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阜新是中国四大玛瑙产地之一,玛瑙雕刻工艺享誉海内外。阜新清河门辽墓出土的莲花式盅及玛瑙管珠项链、酒杯、围棋等距今有1000年历史;清代乾隆年间,宫廷所用玛瑙饰物和雕件的用料及工艺大部分来自阜新,现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七家子乡宝珠营子村就是因乾隆60大寿时,当地王爷进献“佛光玛瑙朝珠”而御封得名。
玛瑙属中档宝石,由于多种天然色彩和纹带花纹,是用于雕刻的理想之材。玛瑙有“玉黄金”美称,具有收藏、保值、增值作用,被视为美丽、幸福、吉祥、富贵的象征。阜新玛瑙雕刻工艺门类齐全,但“素活”工艺在同行业中处领先地位。阜新玛瑙“素活”绝活工艺技术有“打钻掏膛”、“取链活环”、“肩耳制作”、“透雕活球”、“装饰雕刻”等。1974年周恩来总理指示阜新玛瑙雕成的“水帘洞”现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第三节、牙雕
在我国诸多工艺美术中,象牙雕刻是具有独特风华的一门。象牙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光泽柔和,牙纹细洁,是制作高档工艺品的天然好材料。最初的象牙制品只是一种实用工具,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了装饰用品,并成为牙雕工艺的主流。
中国象牙雕刻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始于新石器时代。在北京黄土坡出土的战国墓中发现过象牙梳子。辽、金、元、明、清历代帝王都把象牙作为皇家供品,明代的果园厂和清代的造办处都有为皇宫做象牙制品的作坊。总体而言,象牙雕刻发展至清代,已逐步向“小品雕刻”的趋势发展,大件牙雕已不常见。文房用具理所当然地成了牙雕工艺的主要部分。主要以文玩、装饰品为主,笔筒、笔架、砚台、墨盒、水墨、镇纸以及一些文具盒、印盒、画托等都比较常见,这些象牙小件多以文人故事、花鸟图案,吉祥题材为装饰,有着浓郁的文人气息。象牙雕刻成为文人士大夫以及官宦贵员的案头把玩。
中国象牙雕刻经过数几千年的发展,清代中期陆续形成了若干个相对集中的中心生产地,主要以广州、苏州、北京为代表。各个中心生产地之间既在题材和形式上保持着各地的风格特色,同时又互相渗透,在技术上有交流。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交通便捷,讯息技术的发展,各地牙雕艺人频繁交往,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各地区的地方牙雕的色彩,一方面在增加,形成了北京、广州、上海、南京四个主要地区,其他还有天津、福州、乐清等地,另一方面他们之间的风格也逐渐的淡化,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另有一项独特的技艺——象牙编织,在清代获得较大的发展,它是将象牙劈丝,磨光后再行编织而成作品。象牙劈丝技艺,在汉代就有,从此一直没有间断过。劈丝是编织中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它利用象牙细纹的纹理和具有韧性的特点,将象牙浸泡在特制的药液中,待其软化后,劈成厚薄宽窄均匀的薄片,牙片薄弱如纸,呈半透明状,再将牙片打磨光滑呈现出洁白光泽,再行编织,品种有象牙席、宫扇等。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北方很少采用这项技术,广州遂成为象牙编织的主要生产地。此项技术耗工费时,制作难度极大,制成品价值相当昂贵。至雍正朝,雍正皇帝有感于它的制作劳民伤财,而其功用只是为了奢侈斗富,乃下令禁止制作牙丝制品,从此,这项工艺逐步衰落,直到失传。象牙具有良好的恒温性能,比起竹、草等材料制成的席子,更为凉爽宜人。象牙编织席,现存世二张,均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一、广州牙雕
