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健康长寿诀要
12359300000014

第14章

第十三章

阴经、阳经受气之清浊及病变

(《黄帝内经·灵枢》阴阳清浊第四十)

本章论述了人体阴经、阳经受气清、浊的规律,提出了治疗有关病症的方法。

[内经诀要]

黄帝曰:余闻十二经脉,以应十二经水者,其五色各异,清浊不同,人之血气若一,应之奈何?岐伯曰:人之血气,苟能若一,则天下为一矣。恶有乱者乎?

黄帝曰:余闻一人,非问天下之众。岐伯曰:夫一人者,亦有乱气,天下之众,亦有乱人,其合为一耳。

黄帝曰:愿闻人气之清浊?岐伯曰:受谷者浊,受气者清,清者注阴,浊者注阳。浊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而浊者则下行。清浊相干,命曰乱气。

[ 解 读 ]

黄帝说:我听说人的十二经脉相应于大地的十二经水,但十二经水的色泽不同,清浊有异,而人的血气一样,怎么能相应呢?岐伯说:假若人的血气都一样,天下的人不是都成了一样的人了吗?那里还有变乱者呢?

黄帝说:我问的是一个人,不是问的众人。岐伯说:一个人也有乱气,众人中也有乱人,其道理是一样。

黄帝说:请你讲讲人身之气的清浊是怎样分的?岐伯说:受纳水谷的六腑之气为浊气,吸入空气的五脏之气为清气,清气注入五脏之阴经,浊气注入六腑之阳经。六腑之浊气中有清者上出于咽,进入五脏的清气中有浊者则下行。如果阴阳清浊之气升降失调,互相干扰,就叫做乱气。

[内经诀要]

黄帝曰:夫阴清而阳浊,浊者有清,清者有浊,清浊别之奈何?岐伯曰:气之大别,清者上注于肺,浊者下走于胃。胃之清气,上出于口,肺之浊气,下注于经,内积于海。

黄帝曰:诸阳皆浊,何阳浊甚乎?岐伯曰:手太阳独受阳之浊,手太阴独受阴之清。其清者上走空窍,其浊者下行诸经。诸阴皆清,足太阴独受其浊。

黄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清者其气滑,浊者其气涩,此气之常也。故刺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之;清浊相干者,以数调之也。

[ 解 读 ]

黄帝说:脏受清气而腑受浊气,浊中有清,清中有浊,清浊怎样分辨呢?岐伯说:气之主要区分是,清气上注于肺,浊气下走于胃。胃中水谷化生的清气上出于口,这是浊中有清;空中的清气吸入肺后,其浊的部分下注于经脉,内积于气海,这是清中有浊。

黄帝说:各阳经都受浊气,其中哪一经受浊气最甚?岐伯说:手太阳小肠直接承受胃中的水谷,近水楼台,故手太阳小肠经受阳之浊独甚。手太阴肺直接呼吸空中的清气,它独居佳位,故手太阴肺经受阴之清独甚,清气有余者上出于口,浊者皆下注于经。各阴经都受清气,由于脾主运化水谷,所以水谷之浊气,足太阴脾经受之最甚。

黄帝说:这阴阳清浊,在治疗时应如何分辨?岐伯说:在正常情况下,清气滑利,浊气涩滞。所以,刺阴的时候,应深刺而留针;刺阳时,应浅刺而快出针;清浊相干时,应视情况而调治。