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看病就医指南
12365600000015

第15章 理解和体谅医务人员

(九)理解和体谅医务人员

任何一家医院,特别是大型医院的医务人员很辛苦。近年来,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比十几年前增加了几倍,医护人员过的是“从鸡叫做到鬼叫,看着病痛、伤残、死亡和悲伤过日子,还头顶着利剑”的忙碌而紧张的日子。作为医疗行为的执行者,医务人员每天面对的是躯体和心理存在各种障碍的特殊人群,身心经常处在病痛、伤残、死亡和悲伤等应激场景。

有人说,有“三座大山”让医务人员不堪负重:一方面,患者和家属痛苦、焦虑、绝望等负性情绪不断刺激他们的神经,使其饱尝竭尽全力之后仍未能挽救生命的内疚和沮丧;另一方面,患者和家属对疾病诊治的过高期望和有理或无理的、无形或有形的施压,使医生心境恶劣,紧张与劳累常常与之伴随,身心疲惫,长此以往,何堪重负!另外,医务人员还承受着社会舆论的不公正对待。本来医学科学就存在未知,疾病发展存在很多变数,许多疾病还无法根治或难以明确病因,即使同一种疾病,病人与病人之间的个体情况可能不同,其治疗与预后也可能有差异。因而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会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但大众赋予医生过高的期望值,稍有瑕疵,舆论哗然,再加上医疗纠纷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使很多医务人员有种“一脚踏在急诊室,一脚踏在被告席”的感觉,头顶上时刻悬挂着“达摩克利斯之剑”。2008年4月,成都一位24岁的女医生饱含无奈的自我了断离开了人世,在她留下的日记中,我们看到了这位医生在各种压力下的走投无路:“每个学医的学员和医务工作者都很苦,可是有几位病人能体谅。每位病人的情绪我们易懂,又有几位病人懂我们……真的好累啊!累了心!泪了心!”

北京协和医院近期针对该院一线青年医师进行的工作压力调查结果表明,80.9%的人担心出现医疗差错,72.2%认为工作强度太大,80.4%的人经常出现疲惫感,42.2%的人经常出现失眠,青年医师中“职业倦怠”和“心理耗竭”较普遍。此调查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作为人们健康的守护者,医生们的身心健康处于这样令人担忧的状况,不得不让人深思。长期心理压力过大会导致情绪变化,不但影响态度还会影响行为,而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与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认为,除了医务人员要正确对待“三座大山”,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看待问题的方式,掌握自我减压的方法外,全社会应该科学而理性地对待疾病,理解医务人员的工作,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体谅医务人员的艰辛。

医学科学充满未知,很多未知需要我们去探讨,很多疾病与难题还需要医生们承担着风险去攻克。当医护人员面临风险之时,特别需要患者及家属们能理解和鼓励;医治中出了差错,特别需要患者及家属们宽容。宽容与理解不仅能让医护人员的内疚之心得以安慰,往往还能给予医护人员攻克难关的勇气。有位著名骨科教授满怀深情地说:“我从医40年的职业生涯中,需要感谢的人很多,但我想,那些曾经鼓励和帮助过我的患者也是我该格外感谢的,因为他们的宽容和信任给了我很多力量和安慰,更重要的是给了我打破禁区的信心。”正是这样的众多患者能够允许他和他的同事们在医疗救治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顺利,创造了宽容的医疗环境,让他们潜心研究,特别是在面对打破常规的困难病例时能有勇气去攻克难关。正是在这样的宽容与信任的医疗环境中,他们在骨科治疗中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佳绩,攻克一个又一个科技难题,而绝大多数患者的疾病也得以康复。医护人员良好的敬业精神、患者与家属的宽容和信任构成了良好的医疗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患者与医生才能“双赢”——患者如愿的康复,医学科学长足进步。

《三国演义》中神医华佗与关羽、曹操的故事恐怕无人不晓:当关羽箭伤臂中,毒药入骨时,他的坚毅、豪爽,把伤臂“交给”医生的完全信任,以及对神医的绝对配合,给了华佗施展“刮骨疗毒”的治疗机会,在术到病除治愈关公箭伤的同时,也成就了华佗的神医之名!同样是华佗,面对曹操的“风疾”,本来可以采取“服用麻沸散,待病人‘熟睡’后用利斧砍开头颅,取其病变部位,再配以药物施治后缝其头骨”的手术方案而治愈。然而,曹操竟怀疑华佗与关羽“旧熟”,有报仇之嫌,不但拒绝治疗,反而要了一代神医的性命!试想,如果曹丞相理解“华大夫”为其制定的手术方案,向关公那样配合医生的医疗行为,一则曹操的“风疾”可以术到病除;二则华佗的性命可以保全;三则神医的“麻沸散”及高超的中医外科技术可以长传而惠及中华民族的子孙万代。

历史的发展是不能假设的,但病人的理解和支持是推动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在任何朝代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