广东牙雕又称南派牙雕,制作着重于雕工,并讲究牙料的漂白和色彩装饰,作品多以玉质莹润、精镂细刻见长,玲珑精巧、华丽美观。按工艺技法,广州牙雕有雕刻、镶嵌、编织三大类。雕刻多采用阴刻、隐起、起突、镂雕,最擅镂雕,主要与广州独特的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广州气候温暖湿润,象牙不易脆裂,宜于制作钻镂、透雕的作品,再加上原先的工艺水平,镂雕逐渐成为广州牙雕工艺最具特色的技艺。品种有象牙球、画舫、人物、笔筒、插屏、鸟兽等欣赏品,筷子、梳子、图章、鼻烟壶、瓶、烟嘴、灯具、粉盒等日用品。其中以象牙球最有名。象牙雕刻与其他多种材料,如紫檀、犀角、玳瑁、翠羽等巧妙镶嵌于一器之上,使图案更富有立体化,增加图案的层次,是广州牙雕工艺的显著特色。
为了适合外销的需要,广州牙雕风格趋向写实,并且吸收了大卷叶、写实花卉等外国图案的长处,又以染色、螺旋状的连接部件为特色。趋于清代晚期,广东牙雕风格纤细繁琐,逐渐走向衰落。
二、苏州牙雕
苏州牙雕(包括地处江南的南京、嘉兴、杭州、扬州等地)历史悠久,唐宋时期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一定风格。
苏州地区是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中心,传统文化深厚,特别是吴派、虞山派、娄山派绘画艺术对牙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故苏州牙雕一直充溢浓郁的文化气息。苏州牙雕总体风格典雅醇厚。艺人善于用隐起手法,在其隐起适应的面上施展技艺,形象生动,意境幽远,布局疏朗得当,给人以适静之感。其细节的处理非常纯熟,刀法一般采用流畅自如的浅浮雕、阴刻、圆雕、高浮雕,用刀有力简洁,打磨圆滑光亮。题材来源十分广泛,有人物、花草、鸟兽、山水、神话传说,追求意境的表现,明显受明清文人画的影响。
苏州牙雕吸收了竹雕、绘画等传统艺术的特色,山水画题材作品具有国画风格,妇女和儿童形象仿效工笔画,而花卉又有清初恽南田流派的气质,各种图案古色古香,有清淡明朗、秀美野逸的风格。在雕刻上,苏州牙雕技法效仿竹刻,山水追求吴门画派以及四王画派的布局和皴法,人物、花草、禽兽则仿效工笔效果,力求重视清初恽派(恽南田,清初六家之一)花鸟气质,有古雅、野逸、秀丽之风。
三、北京牙雕
根据考古材料证明,北京象牙雕刻可考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辽、金、元、明、清几代建都北京,帝王们把象牙列为皇家贡品,从外地迁徙到京的优秀工匠与北京当地的象牙工匠不断切磋,经过不同风格和不同文化背景几百年的磨合沉淀,形成了北京象牙雕刻工艺精致考究的独特风貌。经过清末的式微,近现代的北京牙雕工艺主要以杨士惠及其传派的创作为代表。
北京的牙雕以刻制人物、花卉、草虫见长,尤以刻制人物最为闻名,艺人能充分利用象牙质地细腻坚韧的特点,精确地表达人物的动态和感情,比例协调,构图优美,人物生动,神态逼真,刻工谨严精致。常见局部加彩,和象牙本色形成鲜明对比,使产品更为生动多姿。
北京牙雕以小件器物居多,一般是文具用品摆件等文玩,清代晚期也曾出现大件作品,多为立体圆雕,刀工精细、刀法圆润、造型比较生动。北京牙雕主要面向官僚,在风格上追求精致,华丽,可能受宫廷的影响。在北京地区,流传一种被人称为造办处风格的牙雕。造办处牙雕,专指在清宫造办处牙作制作的牙雕,它源自于民间,但又有别于民间,是一种专门为皇室使用的宫廷制品。实际上,它并不能称为一种牙雕流派,而是广州、苏州、北京等牙雕风格不断融合的产物。宫廷牙雕总的风格“雅、秀、精、巧”,在造型上要求古朴、典雅,在工艺上要求精细、润洁、打磨光滑。宫廷牙雕在乾隆时期达到创作高峰。至道光、咸丰以后,由于国势衰落,宫廷牙雕从此一蹶不振。
§§§第四节、木(根)雕
木雕是以各种木材及树根为材料进行的雕刻艺术,是传统雕刻工艺中的重要门类。木雕的历史非常悠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就有木雕鱼出土,这是我国木雕史上最早的实物。河南信阳战国大墓出土的木雕镇木兽,湖北云梦汉墓出土的彩雕木佣均为我国早期木雕作品。
