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看病就医指南
12365600000018

第18章 看病的学问

第2章 看病的学问

毋庸置疑,病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医生能对疾病做出准确诊断,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并尽快康复。然而,实际结果并非如此,就临床疾病诊断准确率而言,远比人们预期的要低,几乎只占到看病人数的一半。有资料报道,我国医院对疾病的误诊率,住院病人达30%,门诊病人竟高达50%。就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美国和英国,误诊率也分别为15%、50%左右。说的明白点,就是病人到医院看病被误诊误治的可能性居然高达五成!

就对疾病诊断正确与否,医生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等方面固然重要,但病人因素也不能忽略,因为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是根据病人提供的相关信息来完成的。这些信息来源包括病人的外在表现及发病症状、主诉(或他人代述)、查体、化验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等多各个方面。其中主述及化验检查标本留取只有依靠病人自身来完成,医生是无法替代的。即患者提供的相关信息和回报的各种检查结果真实、准确、可靠,医生方能据此做出正确诊断,反之,不能做出准确诊断,误诊就难以避免了。

为此,本章就有关看病前的注意事项、科室选择、病情叙述、化验标本留取、相关检查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目的在于尽可能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多的可靠信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一、看病前的注意事项

(一)看病前不要化妆

我们知道,不论是西医还是中医,望诊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看病通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法,即中医四诊法收集病人相关资料;西医也要通过观察病人的体貌特征及临床表现对疾病做出初步判断。任何改变身体本来面目的行为(如化妆、染发等)都会给疾病诊治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导致误诊。

医生通过医学视角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见异常征象(如精神状态、面色、皮肤、指甲、舌象等)、排出物(如痰液、白带、大小便等)及分泌物(脓液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或疾病的状态。如贫血病人指甲灰白,眼睑苍白;肝胆疾病患者面色晦暗、蜡黄等。所以,患者(包括健康体检人员)看病前不要化妆,不要涂指甲油,不要吃太冷、太热和容易染色的饮料、食物等。同时,就诊前不要刮舌苔。如果染过发,要主动告诉医生,以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望诊的准确性。

(二)食品、饮料也会影响诊病

闻诊就是医生通过听觉听声音和通过嗅觉闻气味的诊断方法。通过了解病体发出的与疾病诊断有关联的异常声音和气味,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所以,就诊前不要进食气味浓烈的食物,如蒜、姜、葱、柑橘、口香糖等,也不要饮咖啡、酒等气味浓厚的饮品,并注意不要使用香水。另外,吸烟可能产生异常气味干扰闻诊,因此,看病前还是戒烟为好。

问诊是通过询问病人或陪诊者,了解发生疾病的相关因素及病情发展、治疗过程、现有症状等情况,以期给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达到正确诊断疾病的方法。如果就医时提供的信息错误或不详,都将直接影响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所以,问诊是疾病诊疗手段的重头戏。而患者(或陪诊者)能否就疾病有关情况进行正确如实地叙述,更是重中之重,为此,在下面章节中,就怎样叙述病情将单独予以说明。

切诊即包括按脉搏(脉诊),还包括在病人身上的相关部位触摸、按压(按诊),以了解疾病的内在变化及体表反应,从而获得辨证资料的一种方法。所以,就诊者应尽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情绪急躁和剧烈运动等。酒精可使心跳加速、脉搏增快,就诊前也不宜饮酒。

(三)非急诊疾病可以选择看病的时间

选择好看病的时间,错开就诊高峰也很有必要。一般来说,一个星期的头三天看病的人多,其他时间段就相对少了。大医院一般都是上午病人拥挤不通,下午就诊病人相对较少。如果非急诊救治之需,可尽量错开高峰期。选择星期天及节假日看病,也是错开就诊高峰的好方法,因为多数医院在节、假日同样进行正常诊疗工作。有些医院有提前挂号的规定,可以通过电话、网上预约的方式进行预订。有些医院有特殊诊疗服务,只要交一定的服务费用,很多检查及诊疗项目都可以很便捷地完成。某些医生并不是每天出诊,要事先了解清楚他的出诊时间,或事先与他约好。有些医生的病人特别多,为保证看病质量,每次出诊限制了挂号数量,建议最好诊前预约并预估是否能看得上病。

同时,上医院看病,少不了要做某些检查,如血糖、血脂、肝功能等化验检查及B超、胃镜等项目。这些检查大多要求空腹进行。因此,初诊病人的看病时间宜选择在早上九点钟以前(需要急诊救治的病人,已经诊断明确、只需复诊续药的病人除外),看病前不宜进食,(除非医生特别说明不需空腹)。如此,空腹状态下诊断需要的检查项目即刻可做,就不用顺延至第二天,比较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