退:牙齿缺失后可因牙齿缺失的部位和数目的不同,对咀嚼功能影响的程度而有所不同,当磨牙缺失,或缺失的牙齿较多时,对咀嚼功能的影响较大,使食物咀嚼不充分,进而影响到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于身体不利。
(2)牙周组织病变:当承担力较大的磨牙缺失时,咀嚼食物的力,全部由余留的牙齿分别承担,这就必然会使余留的牙齿负荷过重。余留牙齿的牙周组织因创伤而产生牙周膜出血水肿,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牙齿缺失后,周围牙齿失去正常邻接关系而逐渐倾斜移位,使牙齿的排列和咬合关系紊乱,形成食物嵌塞,产生牙周病、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