秦汉两代木雕工艺趋于成熟。施彩木雕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木雕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唐代是中国工艺技术大放光彩的时期,木雕工艺也趋于完美。许多保存至今的木雕佛像,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杰作,具有造型凝练、刀法熟练流畅、线条清晰明快的工艺特点,是当今海内外艺术市场上的“宠儿”。明清时代的木雕题材,多以吉祥纹样、神话故事为主,诸如吉庆有余、五谷丰登、龙凤呈祥、平安如意、松鹤延年等等。小型木雕摆件、建筑木雕装饰和木雕日用器物大为发展。现存于世的木雕作品“沉重木雕鸳鸯暖手”即是其中代表作。
木雕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采用自然形态的树根雕刻艺术品则为“树根雕刻”,简称“根雕”。
我国的木雕种类繁多,遍布于大江南北,其中浙江东阳木雕、广东金漆木雕、温州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最为著名,人称“四大名雕”。其它种类有曲阜楷木雕,南京仿古木雕、苏州红木雕、剑川云木雕、上海白木雕、永陵桦木雕、泉州彩木雕等,都是因产地、选材或工艺特色而得名,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一、东阳木雕
东阳木雕,因地而名,为浙江三大名雕之一,居全国四大木雕之首,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东阳木雕约始于唐而盛于明清,自宋代起已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当明代盛行雕刻木板印书后逐渐发展成为明代木雕工艺的著名产地。主要制作罗汉、佛像及宫殿、寺庙、园林、住宅等建筑装饰。至清代乾隆年间,东阳木雕已闻名全国。新中国成立后,东阳木雕大放异彩,千年古艺亮相于北京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进入美、法、德、新加坡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中华一绝”。
东阳木雕的著名艺人有杜云松、黄紫金、楼水明,分别称作“雕花皇帝”、“雕花宰相”、“雕花状元”,人称“三杰”,是东阳木雕老一代艺人中的佼佼者。东阳木雕的传统风格主要有“雕花体”、“古老体”,以后又产生了戏文化的“微体”、“京体”、画谱化的“画工体”。据认为,“画工体”讲究安排人物位置的疏密关系,人物姿势动态变化多而生动,景物层次丰富,又有来龙去脉、重叠而不含糊。
东阳木雕的题材内容多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画面设计与传统的中国画白描一脉相通,图案装饰丰富而有变化。“满花”中还穿插着内容丰富的雕饰,加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
东阳木雕,是以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其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保留平面的装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又因色泽清淡,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高雅,称为“白木雕”。其一方面是因为选用的椴木、白桃木、香樟木、银杏等材料的颜色较淡,另一方面是因为制作后,不施深色的漆,多为本色木雕。
二、乐清黄杨木雕
乐清黄杨木雕产于浙江省乐清市,是以黄杨木为材料的传统雕刻艺术。乐清黄杨木雕于元、明时期初露端倪,清初影响深远扩大。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因朱子常的作品《济癫和尚》、《捉迷藏》在国际展览中连连得奖,使黄杨木雕艺术在国内外名声大振,地位也因此连连攀升,并出现了一批在当时很具影响的名家。新中国成立后,黄杨木雕这一民间艺术品种迅速得到挖掘、传承和延续,出现了多种风格流派,传统黄杨木雕的技艺渐趋成熟。当前,乐清黄杨木雕在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
