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民间美术
12361000000001

第1章 总序

§§§序

袁学骏

我国是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其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现在的说法,民俗文化的绝大部分属于无形文化、非物质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在全世界形成共识。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作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面临大量民风民俗、民间技艺的濒危、失传,抢救、保护已是时不我待。文化部及时制定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精神相一致的有关文件,社会各界也极力呼吁对传统民间节日、艺术的保护。2006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文化遗产日,时间为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并颁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将大量民俗文化事象纳入保护范围之中。2007年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时,又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名单。

这套《中国民俗风情》丛书的编写,是响应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伟大号召,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结合点上,确定推出的选题。它作为“农家书屋”的品种,旨在通过民间信仰、岁时节日、民间饮食、民间绘画和演艺等专题介绍,让广大农村读者了解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唤起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树立起民族文化的自觉,以加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我们就是要通过彰显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特征,维护中华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化,这是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事情。而对于每一个农村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可以通过这套丛书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学习民族先人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并能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

我们相信,这套丛书会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也一定会受到农村广大读者的喜爱。由于水平所限,时间仓促,书中问题在所难免,这里敬请广大读者、诸位方家及时指正。

2008年5月16日

§§§概述

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从历史上看,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而言的,从现代来看,则是相对于专业美术而言的。它的创造者基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它在各族人民中产生、流传、发展,是我国民族艺术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庆活动、祭祀活动,很自然地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强烈地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既有传统性又有变异性;它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它与宗教、风俗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不是迷信品;它在艺术创作上集壮美和朴素美于一体,常为专业美术家们所吸取。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中国战国秦汉的石雕、陶俑、画像砖石,其造型、风格均具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魏晋后,士大夫贵族成为画坛的主导人,但大量的版画、年画、雕塑、壁画则以民间匠师为主,而流行于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纸、刺绣、印染、编织、服饰等更是直接来源于群众之手,并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于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

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如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的年画、剪纸、春联、戏具、花灯、扎纸、符道神像、服装饰件、龙舟彩船、月饼花模、泥塑等,以及少数民族民俗节日中的服饰、布置等。

民间美术分布于全国各地,因地域、风俗、感情、气质的差异又形成丰富的品类和风格。但它们都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另外,它们的制作材料大都是普通的木、布、纸、竹、泥土,但制作技巧高超、构思巧妙,擅长大胆想象、夸张,且常用人们熟悉的寓意谐音手法,积极乐观、清新刚健、淳朴活泼,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理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