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健康长寿诀要
12359300000018

第18章

第十七章

邪气伤人所出现的病症

(节选《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本章论述了真气、正气及邪气。阐述了邪气伤人之初会出现的病症,邪气偏侵于半身及入侵人体之深部所出现的病症,应引起注意。

[内经诀要]

黄帝曰:余闻气者,有真气、有正气、有邪气。何谓真气?岐伯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正气者,正风也,从一方来,非实风,又非虚风也。邪气者,虚风之贼伤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正风者,其中人也浅,合而自去,其气来柔弱,不能胜真气,故自去。

虚邪之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内搏于骨,则骨为痹;搏于筋,则为筋挛;搏于脉中,则为血闭,不通则为痈;搏于肉,与卫气相搏,阳盛者则为热,阴盛者则为寒,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留而不去则痹,卫气不行,则为不仁。

[ 解 读 ]

黄帝说:我听说,气有真气、有正气、有邪气。什么叫真气?岐伯说:真气是人体秉受先天的元气与后天的饮食之气结合而成,用以充营身体。正气是从一个方向来的正风,它与季节相应,如春季的东风,夏季的南风,秋季的西风,冬季的北风,它不是强烈的实风,也不是违时而来的虚风。邪气就是虚风贼气,它能伤人,而且能侵入人体深部,不能自己消散。正风侵入都在浅部,而且来势柔弱,胜不过人体之真气,故能与真气相合而散去。邪气初侵人体,会出现簌簌寒战,从毛发开始到肌肉空隙,逐步深入体内,搏击到骨,就会发生骨痹;搏击到筋,就会发生筋挛;搏击到经脉之内,血脉就会闭塞不通,产生痈疽;搏击到肌肉时,就与卫气相斗,阳气盛的就出现热的征象,阴气盛的就出现寒的征象,寒则真气就会败去,形成身体虚寒;搏击到皮肤之间时,就向外发泄,于是腠理开疏,毛发动摇,其气流动时,皮肤发痒;若邪气留而不去,就成痛痹,如果卫气被搏而不能畅通时,就成为麻木不仁之症了。

[内经诀要]

虚邪偏容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其邪气浅者,脉偏痛。

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内伤骨为骨蚀。有所疾前筋,筋屈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于筋溜。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溜。久者,数岁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以手按之坚。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益以大,则为骨疽。有所结,中于肉,宗气归之,邪留而不去,有热则化而为脓,无热则为肉疽。凡此数气者,其发无常处,而有常名也。

[ 解 读 ]

虚邪若偏侵于身之半边,进入深层,居于营卫之气中,致营卫衰弱,真气离去,邪气单留,就会发生偏枯病。如果邪气侵入得浅,则会半身偏痛。

虚邪若侵入人体的深部,寒热相搏,会久留于内。若寒胜于热,则骨节疼痛,肌肉枯萎;若热胜于寒,则肌肉会腐烂化脓,伤害到骨,骨受到伤害,叫做骨蚀。如果伤到筋,筋会屈曲不能伸展,若邪气久留不消,就会生筋溜。如果邪气结聚,气归于内,卫气停留不得返,会使津液滞留,合并发生肠溜。时间长的,会几年才能形成,用手按时柔软。如果邪气结聚,气归于内,津液滞留,邪气又不断侵袭,结聚就会日益加重,连续聚结,成为昔瘤,这时若用手按,则感坚硬。如果邪气聚结到骨,骨与邪气相并,会发展为骨疽。如果邪气聚结到肌肉,宗气回归,致使邪气留著,有热时即化成脓,没有热时则生成肉疽。大凡这些邪气,发作没有一定部位,但有一定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