黄杨木雕是一种圆雕艺术,作品主题突出,造型生动,雕刻细腻,层次分明,精美古朴。在木雕艺术中,黄杨木雕在材料和工艺上均有独到之处。它集装饰性、观赏性和收藏价值于一身,是难得的艺术珍品,被誉为“浙江三雕”之一、“中国四大木雕”之一。
三、潮州木雕
金漆木雕是以樟木为主要原料进行雕刻,并在其上髹漆、贴金的木雕,具有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始于唐,兴于宋,成熟于明,清代则是其臻于完美的全盛期。历史上分潮州和广州两大类,潮州地区最为著名,故又称潮州金漆木雕,简称潮州木雕。潮州木雕与东阳木雕并誉于世。
潮州地区的金漆木雕是由粗犷的建筑木雕发展为精细的日用木雕,如挂屏、座屏、神龛、茶柜、香柜、案桌、屏风等。其中尤以黑地金漆神完最为精巧。大约在三寸高的完门窗格上就能刻出十多个故事人物,如果是戏曲人物,所穿袍甲还雕上图案花纹、背景还衬上通雕景物,可以说是世界木雕艺术中最精细绝伦的技艺了。潮州金漆木雕以花、鸟、鱼、虫、蟹为主要题材,内容丰富多彩,造型写实,表现手法擅长通透雕,贴金方法有黑漆描金、五彩饰金、全面贴金等。广州地区的金漆木雕以雕工雄浑、粗犷、生动流畅见长。
潮州木雕多是选择优质樟木或银杏、冬青等木材,经过凿还、细刻、磨光、揉漆、贴金等工序而成。其作品庄重优美、金碧辉煌,而且不易腐朽。著名艺人张鉴轩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设计制作的两件大型潮州金漆木雕《花鸟》和《鱼虾》是潮州金漆木雕传统题材的代表。
四、龙眼木雕
福建木雕艺术是从民间建筑、家具、佛像雕刻逐步发展起来的。品种有龙眼木雕、黄杨木雕、樟木雕、金木雕、彩木雕等。主要产地有福州、莆田、泉州、闽北等,各地风格有别。
龙眼木雕是福建著名工艺品。龙眼,南国异果,即桂元。龙眼树,姿态万状,材质坚实,木纹细密,色泽柔和。老的龙眼树干,特别是根部,虬根疤节,姿态万端,是木雕良材。龙眼木雕传统产品以人物为主,鸟兽花果次之。这种树根雕和利用树身天然疤节,雕刻成的作品,又称为“天然疤”。产品不论是利用木材本色,或染成棕褐色,经磨光打蜡,光亮异常,近似红木,显得古朴、稳重、大方、精美。
福州龙眼木雕着重仿古,刀法细腻,注重神韵,风格淳朴,造型简练概括,稳重大方,具有劲健浑厚的艺术特色;莆田黄杨木雕和龙眼木雕则以精致的透雕见长,风格古朴典雅、刻划细腻、层次分明,闽南一带的金木雕流行以透雕与浮雕相结合,并施以金彩。
五、曲阜楷木雕
曲阜楷木雕是曲阜独有的传统手工艺术,为曲阜“三宝”(楷雕、碑帖、尼山砚)之一。它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技艺精湛,品种繁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曲阜楷木雕迄今已有2400余年的历史了,其原材料源于曲阜孔林独有的珍稀植物楷树。史载:孔子门人子贡为楷雕创始人,他用楷木雕刻的其师孔子、师母亓官氏的两尊圆雕坐像,已成千古传世之宝,现存于孔子博物院内。孔林中的“子贡手植楷”就是其珍贵的历史遗迹。
曲阜楷木雕经历代艺人们的辛苦创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取法正宗,形神兼备,刀法古朴简约,浑厚精细。楷木雕产品也由原来的“寿杖”、“如意”几个品种发展为孔子像、各种人物、花鸟走兽和文具等近百个品种。
六、宁波朱金漆木雕
宁波朱金木雕大约有1000余年历史。汉唐以来,随着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出现了彩漆和贴金并用的装饰建筑木雕。公元759年,唐代高僧鉴真和他的弟子,在日本建造了招提寺,就采用了很多朱金木雕装饰,其中的讲经殿、舍利殿等朱金镂雕风格与现存国内的宁波阿育王寺的木雕装饰十分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